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0章 会议(十)三个梯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明志当然非常想和老部下、老战友聚在一起喝杯酒吃顿饭,说说彼此的经历,重温一下在沼泽地的战地时光。
战友情,尤其是它就像亲情那般宝贵。
尤其是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两人,此二人在杨明志还是区区一介营长之时,就是麾下的忠实战士。
杨明志是从基层通过战功快速崛起的将星,这两位也是完全一样的。如今的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他们胸前虽没有金星勋章,却有另外的多种勋章。如此数量的勋章挂在衣服上,真是慕煞旁人。
是的,这是战争时代,保卫国家是每一个苏联公民的义务。要做英雄,那就参军吧!保卫祖国,保卫家人,保卫自己的一切。
因此在战场上立下功勋的战士,他们最受年轻姑娘欢迎,而这种气氛,更是能进一步激发年轻人的参军热情。
杨明志很愿意相信他们能把步兵师训练好,至少他们需要有最基本的优秀纪律,这是最核心的东西。
至于要学习的技战术本领与武器的操作,这都是后话了。
杨明志始终相信,真正的军人必须有铁打不变的优良纪律。士兵战斗力再凶悍,若是堕落得毫无纪律性,那就是一群武装匪徒,也是对自我的背叛。
“他们是不是按照我的284师那样进行全新的步兵训练?他们最好这么做,否则,他们未来装备了新装备也难以很好适应。”杨明志努力相信着,那三个新晋师长,一定不会教条式的按照苏军1939版的步兵操典训练新兵。不过,只有亲自到他们的营地考察一番,才能做出结论。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三人的确是有着极为充分的指挥团级部队作战的经验。
朱可夫不知晓杨明志脑子里究竟有多少奇思妙想,他主动问道:“既然他们三人有着充分的经验,别列科夫同志,他们复刻出三支284师这样的部队,应该没问题吧?”
杨明志咬了咬牙,肯定的回答:“当然没问题!过去的一年他们都是在指挥满编的步兵团作战,都是按照我的要求组建的两千多人的步兵团。现在,他们只是把领导一支步兵团变成领导四个到五个。我是他们的上级,我相信他们有这种能力。”
“那就先武装他们!”
说话者正是斯大林,他的声音极具影响力,瞬间引得所有人注意。
“给三个步兵师大量装备新式步兵武器,别列科夫同志,您认为如若这是可信的,他们的战斗力将如何?”
“他们一个师就顶的上敌人的三个师!”杨明志铿锵有力的回答。
“也就是说,您是非常看好的?这很好!所以,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新型步兵师安置到主攻力量中!把他们……嗯……”
斯大林停顿下来,接着俯视着宽大的地图,他的视线瞄准了地图上摆放的一个红色木块——它代表39集团军。
“科涅夫同志。”
“到!斯大林同志。”
“那三个步兵师本来要补充到你的第20集团军中?”
“是的!”
“现在情况变了,我希望他们补充到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9集团军,至于补充到你部队里的步兵师,换做其他部队吧。”
斯大林的这番想法却有独断之嫌,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第39集团军,该部队一直在勒热夫一线对抗德军,时间已经近乎一年了。该部队曾一度濒临被德军包了饺子,他们努力突围后,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投入反攻。
军魂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斯大林认定它是完全真实的。
所谓军魂,就是一支部队的传统。第39集团军一直在与德军打拉锯战,长久的战斗,下辖的部队适应了这样的战斗模式,他们已经被练就得非常有韧性。
所以在斯大林看来,这样的部队或许并非是突击作战的优秀战斗集团,若是进行防御战,第39集团军定是一把好手。
现实是,计划在最晚十月份末期的斯摩棱斯克战略反攻,第39集团军就是主攻力量之一!
九月初,该集团军换上了更善于进攻作战的指挥官别尔扎林,然该部原有的部队,漫长的九月拉锯战他们的兵力得不到补充,同时他们也愈发善于打防御战了。
斯大林可不认为这支集团军是合格的突击力量,再说地图上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如若进攻,攻击斯摩棱斯克城市东部地区的重担,就理应由第39集团军承担。
按照朱可夫的作战计划,苏军试图解放斯摩棱斯克的攻势就是一场“钳形攻势”。两个机械化军正面进攻,第39和第43集团军分别从两翼迂回。最乐观的估计是,这些攻击部队可以在西方面军的友军在斯摩棱斯克南方背刺德军之前,解放整个城市。
要完成这项壮举,就不得不拼命加强苏军的突击力量。
斯大林想到的39集团军,该部必然会有两个任务,第一,突破德军防线后进攻城市的西部,第二,阻击战术撤退的德军莫德尔所部主力的疯狂反扑。
这就是斯大林现在所想的,他的看法得到了朱可夫的支持,朱可夫也不得不赞叹一个,他的上级难道不是军事家?
“啊!斯大林同志!您……您真是一位战术专家,您已经想的非常周到了。”
斯大林摆摆手:“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奉承,我只需要这里!斯摩棱斯克还有那数十万在敌人残酷统治下渴望救赎的人民!我们必须胜利完成这一切。
那个帝国师,我获悉他们的战斗力很强,士兵战斗意志也非常顽强。因此我们需要一样强大的攻坚力量。朱可夫同志,增加这样的新式步兵师助战,您认为,我们的胜算很高吧?”
“这……”朱可夫犹豫了一下,他居然犹豫了!
朱可夫的原则是不大无准备的仗,似乎给新组建的步兵师大量新装备会显著提高战斗力,现有的例子仅是别列科夫将军亲自指挥的第284步兵师,同样的优越能否套用在其他部队?朱可夫真的没有十足的把握。
朱可夫也知道斯大林最需要自己的支持,这便说:“我想……我有90%的信心。”
“你犹豫了?”
杨明志始终在一边旁听,并伺机找寻搭话的机会。
现在,他的确找到了一个好机会,这边搭话,亦是顺便自吹自擂:“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同志。帝国师,我们284师曾与其交过手,尤其是其麾下的一支团级作战单位。”
“哦?居然还有这种事?!”斯大林连忙扭头质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交战的结果呢?”
“是!那还是去年七月的撤退,我们一路撤向沼泽地,中途与他们遭遇。当时,我就是带来我的部下和他们作战,我们至少打死他们六百人,敌人逃跑了,我们继续战术撤退。这是去年七月的事,参与作战的人中,就有这三位师长中的两位!因为,我想他们绝对不会畏惧德军精锐的帝国师,因为他们曾经胜利过。”
现在的斯大林和朱可夫,两人需要的真的是胜利的信心。
现在的苏军真的强大了?看起来是很强大,像是一个虚胖的胖子,而非彪形拳击手。
未来,将有两场大规模反攻战役在十一月底左右发动,在那之前,苏军从未发动过类似级别的战略反攻!
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开始自1942年十一月中旬的“冬季攻势”,包括北方针对勒热夫、南方针对南俄的作战,苏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合计接近四百万。
新的位面,战争烈度只会更加残酷。
勒热夫的鏖战已经是过去式,苏军已经要尝试一口气解放斯摩棱斯克了,为此集结更多的军队合情合理。
斯大林对杨明志的说辞真是喜出望外!
不论是科涅夫还是普尔卡耶夫,他们一直在前线作战,帝国师怎么样,他们最有发言权。斯大林或许帝国师战力强劲的详细消息,也却是此二人提供的情报。
他着实想不到,那三位新晋师长,曾与帝国师一部交战过,居然还占了便宜。他们的仗打得好,必然有指挥得力的原因。
因为杨明志的支持,斯大林更坚定了组建三支特殊的步兵师,并作为突击力量编入第一攻击梯队中。
斯大林的态度非常坚决,对此朱可夫本人也是非常认同的。
制定战役计划的人是朱可夫,现在他必须再度调整一下苏军的攻击力量,并作为书面文件确立下来。
解放斯摩棱斯克,这一战略目的突然成为苏军1942年冬季的重大战略任务,想要赢得这场战役,朱可夫不得不多做几手准备。
其实,就算没有所谓的新型步兵师的助战,朱可夫也是计划这样组织第一轮进攻梯队的,即两个标准集团军两翼包围,两支机械化军中间猛攻,这是非常传统的战术。
在他们的背后,就是第二轮攻击梯队,那是大量的新组建步兵师。一旦第一梯队进攻受阻或是部分部队伤亡很大,就到了第二梯队加油跟进的时机。
那么,除了第二梯队,朱可夫是否准备了第三梯队?
那是再自然不过的!
死去的图哈切夫斯基创造了一种新式战略方法,就是“大纵深理论”。
防守的时候,军队构筑纵深极大的防御体系,以稀释敌人的进攻锋芒,并最终将其消弭殆尽。
进攻的时候,军队构筑纵深极大的攻击阵型,所谓纵使锋线进攻受挫,后续部队还能源源不断的跟进。
朱可夫本人是很欣赏图哈切夫斯基的这套理论,如今的他得到巨大的指挥权限,还得到斯大林的认可。
所以待到十一月份,将有两场庞大的战略反攻发动。饱经苦难的苏联人民,由他们的儿子兄长父辈组成的人民的军队,完全可以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组成庞大的进攻纵深发起带来胜利的攻势。
当下的战争中,没有哪个指挥官会自信的认为,自己只需一个冲击就可冲垮敌人的阵线,往往部队要组织多次冲锋才能打垮敌人。
这种战术被戏称为“添油战术”,朱可夫完全视其为庸才战法。
或许敌人能阻止己方第一梯队的攻势,他们难道还能顶住第二梯队?好的,就算他们体现出最强的战斗意志顶住了两个梯队,难道还能顶得住第三梯队。
就在这深处地下七十米的地堡中,朱可夫亲自给加里宁方面军规划了多达三轮的攻击梯队。
普尔卡耶夫的加里宁方面军,第一梯队将被大力加强,单纯的作战部队高达十五万人!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的估测,当战役启动时候,第一梯队的坦克将被增强到八百辆!除了要增强机械化军的坦克兵数量,也要给普通步兵师增加支援坦克数量。
而第二轮攻击梯队则是至少二十个师的力量。要凑齐这么多师级战斗单位,朱可夫决意安插进来后方的骑兵师。
用马刀劈砍坦克,这是意大利战地记者对1939德波一场战争的描述。虽然后来证明意大利人的文章过于夸张,但德军需要它证明敌人的愚蠢,而波兰人需要用它渲染自己的悲壮。
这件事当然也给苏军很大触动,更重要的是苏军,尤其是斯大林本人也并不看好骑兵在新时代战争中能做出多大的贡献。若不是自己的老战友布琼尼酷爱养马,军队中的骑兵文化依旧浓郁,他早就想裁撤大量骑兵。
然而事实在于,一战二战中间长达二十年的间战时期,各种新式武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各国军事学校教授的东西大部分还是老一套。
相当多的国家,包括当下正入侵苏联的德国,依旧保有几支满编的骑兵师。不仅德国如此,现阶段的美军和英军,一样有编制骑兵师。
相比于这些国家,骑兵文化极为浓郁,又非常缺乏卡车的苏军,组建大量骑兵部队有它的现实意义。
现在可倒好,苏军长期保有四十个骑兵师,他们真的鲜有参与过战斗。
如今国家危若累卵,朱可夫一记大手笔就是需要给两个方面军合计增加四十个整编师,这种情况就是不合时宜,骑兵师也要上前线。
杨明志当然非常想和老部下、老战友聚在一起喝杯酒吃顿饭,说说彼此的经历,重温一下在沼泽地的战地时光。
战友情,尤其是它就像亲情那般宝贵。
尤其是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两人,此二人在杨明志还是区区一介营长之时,就是麾下的忠实战士。
杨明志是从基层通过战功快速崛起的将星,这两位也是完全一样的。如今的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他们胸前虽没有金星勋章,却有另外的多种勋章。如此数量的勋章挂在衣服上,真是慕煞旁人。
是的,这是战争时代,保卫国家是每一个苏联公民的义务。要做英雄,那就参军吧!保卫祖国,保卫家人,保卫自己的一切。
因此在战场上立下功勋的战士,他们最受年轻姑娘欢迎,而这种气氛,更是能进一步激发年轻人的参军热情。
杨明志很愿意相信他们能把步兵师训练好,至少他们需要有最基本的优秀纪律,这是最核心的东西。
至于要学习的技战术本领与武器的操作,这都是后话了。
杨明志始终相信,真正的军人必须有铁打不变的优良纪律。士兵战斗力再凶悍,若是堕落得毫无纪律性,那就是一群武装匪徒,也是对自我的背叛。
“他们是不是按照我的284师那样进行全新的步兵训练?他们最好这么做,否则,他们未来装备了新装备也难以很好适应。”杨明志努力相信着,那三个新晋师长,一定不会教条式的按照苏军1939版的步兵操典训练新兵。不过,只有亲自到他们的营地考察一番,才能做出结论。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三人的确是有着极为充分的指挥团级部队作战的经验。
朱可夫不知晓杨明志脑子里究竟有多少奇思妙想,他主动问道:“既然他们三人有着充分的经验,别列科夫同志,他们复刻出三支284师这样的部队,应该没问题吧?”
杨明志咬了咬牙,肯定的回答:“当然没问题!过去的一年他们都是在指挥满编的步兵团作战,都是按照我的要求组建的两千多人的步兵团。现在,他们只是把领导一支步兵团变成领导四个到五个。我是他们的上级,我相信他们有这种能力。”
“那就先武装他们!”
说话者正是斯大林,他的声音极具影响力,瞬间引得所有人注意。
“给三个步兵师大量装备新式步兵武器,别列科夫同志,您认为如若这是可信的,他们的战斗力将如何?”
“他们一个师就顶的上敌人的三个师!”杨明志铿锵有力的回答。
“也就是说,您是非常看好的?这很好!所以,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新型步兵师安置到主攻力量中!把他们……嗯……”
斯大林停顿下来,接着俯视着宽大的地图,他的视线瞄准了地图上摆放的一个红色木块——它代表39集团军。
“科涅夫同志。”
“到!斯大林同志。”
“那三个步兵师本来要补充到你的第20集团军中?”
“是的!”
“现在情况变了,我希望他们补充到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9集团军,至于补充到你部队里的步兵师,换做其他部队吧。”
斯大林的这番想法却有独断之嫌,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第39集团军,该部队一直在勒热夫一线对抗德军,时间已经近乎一年了。该部队曾一度濒临被德军包了饺子,他们努力突围后,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投入反攻。
军魂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斯大林认定它是完全真实的。
所谓军魂,就是一支部队的传统。第39集团军一直在与德军打拉锯战,长久的战斗,下辖的部队适应了这样的战斗模式,他们已经被练就得非常有韧性。
所以在斯大林看来,这样的部队或许并非是突击作战的优秀战斗集团,若是进行防御战,第39集团军定是一把好手。
现实是,计划在最晚十月份末期的斯摩棱斯克战略反攻,第39集团军就是主攻力量之一!
九月初,该集团军换上了更善于进攻作战的指挥官别尔扎林,然该部原有的部队,漫长的九月拉锯战他们的兵力得不到补充,同时他们也愈发善于打防御战了。
斯大林可不认为这支集团军是合格的突击力量,再说地图上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如若进攻,攻击斯摩棱斯克城市东部地区的重担,就理应由第39集团军承担。
按照朱可夫的作战计划,苏军试图解放斯摩棱斯克的攻势就是一场“钳形攻势”。两个机械化军正面进攻,第39和第43集团军分别从两翼迂回。最乐观的估计是,这些攻击部队可以在西方面军的友军在斯摩棱斯克南方背刺德军之前,解放整个城市。
要完成这项壮举,就不得不拼命加强苏军的突击力量。
斯大林想到的39集团军,该部必然会有两个任务,第一,突破德军防线后进攻城市的西部,第二,阻击战术撤退的德军莫德尔所部主力的疯狂反扑。
这就是斯大林现在所想的,他的看法得到了朱可夫的支持,朱可夫也不得不赞叹一个,他的上级难道不是军事家?
“啊!斯大林同志!您……您真是一位战术专家,您已经想的非常周到了。”
斯大林摆摆手:“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奉承,我只需要这里!斯摩棱斯克还有那数十万在敌人残酷统治下渴望救赎的人民!我们必须胜利完成这一切。
那个帝国师,我获悉他们的战斗力很强,士兵战斗意志也非常顽强。因此我们需要一样强大的攻坚力量。朱可夫同志,增加这样的新式步兵师助战,您认为,我们的胜算很高吧?”
“这……”朱可夫犹豫了一下,他居然犹豫了!
朱可夫的原则是不大无准备的仗,似乎给新组建的步兵师大量新装备会显著提高战斗力,现有的例子仅是别列科夫将军亲自指挥的第284步兵师,同样的优越能否套用在其他部队?朱可夫真的没有十足的把握。
朱可夫也知道斯大林最需要自己的支持,这便说:“我想……我有90%的信心。”
“你犹豫了?”
杨明志始终在一边旁听,并伺机找寻搭话的机会。
现在,他的确找到了一个好机会,这边搭话,亦是顺便自吹自擂:“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同志。帝国师,我们284师曾与其交过手,尤其是其麾下的一支团级作战单位。”
“哦?居然还有这种事?!”斯大林连忙扭头质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交战的结果呢?”
“是!那还是去年七月的撤退,我们一路撤向沼泽地,中途与他们遭遇。当时,我就是带来我的部下和他们作战,我们至少打死他们六百人,敌人逃跑了,我们继续战术撤退。这是去年七月的事,参与作战的人中,就有这三位师长中的两位!因为,我想他们绝对不会畏惧德军精锐的帝国师,因为他们曾经胜利过。”
现在的斯大林和朱可夫,两人需要的真的是胜利的信心。
现在的苏军真的强大了?看起来是很强大,像是一个虚胖的胖子,而非彪形拳击手。
未来,将有两场大规模反攻战役在十一月底左右发动,在那之前,苏军从未发动过类似级别的战略反攻!
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开始自1942年十一月中旬的“冬季攻势”,包括北方针对勒热夫、南方针对南俄的作战,苏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合计接近四百万。
新的位面,战争烈度只会更加残酷。
勒热夫的鏖战已经是过去式,苏军已经要尝试一口气解放斯摩棱斯克了,为此集结更多的军队合情合理。
斯大林对杨明志的说辞真是喜出望外!
不论是科涅夫还是普尔卡耶夫,他们一直在前线作战,帝国师怎么样,他们最有发言权。斯大林或许帝国师战力强劲的详细消息,也却是此二人提供的情报。
他着实想不到,那三位新晋师长,曾与帝国师一部交战过,居然还占了便宜。他们的仗打得好,必然有指挥得力的原因。
因为杨明志的支持,斯大林更坚定了组建三支特殊的步兵师,并作为突击力量编入第一攻击梯队中。
斯大林的态度非常坚决,对此朱可夫本人也是非常认同的。
制定战役计划的人是朱可夫,现在他必须再度调整一下苏军的攻击力量,并作为书面文件确立下来。
解放斯摩棱斯克,这一战略目的突然成为苏军1942年冬季的重大战略任务,想要赢得这场战役,朱可夫不得不多做几手准备。
其实,就算没有所谓的新型步兵师的助战,朱可夫也是计划这样组织第一轮进攻梯队的,即两个标准集团军两翼包围,两支机械化军中间猛攻,这是非常传统的战术。
在他们的背后,就是第二轮攻击梯队,那是大量的新组建步兵师。一旦第一梯队进攻受阻或是部分部队伤亡很大,就到了第二梯队加油跟进的时机。
那么,除了第二梯队,朱可夫是否准备了第三梯队?
那是再自然不过的!
死去的图哈切夫斯基创造了一种新式战略方法,就是“大纵深理论”。
防守的时候,军队构筑纵深极大的防御体系,以稀释敌人的进攻锋芒,并最终将其消弭殆尽。
进攻的时候,军队构筑纵深极大的攻击阵型,所谓纵使锋线进攻受挫,后续部队还能源源不断的跟进。
朱可夫本人是很欣赏图哈切夫斯基的这套理论,如今的他得到巨大的指挥权限,还得到斯大林的认可。
所以待到十一月份,将有两场庞大的战略反攻发动。饱经苦难的苏联人民,由他们的儿子兄长父辈组成的人民的军队,完全可以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组成庞大的进攻纵深发起带来胜利的攻势。
当下的战争中,没有哪个指挥官会自信的认为,自己只需一个冲击就可冲垮敌人的阵线,往往部队要组织多次冲锋才能打垮敌人。
这种战术被戏称为“添油战术”,朱可夫完全视其为庸才战法。
或许敌人能阻止己方第一梯队的攻势,他们难道还能顶住第二梯队?好的,就算他们体现出最强的战斗意志顶住了两个梯队,难道还能顶得住第三梯队。
就在这深处地下七十米的地堡中,朱可夫亲自给加里宁方面军规划了多达三轮的攻击梯队。
普尔卡耶夫的加里宁方面军,第一梯队将被大力加强,单纯的作战部队高达十五万人!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的估测,当战役启动时候,第一梯队的坦克将被增强到八百辆!除了要增强机械化军的坦克兵数量,也要给普通步兵师增加支援坦克数量。
而第二轮攻击梯队则是至少二十个师的力量。要凑齐这么多师级战斗单位,朱可夫决意安插进来后方的骑兵师。
用马刀劈砍坦克,这是意大利战地记者对1939德波一场战争的描述。虽然后来证明意大利人的文章过于夸张,但德军需要它证明敌人的愚蠢,而波兰人需要用它渲染自己的悲壮。
这件事当然也给苏军很大触动,更重要的是苏军,尤其是斯大林本人也并不看好骑兵在新时代战争中能做出多大的贡献。若不是自己的老战友布琼尼酷爱养马,军队中的骑兵文化依旧浓郁,他早就想裁撤大量骑兵。
然而事实在于,一战二战中间长达二十年的间战时期,各种新式武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各国军事学校教授的东西大部分还是老一套。
相当多的国家,包括当下正入侵苏联的德国,依旧保有几支满编的骑兵师。不仅德国如此,现阶段的美军和英军,一样有编制骑兵师。
相比于这些国家,骑兵文化极为浓郁,又非常缺乏卡车的苏军,组建大量骑兵部队有它的现实意义。
现在可倒好,苏军长期保有四十个骑兵师,他们真的鲜有参与过战斗。
如今国家危若累卵,朱可夫一记大手笔就是需要给两个方面军合计增加四十个整编师,这种情况就是不合时宜,骑兵师也要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