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封赏(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除了折沐之外,其余三人的封赏,显然都有着大将军赵石的影子,而折沐,也出身羽林左卫,乃大将军赵石旧部。\顶\点\小说
对于大将军种燧的封赏,也很让朝廷为难,最终,大将军种燧晋三等西宁侯,仍任殿前司禁军指挥使,领枢密副使之职,其余封地,金银细软以及绸缎等等尽皆丰厚无比。
大将军种燧撤兵回朝的日子还没定,总也要明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和宣抚使折沐完成交接了。。。。。。。
说起来,种燧和赵石两人的情形差不多,都已经不太好封赏,种燧要好上一些,爵位上升的空间还有不少,而且,年纪在那里摆着,下一次回京述职,不管是履任枢密使,还是兵部尚书,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世家子和赵石这样寒门出身的人到底不一样,宦途要通畅的多,为其出谋划策者,更是不计其数。
有了大将军种燧,相比于惨淡的折家,种家算是真正的兴旺了起来,年节的时候,种家京师府邸,宾客盈门,衣朱带紫,在二十多年之后,于成武一朝,终于恢复了往日长安大阀的气派。
许多人不免又是一番感慨,风水轮流转,这宦途之上,一时得意容易,一世富贵却难,大秦门阀起起落落,如今却又轮到种家得意的时候了。
接下来,大将军赵石卸河东宣抚使之职,由大将张峰聚接任,领河东各部兵权,晋三等靖远侯。无疑是一步迈进了大将军的行列。
其叔父张承。则卸延州镇军指挥使之职。回京述职,位置已经准备好了,枢密副使。
叔侄二人,同晋高位,西北张氏,一下便令人瞩目了起来。
而以张承的岁数和资历,过上两年,不论接任枢密使。还是任兵部尚书,都很恰当。。。。。。。。。
年根上,朝廷下旨,这一回,兵部尚书李承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大秦枢密使,在晚年,登上了人生最高峰,不过,他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一任枢密使,已经算得上是朝廷对老臣的优容之举。不用再想其他什么。
这个时候,没有人去争什么兵部尚书,许多人都在想,那个位置一定是给大将军赵石留的。
不过随即,兵部左侍郎成峦晋兵部尚书,顺延至右侍郎赵布宗,接兵部左侍郎之位,兵部右侍郎空悬待决。
接着,户部右侍郎刘延年因年纪老迈,不堪驱使而上书请辞,中书随即拟旨,皇帝陛下批阅,赶着在年根上准刘延年荣归故里。
随即,朝廷下旨,伐夏诸路兵马粮草总管杜橓卿补户部右侍郎,赐爵卢宁县子,翌年初,国武监祭酒齐子平卸任,转任国子监丞。
而新鲜出炉的户部右侍郎大人,则继任国武监祭酒,随即,都尉虞候江游出任国武监虞候。。。。。。。。
于是,许多人才恍然大悟,大将军赵石欲重掌国武监,不但一脚将齐子平踢了出去,而且,将两个国武监最重要的位置,都换上了自己的门生。
国武三雄,杜橓卿一跃而为户部右侍郎,国武监祭酒,种怀玉还老实的呆在太原,当他的河东宣抚副使。
另外一位,朝廷自然不会忘了,晋木华黎为大将军,抚草原诸部,三等塞上侯,短时间内,这位木大将军恐怕是不会再回京了。
可以说,在大将军赵石重用之下,国武监三雄各个青云直上,十数年间,便走完别人一生都走不完的宦途之路。
其中,木华黎的际遇简直就可以称之为传奇,从一介草原胡人,到大秦上将,快马加鞭之下,旁人是望尘莫及。
当然,木华黎的官位之所以晋身如此顺利,除了大将军赵石的信重之外,也有着特殊的原因。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草原那等地方,大秦的大将军们还真不愿去那里喝风饮雪,和一堆臭烘烘的胡人混在一处。
于是,草原之上,也就差不多变成了木华黎的天下,一个大将军位,是少不了的。
随之而来的,还有对草原诸部的封赏,乃蛮部终于有了汗王,鲁乌尔阿拔成为乃蛮部太阳汗,至于克烈部和鞑靼人,蔑儿乞人,朝廷各有加恩,便不在这里一一细表了。
伐夏将士,各个皆有封赏,加官进爵,皆大欢喜,便是户部众人以及中书,枢密院的重臣们,甚至于六部上下,因辛劳国事,在腊月里也得到了朝廷的赏赐。
可以说,成武五年年根上,朝野内外,一片欢腾。
但伐夏一役最大的功臣,大将军赵石的封赏还没有下来,许多人都在瞧着,根本不知道,朝廷到底要怎样赏赐这位大将军。
许多猜测,都已不攻自破,这要是在景兴年间,不用问了,不降罪都是好的,就不用再想着什么封赏之事了。
但这是成武一朝,大将军赵石在献捷大礼之后,被皇帝陛下招入宫中,一番长谈,众人都看在眼中,听在耳中,不会认为大将军有失宠之虞。
只是到了这个时节了,封赏还没有动静,让很多人都有了好奇,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皇帝陛下又有着怎样的打算?
要知道,除了兵部右侍郎的位子空悬以外,好像朝中再没有什么有分量的位子可以安置大将军赵石了。
难道大将军赵石不甘寂寞,还想再次出京领兵?是去东边,还是去北边?一时间,朝野上下,众说纷纭,兴国公这三个字,好像成为了大家口中最常出现的字眼儿,一天不谈上几次,就觉着浑身难受一般。
议论了没有多长时日,大将军赵石的封赏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终于随着圣旨,下到了兴国公府。
冠军大将军,兴国公赵石加爵二等晋国公,封地大同府,赐一百五十户,领枢密副使之职,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爵位,一个职衔。
但还是在朝野中引起了震动,许多无权参与朝廷议决的朝臣,都有些发蒙。
晋国公,这是能够赏下来的爵位吗?这是能够赐给臣子的爵位吗?
要知道,自三家分晋之后,再无什么人敢称晋国公,自前秦统一天下,到汉末诸侯割据,再到唐末战乱,晋地多有割据,但晋国公的爵位,嗯,好像唐时重臣裴度曾有过。
但裴度的功勋,大将军赵石。。。。。。。。嗯好吧,裴度为文臣,不以战功闻名。。。。。
而且还实领封地,大同府,边塞重镇,哪里能够轻易封给臣下,长此以往,岂非有割据之遗患?
如此封赏,不是太轻,而是太重了些,许多臣子的新年都没过好,准备奏折,便要上书朝廷,欲让朝廷收回如此乱命。
实际上,大将军赵石伐夏功成,怎么封都不为过,但这样的封赏下来,却让文官们有些恐惧,大将军赵石如此,后周覆灭,难道还要封出宋国公,赵国公等爵位?
如此,岂非重演春秋战国之祸乱?
不过,不用人上书,朝廷又下旨意,令晋国公赵石派人,于大同修建行宫,作为皇帝陛下北狩驻跸之所在。
皇帝行宫要修在大同,这在大秦攻克大同之后,朝廷便有意如此,其时,金国大同行宫在一把大火中尽数烧了个干净。
为了安抚大同百姓,于是朝廷借修建行宫之名,行赈济百姓之实,实际上,很多东西都被河东截留,用在了地方上。
而现在朝廷明旨,要修建大同行宫,这就不一样了,大同那里必定要建成一座行宫,不会再允许地方截留。
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将皇帝陛下行宫修在大同,晋国公的封地上?怎么琢磨也不对味儿。
不过,朝廷有这个意思,定然不会没有原因。
很快,参与了商议此事的大臣们便开了口,并随即流传了出来。
为抚草原诸部,以后每五年,皇帝陛下都会北行一次,于大同接见草原诸部首领,宣之以威,抚之以礼,以平草原边患。
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廷还在商议,当然,是皇帝陛下亲自北行,还是派太子代皇帝陛下前往,这就要看当时的情形了。
至于晋国公以及其封地,大臣们笑而不语,等人问的急了,才含糊的道出一句,晋国公之爵,又非世袭罔替,行宫在封地之上,正好护得皇帝陛下安危,震慑心怀叵测之辈。
许多人听了,都是若有所思,朝中从来不乏聪明人,揣摩之下,抚掌大笑。
有人问之,便故作高深,直到其意以足,才笑曰,赵大将军破财矣。
于是,很多人便豁然开朗,可不是嘛,晋国公听着虽然显赫无比,但行宫所在,每次皇帝陛下出巡,大将军赵石能够置身事外?
这么一来,每五年一次,众人想想都不寒而栗,皇帝出巡,那该怎么来接待?又得耗费多少资财?想到这个,多数人都是一阵牙疼。
(又三更了,有月票没,给点,订阅呢,给点,打赏呢,给点,呵呵。)(未完待续。。)I527
除了折沐之外,其余三人的封赏,显然都有着大将军赵石的影子,而折沐,也出身羽林左卫,乃大将军赵石旧部。\顶\点\小说
对于大将军种燧的封赏,也很让朝廷为难,最终,大将军种燧晋三等西宁侯,仍任殿前司禁军指挥使,领枢密副使之职,其余封地,金银细软以及绸缎等等尽皆丰厚无比。
大将军种燧撤兵回朝的日子还没定,总也要明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和宣抚使折沐完成交接了。。。。。。。
说起来,种燧和赵石两人的情形差不多,都已经不太好封赏,种燧要好上一些,爵位上升的空间还有不少,而且,年纪在那里摆着,下一次回京述职,不管是履任枢密使,还是兵部尚书,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世家子和赵石这样寒门出身的人到底不一样,宦途要通畅的多,为其出谋划策者,更是不计其数。
有了大将军种燧,相比于惨淡的折家,种家算是真正的兴旺了起来,年节的时候,种家京师府邸,宾客盈门,衣朱带紫,在二十多年之后,于成武一朝,终于恢复了往日长安大阀的气派。
许多人不免又是一番感慨,风水轮流转,这宦途之上,一时得意容易,一世富贵却难,大秦门阀起起落落,如今却又轮到种家得意的时候了。
接下来,大将军赵石卸河东宣抚使之职,由大将张峰聚接任,领河东各部兵权,晋三等靖远侯。无疑是一步迈进了大将军的行列。
其叔父张承。则卸延州镇军指挥使之职。回京述职,位置已经准备好了,枢密副使。
叔侄二人,同晋高位,西北张氏,一下便令人瞩目了起来。
而以张承的岁数和资历,过上两年,不论接任枢密使。还是任兵部尚书,都很恰当。。。。。。。。。
年根上,朝廷下旨,这一回,兵部尚书李承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大秦枢密使,在晚年,登上了人生最高峰,不过,他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一任枢密使,已经算得上是朝廷对老臣的优容之举。不用再想其他什么。
这个时候,没有人去争什么兵部尚书,许多人都在想,那个位置一定是给大将军赵石留的。
不过随即,兵部左侍郎成峦晋兵部尚书,顺延至右侍郎赵布宗,接兵部左侍郎之位,兵部右侍郎空悬待决。
接着,户部右侍郎刘延年因年纪老迈,不堪驱使而上书请辞,中书随即拟旨,皇帝陛下批阅,赶着在年根上准刘延年荣归故里。
随即,朝廷下旨,伐夏诸路兵马粮草总管杜橓卿补户部右侍郎,赐爵卢宁县子,翌年初,国武监祭酒齐子平卸任,转任国子监丞。
而新鲜出炉的户部右侍郎大人,则继任国武监祭酒,随即,都尉虞候江游出任国武监虞候。。。。。。。。
于是,许多人才恍然大悟,大将军赵石欲重掌国武监,不但一脚将齐子平踢了出去,而且,将两个国武监最重要的位置,都换上了自己的门生。
国武三雄,杜橓卿一跃而为户部右侍郎,国武监祭酒,种怀玉还老实的呆在太原,当他的河东宣抚副使。
另外一位,朝廷自然不会忘了,晋木华黎为大将军,抚草原诸部,三等塞上侯,短时间内,这位木大将军恐怕是不会再回京了。
可以说,在大将军赵石重用之下,国武监三雄各个青云直上,十数年间,便走完别人一生都走不完的宦途之路。
其中,木华黎的际遇简直就可以称之为传奇,从一介草原胡人,到大秦上将,快马加鞭之下,旁人是望尘莫及。
当然,木华黎的官位之所以晋身如此顺利,除了大将军赵石的信重之外,也有着特殊的原因。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草原那等地方,大秦的大将军们还真不愿去那里喝风饮雪,和一堆臭烘烘的胡人混在一处。
于是,草原之上,也就差不多变成了木华黎的天下,一个大将军位,是少不了的。
随之而来的,还有对草原诸部的封赏,乃蛮部终于有了汗王,鲁乌尔阿拔成为乃蛮部太阳汗,至于克烈部和鞑靼人,蔑儿乞人,朝廷各有加恩,便不在这里一一细表了。
伐夏将士,各个皆有封赏,加官进爵,皆大欢喜,便是户部众人以及中书,枢密院的重臣们,甚至于六部上下,因辛劳国事,在腊月里也得到了朝廷的赏赐。
可以说,成武五年年根上,朝野内外,一片欢腾。
但伐夏一役最大的功臣,大将军赵石的封赏还没有下来,许多人都在瞧着,根本不知道,朝廷到底要怎样赏赐这位大将军。
许多猜测,都已不攻自破,这要是在景兴年间,不用问了,不降罪都是好的,就不用再想着什么封赏之事了。
但这是成武一朝,大将军赵石在献捷大礼之后,被皇帝陛下招入宫中,一番长谈,众人都看在眼中,听在耳中,不会认为大将军有失宠之虞。
只是到了这个时节了,封赏还没有动静,让很多人都有了好奇,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皇帝陛下又有着怎样的打算?
要知道,除了兵部右侍郎的位子空悬以外,好像朝中再没有什么有分量的位子可以安置大将军赵石了。
难道大将军赵石不甘寂寞,还想再次出京领兵?是去东边,还是去北边?一时间,朝野上下,众说纷纭,兴国公这三个字,好像成为了大家口中最常出现的字眼儿,一天不谈上几次,就觉着浑身难受一般。
议论了没有多长时日,大将军赵石的封赏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终于随着圣旨,下到了兴国公府。
冠军大将军,兴国公赵石加爵二等晋国公,封地大同府,赐一百五十户,领枢密副使之职,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爵位,一个职衔。
但还是在朝野中引起了震动,许多无权参与朝廷议决的朝臣,都有些发蒙。
晋国公,这是能够赏下来的爵位吗?这是能够赐给臣子的爵位吗?
要知道,自三家分晋之后,再无什么人敢称晋国公,自前秦统一天下,到汉末诸侯割据,再到唐末战乱,晋地多有割据,但晋国公的爵位,嗯,好像唐时重臣裴度曾有过。
但裴度的功勋,大将军赵石。。。。。。。。嗯好吧,裴度为文臣,不以战功闻名。。。。。
而且还实领封地,大同府,边塞重镇,哪里能够轻易封给臣下,长此以往,岂非有割据之遗患?
如此封赏,不是太轻,而是太重了些,许多臣子的新年都没过好,准备奏折,便要上书朝廷,欲让朝廷收回如此乱命。
实际上,大将军赵石伐夏功成,怎么封都不为过,但这样的封赏下来,却让文官们有些恐惧,大将军赵石如此,后周覆灭,难道还要封出宋国公,赵国公等爵位?
如此,岂非重演春秋战国之祸乱?
不过,不用人上书,朝廷又下旨意,令晋国公赵石派人,于大同修建行宫,作为皇帝陛下北狩驻跸之所在。
皇帝行宫要修在大同,这在大秦攻克大同之后,朝廷便有意如此,其时,金国大同行宫在一把大火中尽数烧了个干净。
为了安抚大同百姓,于是朝廷借修建行宫之名,行赈济百姓之实,实际上,很多东西都被河东截留,用在了地方上。
而现在朝廷明旨,要修建大同行宫,这就不一样了,大同那里必定要建成一座行宫,不会再允许地方截留。
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将皇帝陛下行宫修在大同,晋国公的封地上?怎么琢磨也不对味儿。
不过,朝廷有这个意思,定然不会没有原因。
很快,参与了商议此事的大臣们便开了口,并随即流传了出来。
为抚草原诸部,以后每五年,皇帝陛下都会北行一次,于大同接见草原诸部首领,宣之以威,抚之以礼,以平草原边患。
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廷还在商议,当然,是皇帝陛下亲自北行,还是派太子代皇帝陛下前往,这就要看当时的情形了。
至于晋国公以及其封地,大臣们笑而不语,等人问的急了,才含糊的道出一句,晋国公之爵,又非世袭罔替,行宫在封地之上,正好护得皇帝陛下安危,震慑心怀叵测之辈。
许多人听了,都是若有所思,朝中从来不乏聪明人,揣摩之下,抚掌大笑。
有人问之,便故作高深,直到其意以足,才笑曰,赵大将军破财矣。
于是,很多人便豁然开朗,可不是嘛,晋国公听着虽然显赫无比,但行宫所在,每次皇帝陛下出巡,大将军赵石能够置身事外?
这么一来,每五年一次,众人想想都不寒而栗,皇帝出巡,那该怎么来接待?又得耗费多少资财?想到这个,多数人都是一阵牙疼。
(又三更了,有月票没,给点,订阅呢,给点,打赏呢,给点,呵呵。)(未完待续。。)I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