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4章 另立新君(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飞剑问道、好想住你隔壁、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陶基当即表示,这个提议虽好,但没办法执行啊,整个交州也没有一人孙氏皇族血统的人,总不能随便拉一个人来冒充吧?
施绩却是很淡定地告诉他,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算问题,因为在施绩的军中,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上虞侯孙奉。
虽然他不是孙权的嫡子嫡孙,但却是长沙桓王孙策的嫡孙,根红苗正血脉纯,完全有资格继位大统。
同时施绩告诉陶基,原本当初孙休驾崩之后,他和陆抗步协就商量着另立新君来着,当时他们挑的人选就正是担任临贺太守的孙奉,只不过万事俱备,最终却被张布和濮阳兴在会稽给抢了先,立了乌程侯孙皓为帝,所以他们立帝的计划才被迫中止的。
后来孙皓被杀之后,立孙奉为帝的想法倒是又提了出来,但此时魏军已经对荆州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称帝之事也只能是缓缓再说了。
后来陆抗撤离武昌,准备向蜀国投降,借助蜀国的兵马来抵抗魏军,所以孙奉称帝这事也就彻底地黄了。
施绩巴丘叛走之时,孙奉选择了追随施绩,所以此后孙奉就一直跟随着施绩,最后一同来到了交州。
施绩对陆抗归降蜀国的计划很是不满人,这也是导致他叛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说施绩也知道陆抗归降蜀国也不是真得投降,而是想要借助于蜀国的力量来复国,但施绩认为,陆抗这是在玩火,就算是借助于蜀国的力量战胜了魏国,那蜀人是肯轻易将吃下去的肉给吐出来的吗?
玩火者必自焚,施绩为此曾经和陆抗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陆抗固持己见,根本就容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见,道不同不相为谋,施绩最终也只能是选择和他分道扬镳.
但就算是选择了和陆抗分开,施绩心心念念地也是另立新君的事,毕竟在孙皓死后,吴国就已经进入到了无主的状态。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几乎是所有人的一种共识,毕竟他们高举的还是吴国的旗帜,总不能说连国君都没有吧,那岂不是一件超尴尬的事。
其实在到达长沙之后,施绩便已经又有了立君的打算,陆抗想要归降蜀国,当然就不准备再立新君了,施绩压根儿没准备降蜀,自然将扶立新君列为了头等的大事。
但在长沙时,施绩的势力微弱,而且又时刻担心魏军会来进攻,枕席难安,纵然施绩有这样的想法,却也没有实现的条件,所以他只能是暂时地隐忍下来,等到有合适的时机,再考虑册立的事。
如今到了交州之后,施绩的心思自然又活络了起来,而且以交州目前的情况来看,也确实是需要一位皇帝来坐镇,稳定大局的,这不禁让施绩感叹万分,孙奉这称帝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自己的夙愿真得有机会实现了。
陶基闻言大喜,孙奉是孙策之孙,这江东的基业,本身就是孙策打下来的,如果不是孙策亡故的时候,孙策之子孙绍年纪太小,难以主持大局,这江东的基业又怎么可能有会轮到孙权?
如今孙权早亡,孙权的子孙星流云散,死得死,逃得逃,不知所踪,现在施绩和陶基也找不到孙权的嫡子嫡孙来继位了,只能是找到孙策的嫡孙虞侯孙奉来当这个皇帝。
陶基甚至有一种感觉,这莫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年孙权从孙策手中接过的江山,到如今正好还了回去,如果真有宿命的,这还真就是一种宿命。
陶基对扶立新君的事也是比较热衷的,自从建业沦陷,吴主驾崩的消息传到交州之后,交州便是人心浮动,惶惶不安,叛乱事件是屡有发生,再加上魏军不断地逼近交州,搞得陶基是焦头烂额。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扶立新君,交州的形势便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这对交州抵御魏军的进攻是有利的。
而且扶立孙奉为新皇帝,对交州的所有官员都是有好处的,新君登基,必然要组建新的朝廷,那怕现在是特殊时期,朝廷的构成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完备,但主要的机构还是要存在的,陶基有扶立之功,位列三公自然也不在话下。
如果没有这个契机的话,陶基在远离朝廷地方当刺史,晋升起来特别地困难,想到朝中任职,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现在有机会让皇帝在交州登基,这不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吗,陶基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既然陶基没有意见,这事很快就确定了下来,陶基这边吩咐下面的立刻张罗起来,非常时刻,自然是一切从简。
施绩则是回到了军营之中,将此事告诉了孙奉。
当初陆抗将孙奉从临贺迎到了武昌,就是准备让孙奉登基称帝的,当时孙奉那个激动呀,小心脏砰砰直跳,都快从嗓子眼里给蹦出来了,他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会有登基当皇帝的一天啊,太意外了,太突然了,让孙奉一时间真是如梦如幻,甚至都不敢接受。
那时还是施绩出面来劝说的孙奉,告诉了他吴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希望孙奉可以担当起兴复吴国的责任来。
这番义正言辞之言,让孙奉也是莫名的感动起来,陆抗施绩这些人都有兴复吴室的决心和勇气,自己身为孙氏宗族之人,又有什么理由来逃避呢,所以孙奉很快便答应了下来。
在武昌登基什么都是现成的,本身当年孙权称帝就是武昌,所以武昌有皇宫,有仪仗,可就在他们万事具备,准备登基大典之时,陆抗却紧急喊了叫停,取了登基仪式。
孙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孙皓在会稽抢先一步登基了,从血统上来讲,孙皓是孙权的嫡长孙,自然要比孙奉的血统更正宗一些,更何况孙皓占得了先机,孙奉自然是当不皇帝了。
本来孙奉是没有什么当皇帝的念头的,但陆抗等人将他扶到了这个位子前,但却没让他坐下去,孙奉内心之中自然是失望的。
陶基当即表示,这个提议虽好,但没办法执行啊,整个交州也没有一人孙氏皇族血统的人,总不能随便拉一个人来冒充吧?
施绩却是很淡定地告诉他,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算问题,因为在施绩的军中,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上虞侯孙奉。
虽然他不是孙权的嫡子嫡孙,但却是长沙桓王孙策的嫡孙,根红苗正血脉纯,完全有资格继位大统。
同时施绩告诉陶基,原本当初孙休驾崩之后,他和陆抗步协就商量着另立新君来着,当时他们挑的人选就正是担任临贺太守的孙奉,只不过万事俱备,最终却被张布和濮阳兴在会稽给抢了先,立了乌程侯孙皓为帝,所以他们立帝的计划才被迫中止的。
后来孙皓被杀之后,立孙奉为帝的想法倒是又提了出来,但此时魏军已经对荆州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称帝之事也只能是缓缓再说了。
后来陆抗撤离武昌,准备向蜀国投降,借助蜀国的兵马来抵抗魏军,所以孙奉称帝这事也就彻底地黄了。
施绩巴丘叛走之时,孙奉选择了追随施绩,所以此后孙奉就一直跟随着施绩,最后一同来到了交州。
施绩对陆抗归降蜀国的计划很是不满人,这也是导致他叛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说施绩也知道陆抗归降蜀国也不是真得投降,而是想要借助于蜀国的力量来复国,但施绩认为,陆抗这是在玩火,就算是借助于蜀国的力量战胜了魏国,那蜀人是肯轻易将吃下去的肉给吐出来的吗?
玩火者必自焚,施绩为此曾经和陆抗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陆抗固持己见,根本就容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见,道不同不相为谋,施绩最终也只能是选择和他分道扬镳.
但就算是选择了和陆抗分开,施绩心心念念地也是另立新君的事,毕竟在孙皓死后,吴国就已经进入到了无主的状态。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几乎是所有人的一种共识,毕竟他们高举的还是吴国的旗帜,总不能说连国君都没有吧,那岂不是一件超尴尬的事。
其实在到达长沙之后,施绩便已经又有了立君的打算,陆抗想要归降蜀国,当然就不准备再立新君了,施绩压根儿没准备降蜀,自然将扶立新君列为了头等的大事。
但在长沙时,施绩的势力微弱,而且又时刻担心魏军会来进攻,枕席难安,纵然施绩有这样的想法,却也没有实现的条件,所以他只能是暂时地隐忍下来,等到有合适的时机,再考虑册立的事。
如今到了交州之后,施绩的心思自然又活络了起来,而且以交州目前的情况来看,也确实是需要一位皇帝来坐镇,稳定大局的,这不禁让施绩感叹万分,孙奉这称帝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自己的夙愿真得有机会实现了。
陶基闻言大喜,孙奉是孙策之孙,这江东的基业,本身就是孙策打下来的,如果不是孙策亡故的时候,孙策之子孙绍年纪太小,难以主持大局,这江东的基业又怎么可能有会轮到孙权?
如今孙权早亡,孙权的子孙星流云散,死得死,逃得逃,不知所踪,现在施绩和陶基也找不到孙权的嫡子嫡孙来继位了,只能是找到孙策的嫡孙虞侯孙奉来当这个皇帝。
陶基甚至有一种感觉,这莫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年孙权从孙策手中接过的江山,到如今正好还了回去,如果真有宿命的,这还真就是一种宿命。
陶基对扶立新君的事也是比较热衷的,自从建业沦陷,吴主驾崩的消息传到交州之后,交州便是人心浮动,惶惶不安,叛乱事件是屡有发生,再加上魏军不断地逼近交州,搞得陶基是焦头烂额。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扶立新君,交州的形势便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这对交州抵御魏军的进攻是有利的。
而且扶立孙奉为新皇帝,对交州的所有官员都是有好处的,新君登基,必然要组建新的朝廷,那怕现在是特殊时期,朝廷的构成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完备,但主要的机构还是要存在的,陶基有扶立之功,位列三公自然也不在话下。
如果没有这个契机的话,陶基在远离朝廷地方当刺史,晋升起来特别地困难,想到朝中任职,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现在有机会让皇帝在交州登基,这不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吗,陶基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既然陶基没有意见,这事很快就确定了下来,陶基这边吩咐下面的立刻张罗起来,非常时刻,自然是一切从简。
施绩则是回到了军营之中,将此事告诉了孙奉。
当初陆抗将孙奉从临贺迎到了武昌,就是准备让孙奉登基称帝的,当时孙奉那个激动呀,小心脏砰砰直跳,都快从嗓子眼里给蹦出来了,他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会有登基当皇帝的一天啊,太意外了,太突然了,让孙奉一时间真是如梦如幻,甚至都不敢接受。
那时还是施绩出面来劝说的孙奉,告诉了他吴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希望孙奉可以担当起兴复吴国的责任来。
这番义正言辞之言,让孙奉也是莫名的感动起来,陆抗施绩这些人都有兴复吴室的决心和勇气,自己身为孙氏宗族之人,又有什么理由来逃避呢,所以孙奉很快便答应了下来。
在武昌登基什么都是现成的,本身当年孙权称帝就是武昌,所以武昌有皇宫,有仪仗,可就在他们万事具备,准备登基大典之时,陆抗却紧急喊了叫停,取了登基仪式。
孙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孙皓在会稽抢先一步登基了,从血统上来讲,孙皓是孙权的嫡长孙,自然要比孙奉的血统更正宗一些,更何况孙皓占得了先机,孙奉自然是当不皇帝了。
本来孙奉是没有什么当皇帝的念头的,但陆抗等人将他扶到了这个位子前,但却没让他坐下去,孙奉内心之中自然是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