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 大流寇 > 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辽王、秦王(大明三杰)

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辽王、秦王(大明三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医妃惊世妖孽狼君别乱来帝宠娇颜:皇上,求放过!兵王归来海贼王之蓝色魅影农家小辣妻摄政王的医品狂妃重生最强女帝帝君,你家夫人又爬墙了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事情简直就是乱了套,南都的首辅大学士王铎本就不同意给阿济格封王,这下好了,“特例一开,一日数王,国将不国”,于是私下鼓动往常经常骂他的“小臣派”集体上书反对封王,称最多只能给予侯爵之封。

    正在铜陵畅想亲往满兵督师,“以虏之力量涤荡北地流寇,恢复社稷,祭拜思宗”的史可法也叫这突然冒出来的若干“请王封”弄得有些晕头转向,更是不知湖广总督何腾蛟胆敢背着他这督师阁部先一步拉拢吴三桂。

    何腾蛟那边也是痛骂湖北巡抚章旷乃他一手保荐之抚臣,结果不思督抚齐心共办国事,反而因私心作祟擅接触王体中、王得仁等将,使二将挟兵自重邀封王事,致使事态扩大,闹得不可开交。

    一片乱象之下,南都城的弘光帝却显得有些兴奋。

    如马士英所奏为实,只消给出一亲王封号予那左梦庚,其部二十万将士便向他弘光皇帝称臣俯首,“以虚号而实朝廷”,不是比满洲兵来归还要让人高兴的事么。

    至于吴三桂,封王也是可以,毕竟关门旧兵原就是大明强兵,且三桂“借兵东虏”并非真心降清也是可以原谅。

    前番满洲未亡之前,吴三桂便对明朝士绅极为礼遇,不曾助清军用兵于明朝,其于崇祯年间口碑也是极好,南都朝堂为之鸣屈都不在少数,故而弘光帝对于封吴三桂为王一点也不排斥。

    毕竟那阿济格一旦封王,其部兵马过于强大,有吴三桂、左梦庚等加以平衡也是正招。

    至于湖北巡抚章旷所奏王体中、王得仁辈,弘光却是有点瞧不上,有心不让这两个流寇出身的草贼窃了大明的国器。

    只是首辅王铎同朝中不少官员反对之声过于强烈,弘光也不能强行下旨封王,这会倒是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在外督师的史可法,瞒着京营孙大将悄悄派出从前潞王府长史、现为太常少卿的曾国辅偷偷去见史可法。

    在确定天子态度后,史可法遂上书建议朝廷可封阿济格、吴三桂、左梦庚三人为郡王,王体中、王得仁为国公,至于三郡王麾下的满汉将领,可酌情封授侯、伯二爵。

    改封郡王,且全部是二字郡王,首辅王铎在同阁臣、六部堂官商议后,认为眼下情形是有些特殊,毕竟北方顺贼消灭满洲之后气焰极大,随时会发兵南下,因此特事特办,便拟了旨意,分授阿济格为平顺王、吴三桂为平北王、左梦庚为兴北王。王体中为广国公、王得仁为豫国公,其余获封侯爵者有六人,伯爵者十三人,世袭锦衣卫24人。又封总兵以下将官70余人。

    事情到了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了。

    可老天爷真的是对大明开尽了玩笑,这边南都内阁的旨意还没发出,远在长沙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因为担心湖北巡抚章旷拉拢二王之事损及自身利益,因此在没有朝廷明令诏可的情况下,擅自利用弘光朝廷初建时颁给湖广的空白敕书私自填写,暗中铸造“辽王之宝”金印,由吴晋锡冒充朝廷使臣迳自前往吴三桂军中直接册封吴三桂为辽王。

    吴三桂不知道南京那边根本没有封亲王于他,且先前一直以为自己投明之后会是大明的蓟国公,不想朝廷对他吴三桂竟然如此重视,授予辽王之封,这让吴三桂喜出望外。

    不仅亲自出城迎接朝廷册封使吴晋锡,更是在城中发动军民安排了隆重封王仪式。

    吴三桂部下也因吴三桂得封大明辽王兴奋不已,众人均沉浸在大明待他们不薄,除钱粮供给外又有大量恩赏的喜悦之中。

    谁知不久后朝廷正使前来,给吴三桂带来的是平北王的封号,这让吴三桂大为惊异,对那南京来的钦使道:“我已为辽王,怎的新旨却是平北王?”

    情况很快弄明白了,原来那辽王之封竟是湖广总督何腾蛟背着朝廷许给他的,吴三桂是又气又怒,并且处境瞬间变得尴尬起来。要知道他可是在数万军民面前举行的隆重受封辽王典礼,这时突然从辽王这个亲王变成平北王这个郡王,军民会怎么想?

    处境之尴尬可想而知。

    吴三桂麾下的将领们更是愤愤不平,又因为家眷多在北京,所以很多人鼓噪明朝官员把王爷当猴耍,不如投了北京的大顺引来大兵攻灭那明朝,洗涮此辱!

    对此,吴三桂却是犹豫,他实是不敢再降顺。军师方之琛认为此事也过于奇怪,不如先问明白何腾蛟再说。

    何腾蛟那边也知道私封辽王之事终究纸包不住火,然而此时已大错铸成,或者说生米煮成熟饭,由不得他何总督退后,索性把心一横,再派吴晋锡过来对吴三桂说以他的功绩本就当获封亲王,岂能居于那满洲阿济格之下,又或与这帮鞑子同席而语。

    “公既为辽王,便当为辽王,上书南都即可。”

    吴晋锡授意吴三桂别理会什么平北王,直接就以辽王身份给南都上谢表,造成既定事实。

    “公有强兵,总督有大义,南都虚弱,必不敢驳公。”

    又表示只要吴三桂同何总督结盟,日后总督大人还当为辽王争取一省之地世镇。

    一套诱辞下来,吴三桂大是心动,于是便按吴晋锡所言以辽王身份向南京上表称谢。

    左梦庚这里的“兴北王”封也完全不被左梦庚承认,马士英派阮大铖同左梦庚商量,不为兴北王便请改封南赣王,左梦庚却是不理会,表示当下大明诸军就他兵强马壮,因此要封就封亲王,亲王以下管它什么王一律不受。并说不要封什么乱七八糟的王号,要么秦王、要么楚王、要么赵王。

    听了阮大铖回复,马士英也棘手了,担心给左梦庚请封秦王怕是南京通不过,便说不如于秦上加一字,或兴秦王,或定秦王,简称秦王可否。

    左梦庚又不是小孩子,哪有亲王有简称的,执意要封秦王。

    为了给马士英施压,也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左梦庚调四总兵5万兵马自安庆,又令打造战船,大有再度东征之意。

    此时吴三桂上表拜谢朝廷封他为辽王的消息传出,举世哗然,朝野更是震惊一片。

    但正如何腾蛟所料,面对吴三桂自称辽王这一事实,当朝诸公竟然集体保持沉默,而宫中的弘光帝在知道这事后索性以不能内乱为由,重新拟旨封吴三桂为辽王,左梦庚为秦王,阿济格为忠王,王体中为兴安王、王得仁为建国公。

    秦王左梦庚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合流”,辽王吴三桂与湖广总督何腾蛟“合流”,忠王阿济格则言“非史公不能令我低头。”

    王体中又与湖北巡抚章旷勾搭成奸,此人对于兴安王一封倒也满意。然而王得仁却没能如愿封王,只获了个建国公,心下对章旷及南都都有怨恨,对封王的王体中也是不服,结果一来二去不知怎的和秦王左梦庚麾下总兵、获封赣国公的金声桓联络起来,酝酿率部脱离王体中到江西与金声桓“合伙”。

    阿济格那边对获封忠王态度诚恳,以汉文上表南京,其部满洲将校大多情绪平定。

    纷纷乱乱的十月,大明朝一夜多了三个亲王、一个郡王、四个国公、九个侯爷、二十多个伯爵,虽然“小臣派”痛称此乱象为亡国之兆,然而如此众多封爵却让大明一夜之间坐收大军四十万余,要说于国家没有利处也是不可能的。

    可惜就在史可法、何腾蛟、马士英等人就兵强马壮之后当如何北伐收复失地,剿灭流寇之事各行商议时,江南却传来奴变消息。

    此消息让众多督抚的目光不得不从北方投回江南,统领三大营的京营统制孙武进于南都朝堂那句:“攘外必先安内,江南不稳,我朝焉能用兵北方?”的质问让不少大臣派的有识之士深刻赞同。

    因此,孙武进开始调集三大营准备往江南用兵,然而新封秦王的左梦庚却突然以新晋亲王当为国报效为由,上书南都请求由他这个秦王率兵到江南平乱。

    秦王要为国家出力的奏疏还没冷透,湖广总督何腾蛟上书可由辽王吴三桂率精兵乘船至江南平乱,而督师阁部史可法为了平息朝堂对于收纳满洲兵的质疑,综合考虑之下提议可由忠王阿济格领两万精兵往江南。

    只有湖北巡抚章旷出于保住自己地盘就行的念头,没有替王得仁这个兴安王上书去江南。

    三位亲王都要带兵去江南平乱,朝堂一时议论纷纷,最后形成的一个观点就是无论哪位亲王带兵过来,江南民乱都可迅速平定。言下之意以“北兵”为主扩编的三大营跟三位亲王的兵比起来,可能差了那么一点。

    弘光这位佛天子也出于爱惜之意不同意孙大将领兵出外,说什么朕的安危全赖统制,若统制不在,朕夜里怕是都不能安心睡觉。

    皇帝情深意切,孙大将却总觉这位佛天子有点口是心非,但哪里不对,又一时想不明白。

    待弘光在朝堂上稍露口风之后,孙大将这个离江南最近的大救星便被排斥在领军平乱的名单外了。

    呼声最高的是吴三桂部往江南平乱,其次是左梦庚,再其次是阿济格。

    弘光也属意辽王吴三桂带兵来江南,相较左梦庚和阿济格,弘光还是很相信大明忠臣吴三桂的。

    孙武进这下不干了,江南可是老子的地盘,吴三桂那个王八蛋把关宁兵带过来,老子往哪安。

    而且,凭什么连鞑子和汉奸都封亲王了,他老孙想弄个武安伯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