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致命的正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飞剑问道、好想住你隔壁、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致命的正义我要你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死去,就如同当年杨继盛的妻子那样;我要你亲眼看着你曾经得到的一切,在你眼前不断地消失,而你却无能为力
严嵩的反击
严世蕃入狱了,严嵩倒台了,在很多人看来,徐阶同志的屁股即将挪到首辅的宝座上,事情已经圆满结束。
有这种看法的人,大致是不懂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
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还是动刀子动导弹,都取决于此。要知道,平时上街买菜,为几毛钱都要吵一吵,而在皇帝不大管事的当年,首辅的宝座就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也是最大的利益,不打出个天翻地覆、沧海桑田,那才有鬼。
徐阶清楚这一点,严嵩自然也知道,几十年的政治经验让他很快由震惊中恢复平静,并开始积聚反击的力量。接下来,他将用行动告诉对手,自己之所以能够屹立政坛二十年不倒,绝非偶然。
徐阶,让你看看我真正的实力吧,较量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严嵩之所以能够超越之前的杨廷和、郭勋、张璁、夏言等人,成为最为强大的权臣,靠的绝不仅仅是严世蕃的聪明,还有他的同党。因为一直以来,严嵩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严嵩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势力,一个利益共同体。我当了郎中,你就是员外郎,我当了侍郎,你就是郎中,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财。
现在徐阶竟然要整治严大人,那还得了?老婆才买了首饰,儿子要上私塾,我还指望升迁,你徐阶敢动我们的饭碗,就跟你玩命!
刑部右侍郎鄢懋卿就是上述人等中的一员。自投靠严嵩以来,他做了很多坏事,正是在他的建议之下,杨继盛最终被杀,作为回报,他获得了管理盐政的美差,捞钱简直捞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之前嘉靖同志每年只征六十万盐税,他上任之后,竟然要求改征一百万,既可以讨好皇帝,又能够趁机敲诈地方,不愧为奸人本色。
所以当严嵩下台的消息传来时,他立即找来了严党的同伙,紧急商量对策。鉴于严嵩已经退休回家,在仔细分析形势之后,鄢懋卿决定了第一步行动计划——解救严世蕃。
作为严党的智囊,严世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位仁兄捞出来,让他拿个主意,大家这才好办事。
但这件事谈何容易。严世蕃由皇帝下旨查办,涉及严重经济犯罪,住的是京城模范监狱,不是打架斗殴关进派出所,等人担保就能搞定的。
更麻烦的是,这件案子是皇帝交办,按例由三法司会审。而所谓三法司,是指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要想捞人,必须摆平这三大部门,一个都不能少。
鄢懋卿是刑部右侍郎,刑部的事情自然好办,但严嵩已经倒了,内阁没有说话的人,大理寺和都察院怎么解决?
这就是鄢懋卿面临的大致情况,看上去确实很难办,但事实结果告诉我们,他做到了:
经过三法司会审,一致认定严世蕃贪污罪名成立,查实金额共八百两,着令发配雷州充军。
多年的工部侍郎包工头兼机要处长,原来只值八百两,还真是个吉利数字。
当然了,处理结果也不可谓不重。所谓雷州,就是今天的广东雷州,在当年是著名的蛮荒之地,到那里充军十有八九回不来。
但历史对我们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死缓可以转无期,无期可以转有期,有期再转保外就医,事情就解决了。严世蕃自然也不例外,但他的方法比较简单——逃跑。
这位兄台刚走到半路,不知是买通了押送人员还是自行决断,竟然就这么跑了回来。按说要是逃犯,总得找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藏起来,起码没有人认识自己。可严世蕃实在是艺高人胆大,他竟然跑回了江西,堂而皇之地住下来,照常上街买菜,东游西逛,比衣锦还乡还衣锦还乡。
重大贪污犯变成八百两,充军充回了家,严党的势力确实超出了徐阶的想象。但当他正准备回击时,皇帝突然下达了一道谕旨,正是这道谕旨使事情再次失去了控制。
毕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说句寒碜话,就算是条狗,养二十多年也有感情了,何况严嵩长得比狗精神得多。所以在驱赶了严嵩之后,嘉靖便感到了一种孤独,很快,这种孤独就演变成了同情,于是他下令:
“严嵩退休了,他的儿子也已认罪,今后有人再敢上与邹应龙相同的奏折,立斩!”
这下徐阶完了,他本已准备趁势追击,用奏章把严世蕃淹死,可嘉靖的命令刚好击中了他的要害。转瞬之间,他失去了所有进攻的手段,只能坐在原地,等待着对方的反击。
徐阶之所以对严世蕃如此执著,是因为他十分清楚,这是一个破坏能量太大的人,只能关在笼子里,绝不能放归大自然。以此人的智商,如果稍有不慎,自己就会被置于死地。而事实也验证了他的预想,不久之后,严世蕃就出招了,不但狠毒,而且致命。
严嵩退休之后,按道理应该回老家,他却在经过南昌的时候停了下来。因为他不甘心就此失败,而且他很清楚,事情还没有结束。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严嵩的直觉,这位老江湖在南昌等来了皇帝的谕令和他那聪明绝顶的儿子。
在谕令中,严嵩看到了希望,而在他的儿子那里,他找到了反败为胜的方法。
严世蕃依然十分沉着。他告诉自己的父亲,虽然事已至此,虽然徐阶已经成为首辅掌握重权,但他并不是坚不可摧的,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只要突破一个人——蓝道行。
严世蕃那个只有一只眼睛的脑袋,却有着极为可怕的智慧,在无数的表象之下,他牢牢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一点也没错,蓝道行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嘉靖之所以驱赶严嵩,是因为神仙不喜欢他,而不是蓝道行。所以只要证明那天在沙盘上写字的人不是神仙,问题就都解决了。要是顺便能把徐阶拉上,说明他与此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他就是欺君之罪,必死无疑。
到那个时候,严嵩将光荣返聘,继续牟取私利,消极怠工,严党将再度掌权,所有的一切都将回到起点。
行动开始,严嵩先命令朝中的同党送钱给蓝道行,希望他反戈一击,指证徐阶策划此事,事成之后保证升官发财。
蓝道行拒绝了。
既然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严嵩出钱买通了宫中的太监,指使他们诬陷蓝道行,并将其关入了监狱。更为恶劣的是,他还疏通狱卒,对蓝道行严刑拷打,百般折磨,逼他诬陷徐阶(似乎也算不上诬陷)。
蓝道行依然拒绝了,虽然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却始终不吐一字。
软的硬的都不吃,严嵩纳闷了。在他看来,蓝道行不过是个江湖骗子,一个吹牛的道士而已,怎么会如此强硬?
从道士到钢铁战士,只是因为一件东西——信仰。在这个世界上,信仰是最为坚固的物体,一旦坚持,就很难动摇,而金钱、美色在它的面前,是极为软弱无力的。
蓝道行是一个道士,但他却信仰王学,他相信,在这位传奇人物的光明之学中,他能够找到真正的光明。所以无论是利诱还是威逼,金钱还是皮鞭,他都决不屈服。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动摇的力量。而对于这些,利欲熏心的严嵩,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蓝道行挺住了,徐阶也挺住了,严嵩一击不中,再次开始了等待。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会逐渐想起他,同情他,到时配合朝中的严党势力,他必定能东山再起。
这是一个不错的打算,事实上也很有可能,之前的那道谕令已经部分证明了这点。令人费解的,却是徐阶的态度。严嵩此次大举进犯,可从头至尾,他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发起反扑,虽然这对他而言十分容易。
政治家是这个星球上最坚忍的动物,他们从不轻举妄动,只有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才会发动最后的猛击。经过严世蕃和蓝道行事件,徐阶已经看清了严嵩的真正实力,他知道,虽然自己身居首辅,但是严嵩对皇帝仍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而在朝中,严党依然拥有强大的势力。
所以现在只有等待,等待对手的下一个破绽,它一定会再次出现。
于是,徐阶对严嵩的攻击不但毫不在意,反而还经常写信问候在南昌的严嵩,恭祝他身体安康,多活几年。他明知严世蕃擅自逃窜回家,也从不派人去查,就当做不知道。
更有甚者,在徐阶成为首辅之后,他的儿子曾经对他说,老爹你受了那么多委屈,现在终于熬出头了,应该找严嵩报仇。
出人意料的是,徐阶竟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要是没有严大人,我哪有今天的地位,你怎么能够这样想?”
对儿子都这样,别人更是如此。久而久之,这些话都传到了严嵩的耳朵里,让他深有感触。
原先当次辅的时候低调做人,现在大权在握,也不落井下石。徐阶的举动使严氏父子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徐首辅是一个厚道人。特别是严世蕃,他当逃兵跑回来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要想整治他,把柄是现成的,徐阶对此却毫无动作。所以这位自负天下第一聪明的人也由衷地感叹了一句:
“徐大人不坑我啊!”
严世蕃是个太过聪明的人,所以他也有点太过自负。在这十几年中,他从没有把徐阶放在眼里,而是把他当做看门大叔之类的人物,肆意欺凌,蛮横无理,然而徐阶都忍了。现在的徐首辅依然故我,丝毫没有报复的打算和行动,看来他还准备继续忍下去。
严世蕃放心了,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逃兵身份,堂而皇之地在江西盖起豪华别墅,准备当土财主,享受之前十几年的腐败成果。
然而,狂得过了头的严世蕃并不知道,从不坑人的徐大人此时正在挖坑,一个比上次更大的坑。因为所谓复仇,从来都不是热菜,而是冷盘。
严世蕃不了解徐阶,徐阶却了解严世蕃。他很清楚,这位独眼龙天才虽说聪明绝顶,却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
估计是因为身体残疾,严世蕃存在某种心理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有点变态。综观他的一生,只做坏事,不做好事,着实不易,而且他穷奢极欲,做事情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比如当年他母亲死了,本该在家守孝,帮老爹干活,他却只是每天躲在家里搞女人,对老爹交代的事情全然不理。严嵩同志都八十多了,头晕眼花,公文看不懂,青词写不来,几次被皇帝骂得狗血淋头,才有了后来下课倒台的事。
所以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严世蕃是一个天才的幕僚,却是一个蹩脚的政治家。他不懂得隐藏压抑自己的欲望,在这一点上,他和自己的父亲差得太远。他当逃兵也好,盖别墅也好,徐阶一概不管,因为他相信,自己等待的那个破绽必将在这个人的身上出现。
成也世蕃,败也世蕃,命也。
一块砖头引发的血案
在徐阶看来,把严世蕃放出来比关在笼子里好,让他去飞,让他去闯,终有一天会惹出麻烦的。
正如所料的那样,麻烦很快就来了,但肇事者不是严世蕃,而是另一位老熟人——罗龙文。
这位仁兄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他是胡宗宪的同乡,为剿灭徐海当过卧底,立过大功。但之前也说过,此人心胸狭窄,好挑是非,不太讲道理。所以在胡宗宪倒台后,他因势利导,不知钻了谁的门路,竟然投奔到了严世蕃手下,所谓臭味相投,两人很快结成知交。
既然是知交,严世蕃充军,罗知交也充军。同理,既然是知交,严世蕃当逃兵,他自然也当了逃兵。不过他没有逃到江西,而是再次审时度势,投奔了他当年的敌人——倭寇,成为了逃兵兼汉奸。
虽说饭碗有了,但抢劫毕竟是个高风险的活儿,不比京城里自在。久而久之,罗龙文越来越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也越来越痛恨坑他的邹应龙与徐阶,经常对人大声疾呼:
“必取邹应龙与徐阶的首级,方泄我心头之恨!”
这大致也就算个精神胜利法。他一无钱,二无人,凭几个抢劫犯,也就只能在千里之外发发牢骚而已,反正京城里的人也听不见。
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这句话正是最终毁灭的起始。
很快,京城的徐阶就听到了这句话。天真的罗龙文并不知道,作为严世蕃的重要同党,从他逃跑到投奔倭寇,都有人在一旁监视着他,看着他由逃犯成为抢劫犯,却从来没有人去制止。因为在徐阶看来,这个人现在的举动,将会成为诛杀严世蕃的利器。
得知这句话后,徐首辅立即开始了行动。他不但将此话向皇帝上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还调派大量锦衣卫保护自己和邹应龙的家,并公开表示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严嵩整治蓝道行之时,可谓是生死攸关,徐大人却稳如泰山。一个人在千里之外威胁了几句,他却如此激动,归根结底,只是因为一个原因——政治目的。
只有把罗龙文的事情闹大,才能引起所有人的警觉,从而引出严世蕃。罗小弟做了倭寇,严大哥自然也逃不脱干系,而对于这位独眼龙,皇帝大人一直就没什么好感。
严世蕃和严嵩已逐渐被逼入死角。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徐阶的掌控之中,但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却让这场好戏早早落幕。
事情的起因,只是一块砖头。
与罗龙文不同,严世蕃不沮丧,也不发牢骚,他正在江西袁州一心一意地盖自己的新房。恰如徐阶所料,严世蕃实在有够嚣张,按说一个逃犯,找几个狐朋狗友,盖了小茅屋住,躲着过日子也就罢了。可这位兄台竟然找了四千多民工,还唯恐人家不知道,每天敲锣打鼓地开工修豪宅!
当然,严世蕃敢如此招摇,袁州的知府大人自然也是打点过的,所以也没人去管他。
可惜的是,明代的官员编制并非只有知府。
工人多了,自然会聚成一团找乐子。就在他们说说笑笑的时候,一个人路过此地,便多看了他们两眼。这帮人正好干完了活儿想找事,就向这位路人挑衅,说着说着,不知是谁无聊,还朝人扔了块砖头,路人当场挂彩。
这位兄台还算理智,没有大打出手(对方人多),只是走上前来找他们的领导——严世蕃的仆人理论。
可是严府的仆人态度蛮横,根本不予理睬。旁边有人看出苗头,觉得这人举止不一般,估计是个官,便提醒这位仆人客气点。
毕竟给严世蕃跑过腿,平日见过大场面,所谓宰相门人七品官,这位仁兄眼睛一横,当场大喝一声:
老子在京城见过多少大官,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还不快滚!
面对这位凶仆,路人一言不发,捂着伤口,带着羞辱默默地离开了。
仆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祸也就此种下。
这位路人的名字叫做郭谏臣,时任袁州推官,正如那位仆人所说,并不是什么大官。但这位狗腿子明显不了解官场的某些基本概念,比如背景、靠山,比如一荣俱荣,等等。
郭谏臣是一个推官,主管司法,也就是当年徐阶曾干过的那份工作。虽然他不如徐阶有前途,但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这个人的名字叫林润。
于是在饱受屈辱却无法发泄的情况下,郭谏臣将自己的委屈与愤怒写成书信,寄给了林润。
谁不好惹,偏偏就惹上了这个人,只能说是严世蕃气数已尽。
林润,字若雨,福建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这位仁兄虽说资历浅,却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先被分配到地方做县令,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拔到南京担任御史。
要知道,在短短几年之内由地方官升任御史,是很不容易的。由于御史要经常上书皇帝,如果运气好某篇奏疏得到领导赏识,像胡宗宪那样连升几级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这位林润可谓是御史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性格强硬,而且十分聪明,刚上任不久就敢于上书弹劾自己的领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著名贪官鄢懋卿,且弹词写得滴水不漏,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虽然最后这次弹劾因为严嵩的庇护而不了了之,但林润的骂功与机智给严世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便请这位兄台吃了顿饭。
在饭局上,面对财大势大的严世蕃,林润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反客为主,谈笑风生。这件事情给严世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一直对林润十分客气,唯恐得罪了他。
然而,林润最憎恨的人正是祸国殃民的严氏父子,所以当他收到郭谏臣的书信时,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弹劾严世蕃。
虽然之前邹应龙已经告过一次,而且嘉靖曾警告过,敢再拿此事做文章者,格杀勿论,但林润仍然决定冒一次险。
和杨继盛不同,林润并没有杀身成仁的打算,他的这步棋虽险,却是看好了才走的。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他很可能与徐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目前的形势,他可谓了如指掌。经过之前的罗龙文事件,嘉靖的耐心已到了顶点,只要再点一把火,愤怒的火山就会彻底喷发。
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二月,林润正式上书,烽烟再起。
这是一份十分厉害的弹章,在文中,林润再次运用了他的智慧。他不但弹劾严世蕃擅自勾结盗匪,欲行不轨,还爆出了那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罪行——逃兵。
刻意隐藏两年,只是为了今天。
看到奏章之后,嘉靖果然大怒。他再次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严令查办此事,逮捕严世蕃。
天下无双
在得知谕令内容之后,徐阶却没有丝毫兴奋,反而显得十分焦急,并立即派出了密使,要求务必在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林润。
徐阶似乎过于着急了,谕令下达后,林润自然会知道,不过迟一两天而已,又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消息
枉杀抗倭状元
林润虽然敢于直言,被人称为铁面御史,但这个人没什么判断力,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嘉靖二十年,状元沈坤在家守孝时,目睹了倭寇在乡间横行的惨状,于是变卖祖产,自己掏钱组织了一队乡兵来抗倭。可后来沈坤和淮安知府范起了冲突,范派人推倒沈坤等人筑成的防御工事,还告了沈坤一状。正好赶上林润处理这件事,而林润在调查沈坤案时没有好好彻查,偏信了范知府等人的一面之词,结果害得一代抗倭状元屈死狱中。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正是这关键的一两天,改变了事态的进程。因为徐阶很清楚,林润的奏疏虽然言辞犀利,却没有实据,目前唯一能证明严世蕃有罪的,不过是半路逃回老家而已。
而当谕令公开后,朝中的严党成员必定会给严世蕃报信。以严世蕃的智商,一定会马上溜号,跑回充军地雷州。如此一来,林润就成了诬告,事情也就会不了了之。
所以决定事情成败的,是信息传播的速度。
徐阶的预料一点没错,就在谕令颁布的当天,严世蕃的儿子、锦衣卫严绍庭便连夜出发赶去报信。但当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到达江西时,看到的却只是一片狼藉。因为两天之前,林润已经到此一游,抓走了正在砌砖头的严世蕃。
这还不算,林御史送佛送上天,连小兄弟罗龙文也一起抓了,并上了第二封弹章,历数严世蕃的罪恶,连人带奏疏一并送到了京城,严世蕃再次成为了囚犯,再次来到了京城。这一次,所有的人都认定他将彻底完蛋,包括徐阶在内。
然而,当这位严大少爷进入京城之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度发生了。
严世蕃和罗龙文刚刚到京,便解掉了身上的镣铐,堂而皇之地接受朝中官员的宴请,吃好喝好后连监狱大门都没去,就直接住进了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豪宅。
总而言之,这二位仁兄并非囚犯,反倒像是前来视察的领导。
目睹这一奇观的徐阶再次震惊了。两个朝廷钦犯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如此嚣张,而朝廷百官却视若无睹,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大理寺不管,刑部不管,都察院也不管。
难道只有我看到了这一切?!徐阶禁不住颤抖起来,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严嵩倒台了,严世蕃也二进宫了,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严党竟然还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还能如此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徐阶开始了新的思索,他终于认识到,这是一股极其顽强的势力,是一个无比坚固的利益共同体,而要彻底毁灭它,单靠常规手段,是绝对办不到的。
要击破它,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而严世蕃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既然弹劾没有用,逮捕没有用,甚至关进牢房也没有用,那么我只剩下了一个选择——杀了他。
要让所有胁从者都知道谁才是朝廷的真正统领者,要用最严厉的手段告诉他们,依附严党,死路一条!
就在徐阶下定决心的时候,严世蕃正颇为轻松地与罗龙文饮酒作乐。但同为囚犯,罗龙文却没有严世蕃那样的心理素质。虽说严党关系广、势力大,不用蹲黑牢,也不用吃剩饭,但毕竟自己是来受审的,如果到时把干过的那些破事都摊出来,不是死刑立即执行,至少也是个死缓。
然而严世蕃笑着对他说:
“我等定然无恙,不必担心。”
罗龙文松了一口气,他以为严世蕃已经搞定了审案的法官。
严世蕃却告诉他,负责审理此案的三法司长官,刑部尚书黄光升,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全都不是严党,而且素来与他有仇,隐忍不发只是时机未到,到时一定会把他往死里审。
还没等罗龙文消化完这个噩耗,严世蕃又接着说了一件让他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已派人四处散播消息,为杨继盛和沈鍊申冤,他们之所以会死,全部是我等所为。相信这件事很快就会传到三法司那里。”
罗小弟就此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他大声向严世蕃吼道:
“你疯了不成?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要慌,”严世蕃依旧镇定自若,“这些罪名不但杀不掉我们,还能够救我们的命。”
他平静地看着一脸疑惑的罗龙文,自信地说道:
“杀我的罪名自然有,却不是三法司的那些书呆子能够想出来的。在这世上,能杀我者,唯两人而已。”
“一个是陆炳,他已经死了。另一个是杨博,我已打探过,他前不久刚刚犯事,现大权旁落,在皇帝面前已说不上话,不足为惧。”
于是,自信的严世蕃发出了最后的预言:
“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我的计划万无一失,是绝不会落空的,陆炳死了,杨博废了,世间已无对手,举世之才唯我一人而已!谁能杀我?!
徐阶能。
在十多年前夏言被杀之时,他还只是个未经磨砺的副部级愣头青,无论是权谋水平还是政治水平都还差得太远。但经过多年的血雨腥风,他已习惯并掌握了所有的规则和技巧。到了今天,他已具备了参加这场死亡竞赛的能力。
事实上,从严世蕃进京的那天起,他的一举一动就已在徐阶的严密监控之下,从花天酒地到散布消息,徐阶都了如指掌。与三法司的官员们不同,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就明白了严世蕃的企图,并了解了他的全盘计划。
这是嘉靖年间两个最高智慧者的对决,胜负在此一举。
这是最后的考验,十余年的折磨与修炼,历经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优势已尽在我手。在我的面前,只剩下最后一个敌人。
杀了此人,天下将无人能胜我。
徐阶的正义
正如严世蕃所料,三法司采纳了街头巷尾路边社的意见,将杀害杨继盛、沈鍊的罪名套在了严世蕃的头上,所谓冤杀忠臣、天下公愤之类,写得慷慨激昂。
完稿之后,他们依例将罪状送交内阁首辅徐阶审阅。
徐阶似乎已经等待他们多时了。他接过稿件,仔细看完,然后微笑着夸奖道:
“这件事情你们做得很好,文辞犀利,罪名清楚。”
“不过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各位,”徐阶突然收敛了笑容,用冷峻的口气说道:
“你们是想杀严世蕃呢,还是想要救他?”
这是一个侮辱智商的问题,几位司法干部当即涨红了脸,大声叫道:
“那还用说,自然是要杀了他!”
看着激动的同志们,徐阶笑出了声:
“此奏疏一旦送上,严世蕃必定逍遥法外,诸位只能白忙一场了。”
这又是个什么说法?众人目瞪口呆,愣愣地看着徐阶,等待着他的解释。
“你们并不明白其中奥妙,虽说杨继盛之事天下已有公愤,却绝不可上奏皇帝,要知道,杨继盛虽是为严氏父子所害,斩首的旨意却是皇上下达的。”
“当今皇上是英察之主,从不肯自认有错,你们如果把这条罪状放上去,岂不是要皇上好看?如此受人欺瞒,皇上的颜面何存?到时皇上发怒,严世蕃自然无罪开释。”
徐阶说得没有错,严世蕃的如意算盘正是如此。为了实现自己的企图,他先放出风声,说自己最害怕杨继盛事件,然后诱使三法司的人将此罪状上达,因为嘉靖皇帝的性格他十分了解,这位仁兄过于自负,认定自己天下第一,没人能骗得了他,也从不肯认错。
现在你要告诉他,兄弟你错了,人家借你的手杀掉了杨继盛,你还在上面签了字,你是个白痴、冤大头,他自然要发火,否定你的说法,于是严世蕃同志刚好可以借机脱身。
这招十分狠毒,即所谓拖皇帝下水,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用得上的。比如后来的上海滩第一老流氓杜月笙,也曾用过这手。当时正值解放前夕,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奉命到上海整顿金融秩序,打击投机,干得热火朝天,结果搞到了杜月笙的头上,不但毫不留情,还明确表示整的就是你。
杜月笙也不争辩,乖乖受罚,暗中却指使他人检举孔祥熙的儿子投机倒把,把事情直接闹到了蒋经国那里:如果你不处理他,凭什么处理我?
于是轰轰烈烈的上海金融保卫战就此草草收场,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杜流氓也得以解脱。
但严世蕃却没有杜月笙的运气,因为他的对手是徐阶,是一个足以与他匹敌的人。
书呆子们头晕眼花了,他们的脑袋还没回过神来,只是傻傻地问徐阶,既然如此,那就请您出个主意,定个罪名,我们马上去办。
然而,徐阶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们更为吃惊,这位深不可测的首辅大人只是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早已预备好的奏疏:
“我已经写好了,你们送上去就是了。”
怎么着?难道您还能未卜先知?
怀着对徐大人的无限景仰和崇敬,三法司的官员们打开了那份奏疏,杀气扑面而来。
简单说来,严世蕃的罪名有以下几点:首先他和罗龙文是哥们儿,而罗龙文勾结倭寇,严世蕃也与倭寇挂上了钩,他们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往日本。
其次,他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
最后,他还占据土地修房子,而根据现场勘察,这是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严世蕃狗胆包天,竟然在上面盖楼,实在是罪大恶极(这条罪名当年胡惟庸也挨过)。
看完了这封奏疏,三法司的书呆子们也已断定了严世蕃的结局——必死无疑,因为嘉靖最为反感的两个词语,正是“犯上”与“通倭”。
三法司的官员们揣上这份致人死命的奏疏,哆哆嗦嗦地走了,临走时,他们以无比敬畏的眼神向徐大人告别。而徐阶依旧礼貌地回礼,面色平静,似乎之前的那一切从未发生过。
在近三百年的明代历史中,这是让我感触极深的一幕,每念及此,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因为在这场平淡的言谈分析中,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蕴涵着一种更为可怕的智慧。
作为当时世间最为精明的两个人,严世蕃和徐阶都敏锐地抓住了这场斗争的最关键要素——嘉靖。事实上,严世蕃死不死、放不放,并不取决于他有没有罪,有多大罪。别说内通日本人,就算他勾结外星人,只要嘉靖不开口,严世蕃就死不了。
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严世蕃简直比嘉靖还要了解嘉靖,他知道这位皇帝是死要面子的人,才想出了这一绝招,如无例外,安全过关应该不成问题,可惜他偏偏碰上了徐阶。
只要分析一下前面的那段对话,你就能明白,徐阶的城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恐怖。
他破解了严世蕃的计划,还提前写好了奏疏,定好了罪名。而要做到这些,他必须了解以下三点,缺一不可:
首先,他十分清楚嘉靖的习性,知道他打死也不认错,所以他明白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其次,他知道三法司的那帮蠢人的想法,也料到他们会定哪些罪名。
能够掌握皇帝和群臣的心理,已经极为不易,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两点,严世蕃也了如指掌,因为他的诡计正是建立在此之上。
但徐阶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是因为他还掌握了最重要的第三点——严世蕃的心理。
他不但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法官是怎么想的,还知道严世蕃的想法,甚至连他用的阴谋手段也一清二楚。自负天下才智第一的严世蕃机巧狡猾,机关算尽,却始终在徐阶的手心里打转,最后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钞票。
但是,这绝不能怪严世蕃同志,套用一句电影台词:不是国军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
对人心的准确揣摩,对事情的精确预测,还有深不可测的心机谋划,这是极致的智慧。在我看来,它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
在这场暗战中,严世蕃输了,却输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输给了一个比他更聪明的人。而真正可悲的人,是嘉靖。
这位天资聪慧、刚愎自用的皇帝,终于为他的自以为是付出了代价。一生都致力于耍心计、控制人心的他,最终却沦为了两个大臣的斗争工具,他的脾气和个性被两位大臣信手拈来,想用就用,想耍就耍。
就这样,木偶的操控者最终变成了木偶,也算是报应吧。
还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徐阶和严世蕃之所以能把皇帝捏着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嘉靖同志爱面子,要换了朱元璋,估计不但严世蕃活不成,连办案的那几个书呆子也跑不掉,大家携手并肩一起见阎王。所以千万不要乱用此招,教条主义害死人啊。
不出徐阶所料,奏疏送上去之后,嘉靖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复核之后,立斩严世蕃、罗龙文,真是比他儿子还听话。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同,明代的死刑制度是十分严格的,草菅人命,那是谣传。地方官是没有权力杀人的,死刑的复核权归属于中央,确切地说,是皇帝。
每次处决名单送上来,皇帝大人都会亲自批阅。也不是全杀,看谁不顺眼,就在上面画个钩,这人就算没了,等到秋决之时砍头了事,这才能死。要是这次没轮上,那还得委屈您在牢里再蹲一年,明年还有机会。
而按照严世蕃的情况,最多也就是个秋决,可是在徐阶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嘉靖极为少有地作了特别关照——立斩。
死到临头的严世蕃,却依然被蒙在鼓里。他毫不知情,还在自鸣得意地对着罗龙文吹牛:
“外面有很多人想杀我,为杨继盛报仇,你知道不?”
罗龙文已经不起折腾了,他毕竟心里没底,看着眼前的这个二百五,气不打一处来,又不好翻脸,只好保持沉默。
似乎是觉得玩笑开过头了,严世蕃这才恢复常态,拍着罗小弟的肩膀,给他打了包票:
“你就放心喝酒吧,不出十天,我们就能回家了,说不定我父亲还能复起(别有恩命未可知),到时再收拾徐阶、林润,报此一箭之仇!”
罗龙文这才高兴起来。但说到具体问题,严世蕃却又只字不吐,看来他十分喜欢这种逗人玩的游戏。
严世蕃同志,既然喜欢玩,那就接着玩吧,趁你还玩得动。
很快,满怀希望的严世蕃等到了他企盼已久的结果——大批锦衣卫和立斩的好消息。
正是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好吃好住好玩的严世蕃突闻噩耗,当即晕倒在地,经泼凉水抢救成功后,虽然神志恢复了清醒,却留下了后遗症——不停打哆嗦。一直哆嗦到严老爹派人来看他,让他写遗书,他都写不出一个字。
罗龙文自不必说,相信老大哥这么久,最终还是被忽悠了,怎一个惨字了得,整日抱头痛哭。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年死在抗倭战场上,好歹还能追认个名分。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辛酉,严世蕃和罗龙文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斩决。
这位才学出众,聪慧过人,却又无恶不作,残忍狠毒的天才就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恶贯至此,终于满盈。
在严世蕃被处决的那一天,京城民众们奔走相告,纷纷前往刑场观刑,并随身携带酒水、饮料、副食品等,欢声笑语,边吃边看,胜似郊游。
人缘坏到这个份儿上,倒也真是难得了。
也就在这一天,一位在京城就读的太学生不顾一切地挤进人群之中,占据了最佳的观刑地点,他的手中还高举着一块布帛,上面只有七个醒目的大字——锦衣卫经历沈鍊。
在亲眼目睹严世蕃的头颅被砍下之后,他痛哭失声,对天大呼:
“沈公,你终于可以瞑目了!”
言罢,他一路号哭而去。十几年前,当沈鍊因为弹劾严嵩被贬到保安时,曾不计报酬,免费教当地的贫困学生读书写字,直到他被严嵩父子害死为止。而这个人,正是当年那些穷苦孩子中的一员。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等待了太久,而他终究看到了公道。
徐阶终于实现了他的正义,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
严世蕃死得冤不冤?冤,实在是冤。
严世蕃的覆灭
罗龙文勾结倭寇,不过是想混口饭吃。他又不是汪直,凭他那点出息,就算要找内通的汉奸,也找不到他的头上。
严世蕃就更别说了,这位仁兄贪了那么多年,家里有的是钱,而当年的日本从上到下,那是一穷二白(不穷谁出来当倭寇)。严财主在家盖别墅吃香喝辣不亦乐乎,干汉奸?别逗了,当天皇老子都不干。
至于占据有王气的土地,那就真没个准儿了。当年没有土地法,凭严世蕃的身份,随意占块地是小意思,但你硬要说这块地有王气,那谁也没辙。关于这个问题,当时徐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他曾派人实地勘察,确系王气无疑。
可这事儿哪有个谱,又没有权威认证机构,但徐大人当政,他说有那就算有吧。
唯一确有实据的,是纠集亡命之徒,收买江洋大盗。但严世蕃同志本就不读书,是个彻头彻尾的混混,平时打交道的也多是流氓地痞,发展个把黑社会组织,那是他的本分,况且他似乎也还没干出什么惊天大案,图谋犯上更不靠谱。
所以结论是:严世蕃是被冤杀的。
那又如何?
杨继盛、沈鍊,还有那些被严党所害的人,哪一个不冤枉?还是那句老话: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再次引用无厘头的周星驰先生在他的《九品芝麻官》里,说出的那句比无数所谓正直人士、道学先生更有水平的台词: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我想,这正是最为合适的注解。
事情的发展证实,徐阶对严党的判断完全正确。严世蕃一死,严党立刻作鸟兽散,纷纷改换门庭,希望能躲过一劫。但徐阶并不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就连续罢免调离了二十多名严党成员,可谓是雷厉风行。把持朝政十余年的第一奸党就此被连根拔起。
但这件事尚未结束,还剩下最后一位老朋友,需要我们去料理。
严嵩的家终于被抄了,事实证明,他这么多年来,虽说国家大事没怎么管,捞钱却是不遗余力。据统计,从他家抄出了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光抄家就抄了一个多月,连抄家的财物清单都被整理成书,后来还公开刊印出版,取名《天水冰山录》,成为了清代的畅销书。
严嵩至此才彻底绝望,儿子死了,爪牙散了,嘉靖也不管了,他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末路。而面对着忙碌的抄家工作人员,这位仁兄在沮丧之余,竟然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严嵩表示,因为家里的仆人多,所以希望能够留点钱给自己,做遣散费发放。
看着这个一脸可怜的老头,抄家官员于心不忍,便把这个要求上报给了徐阶,建议满足他的要求。
徐阶想了一下,便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他的回答:
“我记得,杨继盛的家里没有仆人。”
现在是你祈求慈悲的时候了,那么夏言被杀之时,慈悲在哪里?杨继盛、沈鍊被杀之时,慈悲在哪里?不出一兵一卒,任由蒙古骑兵在城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时,慈悲又去了什么地方?!
严嵩就此净身出户,孤身一人回到了老家,这里曾是他成功的起点,现在又成为了失败的终点。所谓兴衰荣辱,不过一念之间。
胜利再次到来,而这一次,是如假包换、童叟无欺的胜利,没有续集。
十几年的潜心修炼,十几年的忍耐,在愤怒与仇恨、诡计与公道中挣扎求生的徐阶赢了。从奸党满朝到一网打尽,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逐渐扳回了劣势,并将其引向了这个最后的结局。一切的一切都如同预先排演一般,逐一兑现。
除了一个例外。
在此前的十几年中,徐阶曾无数次在心中彩排:反击成功后,应该如何把严嵩千刀万剐,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改变了之前的打算。
《天水冰山录》
看着黯然离去的严嵩,徐阶的心中萌发了新的想法,不要杀他,也不能杀他。
自嘉靖初年得罪张璁被贬时起,三十多年来,徐阶从一个刚正不屈、直言上谏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处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但在他的个性特点中,有一点却从未变过——有仇必报。
十几年来,他对严嵩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现在是报仇的时候了。面对这个罪行累累的敌人,他决心用另一种方式讨还血债,一种更为残忍的方式。
罢官抄家,妻死子亡,但这还不够,还远远不足以补偿那些被你陷害、残杀,以致家破人亡的无辜者。
我不会杀你,虽然这很容易。我要你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死去,就如同当年杨继盛的妻子那样,我要你亲眼看着你曾经得到的一切,在你眼前不断地消失,而你却无能为力。
继续活下去,活着受苦,严嵩,这是你应得的。
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没有人理会他,于是这位原先的朝廷首辅转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
正义终于得以伸张,以徐阶的方式。
参考消息
被徐阶害死的亲孙女
当初徐阶为了取得严嵩的信任,把自己长子徐的女儿嫁给严世蕃的儿子做妾。后来严世蕃被处死了,严家也被抄了个底朝天,徐阶总算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是那个嫁到严家的孙女怎么办?理论上她算是严家的媳妇,改嫁是很困难了,留在家里名声上又不好听。徐阶就有点不高兴了,徐阶的儿子徐也是左右为难。一天他去拜见父亲,见父亲一言不发,脸色很难看,于是回到屋里便把嫁到严家的女儿毒死,回来报告父亲。这个被毒死的女孩儿,也就成了徐阶打倒严嵩的政治牺牲品。
致命的正义我要你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死去,就如同当年杨继盛的妻子那样;我要你亲眼看着你曾经得到的一切,在你眼前不断地消失,而你却无能为力
严嵩的反击
严世蕃入狱了,严嵩倒台了,在很多人看来,徐阶同志的屁股即将挪到首辅的宝座上,事情已经圆满结束。
有这种看法的人,大致是不懂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
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还是动刀子动导弹,都取决于此。要知道,平时上街买菜,为几毛钱都要吵一吵,而在皇帝不大管事的当年,首辅的宝座就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也是最大的利益,不打出个天翻地覆、沧海桑田,那才有鬼。
徐阶清楚这一点,严嵩自然也知道,几十年的政治经验让他很快由震惊中恢复平静,并开始积聚反击的力量。接下来,他将用行动告诉对手,自己之所以能够屹立政坛二十年不倒,绝非偶然。
徐阶,让你看看我真正的实力吧,较量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严嵩之所以能够超越之前的杨廷和、郭勋、张璁、夏言等人,成为最为强大的权臣,靠的绝不仅仅是严世蕃的聪明,还有他的同党。因为一直以来,严嵩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严嵩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势力,一个利益共同体。我当了郎中,你就是员外郎,我当了侍郎,你就是郎中,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财。
现在徐阶竟然要整治严大人,那还得了?老婆才买了首饰,儿子要上私塾,我还指望升迁,你徐阶敢动我们的饭碗,就跟你玩命!
刑部右侍郎鄢懋卿就是上述人等中的一员。自投靠严嵩以来,他做了很多坏事,正是在他的建议之下,杨继盛最终被杀,作为回报,他获得了管理盐政的美差,捞钱简直捞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之前嘉靖同志每年只征六十万盐税,他上任之后,竟然要求改征一百万,既可以讨好皇帝,又能够趁机敲诈地方,不愧为奸人本色。
所以当严嵩下台的消息传来时,他立即找来了严党的同伙,紧急商量对策。鉴于严嵩已经退休回家,在仔细分析形势之后,鄢懋卿决定了第一步行动计划——解救严世蕃。
作为严党的智囊,严世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位仁兄捞出来,让他拿个主意,大家这才好办事。
但这件事谈何容易。严世蕃由皇帝下旨查办,涉及严重经济犯罪,住的是京城模范监狱,不是打架斗殴关进派出所,等人担保就能搞定的。
更麻烦的是,这件案子是皇帝交办,按例由三法司会审。而所谓三法司,是指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要想捞人,必须摆平这三大部门,一个都不能少。
鄢懋卿是刑部右侍郎,刑部的事情自然好办,但严嵩已经倒了,内阁没有说话的人,大理寺和都察院怎么解决?
这就是鄢懋卿面临的大致情况,看上去确实很难办,但事实结果告诉我们,他做到了:
经过三法司会审,一致认定严世蕃贪污罪名成立,查实金额共八百两,着令发配雷州充军。
多年的工部侍郎包工头兼机要处长,原来只值八百两,还真是个吉利数字。
当然了,处理结果也不可谓不重。所谓雷州,就是今天的广东雷州,在当年是著名的蛮荒之地,到那里充军十有八九回不来。
但历史对我们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死缓可以转无期,无期可以转有期,有期再转保外就医,事情就解决了。严世蕃自然也不例外,但他的方法比较简单——逃跑。
这位兄台刚走到半路,不知是买通了押送人员还是自行决断,竟然就这么跑了回来。按说要是逃犯,总得找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藏起来,起码没有人认识自己。可严世蕃实在是艺高人胆大,他竟然跑回了江西,堂而皇之地住下来,照常上街买菜,东游西逛,比衣锦还乡还衣锦还乡。
重大贪污犯变成八百两,充军充回了家,严党的势力确实超出了徐阶的想象。但当他正准备回击时,皇帝突然下达了一道谕旨,正是这道谕旨使事情再次失去了控制。
毕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说句寒碜话,就算是条狗,养二十多年也有感情了,何况严嵩长得比狗精神得多。所以在驱赶了严嵩之后,嘉靖便感到了一种孤独,很快,这种孤独就演变成了同情,于是他下令:
“严嵩退休了,他的儿子也已认罪,今后有人再敢上与邹应龙相同的奏折,立斩!”
这下徐阶完了,他本已准备趁势追击,用奏章把严世蕃淹死,可嘉靖的命令刚好击中了他的要害。转瞬之间,他失去了所有进攻的手段,只能坐在原地,等待着对方的反击。
徐阶之所以对严世蕃如此执著,是因为他十分清楚,这是一个破坏能量太大的人,只能关在笼子里,绝不能放归大自然。以此人的智商,如果稍有不慎,自己就会被置于死地。而事实也验证了他的预想,不久之后,严世蕃就出招了,不但狠毒,而且致命。
严嵩退休之后,按道理应该回老家,他却在经过南昌的时候停了下来。因为他不甘心就此失败,而且他很清楚,事情还没有结束。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严嵩的直觉,这位老江湖在南昌等来了皇帝的谕令和他那聪明绝顶的儿子。
在谕令中,严嵩看到了希望,而在他的儿子那里,他找到了反败为胜的方法。
严世蕃依然十分沉着。他告诉自己的父亲,虽然事已至此,虽然徐阶已经成为首辅掌握重权,但他并不是坚不可摧的,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只要突破一个人——蓝道行。
严世蕃那个只有一只眼睛的脑袋,却有着极为可怕的智慧,在无数的表象之下,他牢牢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一点也没错,蓝道行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嘉靖之所以驱赶严嵩,是因为神仙不喜欢他,而不是蓝道行。所以只要证明那天在沙盘上写字的人不是神仙,问题就都解决了。要是顺便能把徐阶拉上,说明他与此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他就是欺君之罪,必死无疑。
到那个时候,严嵩将光荣返聘,继续牟取私利,消极怠工,严党将再度掌权,所有的一切都将回到起点。
行动开始,严嵩先命令朝中的同党送钱给蓝道行,希望他反戈一击,指证徐阶策划此事,事成之后保证升官发财。
蓝道行拒绝了。
既然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严嵩出钱买通了宫中的太监,指使他们诬陷蓝道行,并将其关入了监狱。更为恶劣的是,他还疏通狱卒,对蓝道行严刑拷打,百般折磨,逼他诬陷徐阶(似乎也算不上诬陷)。
蓝道行依然拒绝了,虽然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却始终不吐一字。
软的硬的都不吃,严嵩纳闷了。在他看来,蓝道行不过是个江湖骗子,一个吹牛的道士而已,怎么会如此强硬?
从道士到钢铁战士,只是因为一件东西——信仰。在这个世界上,信仰是最为坚固的物体,一旦坚持,就很难动摇,而金钱、美色在它的面前,是极为软弱无力的。
蓝道行是一个道士,但他却信仰王学,他相信,在这位传奇人物的光明之学中,他能够找到真正的光明。所以无论是利诱还是威逼,金钱还是皮鞭,他都决不屈服。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动摇的力量。而对于这些,利欲熏心的严嵩,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蓝道行挺住了,徐阶也挺住了,严嵩一击不中,再次开始了等待。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会逐渐想起他,同情他,到时配合朝中的严党势力,他必定能东山再起。
这是一个不错的打算,事实上也很有可能,之前的那道谕令已经部分证明了这点。令人费解的,却是徐阶的态度。严嵩此次大举进犯,可从头至尾,他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发起反扑,虽然这对他而言十分容易。
政治家是这个星球上最坚忍的动物,他们从不轻举妄动,只有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才会发动最后的猛击。经过严世蕃和蓝道行事件,徐阶已经看清了严嵩的真正实力,他知道,虽然自己身居首辅,但是严嵩对皇帝仍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而在朝中,严党依然拥有强大的势力。
所以现在只有等待,等待对手的下一个破绽,它一定会再次出现。
于是,徐阶对严嵩的攻击不但毫不在意,反而还经常写信问候在南昌的严嵩,恭祝他身体安康,多活几年。他明知严世蕃擅自逃窜回家,也从不派人去查,就当做不知道。
更有甚者,在徐阶成为首辅之后,他的儿子曾经对他说,老爹你受了那么多委屈,现在终于熬出头了,应该找严嵩报仇。
出人意料的是,徐阶竟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要是没有严大人,我哪有今天的地位,你怎么能够这样想?”
对儿子都这样,别人更是如此。久而久之,这些话都传到了严嵩的耳朵里,让他深有感触。
原先当次辅的时候低调做人,现在大权在握,也不落井下石。徐阶的举动使严氏父子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徐首辅是一个厚道人。特别是严世蕃,他当逃兵跑回来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要想整治他,把柄是现成的,徐阶对此却毫无动作。所以这位自负天下第一聪明的人也由衷地感叹了一句:
“徐大人不坑我啊!”
严世蕃是个太过聪明的人,所以他也有点太过自负。在这十几年中,他从没有把徐阶放在眼里,而是把他当做看门大叔之类的人物,肆意欺凌,蛮横无理,然而徐阶都忍了。现在的徐首辅依然故我,丝毫没有报复的打算和行动,看来他还准备继续忍下去。
严世蕃放心了,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逃兵身份,堂而皇之地在江西盖起豪华别墅,准备当土财主,享受之前十几年的腐败成果。
然而,狂得过了头的严世蕃并不知道,从不坑人的徐大人此时正在挖坑,一个比上次更大的坑。因为所谓复仇,从来都不是热菜,而是冷盘。
严世蕃不了解徐阶,徐阶却了解严世蕃。他很清楚,这位独眼龙天才虽说聪明绝顶,却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
估计是因为身体残疾,严世蕃存在某种心理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有点变态。综观他的一生,只做坏事,不做好事,着实不易,而且他穷奢极欲,做事情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比如当年他母亲死了,本该在家守孝,帮老爹干活,他却只是每天躲在家里搞女人,对老爹交代的事情全然不理。严嵩同志都八十多了,头晕眼花,公文看不懂,青词写不来,几次被皇帝骂得狗血淋头,才有了后来下课倒台的事。
所以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严世蕃是一个天才的幕僚,却是一个蹩脚的政治家。他不懂得隐藏压抑自己的欲望,在这一点上,他和自己的父亲差得太远。他当逃兵也好,盖别墅也好,徐阶一概不管,因为他相信,自己等待的那个破绽必将在这个人的身上出现。
成也世蕃,败也世蕃,命也。
一块砖头引发的血案
在徐阶看来,把严世蕃放出来比关在笼子里好,让他去飞,让他去闯,终有一天会惹出麻烦的。
正如所料的那样,麻烦很快就来了,但肇事者不是严世蕃,而是另一位老熟人——罗龙文。
这位仁兄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他是胡宗宪的同乡,为剿灭徐海当过卧底,立过大功。但之前也说过,此人心胸狭窄,好挑是非,不太讲道理。所以在胡宗宪倒台后,他因势利导,不知钻了谁的门路,竟然投奔到了严世蕃手下,所谓臭味相投,两人很快结成知交。
既然是知交,严世蕃充军,罗知交也充军。同理,既然是知交,严世蕃当逃兵,他自然也当了逃兵。不过他没有逃到江西,而是再次审时度势,投奔了他当年的敌人——倭寇,成为了逃兵兼汉奸。
虽说饭碗有了,但抢劫毕竟是个高风险的活儿,不比京城里自在。久而久之,罗龙文越来越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也越来越痛恨坑他的邹应龙与徐阶,经常对人大声疾呼:
“必取邹应龙与徐阶的首级,方泄我心头之恨!”
这大致也就算个精神胜利法。他一无钱,二无人,凭几个抢劫犯,也就只能在千里之外发发牢骚而已,反正京城里的人也听不见。
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这句话正是最终毁灭的起始。
很快,京城的徐阶就听到了这句话。天真的罗龙文并不知道,作为严世蕃的重要同党,从他逃跑到投奔倭寇,都有人在一旁监视着他,看着他由逃犯成为抢劫犯,却从来没有人去制止。因为在徐阶看来,这个人现在的举动,将会成为诛杀严世蕃的利器。
得知这句话后,徐首辅立即开始了行动。他不但将此话向皇帝上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还调派大量锦衣卫保护自己和邹应龙的家,并公开表示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严嵩整治蓝道行之时,可谓是生死攸关,徐大人却稳如泰山。一个人在千里之外威胁了几句,他却如此激动,归根结底,只是因为一个原因——政治目的。
只有把罗龙文的事情闹大,才能引起所有人的警觉,从而引出严世蕃。罗小弟做了倭寇,严大哥自然也逃不脱干系,而对于这位独眼龙,皇帝大人一直就没什么好感。
严世蕃和严嵩已逐渐被逼入死角。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徐阶的掌控之中,但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却让这场好戏早早落幕。
事情的起因,只是一块砖头。
与罗龙文不同,严世蕃不沮丧,也不发牢骚,他正在江西袁州一心一意地盖自己的新房。恰如徐阶所料,严世蕃实在有够嚣张,按说一个逃犯,找几个狐朋狗友,盖了小茅屋住,躲着过日子也就罢了。可这位兄台竟然找了四千多民工,还唯恐人家不知道,每天敲锣打鼓地开工修豪宅!
当然,严世蕃敢如此招摇,袁州的知府大人自然也是打点过的,所以也没人去管他。
可惜的是,明代的官员编制并非只有知府。
工人多了,自然会聚成一团找乐子。就在他们说说笑笑的时候,一个人路过此地,便多看了他们两眼。这帮人正好干完了活儿想找事,就向这位路人挑衅,说着说着,不知是谁无聊,还朝人扔了块砖头,路人当场挂彩。
这位兄台还算理智,没有大打出手(对方人多),只是走上前来找他们的领导——严世蕃的仆人理论。
可是严府的仆人态度蛮横,根本不予理睬。旁边有人看出苗头,觉得这人举止不一般,估计是个官,便提醒这位仆人客气点。
毕竟给严世蕃跑过腿,平日见过大场面,所谓宰相门人七品官,这位仁兄眼睛一横,当场大喝一声:
老子在京城见过多少大官,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还不快滚!
面对这位凶仆,路人一言不发,捂着伤口,带着羞辱默默地离开了。
仆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祸也就此种下。
这位路人的名字叫做郭谏臣,时任袁州推官,正如那位仆人所说,并不是什么大官。但这位狗腿子明显不了解官场的某些基本概念,比如背景、靠山,比如一荣俱荣,等等。
郭谏臣是一个推官,主管司法,也就是当年徐阶曾干过的那份工作。虽然他不如徐阶有前途,但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这个人的名字叫林润。
于是在饱受屈辱却无法发泄的情况下,郭谏臣将自己的委屈与愤怒写成书信,寄给了林润。
谁不好惹,偏偏就惹上了这个人,只能说是严世蕃气数已尽。
林润,字若雨,福建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这位仁兄虽说资历浅,却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先被分配到地方做县令,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拔到南京担任御史。
要知道,在短短几年之内由地方官升任御史,是很不容易的。由于御史要经常上书皇帝,如果运气好某篇奏疏得到领导赏识,像胡宗宪那样连升几级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这位林润可谓是御史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性格强硬,而且十分聪明,刚上任不久就敢于上书弹劾自己的领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著名贪官鄢懋卿,且弹词写得滴水不漏,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虽然最后这次弹劾因为严嵩的庇护而不了了之,但林润的骂功与机智给严世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便请这位兄台吃了顿饭。
在饭局上,面对财大势大的严世蕃,林润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反客为主,谈笑风生。这件事情给严世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一直对林润十分客气,唯恐得罪了他。
然而,林润最憎恨的人正是祸国殃民的严氏父子,所以当他收到郭谏臣的书信时,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弹劾严世蕃。
虽然之前邹应龙已经告过一次,而且嘉靖曾警告过,敢再拿此事做文章者,格杀勿论,但林润仍然决定冒一次险。
和杨继盛不同,林润并没有杀身成仁的打算,他的这步棋虽险,却是看好了才走的。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他很可能与徐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目前的形势,他可谓了如指掌。经过之前的罗龙文事件,嘉靖的耐心已到了顶点,只要再点一把火,愤怒的火山就会彻底喷发。
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二月,林润正式上书,烽烟再起。
这是一份十分厉害的弹章,在文中,林润再次运用了他的智慧。他不但弹劾严世蕃擅自勾结盗匪,欲行不轨,还爆出了那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罪行——逃兵。
刻意隐藏两年,只是为了今天。
看到奏章之后,嘉靖果然大怒。他再次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严令查办此事,逮捕严世蕃。
天下无双
在得知谕令内容之后,徐阶却没有丝毫兴奋,反而显得十分焦急,并立即派出了密使,要求务必在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林润。
徐阶似乎过于着急了,谕令下达后,林润自然会知道,不过迟一两天而已,又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消息
枉杀抗倭状元
林润虽然敢于直言,被人称为铁面御史,但这个人没什么判断力,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嘉靖二十年,状元沈坤在家守孝时,目睹了倭寇在乡间横行的惨状,于是变卖祖产,自己掏钱组织了一队乡兵来抗倭。可后来沈坤和淮安知府范起了冲突,范派人推倒沈坤等人筑成的防御工事,还告了沈坤一状。正好赶上林润处理这件事,而林润在调查沈坤案时没有好好彻查,偏信了范知府等人的一面之词,结果害得一代抗倭状元屈死狱中。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正是这关键的一两天,改变了事态的进程。因为徐阶很清楚,林润的奏疏虽然言辞犀利,却没有实据,目前唯一能证明严世蕃有罪的,不过是半路逃回老家而已。
而当谕令公开后,朝中的严党成员必定会给严世蕃报信。以严世蕃的智商,一定会马上溜号,跑回充军地雷州。如此一来,林润就成了诬告,事情也就会不了了之。
所以决定事情成败的,是信息传播的速度。
徐阶的预料一点没错,就在谕令颁布的当天,严世蕃的儿子、锦衣卫严绍庭便连夜出发赶去报信。但当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到达江西时,看到的却只是一片狼藉。因为两天之前,林润已经到此一游,抓走了正在砌砖头的严世蕃。
这还不算,林御史送佛送上天,连小兄弟罗龙文也一起抓了,并上了第二封弹章,历数严世蕃的罪恶,连人带奏疏一并送到了京城,严世蕃再次成为了囚犯,再次来到了京城。这一次,所有的人都认定他将彻底完蛋,包括徐阶在内。
然而,当这位严大少爷进入京城之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度发生了。
严世蕃和罗龙文刚刚到京,便解掉了身上的镣铐,堂而皇之地接受朝中官员的宴请,吃好喝好后连监狱大门都没去,就直接住进了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豪宅。
总而言之,这二位仁兄并非囚犯,反倒像是前来视察的领导。
目睹这一奇观的徐阶再次震惊了。两个朝廷钦犯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如此嚣张,而朝廷百官却视若无睹,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大理寺不管,刑部不管,都察院也不管。
难道只有我看到了这一切?!徐阶禁不住颤抖起来,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严嵩倒台了,严世蕃也二进宫了,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严党竟然还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还能如此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徐阶开始了新的思索,他终于认识到,这是一股极其顽强的势力,是一个无比坚固的利益共同体,而要彻底毁灭它,单靠常规手段,是绝对办不到的。
要击破它,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而严世蕃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既然弹劾没有用,逮捕没有用,甚至关进牢房也没有用,那么我只剩下了一个选择——杀了他。
要让所有胁从者都知道谁才是朝廷的真正统领者,要用最严厉的手段告诉他们,依附严党,死路一条!
就在徐阶下定决心的时候,严世蕃正颇为轻松地与罗龙文饮酒作乐。但同为囚犯,罗龙文却没有严世蕃那样的心理素质。虽说严党关系广、势力大,不用蹲黑牢,也不用吃剩饭,但毕竟自己是来受审的,如果到时把干过的那些破事都摊出来,不是死刑立即执行,至少也是个死缓。
然而严世蕃笑着对他说:
“我等定然无恙,不必担心。”
罗龙文松了一口气,他以为严世蕃已经搞定了审案的法官。
严世蕃却告诉他,负责审理此案的三法司长官,刑部尚书黄光升,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全都不是严党,而且素来与他有仇,隐忍不发只是时机未到,到时一定会把他往死里审。
还没等罗龙文消化完这个噩耗,严世蕃又接着说了一件让他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已派人四处散播消息,为杨继盛和沈鍊申冤,他们之所以会死,全部是我等所为。相信这件事很快就会传到三法司那里。”
罗小弟就此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他大声向严世蕃吼道:
“你疯了不成?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要慌,”严世蕃依旧镇定自若,“这些罪名不但杀不掉我们,还能够救我们的命。”
他平静地看着一脸疑惑的罗龙文,自信地说道:
“杀我的罪名自然有,却不是三法司的那些书呆子能够想出来的。在这世上,能杀我者,唯两人而已。”
“一个是陆炳,他已经死了。另一个是杨博,我已打探过,他前不久刚刚犯事,现大权旁落,在皇帝面前已说不上话,不足为惧。”
于是,自信的严世蕃发出了最后的预言:
“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我的计划万无一失,是绝不会落空的,陆炳死了,杨博废了,世间已无对手,举世之才唯我一人而已!谁能杀我?!
徐阶能。
在十多年前夏言被杀之时,他还只是个未经磨砺的副部级愣头青,无论是权谋水平还是政治水平都还差得太远。但经过多年的血雨腥风,他已习惯并掌握了所有的规则和技巧。到了今天,他已具备了参加这场死亡竞赛的能力。
事实上,从严世蕃进京的那天起,他的一举一动就已在徐阶的严密监控之下,从花天酒地到散布消息,徐阶都了如指掌。与三法司的官员们不同,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就明白了严世蕃的企图,并了解了他的全盘计划。
这是嘉靖年间两个最高智慧者的对决,胜负在此一举。
这是最后的考验,十余年的折磨与修炼,历经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优势已尽在我手。在我的面前,只剩下最后一个敌人。
杀了此人,天下将无人能胜我。
徐阶的正义
正如严世蕃所料,三法司采纳了街头巷尾路边社的意见,将杀害杨继盛、沈鍊的罪名套在了严世蕃的头上,所谓冤杀忠臣、天下公愤之类,写得慷慨激昂。
完稿之后,他们依例将罪状送交内阁首辅徐阶审阅。
徐阶似乎已经等待他们多时了。他接过稿件,仔细看完,然后微笑着夸奖道:
“这件事情你们做得很好,文辞犀利,罪名清楚。”
“不过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各位,”徐阶突然收敛了笑容,用冷峻的口气说道:
“你们是想杀严世蕃呢,还是想要救他?”
这是一个侮辱智商的问题,几位司法干部当即涨红了脸,大声叫道:
“那还用说,自然是要杀了他!”
看着激动的同志们,徐阶笑出了声:
“此奏疏一旦送上,严世蕃必定逍遥法外,诸位只能白忙一场了。”
这又是个什么说法?众人目瞪口呆,愣愣地看着徐阶,等待着他的解释。
“你们并不明白其中奥妙,虽说杨继盛之事天下已有公愤,却绝不可上奏皇帝,要知道,杨继盛虽是为严氏父子所害,斩首的旨意却是皇上下达的。”
“当今皇上是英察之主,从不肯自认有错,你们如果把这条罪状放上去,岂不是要皇上好看?如此受人欺瞒,皇上的颜面何存?到时皇上发怒,严世蕃自然无罪开释。”
徐阶说得没有错,严世蕃的如意算盘正是如此。为了实现自己的企图,他先放出风声,说自己最害怕杨继盛事件,然后诱使三法司的人将此罪状上达,因为嘉靖皇帝的性格他十分了解,这位仁兄过于自负,认定自己天下第一,没人能骗得了他,也从不肯认错。
现在你要告诉他,兄弟你错了,人家借你的手杀掉了杨继盛,你还在上面签了字,你是个白痴、冤大头,他自然要发火,否定你的说法,于是严世蕃同志刚好可以借机脱身。
这招十分狠毒,即所谓拖皇帝下水,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用得上的。比如后来的上海滩第一老流氓杜月笙,也曾用过这手。当时正值解放前夕,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奉命到上海整顿金融秩序,打击投机,干得热火朝天,结果搞到了杜月笙的头上,不但毫不留情,还明确表示整的就是你。
杜月笙也不争辩,乖乖受罚,暗中却指使他人检举孔祥熙的儿子投机倒把,把事情直接闹到了蒋经国那里:如果你不处理他,凭什么处理我?
于是轰轰烈烈的上海金融保卫战就此草草收场,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杜流氓也得以解脱。
但严世蕃却没有杜月笙的运气,因为他的对手是徐阶,是一个足以与他匹敌的人。
书呆子们头晕眼花了,他们的脑袋还没回过神来,只是傻傻地问徐阶,既然如此,那就请您出个主意,定个罪名,我们马上去办。
然而,徐阶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们更为吃惊,这位深不可测的首辅大人只是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早已预备好的奏疏:
“我已经写好了,你们送上去就是了。”
怎么着?难道您还能未卜先知?
怀着对徐大人的无限景仰和崇敬,三法司的官员们打开了那份奏疏,杀气扑面而来。
简单说来,严世蕃的罪名有以下几点:首先他和罗龙文是哥们儿,而罗龙文勾结倭寇,严世蕃也与倭寇挂上了钩,他们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往日本。
其次,他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
最后,他还占据土地修房子,而根据现场勘察,这是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严世蕃狗胆包天,竟然在上面盖楼,实在是罪大恶极(这条罪名当年胡惟庸也挨过)。
看完了这封奏疏,三法司的书呆子们也已断定了严世蕃的结局——必死无疑,因为嘉靖最为反感的两个词语,正是“犯上”与“通倭”。
三法司的官员们揣上这份致人死命的奏疏,哆哆嗦嗦地走了,临走时,他们以无比敬畏的眼神向徐大人告别。而徐阶依旧礼貌地回礼,面色平静,似乎之前的那一切从未发生过。
在近三百年的明代历史中,这是让我感触极深的一幕,每念及此,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因为在这场平淡的言谈分析中,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蕴涵着一种更为可怕的智慧。
作为当时世间最为精明的两个人,严世蕃和徐阶都敏锐地抓住了这场斗争的最关键要素——嘉靖。事实上,严世蕃死不死、放不放,并不取决于他有没有罪,有多大罪。别说内通日本人,就算他勾结外星人,只要嘉靖不开口,严世蕃就死不了。
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严世蕃简直比嘉靖还要了解嘉靖,他知道这位皇帝是死要面子的人,才想出了这一绝招,如无例外,安全过关应该不成问题,可惜他偏偏碰上了徐阶。
只要分析一下前面的那段对话,你就能明白,徐阶的城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恐怖。
他破解了严世蕃的计划,还提前写好了奏疏,定好了罪名。而要做到这些,他必须了解以下三点,缺一不可:
首先,他十分清楚嘉靖的习性,知道他打死也不认错,所以他明白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其次,他知道三法司的那帮蠢人的想法,也料到他们会定哪些罪名。
能够掌握皇帝和群臣的心理,已经极为不易,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两点,严世蕃也了如指掌,因为他的诡计正是建立在此之上。
但徐阶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是因为他还掌握了最重要的第三点——严世蕃的心理。
他不但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法官是怎么想的,还知道严世蕃的想法,甚至连他用的阴谋手段也一清二楚。自负天下才智第一的严世蕃机巧狡猾,机关算尽,却始终在徐阶的手心里打转,最后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钞票。
但是,这绝不能怪严世蕃同志,套用一句电影台词:不是国军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
对人心的准确揣摩,对事情的精确预测,还有深不可测的心机谋划,这是极致的智慧。在我看来,它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
在这场暗战中,严世蕃输了,却输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输给了一个比他更聪明的人。而真正可悲的人,是嘉靖。
这位天资聪慧、刚愎自用的皇帝,终于为他的自以为是付出了代价。一生都致力于耍心计、控制人心的他,最终却沦为了两个大臣的斗争工具,他的脾气和个性被两位大臣信手拈来,想用就用,想耍就耍。
就这样,木偶的操控者最终变成了木偶,也算是报应吧。
还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徐阶和严世蕃之所以能把皇帝捏着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嘉靖同志爱面子,要换了朱元璋,估计不但严世蕃活不成,连办案的那几个书呆子也跑不掉,大家携手并肩一起见阎王。所以千万不要乱用此招,教条主义害死人啊。
不出徐阶所料,奏疏送上去之后,嘉靖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复核之后,立斩严世蕃、罗龙文,真是比他儿子还听话。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同,明代的死刑制度是十分严格的,草菅人命,那是谣传。地方官是没有权力杀人的,死刑的复核权归属于中央,确切地说,是皇帝。
每次处决名单送上来,皇帝大人都会亲自批阅。也不是全杀,看谁不顺眼,就在上面画个钩,这人就算没了,等到秋决之时砍头了事,这才能死。要是这次没轮上,那还得委屈您在牢里再蹲一年,明年还有机会。
而按照严世蕃的情况,最多也就是个秋决,可是在徐阶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嘉靖极为少有地作了特别关照——立斩。
死到临头的严世蕃,却依然被蒙在鼓里。他毫不知情,还在自鸣得意地对着罗龙文吹牛:
“外面有很多人想杀我,为杨继盛报仇,你知道不?”
罗龙文已经不起折腾了,他毕竟心里没底,看着眼前的这个二百五,气不打一处来,又不好翻脸,只好保持沉默。
似乎是觉得玩笑开过头了,严世蕃这才恢复常态,拍着罗小弟的肩膀,给他打了包票:
“你就放心喝酒吧,不出十天,我们就能回家了,说不定我父亲还能复起(别有恩命未可知),到时再收拾徐阶、林润,报此一箭之仇!”
罗龙文这才高兴起来。但说到具体问题,严世蕃却又只字不吐,看来他十分喜欢这种逗人玩的游戏。
严世蕃同志,既然喜欢玩,那就接着玩吧,趁你还玩得动。
很快,满怀希望的严世蕃等到了他企盼已久的结果——大批锦衣卫和立斩的好消息。
正是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好吃好住好玩的严世蕃突闻噩耗,当即晕倒在地,经泼凉水抢救成功后,虽然神志恢复了清醒,却留下了后遗症——不停打哆嗦。一直哆嗦到严老爹派人来看他,让他写遗书,他都写不出一个字。
罗龙文自不必说,相信老大哥这么久,最终还是被忽悠了,怎一个惨字了得,整日抱头痛哭。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年死在抗倭战场上,好歹还能追认个名分。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辛酉,严世蕃和罗龙文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斩决。
这位才学出众,聪慧过人,却又无恶不作,残忍狠毒的天才就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恶贯至此,终于满盈。
在严世蕃被处决的那一天,京城民众们奔走相告,纷纷前往刑场观刑,并随身携带酒水、饮料、副食品等,欢声笑语,边吃边看,胜似郊游。
人缘坏到这个份儿上,倒也真是难得了。
也就在这一天,一位在京城就读的太学生不顾一切地挤进人群之中,占据了最佳的观刑地点,他的手中还高举着一块布帛,上面只有七个醒目的大字——锦衣卫经历沈鍊。
在亲眼目睹严世蕃的头颅被砍下之后,他痛哭失声,对天大呼:
“沈公,你终于可以瞑目了!”
言罢,他一路号哭而去。十几年前,当沈鍊因为弹劾严嵩被贬到保安时,曾不计报酬,免费教当地的贫困学生读书写字,直到他被严嵩父子害死为止。而这个人,正是当年那些穷苦孩子中的一员。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等待了太久,而他终究看到了公道。
徐阶终于实现了他的正义,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
严世蕃死得冤不冤?冤,实在是冤。
严世蕃的覆灭
罗龙文勾结倭寇,不过是想混口饭吃。他又不是汪直,凭他那点出息,就算要找内通的汉奸,也找不到他的头上。
严世蕃就更别说了,这位仁兄贪了那么多年,家里有的是钱,而当年的日本从上到下,那是一穷二白(不穷谁出来当倭寇)。严财主在家盖别墅吃香喝辣不亦乐乎,干汉奸?别逗了,当天皇老子都不干。
至于占据有王气的土地,那就真没个准儿了。当年没有土地法,凭严世蕃的身份,随意占块地是小意思,但你硬要说这块地有王气,那谁也没辙。关于这个问题,当时徐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他曾派人实地勘察,确系王气无疑。
可这事儿哪有个谱,又没有权威认证机构,但徐大人当政,他说有那就算有吧。
唯一确有实据的,是纠集亡命之徒,收买江洋大盗。但严世蕃同志本就不读书,是个彻头彻尾的混混,平时打交道的也多是流氓地痞,发展个把黑社会组织,那是他的本分,况且他似乎也还没干出什么惊天大案,图谋犯上更不靠谱。
所以结论是:严世蕃是被冤杀的。
那又如何?
杨继盛、沈鍊,还有那些被严党所害的人,哪一个不冤枉?还是那句老话: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再次引用无厘头的周星驰先生在他的《九品芝麻官》里,说出的那句比无数所谓正直人士、道学先生更有水平的台词: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我想,这正是最为合适的注解。
事情的发展证实,徐阶对严党的判断完全正确。严世蕃一死,严党立刻作鸟兽散,纷纷改换门庭,希望能躲过一劫。但徐阶并不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就连续罢免调离了二十多名严党成员,可谓是雷厉风行。把持朝政十余年的第一奸党就此被连根拔起。
但这件事尚未结束,还剩下最后一位老朋友,需要我们去料理。
严嵩的家终于被抄了,事实证明,他这么多年来,虽说国家大事没怎么管,捞钱却是不遗余力。据统计,从他家抄出了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光抄家就抄了一个多月,连抄家的财物清单都被整理成书,后来还公开刊印出版,取名《天水冰山录》,成为了清代的畅销书。
严嵩至此才彻底绝望,儿子死了,爪牙散了,嘉靖也不管了,他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末路。而面对着忙碌的抄家工作人员,这位仁兄在沮丧之余,竟然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严嵩表示,因为家里的仆人多,所以希望能够留点钱给自己,做遣散费发放。
看着这个一脸可怜的老头,抄家官员于心不忍,便把这个要求上报给了徐阶,建议满足他的要求。
徐阶想了一下,便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他的回答:
“我记得,杨继盛的家里没有仆人。”
现在是你祈求慈悲的时候了,那么夏言被杀之时,慈悲在哪里?杨继盛、沈鍊被杀之时,慈悲在哪里?不出一兵一卒,任由蒙古骑兵在城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时,慈悲又去了什么地方?!
严嵩就此净身出户,孤身一人回到了老家,这里曾是他成功的起点,现在又成为了失败的终点。所谓兴衰荣辱,不过一念之间。
胜利再次到来,而这一次,是如假包换、童叟无欺的胜利,没有续集。
十几年的潜心修炼,十几年的忍耐,在愤怒与仇恨、诡计与公道中挣扎求生的徐阶赢了。从奸党满朝到一网打尽,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逐渐扳回了劣势,并将其引向了这个最后的结局。一切的一切都如同预先排演一般,逐一兑现。
除了一个例外。
在此前的十几年中,徐阶曾无数次在心中彩排:反击成功后,应该如何把严嵩千刀万剐,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改变了之前的打算。
《天水冰山录》
看着黯然离去的严嵩,徐阶的心中萌发了新的想法,不要杀他,也不能杀他。
自嘉靖初年得罪张璁被贬时起,三十多年来,徐阶从一个刚正不屈、直言上谏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处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但在他的个性特点中,有一点却从未变过——有仇必报。
十几年来,他对严嵩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现在是报仇的时候了。面对这个罪行累累的敌人,他决心用另一种方式讨还血债,一种更为残忍的方式。
罢官抄家,妻死子亡,但这还不够,还远远不足以补偿那些被你陷害、残杀,以致家破人亡的无辜者。
我不会杀你,虽然这很容易。我要你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死去,就如同当年杨继盛的妻子那样,我要你亲眼看着你曾经得到的一切,在你眼前不断地消失,而你却无能为力。
继续活下去,活着受苦,严嵩,这是你应得的。
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没有人理会他,于是这位原先的朝廷首辅转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
正义终于得以伸张,以徐阶的方式。
参考消息
被徐阶害死的亲孙女
当初徐阶为了取得严嵩的信任,把自己长子徐的女儿嫁给严世蕃的儿子做妾。后来严世蕃被处死了,严家也被抄了个底朝天,徐阶总算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是那个嫁到严家的孙女怎么办?理论上她算是严家的媳妇,改嫁是很困难了,留在家里名声上又不好听。徐阶就有点不高兴了,徐阶的儿子徐也是左右为难。一天他去拜见父亲,见父亲一言不发,脸色很难看,于是回到屋里便把嫁到严家的女儿毒死,回来报告父亲。这个被毒死的女孩儿,也就成了徐阶打倒严嵩的政治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