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卷荡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首山宫的辰阳大殿散朝出来的人流当中,也已经到处是流传扩散的各种消息。
“襄阳失守了!!。。”
“襄阳怎么会失守呢。。”
“那可是集两大行司之力,所营造的荆北雄城,诸道枢纽啊。。”
“不是还有汉水为险峙。。舟师为屏护和游翼。。”
“两度北伐和番胡南下,都没有出过问题的,怎么会。。”
“却是来自蜀中的敌寇,顺水放舟而下,”
“先是截断了沿岸的诸多据要,进而从路上直驱襄阳后路。。”
“前方遂得军心大乱,虽有端帅镇压当面,也是顾此失彼。。”
“虽在城中聚得军民数万,但是既缺粮饷,亦短器械。。”
“至于舟师,都已是过去的老黄历了”
“自荆北行司撤废和诸军崩散之后,舟师大都被抽去下游护翼江宁。。”
“余下的也都就近散为水寇之流了。。”
“当地的水军统将孙翌晨,倒是重新筹得大小渡船二十余,载兵往援北岸樊城”
“结果为上游放船火攻,大部焚毁、翻覆于江中。。”
“自此樊城内外无援而就此沦陷。。”
“然后襄城亦为贼势所困,端帅也只能亲率出城击敌。。”
“连败敌势数阵而迫其远退之后,这才开始率众突围。。”
“荆北彻底陷没了。。”
“荆南糜烂也是指日可待了。。”
“也许不多久之后,西贼就能抵达大江之畔了。。”
“自此大江以北,不复为国朝所有了。。”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则是他们所倡导的“收兵聚师,祸水东引”的方略彻底破产了。
国朝主动收缩防线而退让出来的北方地盘,并没有能够让那些西贼并因此和淮逆,相互争斗和竞逐于中原,反而是继续朝着南方国朝的势力杀将过来了,这怎么不能够让他们无比的忧心竭虑呢。
而在大江以南同样是不得消停,江东、江西、两浙为首东南财赋重点的精华,大都已经沦为大云贼和形形色色乱民肆虐的乐土,除了江宁府为首的少数府城和望要大邑之外,放眼望去就再没有一片稍加安宁的立足之所了。
而光是为了维持岭内的局面和基本的通路,国朝每月都要付出数以千万计的军淄粮饷所费,每日都有天文数目的财货填入到这个无底洞当中。
一旦失去了上游蜀中和荆湖的屏护之后,弄不好连继续据有岭内的传统南朝格局,都要维持不住而重新回到开国时的险恶局面了。
然而,对于朝堂上重新兴起的另一股保守派势力而言,这些看似不利的变化,则未尝不是一个相对利好的消息;
因为,这也意味着朝廷可能就此放弃,在岭内不切实际的执着和所谓北伐成果的虚名,重新将重点和目光转会到岭外基本盘的经营和稳固上来;乃至由此改变大略方针的可能性,将各种备战的资源和人役,投入到更加熟悉和具有便利的海外拓殖上来。
至少,他们依靠对西海道诸藩的军事压力,完成一轮最新交涉和谈判上的胜利,
在继续保留部分权柄和名分,不再追究和牵连下去的情况下;逼迫他们割土、赔款、入质和认罪、削爵、退位,乃至遣散和交出一定规模的私属武装,交出足够数量的海船和藏匿于岛洲上的叛党水师残余,才筹足了朝廷最近一笔编练各军的用度。
只是在两度北伐战事当中,所折损掉的将帅和军官之属,却不是那么容易锻炼和补充起来的,因此,亟待那位硕果仅存的北地总管王端臣,所带回来的一众新锐将官,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日之内,重新形成基本的战力。
而在河北道,贝州境内,
已经沦为被通缉作价五十缗悬赏盗匪头目的崔博琦,也极力策马飞奔在亡命逃逸的原野之上。
仅仅才过了这么一个冬天,待到他从窝藏猫冬的山里重新出来之后,就发现他所熟悉的世道,仿若是换了各人间一番,面目全非的让他几乎都要认不出来了。
到处是巡游在道路上拿着武器的乡民,各处道路要冲和山口、桥津,市集,都被建造起了各种具有防御功能的屯围、驿站和哨台,而让他们一旦稍有动静,就在各种围追堵截当中损伤惨重。
而曾几何时,这些往昔任凭鱼肉而依旧只能低眉顺眼,乃至强颜欢笑忍受的鄙贱之民,也居然敢于反抗他们潜伏下来休息期间,一点点微薄的索取和带走青壮的协力要求;
崔博琦眉头上的一道血痕,还有陷没在老家村子里的大半数部曲,就是他的一时轻疏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要知道,这周围十几个村子的大多数土地,都是归属在他崔氏族人的名下,光是为崔氏种地和做工的佃户和奴仆,就占据了这些村子居民中的八成以上。
然而,在他们拿出来耀武扬威的刀枪面前,那些昔日的佃户和乡人几乎是聚集在一起,一边闭门堵窗进行反抗,一边在房顶上放出了报信的烟火;如果不是他见机的及时抽身的话,只怕也要陷没在那个曾经让他熟悉无比的村子里了。
而这一切都是那些淮逆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要知道,他的祖上可也曾是号称山东七大氏族的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的一员;在两汉三国到隋唐的近千年时光之间,在五姓七望最为鼎盛的年代,他们甚至拥有比天子之家更加风光和显赫的名望和权柄,而基本只在相互族内小圈子里通婚,以保证血统的高贵与纯洁。
而那些草莽出身或是具有胡族血统的君王们,也无不是要想尽办法迎娶五姓七望中的某家女儿,以在血统中获得某种意义上的认可与,再籍此从五姓七望中征辟相应的饱学之士或是卓异子弟,以充实自己的朝堂和地方官府,来加强和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世家门阀也由此获得更多朝廷赋予的特权和利益,而通过各种兼并土地和隐匿流亡,将更多的人口和田亩,纳入到自己的直接或事间接的支配当中,乃至在官府有限的统治秩序之外,以遵循礼教之名和乡约民风为由,自行缔造一套自州县而下专属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体系,来进行变相的隐性思想统治和舆情导向。
而在此期间所产生的任何异己和反对的声音,最终不是在来自官府体制内扎根下来的强权和势力面前屈服和求饶,就是因为各种意外和盗匪作乱而彻底消失不见。
哪怕是号称皇权与国势最为鼎盛的李唐一朝,号称是以科举之途为寒门大开方便之门,极力抑并土地兼并的贞观到开元年间,充斥在朝堂上那些璎珞满堂的宰相世系,外戚里的后妃世系,依旧还是崔韦裴卢这些与五姓七望有着千丝万缕干系,或者干脆就是分支族人的显望之家。
这种既有斗争和对抗,又有妥协和依存的关系,一直沿袭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才因为五姓七望各家秉持的不同立场和倾向,被严重的打破和分裂开来,进而又在席卷了大半天下的战火绵连当中损失惨重。
好容易捱到天下之乱初定,接下来拨乱反正的乾元天子,以及后来在梁公辅佐下开始中兴的泰兴天子,却又开始乘势进一步的打压和削弱这些世族门阀的力量,并一次作为继任者坚持不移的国策之一。
在后来的历代天子和执政的梁公后人手中,大唐开始逐渐恢复元气而威令八方,海内海外皆有不断的征伐与开疆拓土的事业,而一代又一代裂土分藩的诸侯,也开始诞生在大唐将士与商旅所踏足的任何一片土地上。
但是对于被强大的皇权,给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世族门阀而言,就未免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了。海外输送回来的珍宝财货和海量的物产资源,极大加强了朝廷中央集权的威势和力量,也武装和维持了海内海外规模庞大的各色军伍。
而这些都不是任何一个或是一群世家大族,可以轻易抗拒和违背的里奥;更不用说,大量在官府的引导下,出奔海外的破产农户和逃亡的佃客,也成为了这些门阀世族随所在地方的人身掌控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虚弱和衰亡的诱因和导火索。
他们甚至不得不一点点放下身段,用故土难离的乡党之情和不断提高租佃的待遇,来试图挽回和遏制这些不断流失的隐性支配人口。
那也是寒门子弟和庶族出身的官员,满天下大行其道的时代,一个个名门望族不得不地下尊贵的头颅和身段,拼命的约束自己的子弟和亲族,以免被这些急于建功又毫无底蕴的酷吏之辈,给找到大兴牢狱和刑讼的口实与机会。
所以当乙未年间的朝中,开始表现出针对执政梁氏及其党羽,各种逆流和暗潮的时候,这些久苦已矣的豪族郡望门阀大姓,几乎是一拍就合的全力推动起来。
因此,后来爆发的乙未之乱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既是成功了又是失败了;
他们所裹挟而起的浊流逆浪,固然是得以掀翻了一直打压在他们头顶上,而令人难以喘息时代把持朝政的龙武系及其党羽;
但也开启了纷乱不休再无止境的漫长乱世,和随之而来无穷无尽的苦难与血泪;而并非如他们所愿,重新回到从前的那个世家大族与当朝天子,在高端政治斗争的有限框架内,相互博弈又相互妥协和依存的理想年代。
当作为掀起乱世的罪魁祸首——疯帝一族,被各地轮番报复的龙武系分支给彻底清洗和残杀殆尽之后,这些作为曾经幕后推动和支持者的世家大族,也迎来了新一轮清算和报复的浪潮,而无可抗拒的倾覆和消亡在滚滚时代大势当中。
他的家族可以说是因为过于偏远的远房旁支关系,而侥幸躲过破家之厄而沿袭下来的少数残余之一;
尽管如此,依照他的家族在当地所经营出来的豪强身份与千余族人构成的大姓,依旧在这个乱世当中沉浮跌宕的,继续把持着地方乡里的语话权和社会资源;
乃至依靠世代营造起来的邬堡和城寨,所轻易聚拢起来的大量粮食和寻求庇护的人口,与一个又一个旋起旋灭的草莽豪杰,或是一任又一任的藩镇官属,长久的世代周旋和博弈下去;
哪怕周边为之劳作的佃户和百姓在饥寒兵火灾荒当中,死了一茬又一茬换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崔氏作为头面人物和乡里首望的地位,却依旧屹立不动。
但是,淮镇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们所熟悉的一切,也将他们给逼上了奋起抗争的决绝之路。
直到至今,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人依旧还是不明白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淮军就不能好好的安抚和借助地方的豪族大户和头面人物们,将这尊卑有秩的大好局面给继续维持下去;
为什么要把他们这些世世代代维持地方长治久安,的良善之家,名望之族、乡里缙绅,给毫无妥协的逼上绝路,而就连一点通融和包容的余地都不给呢。
所以,他们只能把这番怒火和愤怨,发现在一切与淮镇有关的事物上了;袭杀出城或是下乡的官吏,烧掠新移民的屯围,抢夺输送物资的队伍。
然后,依仗熟悉地方而到处有人通风报信,乃至阴为藏匿和庇护的地利之便,与那些前来讨伐的守备兵周旋,让他们一次次疲于奔命的扑空或是无功而返。
然而,就过了这么一个冬天一切都变了,在没有什么人给他们通风报信了,那些熟悉的面孔和支持者大都消失不见了,曾经的藏匿点和获得补给的地方也物是全非了。
所以,在活动越来越困难之下,他们不得不主动找上了一些还算熟悉的村子。
突然,他的马蹄一软就重重的前坠一股脑儿翻滚在了地上,摔得七荤八素的好容易才挣扎着爬起来。
然后,他不由浑身颤抖而绝望的跪倒在地上,因为,就在他去路的前方,隐约出现了一列列铅灰色的横阵和如林的金属反光。
然后是骑兵所挺举漫山遍野的如林旗帜,仿若是无边无尽的向他所在方向开进过来了。
从首山宫的辰阳大殿散朝出来的人流当中,也已经到处是流传扩散的各种消息。
“襄阳失守了!!。。”
“襄阳怎么会失守呢。。”
“那可是集两大行司之力,所营造的荆北雄城,诸道枢纽啊。。”
“不是还有汉水为险峙。。舟师为屏护和游翼。。”
“两度北伐和番胡南下,都没有出过问题的,怎么会。。”
“却是来自蜀中的敌寇,顺水放舟而下,”
“先是截断了沿岸的诸多据要,进而从路上直驱襄阳后路。。”
“前方遂得军心大乱,虽有端帅镇压当面,也是顾此失彼。。”
“虽在城中聚得军民数万,但是既缺粮饷,亦短器械。。”
“至于舟师,都已是过去的老黄历了”
“自荆北行司撤废和诸军崩散之后,舟师大都被抽去下游护翼江宁。。”
“余下的也都就近散为水寇之流了。。”
“当地的水军统将孙翌晨,倒是重新筹得大小渡船二十余,载兵往援北岸樊城”
“结果为上游放船火攻,大部焚毁、翻覆于江中。。”
“自此樊城内外无援而就此沦陷。。”
“然后襄城亦为贼势所困,端帅也只能亲率出城击敌。。”
“连败敌势数阵而迫其远退之后,这才开始率众突围。。”
“荆北彻底陷没了。。”
“荆南糜烂也是指日可待了。。”
“也许不多久之后,西贼就能抵达大江之畔了。。”
“自此大江以北,不复为国朝所有了。。”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则是他们所倡导的“收兵聚师,祸水东引”的方略彻底破产了。
国朝主动收缩防线而退让出来的北方地盘,并没有能够让那些西贼并因此和淮逆,相互争斗和竞逐于中原,反而是继续朝着南方国朝的势力杀将过来了,这怎么不能够让他们无比的忧心竭虑呢。
而在大江以南同样是不得消停,江东、江西、两浙为首东南财赋重点的精华,大都已经沦为大云贼和形形色色乱民肆虐的乐土,除了江宁府为首的少数府城和望要大邑之外,放眼望去就再没有一片稍加安宁的立足之所了。
而光是为了维持岭内的局面和基本的通路,国朝每月都要付出数以千万计的军淄粮饷所费,每日都有天文数目的财货填入到这个无底洞当中。
一旦失去了上游蜀中和荆湖的屏护之后,弄不好连继续据有岭内的传统南朝格局,都要维持不住而重新回到开国时的险恶局面了。
然而,对于朝堂上重新兴起的另一股保守派势力而言,这些看似不利的变化,则未尝不是一个相对利好的消息;
因为,这也意味着朝廷可能就此放弃,在岭内不切实际的执着和所谓北伐成果的虚名,重新将重点和目光转会到岭外基本盘的经营和稳固上来;乃至由此改变大略方针的可能性,将各种备战的资源和人役,投入到更加熟悉和具有便利的海外拓殖上来。
至少,他们依靠对西海道诸藩的军事压力,完成一轮最新交涉和谈判上的胜利,
在继续保留部分权柄和名分,不再追究和牵连下去的情况下;逼迫他们割土、赔款、入质和认罪、削爵、退位,乃至遣散和交出一定规模的私属武装,交出足够数量的海船和藏匿于岛洲上的叛党水师残余,才筹足了朝廷最近一笔编练各军的用度。
只是在两度北伐战事当中,所折损掉的将帅和军官之属,却不是那么容易锻炼和补充起来的,因此,亟待那位硕果仅存的北地总管王端臣,所带回来的一众新锐将官,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日之内,重新形成基本的战力。
而在河北道,贝州境内,
已经沦为被通缉作价五十缗悬赏盗匪头目的崔博琦,也极力策马飞奔在亡命逃逸的原野之上。
仅仅才过了这么一个冬天,待到他从窝藏猫冬的山里重新出来之后,就发现他所熟悉的世道,仿若是换了各人间一番,面目全非的让他几乎都要认不出来了。
到处是巡游在道路上拿着武器的乡民,各处道路要冲和山口、桥津,市集,都被建造起了各种具有防御功能的屯围、驿站和哨台,而让他们一旦稍有动静,就在各种围追堵截当中损伤惨重。
而曾几何时,这些往昔任凭鱼肉而依旧只能低眉顺眼,乃至强颜欢笑忍受的鄙贱之民,也居然敢于反抗他们潜伏下来休息期间,一点点微薄的索取和带走青壮的协力要求;
崔博琦眉头上的一道血痕,还有陷没在老家村子里的大半数部曲,就是他的一时轻疏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要知道,这周围十几个村子的大多数土地,都是归属在他崔氏族人的名下,光是为崔氏种地和做工的佃户和奴仆,就占据了这些村子居民中的八成以上。
然而,在他们拿出来耀武扬威的刀枪面前,那些昔日的佃户和乡人几乎是聚集在一起,一边闭门堵窗进行反抗,一边在房顶上放出了报信的烟火;如果不是他见机的及时抽身的话,只怕也要陷没在那个曾经让他熟悉无比的村子里了。
而这一切都是那些淮逆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要知道,他的祖上可也曾是号称山东七大氏族的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的一员;在两汉三国到隋唐的近千年时光之间,在五姓七望最为鼎盛的年代,他们甚至拥有比天子之家更加风光和显赫的名望和权柄,而基本只在相互族内小圈子里通婚,以保证血统的高贵与纯洁。
而那些草莽出身或是具有胡族血统的君王们,也无不是要想尽办法迎娶五姓七望中的某家女儿,以在血统中获得某种意义上的认可与,再籍此从五姓七望中征辟相应的饱学之士或是卓异子弟,以充实自己的朝堂和地方官府,来加强和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世家门阀也由此获得更多朝廷赋予的特权和利益,而通过各种兼并土地和隐匿流亡,将更多的人口和田亩,纳入到自己的直接或事间接的支配当中,乃至在官府有限的统治秩序之外,以遵循礼教之名和乡约民风为由,自行缔造一套自州县而下专属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体系,来进行变相的隐性思想统治和舆情导向。
而在此期间所产生的任何异己和反对的声音,最终不是在来自官府体制内扎根下来的强权和势力面前屈服和求饶,就是因为各种意外和盗匪作乱而彻底消失不见。
哪怕是号称皇权与国势最为鼎盛的李唐一朝,号称是以科举之途为寒门大开方便之门,极力抑并土地兼并的贞观到开元年间,充斥在朝堂上那些璎珞满堂的宰相世系,外戚里的后妃世系,依旧还是崔韦裴卢这些与五姓七望有着千丝万缕干系,或者干脆就是分支族人的显望之家。
这种既有斗争和对抗,又有妥协和依存的关系,一直沿袭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才因为五姓七望各家秉持的不同立场和倾向,被严重的打破和分裂开来,进而又在席卷了大半天下的战火绵连当中损失惨重。
好容易捱到天下之乱初定,接下来拨乱反正的乾元天子,以及后来在梁公辅佐下开始中兴的泰兴天子,却又开始乘势进一步的打压和削弱这些世族门阀的力量,并一次作为继任者坚持不移的国策之一。
在后来的历代天子和执政的梁公后人手中,大唐开始逐渐恢复元气而威令八方,海内海外皆有不断的征伐与开疆拓土的事业,而一代又一代裂土分藩的诸侯,也开始诞生在大唐将士与商旅所踏足的任何一片土地上。
但是对于被强大的皇权,给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世族门阀而言,就未免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了。海外输送回来的珍宝财货和海量的物产资源,极大加强了朝廷中央集权的威势和力量,也武装和维持了海内海外规模庞大的各色军伍。
而这些都不是任何一个或是一群世家大族,可以轻易抗拒和违背的里奥;更不用说,大量在官府的引导下,出奔海外的破产农户和逃亡的佃客,也成为了这些门阀世族随所在地方的人身掌控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虚弱和衰亡的诱因和导火索。
他们甚至不得不一点点放下身段,用故土难离的乡党之情和不断提高租佃的待遇,来试图挽回和遏制这些不断流失的隐性支配人口。
那也是寒门子弟和庶族出身的官员,满天下大行其道的时代,一个个名门望族不得不地下尊贵的头颅和身段,拼命的约束自己的子弟和亲族,以免被这些急于建功又毫无底蕴的酷吏之辈,给找到大兴牢狱和刑讼的口实与机会。
所以当乙未年间的朝中,开始表现出针对执政梁氏及其党羽,各种逆流和暗潮的时候,这些久苦已矣的豪族郡望门阀大姓,几乎是一拍就合的全力推动起来。
因此,后来爆发的乙未之乱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既是成功了又是失败了;
他们所裹挟而起的浊流逆浪,固然是得以掀翻了一直打压在他们头顶上,而令人难以喘息时代把持朝政的龙武系及其党羽;
但也开启了纷乱不休再无止境的漫长乱世,和随之而来无穷无尽的苦难与血泪;而并非如他们所愿,重新回到从前的那个世家大族与当朝天子,在高端政治斗争的有限框架内,相互博弈又相互妥协和依存的理想年代。
当作为掀起乱世的罪魁祸首——疯帝一族,被各地轮番报复的龙武系分支给彻底清洗和残杀殆尽之后,这些作为曾经幕后推动和支持者的世家大族,也迎来了新一轮清算和报复的浪潮,而无可抗拒的倾覆和消亡在滚滚时代大势当中。
他的家族可以说是因为过于偏远的远房旁支关系,而侥幸躲过破家之厄而沿袭下来的少数残余之一;
尽管如此,依照他的家族在当地所经营出来的豪强身份与千余族人构成的大姓,依旧在这个乱世当中沉浮跌宕的,继续把持着地方乡里的语话权和社会资源;
乃至依靠世代营造起来的邬堡和城寨,所轻易聚拢起来的大量粮食和寻求庇护的人口,与一个又一个旋起旋灭的草莽豪杰,或是一任又一任的藩镇官属,长久的世代周旋和博弈下去;
哪怕周边为之劳作的佃户和百姓在饥寒兵火灾荒当中,死了一茬又一茬换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崔氏作为头面人物和乡里首望的地位,却依旧屹立不动。
但是,淮镇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们所熟悉的一切,也将他们给逼上了奋起抗争的决绝之路。
直到至今,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人依旧还是不明白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淮军就不能好好的安抚和借助地方的豪族大户和头面人物们,将这尊卑有秩的大好局面给继续维持下去;
为什么要把他们这些世世代代维持地方长治久安,的良善之家,名望之族、乡里缙绅,给毫无妥协的逼上绝路,而就连一点通融和包容的余地都不给呢。
所以,他们只能把这番怒火和愤怨,发现在一切与淮镇有关的事物上了;袭杀出城或是下乡的官吏,烧掠新移民的屯围,抢夺输送物资的队伍。
然后,依仗熟悉地方而到处有人通风报信,乃至阴为藏匿和庇护的地利之便,与那些前来讨伐的守备兵周旋,让他们一次次疲于奔命的扑空或是无功而返。
然而,就过了这么一个冬天一切都变了,在没有什么人给他们通风报信了,那些熟悉的面孔和支持者大都消失不见了,曾经的藏匿点和获得补给的地方也物是全非了。
所以,在活动越来越困难之下,他们不得不主动找上了一些还算熟悉的村子。
突然,他的马蹄一软就重重的前坠一股脑儿翻滚在了地上,摔得七荤八素的好容易才挣扎着爬起来。
然后,他不由浑身颤抖而绝望的跪倒在地上,因为,就在他去路的前方,隐约出现了一列列铅灰色的横阵和如林的金属反光。
然后是骑兵所挺举漫山遍野的如林旗帜,仿若是无边无尽的向他所在方向开进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