第六十四章 自荐和力荐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重生之都市仙尊、大符篆师、特种奶爸俏老婆、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连续两天的大致浏览,三百多篇策论中被挑出来二十篇,列入上等之中,其中持激进观点的有十三篇,持稳重观点的有七篇。
与庐山上和朝堂中的争论一样,对于红原地区的布道思路在三百余篇策论中大致也分化为明显的两派。要么激进、要么持重。
激进者以潼川府监院景致摩为代表,主张以强势整固红原三部,除了保留三部名分外,几乎算是全盘撕毁了当初的协议。其优点是果断处理,不为将来留下后患,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激起三部民变,并给大明留下一个不守承诺的污点,将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对方很难接受投诚的选择。
持重派以夔州青羊宫监院薛腾宾为代表,主张持重以进,徐徐图之,建议用三到五年慢慢消化和吸收。其优点是谨守承诺,为后来者树立榜样,短期内能够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缺点则是一旦时间久了,容易形成定制,恐为将来的治理埋下祸根。
其余还有七八篇写得不错,但要么偏了题、要么内容怪诞,但将来或有可取之处的策论,也被归为一类。其中就包括了宋致元、白腾鸣的文章。
赵然的策论得了个“奇谈怪论、不合旧制”的评语,但其中的思路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此也放在了这七八篇中。
两天时间看三百篇策论,哪怕只是看个大概,看完之后,以精力旺盛著称的李云河也感到了精疲力竭。
剩下的二十篇上等策论,无论如何是没有精力去仔细推敲了,于是几人便散去,各自休息。
李云河回到自己房中,见赵致星在门口守候着,便问:“致星怎么来了?”
赵致星道:“晚餐的饭点已过,见监院还没有用饭,便过来问问。”
李云河失笑道:“这还真是,都忘了吃饭了,这事儿赖我,刚才他们过来说要送饭,因正讨论得出神,便被我打发出去了。我自家饿着倒也罢了,却累得老赵他们几个没吃,实在是有愧啊。”
赵致星忙道:“无碍的,都知道事关重大,商议的是整个松藩卫三十五万人的死生大事,马虎不得,赵都管他们必不会介意的。我刚才已经跟厨下说好了,让人把饭菜端到各自房中。”
李云河点头道:“有劳你了,那么晚还不去歇息。”
赵致星道:“监院不歇息,我哪里好歇息。”一边说着,一边跟李云河进了房中,将挎着的食盒取下,从里面一层层盒中端出四样小菜和一碗粳米饭。
李云河在赵致星的伺候下洗了手、净了脸,坐到桌旁,抄起筷子便吃,赵致星则去给他冲泡热茶。
李云河吃饭很快,不到片刻就将饭菜吃毕,连带碗中的最后一粒粳米也伸舌头卷进了肚子里,打了个饱嗝,接过赵致星递来的热茶,问:“你知道松藩卫有三十五万人?”
赵致星道:“七万六千二百余户、三十五万七千三百余人,其中军户两万四千三,这是去年一月的数字,不含红原三部的六万八千九百人。”
“你去查过了?”
“是,去总督衙门询问过卷宗。”
“你想去红原么?”
“我听监院的,监院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李云河笑了,指着赵致星道:“这话滑头,该打!你就说你想不想去。”
赵致星也笑了:“我是想去的,倒不是为了提那半格,哪怕不提半格,我也去。去年十二月的时候,我就去总督衙门索要了松藩卫的一应卷宗。”
李云河点头:“有心了。松藩卫可不是那么好去的地方,为什么想去那里?”
赵致星道:“就是想做点事,真正的实事。在玄元观客堂里迎来送往,虽然也锻炼人,但毕竟不能一展胸中所长。我就想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做事,能不能做事。”
李云河沉吟片刻,问:“那你觉得自己适合吗?”
赵致星想了想,道:“我也不知,毕竟只在谷阳县任过一段知客,资历不足、经验欠缺,这是我最大的短板,但我愿意做事,希望能为咱们玄元观出一份力。平日里,我也向宋师兄请教过在下面布道的方法和窍门,也有了些心得。”
李云河道:“资历和经验不是问题,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具备的,不历练,哪里来的资历和经验?我再问你一个问题,除了你之外,你觉得谁比较适合去红原主持布道?”
赵致星不假思索道:“赵致然,做君山庙祝那位。”
李云河愣了愣:“为什么是他?以他目前的职份,去红原主持布道还差得远吧。”
赵致星道:“是差得远,所以才可惜。但监院既然问我,我还是只能说,最适合去红原主持布道的,就是赵致然。不在于职份,而在于能力。”
李云河饶有兴趣道:“他的能力?你看中他的什么能力?”
“胆子大,敢做事,而且勇于担责。”
“是你在谷阳县无极院履历的那段时间,赵致然给你留下的印象?”
赵致星回忆道:“记得当时,赵致然身为方主,他的职责就是保境安民、铲除邪祟,这一点他做得很好,并无可以指摘之处。可是除了做好方主之外,他从一个慈善堂开始,渐渐掀起了青苗钱的改革,整个谷阳县的百姓都因此而受益,私底下称之为赵神仙。”
李云河开玩笑道:“他本来就是馆阁中修仙的仙师嘛。”
赵致星也笑了:“他的际遇确实好,可惜我辈无此福源。不过当时他还未入馆阁,也没什么修行可言,百姓们称他神仙,那是赞颂他的话语。”
李云河点头道:“我道门如果多出几个这样的‘神仙’,那大明就太平了。”
赵致星续道:“后来因张云兆之死,谷阳县要被追究罪责的时候,只有他和宋致元师兄站了出来,将所有罪责担下,力保其余人等不受重处,所以我说他是个能干事、敢干事、勇于担责的人。红原这个情况,正需要这样的人来主持。”
见李云河深思,赵致星补充道:“即便受了挫折,但他去了君山庙,一样做得非常出色。监院也看过总观下发的嘉靖十九年信力次序簿,君山庙在全川省一百多个乡庙中,吸纳的信力排名第一!”
经过连续两天的大致浏览,三百多篇策论中被挑出来二十篇,列入上等之中,其中持激进观点的有十三篇,持稳重观点的有七篇。
与庐山上和朝堂中的争论一样,对于红原地区的布道思路在三百余篇策论中大致也分化为明显的两派。要么激进、要么持重。
激进者以潼川府监院景致摩为代表,主张以强势整固红原三部,除了保留三部名分外,几乎算是全盘撕毁了当初的协议。其优点是果断处理,不为将来留下后患,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激起三部民变,并给大明留下一个不守承诺的污点,将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对方很难接受投诚的选择。
持重派以夔州青羊宫监院薛腾宾为代表,主张持重以进,徐徐图之,建议用三到五年慢慢消化和吸收。其优点是谨守承诺,为后来者树立榜样,短期内能够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缺点则是一旦时间久了,容易形成定制,恐为将来的治理埋下祸根。
其余还有七八篇写得不错,但要么偏了题、要么内容怪诞,但将来或有可取之处的策论,也被归为一类。其中就包括了宋致元、白腾鸣的文章。
赵然的策论得了个“奇谈怪论、不合旧制”的评语,但其中的思路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此也放在了这七八篇中。
两天时间看三百篇策论,哪怕只是看个大概,看完之后,以精力旺盛著称的李云河也感到了精疲力竭。
剩下的二十篇上等策论,无论如何是没有精力去仔细推敲了,于是几人便散去,各自休息。
李云河回到自己房中,见赵致星在门口守候着,便问:“致星怎么来了?”
赵致星道:“晚餐的饭点已过,见监院还没有用饭,便过来问问。”
李云河失笑道:“这还真是,都忘了吃饭了,这事儿赖我,刚才他们过来说要送饭,因正讨论得出神,便被我打发出去了。我自家饿着倒也罢了,却累得老赵他们几个没吃,实在是有愧啊。”
赵致星忙道:“无碍的,都知道事关重大,商议的是整个松藩卫三十五万人的死生大事,马虎不得,赵都管他们必不会介意的。我刚才已经跟厨下说好了,让人把饭菜端到各自房中。”
李云河点头道:“有劳你了,那么晚还不去歇息。”
赵致星道:“监院不歇息,我哪里好歇息。”一边说着,一边跟李云河进了房中,将挎着的食盒取下,从里面一层层盒中端出四样小菜和一碗粳米饭。
李云河在赵致星的伺候下洗了手、净了脸,坐到桌旁,抄起筷子便吃,赵致星则去给他冲泡热茶。
李云河吃饭很快,不到片刻就将饭菜吃毕,连带碗中的最后一粒粳米也伸舌头卷进了肚子里,打了个饱嗝,接过赵致星递来的热茶,问:“你知道松藩卫有三十五万人?”
赵致星道:“七万六千二百余户、三十五万七千三百余人,其中军户两万四千三,这是去年一月的数字,不含红原三部的六万八千九百人。”
“你去查过了?”
“是,去总督衙门询问过卷宗。”
“你想去红原么?”
“我听监院的,监院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李云河笑了,指着赵致星道:“这话滑头,该打!你就说你想不想去。”
赵致星也笑了:“我是想去的,倒不是为了提那半格,哪怕不提半格,我也去。去年十二月的时候,我就去总督衙门索要了松藩卫的一应卷宗。”
李云河点头:“有心了。松藩卫可不是那么好去的地方,为什么想去那里?”
赵致星道:“就是想做点事,真正的实事。在玄元观客堂里迎来送往,虽然也锻炼人,但毕竟不能一展胸中所长。我就想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做事,能不能做事。”
李云河沉吟片刻,问:“那你觉得自己适合吗?”
赵致星想了想,道:“我也不知,毕竟只在谷阳县任过一段知客,资历不足、经验欠缺,这是我最大的短板,但我愿意做事,希望能为咱们玄元观出一份力。平日里,我也向宋师兄请教过在下面布道的方法和窍门,也有了些心得。”
李云河道:“资历和经验不是问题,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具备的,不历练,哪里来的资历和经验?我再问你一个问题,除了你之外,你觉得谁比较适合去红原主持布道?”
赵致星不假思索道:“赵致然,做君山庙祝那位。”
李云河愣了愣:“为什么是他?以他目前的职份,去红原主持布道还差得远吧。”
赵致星道:“是差得远,所以才可惜。但监院既然问我,我还是只能说,最适合去红原主持布道的,就是赵致然。不在于职份,而在于能力。”
李云河饶有兴趣道:“他的能力?你看中他的什么能力?”
“胆子大,敢做事,而且勇于担责。”
“是你在谷阳县无极院履历的那段时间,赵致然给你留下的印象?”
赵致星回忆道:“记得当时,赵致然身为方主,他的职责就是保境安民、铲除邪祟,这一点他做得很好,并无可以指摘之处。可是除了做好方主之外,他从一个慈善堂开始,渐渐掀起了青苗钱的改革,整个谷阳县的百姓都因此而受益,私底下称之为赵神仙。”
李云河开玩笑道:“他本来就是馆阁中修仙的仙师嘛。”
赵致星也笑了:“他的际遇确实好,可惜我辈无此福源。不过当时他还未入馆阁,也没什么修行可言,百姓们称他神仙,那是赞颂他的话语。”
李云河点头道:“我道门如果多出几个这样的‘神仙’,那大明就太平了。”
赵致星续道:“后来因张云兆之死,谷阳县要被追究罪责的时候,只有他和宋致元师兄站了出来,将所有罪责担下,力保其余人等不受重处,所以我说他是个能干事、敢干事、勇于担责的人。红原这个情况,正需要这样的人来主持。”
见李云河深思,赵致星补充道:“即便受了挫折,但他去了君山庙,一样做得非常出色。监院也看过总观下发的嘉靖十九年信力次序簿,君山庙在全川省一百多个乡庙中,吸纳的信力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