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三章 人性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医妃惊世、妖孽狼君别乱来、帝宠娇颜:皇上,求放过!、兵王归来、海贼王之蓝色魅影、农家小辣妻、摄政王的医品狂妃、重生最强女帝、帝君,你家夫人又爬墙了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旭颁布了一道圣旨,要求全大周的商贾都必须缴纳买卖税、行船税、路桥税、入城税等等十余种专门针对商贾设立的税钱。这么一来,商贾们便不得不交出比以前多一倍的税钱才能行商买卖。朝廷的解释振振有词,让人居然无法反驳。大意是:你们这些商贾用了朝廷花银子修建的道路,开辟的河道和码头,建造的市场和交易之所,赚的银子却都是你们自己的,这是不公平的。朝廷的银子为你们花了,你们也得交银子回馈朝廷,这才是公平交易。
商贾们叫苦不迭,但却无处说理。除了交钱,怕只有歇业了。然而这愚蠢的措施带来的后果郭旭是根本意识不到的,经济这笔账可不是他那么算的,他完全不会意识到这么一来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反而会让朝廷在以后的收入变得更少。而商贾的繁荣正是大周能达到今天的繁华程度的最大的功臣。商贾们有的决定歇业,有的则大肆提高商品价格将损失的银子转嫁他人,由此产生的物价飞涨,社会混乱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商人,很快便将波及整个大周百姓。这会带来极大的动荡,造成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破坏已然很脆弱的民生。郭旭是压根也考虑不到了。
郭旭现在只是随心所欲的做着他想要做的事情,而朝中的有识之士,那些知道这么做的后果的官员们也敢怒不敢言。更加上吕中天暂代枢密使之职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虽然朝廷的解释只是暂代,但是这已然破坏了大周立国以来的制度的根基。当初方敦孺和严正肃设立条例司的时候只是拥有了极小一部分的军政财权,便被吕中天等人大力弹劾,说他们破坏祖制,有专权的嫌疑。而现在吕中天自己也这么干了,而且是将整个朝廷的军政财大权抓在手里。这说明吕中天就是个伪君子。
祖制不是不能改,而是要看权力给谁?给别人当然不成,给自己就没问题。这才是吕中天的真实心理。
在这种情形下,朝中部分官员实在是无法忍受,但他们却也无法改变现状。惹不起我躲得起!于是一些人告老还乡辞职离开,有的则连招呼也不打便跑了,便是因为都看出来朝廷已然不可救药了,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息。
对于郭旭和吕中天而言,一些官员辞官走人倒不是可怕的事情,他们最担心的还是杨俊被杀后军队的反应。这当中他们最怕的是统帅二十五万大军驻扎在西北的镇西将军威武侯袁振乾的反应。袁振乾是杨俊一手提拔的手下首席猛将,当年跟随杨俊平定西夏的时候他便是杨俊身边的副将。杨俊因为灭绝令的事情不得不辞去军职归隐了一段时间避避风头的时候,便是推荐了袁振乾接任自己的西北军指挥使的位置。由此可见杨俊对袁振乾是极为赏识的。
杨俊当了枢密使之后,对于西北军的装备物资的供应从来都毫不吝啬。由此可知,杨俊自己也将袁振乾视为嫡系。杨俊之所以能够在朝中地位稳固,很大程度上便是拥有西北军这一支嫡系兵
马远在西夏驻扎,任何人想要动杨俊,都要考虑后果。所以,当杨俊被杀之后,郭旭和吕中天心中最为担心的便是袁振乾的反应。虽然让杨俊自己认罪然后杀了他,看起来似乎能说得过去,但是,这些领军的将领认不认可,特别是袁振乾认不认可,依旧是郭旭和吕中天心中最大的担忧。
在杨俊被处死之后,郭旭便派出贴身内侍携带杨俊的认罪奏折原件以及对袁振乾的枢密副使的任命圣旨、大将军印以及三等公爵位的敕封诏书前往西北。这便是去安抚袁振乾,探知他的态度。任命枢密副使,加上封为大将军,再加上敕封公爵,这三大封赏可谓已经是丰厚之极,郭旭也算是下了血本。这还罢了,吕中天还将府中珍藏的一件宝物交给传旨内侍一起带去,并写了一封亲笔信。那礼物是一柄宝剑,那是传说中的十大名剑之一的雪霁剑。相传是道家掌门之剑,名贵无比,价值连城。
吕中天之所以让人将这柄雪霁剑带去给袁振乾,其中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几年前袁振乾回京述职,吕中天曾宴请杨俊和袁振乾,当然只是礼节上的交往。酒席上袁振乾似乎是喝多了,说他是李唐时玄学道士袁天罡的九代玄孙。袁天罡是什么人?那可是写出了《推.背图》可预测前后数千年国运大事的神仙,民间对他传的神乎其神,道门中人更是引以为豪。袁振乾的话自然无人肯信。袁振乾还说了,他祖上原本有一柄宝剑,便是祖上传下来的,是道门圣物名叫雪霁剑,后来罹遭战乱遗失了。说找到这柄剑是他的责任。
别人都当这话是胡说八道,但在吕中天听来却是另一种感觉。因为好巧不巧,吕中天家中正藏有这把名剑。这是吕中天查封京城天宫观的时候搜查出来的,天宫观的道士不知道此剑名贵,但吕中天知道,于是便自己私吞了。
吕中天听袁振乾这么说,立刻明白这一定是杨俊和袁振乾两人故意做戏。他们显然知道这柄剑落在自己手里,而杨俊这个人最为痴迷的一件事便是搜集各种名剑兵器珍藏。很可能他们知道这剑在自己手里,所以让袁振乾故意编一套故事来。如果自己当真信了他是袁天罡的玄孙,便很可能将这柄剑交还给袁振乾,这样便遂了杨俊的愿了。
吕中天岂肯搭理他们的做戏,当下根本装作没听见。后来杨俊几乎明示了说什么‘吕相交游广阔,若是发现这柄剑的踪迹,烦请代为找寻,毕竟是天师之物,物归原主必有功德’云云。这么一来,则更加说明吕中天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两人便是来骗自己交出这把剑给他们的。吕中天心道:把老夫当傻子么?只敷衍说定然要帮这个忙,看到那柄剑之后必然要想办法物归原主。
当年吕中天是不假辞色,但现在吕中天自然是需要拉拢袁振乾。将这柄剑带给袁振乾,说白了便是要拉拢他。
“……当年袁将军说的话,老夫记在心中念念不忘,终于于不久前探访到此剑下落,于是重金购之,物归原主。袁将军
是天师玄孙,有此剑可告慰先组神人,也可弥补祖上遗失此剑的缺憾了。吕某想来喜欢做成人之美之事,更何况是袁将军的嘱托,自是尽心尽力。也教袁将军知道,老夫从来都是守诺之人。”
这是吕中天信上的话,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对袁振乾当年的一句话便念念不忘,想尽办法也要完成嘱托的一个守信之人。表达了对袁振乾的一种器重和看重之意。更是以物归原主的借口,将这柄价值连城的宝剑当礼物送给了袁振乾。吕中天也是下了血本了。至于袁振乾是不是袁天罡的第九代玄孙,吕中天才不在乎。吕中天在乎的是,他如今攫取了枢密使职位,必须要得到袁振乾的支持才能正式的掌握军权,他必须要拉拢到袁振乾,所以必须要下血本。袁振乾若是个明白人,当知道自己的用意。得到袁振乾的支持,自己这个枢密使的位置便基本上稳了。而且这也是让袁振乾能够对杨俊被杀之事的态度上如何表达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一方面下重手平息局面,稳定局势,禁止流言蜚语肆虐。一方面,郭旭和吕中天两人也是心惊胆战的等待着从西北回来的消息。胆战心惊寝食难安的半个月之后,终于,传旨的内侍风尘仆仆的从西北回来了。
那内侍也是个狠人,他知道皇上和吕相都在等着自己的消息,所以他这一路上几乎没有歇息,带着随行之人披星戴月的赶路。前往西北的道路遥远难行,他居然只用了七天的时间便赶到了袁振乾大军驻扎的兴庆府。在传达了旨意之后,在兴庆府只歇息了一晚。又用了七天的时间火速赶回了京城。抵达京城的时候,那内侍衣衫破烂皮肤黝黑,全队人员一个个就像是乞丐一般。当然,他的这番努力获得了回报,郭旭之后提拔他做了内侍统领之职,飞黄腾达就在这趟差事之后,却是后话了。
内侍带来了袁振乾的奏折,当郭旭口干舌燥的哆嗦着看完这份奏折后,心中一块大石头轰然落地。袁振乾在奏折上表达了忠心,表示支持朝廷的决定。袁振乾说,虽然他和杨俊情若父子,杨枢密使对他有提拔之恩,知遇之惠,但是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杨枢密犯下大罪,遭到惩处也是情理之中。袁振乾说,他虽然痛心疾首,但他身为朝廷之臣,却也无法为杨俊开脱。袁振乾还说,他只希望朝廷给杨枢密一个体面的葬礼,人已服罪,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罪过便抹杀功劳。希望朝廷能考虑官员和将领们的感受。
袁振乾的奏折滴水不漏,明明是忘恩负义,却被他描述的成为了自己忠义难两全,最终不得不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倒是为难之极,心痛不已了。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道貌岸然,人性的底线往往深不可知。杨俊若是看到袁振乾的这份奏折,怕是要从棺材里活活被气活过来。这便是他的嫡系心腹,在他死后连一句硬话也没为他说,更别提提出任何的质疑了。
人走茶凉,袁振乾完美的诠释了这个词。
郭旭颁布了一道圣旨,要求全大周的商贾都必须缴纳买卖税、行船税、路桥税、入城税等等十余种专门针对商贾设立的税钱。这么一来,商贾们便不得不交出比以前多一倍的税钱才能行商买卖。朝廷的解释振振有词,让人居然无法反驳。大意是:你们这些商贾用了朝廷花银子修建的道路,开辟的河道和码头,建造的市场和交易之所,赚的银子却都是你们自己的,这是不公平的。朝廷的银子为你们花了,你们也得交银子回馈朝廷,这才是公平交易。
商贾们叫苦不迭,但却无处说理。除了交钱,怕只有歇业了。然而这愚蠢的措施带来的后果郭旭是根本意识不到的,经济这笔账可不是他那么算的,他完全不会意识到这么一来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反而会让朝廷在以后的收入变得更少。而商贾的繁荣正是大周能达到今天的繁华程度的最大的功臣。商贾们有的决定歇业,有的则大肆提高商品价格将损失的银子转嫁他人,由此产生的物价飞涨,社会混乱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商人,很快便将波及整个大周百姓。这会带来极大的动荡,造成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破坏已然很脆弱的民生。郭旭是压根也考虑不到了。
郭旭现在只是随心所欲的做着他想要做的事情,而朝中的有识之士,那些知道这么做的后果的官员们也敢怒不敢言。更加上吕中天暂代枢密使之职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虽然朝廷的解释只是暂代,但是这已然破坏了大周立国以来的制度的根基。当初方敦孺和严正肃设立条例司的时候只是拥有了极小一部分的军政财权,便被吕中天等人大力弹劾,说他们破坏祖制,有专权的嫌疑。而现在吕中天自己也这么干了,而且是将整个朝廷的军政财大权抓在手里。这说明吕中天就是个伪君子。
祖制不是不能改,而是要看权力给谁?给别人当然不成,给自己就没问题。这才是吕中天的真实心理。
在这种情形下,朝中部分官员实在是无法忍受,但他们却也无法改变现状。惹不起我躲得起!于是一些人告老还乡辞职离开,有的则连招呼也不打便跑了,便是因为都看出来朝廷已然不可救药了,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息。
对于郭旭和吕中天而言,一些官员辞官走人倒不是可怕的事情,他们最担心的还是杨俊被杀后军队的反应。这当中他们最怕的是统帅二十五万大军驻扎在西北的镇西将军威武侯袁振乾的反应。袁振乾是杨俊一手提拔的手下首席猛将,当年跟随杨俊平定西夏的时候他便是杨俊身边的副将。杨俊因为灭绝令的事情不得不辞去军职归隐了一段时间避避风头的时候,便是推荐了袁振乾接任自己的西北军指挥使的位置。由此可见杨俊对袁振乾是极为赏识的。
杨俊当了枢密使之后,对于西北军的装备物资的供应从来都毫不吝啬。由此可知,杨俊自己也将袁振乾视为嫡系。杨俊之所以能够在朝中地位稳固,很大程度上便是拥有西北军这一支嫡系兵
马远在西夏驻扎,任何人想要动杨俊,都要考虑后果。所以,当杨俊被杀之后,郭旭和吕中天心中最为担心的便是袁振乾的反应。虽然让杨俊自己认罪然后杀了他,看起来似乎能说得过去,但是,这些领军的将领认不认可,特别是袁振乾认不认可,依旧是郭旭和吕中天心中最大的担忧。
在杨俊被处死之后,郭旭便派出贴身内侍携带杨俊的认罪奏折原件以及对袁振乾的枢密副使的任命圣旨、大将军印以及三等公爵位的敕封诏书前往西北。这便是去安抚袁振乾,探知他的态度。任命枢密副使,加上封为大将军,再加上敕封公爵,这三大封赏可谓已经是丰厚之极,郭旭也算是下了血本。这还罢了,吕中天还将府中珍藏的一件宝物交给传旨内侍一起带去,并写了一封亲笔信。那礼物是一柄宝剑,那是传说中的十大名剑之一的雪霁剑。相传是道家掌门之剑,名贵无比,价值连城。
吕中天之所以让人将这柄雪霁剑带去给袁振乾,其中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几年前袁振乾回京述职,吕中天曾宴请杨俊和袁振乾,当然只是礼节上的交往。酒席上袁振乾似乎是喝多了,说他是李唐时玄学道士袁天罡的九代玄孙。袁天罡是什么人?那可是写出了《推.背图》可预测前后数千年国运大事的神仙,民间对他传的神乎其神,道门中人更是引以为豪。袁振乾的话自然无人肯信。袁振乾还说了,他祖上原本有一柄宝剑,便是祖上传下来的,是道门圣物名叫雪霁剑,后来罹遭战乱遗失了。说找到这柄剑是他的责任。
别人都当这话是胡说八道,但在吕中天听来却是另一种感觉。因为好巧不巧,吕中天家中正藏有这把名剑。这是吕中天查封京城天宫观的时候搜查出来的,天宫观的道士不知道此剑名贵,但吕中天知道,于是便自己私吞了。
吕中天听袁振乾这么说,立刻明白这一定是杨俊和袁振乾两人故意做戏。他们显然知道这柄剑落在自己手里,而杨俊这个人最为痴迷的一件事便是搜集各种名剑兵器珍藏。很可能他们知道这剑在自己手里,所以让袁振乾故意编一套故事来。如果自己当真信了他是袁天罡的玄孙,便很可能将这柄剑交还给袁振乾,这样便遂了杨俊的愿了。
吕中天岂肯搭理他们的做戏,当下根本装作没听见。后来杨俊几乎明示了说什么‘吕相交游广阔,若是发现这柄剑的踪迹,烦请代为找寻,毕竟是天师之物,物归原主必有功德’云云。这么一来,则更加说明吕中天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两人便是来骗自己交出这把剑给他们的。吕中天心道:把老夫当傻子么?只敷衍说定然要帮这个忙,看到那柄剑之后必然要想办法物归原主。
当年吕中天是不假辞色,但现在吕中天自然是需要拉拢袁振乾。将这柄剑带给袁振乾,说白了便是要拉拢他。
“……当年袁将军说的话,老夫记在心中念念不忘,终于于不久前探访到此剑下落,于是重金购之,物归原主。袁将军
是天师玄孙,有此剑可告慰先组神人,也可弥补祖上遗失此剑的缺憾了。吕某想来喜欢做成人之美之事,更何况是袁将军的嘱托,自是尽心尽力。也教袁将军知道,老夫从来都是守诺之人。”
这是吕中天信上的话,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对袁振乾当年的一句话便念念不忘,想尽办法也要完成嘱托的一个守信之人。表达了对袁振乾的一种器重和看重之意。更是以物归原主的借口,将这柄价值连城的宝剑当礼物送给了袁振乾。吕中天也是下了血本了。至于袁振乾是不是袁天罡的第九代玄孙,吕中天才不在乎。吕中天在乎的是,他如今攫取了枢密使职位,必须要得到袁振乾的支持才能正式的掌握军权,他必须要拉拢到袁振乾,所以必须要下血本。袁振乾若是个明白人,当知道自己的用意。得到袁振乾的支持,自己这个枢密使的位置便基本上稳了。而且这也是让袁振乾能够对杨俊被杀之事的态度上如何表达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一方面下重手平息局面,稳定局势,禁止流言蜚语肆虐。一方面,郭旭和吕中天两人也是心惊胆战的等待着从西北回来的消息。胆战心惊寝食难安的半个月之后,终于,传旨的内侍风尘仆仆的从西北回来了。
那内侍也是个狠人,他知道皇上和吕相都在等着自己的消息,所以他这一路上几乎没有歇息,带着随行之人披星戴月的赶路。前往西北的道路遥远难行,他居然只用了七天的时间便赶到了袁振乾大军驻扎的兴庆府。在传达了旨意之后,在兴庆府只歇息了一晚。又用了七天的时间火速赶回了京城。抵达京城的时候,那内侍衣衫破烂皮肤黝黑,全队人员一个个就像是乞丐一般。当然,他的这番努力获得了回报,郭旭之后提拔他做了内侍统领之职,飞黄腾达就在这趟差事之后,却是后话了。
内侍带来了袁振乾的奏折,当郭旭口干舌燥的哆嗦着看完这份奏折后,心中一块大石头轰然落地。袁振乾在奏折上表达了忠心,表示支持朝廷的决定。袁振乾说,虽然他和杨俊情若父子,杨枢密使对他有提拔之恩,知遇之惠,但是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杨枢密犯下大罪,遭到惩处也是情理之中。袁振乾说,他虽然痛心疾首,但他身为朝廷之臣,却也无法为杨俊开脱。袁振乾还说,他只希望朝廷给杨枢密一个体面的葬礼,人已服罪,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罪过便抹杀功劳。希望朝廷能考虑官员和将领们的感受。
袁振乾的奏折滴水不漏,明明是忘恩负义,却被他描述的成为了自己忠义难两全,最终不得不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倒是为难之极,心痛不已了。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道貌岸然,人性的底线往往深不可知。杨俊若是看到袁振乾的这份奏折,怕是要从棺材里活活被气活过来。这便是他的嫡系心腹,在他死后连一句硬话也没为他说,更别提提出任何的质疑了。
人走茶凉,袁振乾完美的诠释了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