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 宠妃倾城之梅妃乱国 > 第七十章 朝会四怨帝安睡

第七十章 朝会四怨帝安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飞剑问道好想住你隔壁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云书似乎已经忘了丝帕一事,道:“什么丝帕?”

    云棋笑了笑,道:“你忘啦!就是那天,那个自称是太医院来的人,要你我转交给公主的丝帕呀。”

    云书经她一提醒,这才恍然大悟,敲敲自己的脑袋,道:“你说的是那件事啊。瞧我几天忙的倒是忘记这事了。”

    云棋道:“那你以为我说的是哪件事呀。”说着,凑近云书的身边,拉着她的手,问道:“云书姐姐,咱们真的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给公主吗?”

    云书道:“咱们又不知那个人的真正来历,谁知道他是不是来害公主的呢。丝帕我已经收好啦,一直都放在我的房间里。”她说完,向四下里瞧了一眼,见四处没人,反拉住了云棋,叮嘱道:“此事,你可不要告诉给公主,这件事对公主是利是弊,咱们还不知道呢。”

    云棋道:“可是咱们这样不是欺骗公主吗?你将丝帕私自替公主收藏起来,要是被公主发现了,怎么办。”

    云书笑道:“傻姑娘,这件事只有你我知道,公主又不知道,只要你我都不在公主面前提起,她不就不知道了吗?此事就当没有发生过一样。我们也是为了公主着想呀。”

    云棋点点头,道:“嗯,云书姐姐,我觉得你说的对。”

    二人说完,便回各自的房间去了。

    萧云站在暗处将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心想:这两个丫头有什么事瞒着我么。

    当下抬头望望天上,只见月亮渐渐模糊,不刻就躲进了云朵之后,实在无聊,便又返回房间,对着那把刻着“天”字的匕首,痴痴地看起来。

    “天哥哥,你现在过得好吗?”

    终于,熬过了漫长的黑夜。云雾大开,帝京的入宫官道之上,陆陆续续可见一些前去赴朝会的京官,经过昨夜内阁一夜的议事,众臣都带着自己的昨夜拟好的奏折,入宫面圣而去,好不热闹。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高晋高声呼喝。

    但见堂下的众臣借沉默不言,互相之间,目光却转个不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手中都带了奏折,却不知该由谁先行上奏。

    王乞儿打了个哈欠,似乎是昨夜没睡好,眼睑之下挂着两个黑眼圈,倒有些纵欲过度的样子,见朝臣们各自不说话,王乞儿有些不耐烦,挥挥手,说道:“你们有什么事快快上报,别磨蹭了。朕还要回宫睡一觉呢!”

    群臣面面相觑,只见尚书黄志仁第一个走出来,一步上前,说道:“臣,黄志仁,有事启禀!”

    高晋眯着眼,瞅了他一眼,跑下阶来,从他手中接过了奏折,然后递交到王乞儿的手里,说道:“皇上。”

    王乞儿接过奏折,抓抓脑袋,又看看高晋,装腔作势地咳嗽了一声,一来时为了消除紧张,而来想必是记起了高晋的叮嘱,想要在朝臣面前装的威严一点,他微微挺直了腰板,这才慢慢吞吞地翻开了黄志仁呈上来的奏折,从头到尾,眯眼看了好几遍,遇到有些字不认识,他就咳嗽一声,拿眼瞟向一旁的高晋,用近乎自己他们两能听见的声音,尴尬地问高晋道:“公公,这个字,朕……朕不认识。”

    高晋对着他悄悄做了个嘴型,低声道:“毅。”

    王乞儿呵呵一笑,抓抓脖子,将手中的周折放下,清了清嗓门,刚要张口,忽然听见堂下传来黄志仁的声音:“皇上,自镇夷关南国君王莫池偷袭我军,抓走成毅少将与五百名驻营将士,我大宣与南国之间的关系日渐恶化,依臣之见,两国交战已成趋势,臣恳请皇上,对镇夷关加派人手,以达到巩固边防之效果,并预定一个期限,派一名可靠的使者前去南国与莫池谈判,要求放回我军将士们,若是莫池不答应,倘若又到了预定期限,我大宣朝便可立刻对派兵征讨南国。”

    黄志坚话毕,只见钟鼎马上站了出来,他瞄了黄志仁一眼,大声说道:“臣,钟鼎有看法!”

    “钟爱卿,你有什么看法?”王乞儿又挺了挺身板。

    钟鼎说道:“臣认为,黄大人此计不妥。”

    王乞儿道:“你说,有什么不妥的呀?”

    钟鼎道:“臣认为,大宣与南国之间,宜和不宜战。南国虽小,眼前来说,兵力虽远输于我大宣朝的兵力,但众人皆知,南国君王莫池,广交四方好友,几乎什么人都结交,传闻这几年间,他似乎还与莽山的流寇有着隐秘的关系,臣已经派人证实过,莫池确实和莽山的那些流寇有着兵马交易。皇上,目前,看似南国在兵力衫差强人意,实际上早已在暗中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现在又有了莽山那些流寇的支持,倘若大宣与南国交战,恐对我大宣不利啊!”

    黄志仁反驳道:“皇上,臣认为,钟大人所言虽固有一番道理,看似是为了大宣目前的局势考虑,但大宣与南国议和终究并非长远之计。那莫池一直怀有吞并各国的野心,如果为保我大宣局势而以曲求全,对莫池对我军的进犯忍一时之怒,谋求短暂的安逸,势必会增长莫池的气焰。此乃是弱国作为!待有朝一日,倘若真如黄大人所言,莫池的势力日渐膨胀,同时又有并吞大宣的蓬勃野心,势必也会进犯我大宣。养虎为患的道理,想必钟大人也不是不清楚。臣坚持认为,对于莫池,只有用强才能以暴制暴,压住他的气焰。”

    钟鼎道:“皇上,现在与南国开战极是不妥,倘若真到了那一天,莫池对我大宣真的有什么意图不轨之心,而我大宣又有南国公主在手,到时可将其扣为人质,臣相信,莫池不会轻举妄动。”

    钟鼎话毕,只见内阁大臣赵东阳一步上前,附和道:“皇上,臣认为,钟大人此言甚是有理,对付莫池,我们还有梅妃可作为棋子之用,何愁降服不了一个区区的莫池。”

    赵东阳话毕,但见内阁大臣王威马上从黄志仁身后站出,铿锵有力地说道:“皇上,虽然有南国公主在我朝,可以帮助我朝对付莫池,但我等得知皇上有意将后位封予梅妃娘娘,虽然目前梅妃只是获得了皇后的头衔,并无皇后的实权,但我等也知道,皇上要在朝天崖祭天仪式之后,正式册封梅妃为我大宣的国母,一旦梅妃娘娘接受了正式册封仪式,就要昭告天下,待到天下人都知她是我大宣朝的皇后,那时,恐怕再以梅妃考虑进对付南国的计策之中,恐怕不妥。倘若到时迫不得已,梅妃真要沦为我朝对付莫池的人质,势必要被废除皇后之位,立后又继而废后,天下人会怎么想?他们并不知皇上和我等这些朝中臣子们的一片心思啊!权宜之计,要么在梅妃娘娘还未被授予正式册封为皇后之前,除皇后之衔,要么为了两国的和气着想,我大宣只有暂且委曲求全于那莫池,对他们此次的侵犯视为不见,任由着他们来。权益之下,臣还是同意黄志仁黄大人之见,这才是对我大宣的未来最为保险的计策,坚决不可养虎为患。”

    钟鼎鼻中哼了一声,反驳道:“皇上!臣坚持认为不可与南国交战!”

    “钟鼎!”也许是因为钟鼎说话时的神色太过嚣张,黄志仁突然一声喝去。

    钟鼎笑道:“黄大人,你们既然都认同宜战不宜和,那么,我倒要听一听,倘若两军交战,有何良策可以对付那拥有百战雄狮之称的南国军王莫池!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兵偷袭南国军队,也抓几个南国将领回来,然后抢回我军被俘的将士们,还是直接攻打啊?是向南打还是向北打啊?不妨请黄大人与赵大人各自说说你们的想法?”

    黄志仁板着一张脸,有些气怒,道:“钟鼎,本官是文臣,这些兵家的博弈,自然有我朝优秀的将军们代为出手拟策,并非我的本职。你又何须急于听我一个文臣对于兵家之事的见解呢?这不是为难人吗?”

    钟鼎冷哼一声,目光转向站在他侧对面的郭星,问道:“郭统领,你身为我朝优秀的武将,你可有什么看法?”

    郭星乃是武将出身,善于打战,但对于权谋之术还是知之甚少。当下为了避免尴尬,只有一步上前,抱拳说道:“皇上,郭星虽身为武将,但一直以来就是以奉命保护皇城的安全为职责,与那些军帐之中的军师相比,自识还差得远。但也知,权宜计策最讲究的是随机应变,目前我军与南国军队的战势时刻都可能发生变化,恕臣不能马上给出一个完全的保障之策,用什么计策,还得根据我军的兵况而定,就与太医院的大人们一样,有时须对症下药方能正确治愈病根,岂是钟大人所说的那样,仅靠在朝堂之上一两句话便可说清的?所以,臣,暂无任何较为完善的计策!”

    正在堂下的大臣们为了南国与大宣之事争论不休时,龙椅之上却传来一阵鼾声。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多人脸上虽露不满之色,但却无人敢开口去打扰皇上的清梦。

    原来王乞儿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分析目前的局势问题,觉得甚是枯燥,听着听着,就不觉就打过好几次的哈欠,一不留神,脑袋摇摇晃晃,开始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站在一旁的高晋,拿眼色暗示了王乞儿好几次,示意他认真听政,谁想王乞儿哪里肯搭理他,脑袋近乎垂到胸前,大肆闭眼睡起来,睡得沉了竟开始打起鼾来,高晋无奈,只有干巴着一张老脸,站在一旁,等待他自己转醒。

    “皇上?”高晋在王乞儿的耳边轻轻地叫了一声。

    王乞儿梦呓之中答应了一句,随即又点头睡去。

    终于,堂下的大臣有些忍耐不住了,怨声忽起。

    私下议论道:“我等辛苦地讨论国事,皇上怎么在睡觉,这成何体统啊!”

    “太不像话啦!真是太不像话啦!”

    “皇上看起来怎么一副永远也睡不饱的样子,你们看看……”

    “听说,皇上最近日每夜留恋于梅妃娘娘的寝宫,两人每夜地欢歌对酒……”

    “这副疲倦之色,倒还真像是纵情酒色过度的一回事……”

    “嘘……”

    也不知谁嘘了一声,朝堂上登时安静下来。

    高晋见朝中大臣起过怨声,担心王乞儿此番子在朝堂上,当着众臣的面,睡得昏昏沉沉,会损害皇帝的名声,连忙唤了一声,说道:“各位大人,皇上因日夜批阅各位大人的奏章,影响了睡眠,现下需要多多调养身心,今日的朝会便到此为止吧,各位大人,还有什么事要奏的么?如果没什么事要奏,各位大人请都早些回去休息吧!”

    众臣互相望望,都叹息一声,齐声跪拜:“吾皇万岁!”带着一阵怨,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