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骄傲的理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彦调兵北上增援必然是会牵动大局,统兵驻扎于东平郡边缘的孙伏都和豫州刺史刘闿怎么会对汉军的调离无动于衷?他们皆为统兵之辈,哪怕不是为了姚弋仲而是为了自己,必然也是要趁机进兵。
孙伏都又得到樊坦的增援,率众九万进逼东平郡,与汉军会战于范县(现代梁山西北方向)。
刘闿则是聚拢豫州诸郡县之兵,拢共十三万出昌邑渡过济水(支流),与汉军在金乡爆发大战。
在东平郡的汉军一直以来只有五万,战兵仅是三万,余下两万算是辅兵。东平郡的汉军主将为桓温,行军长史为谢安,又有钟会、李洪、盖聂、陈家巨、王永等战将,佣七千骑军战兵和两万三千步军战兵。
桓温那一路是以防御为主,先前攻占东平郡就开始构建工事,得益于刘彦将东平郡视为下一阶段西面屏障的考虑,原先的郡首府须昌重新修缮,又构建了大批的“城堡”,甚至子城也是建了一座。
须昌完全就是按照类似于下密的防御级别在弄,尽管只是得到三个多月的缓冲期,但耐不住那帮“农民”对于建城真的相当拿手,又有刘彦不惜血本的调动资源,工事已经是初具规模。
桓温本来是应该拒城而守,但他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坚守不出。
谢安考虑了桓温的意见,亲自查探之下认为泒子河边上的范县是一个好战场,桓温也就率领全数的骑军和两万战兵出战,留下一万战兵和全部的辅兵防御须昌。
汉军战兵就真的是脱产者,全年只需服役,战时听调出征,非战时则是专司操练。
脱产的全职战兵与兵农合体的士兵不可一概而语,凡事就是讲个熟练,平时什么事都不干只是训练杀人技巧的战兵与闲暇时才操练一下的士兵,两者的差距就存在于那里。
此时,桓温就率军与孙伏都所率的石碣赵军相隔两里。
汉军这边只是偶尔响起战马的嘶鸣之声,其余兵士皆是沉默以待。他们大多数是五年前被刘彦亲自率兵所救,先是经过精神上的洗礼,后面的生活中又深知军人的社会地位,再来就是刘彦给予他们新生,可以说是刘彦天然的死忠。
真正算起来的话,桓温还是第一次独领一军,此前在东晋小~朝~廷那边不是作为文官,就是给某个谁当助手。
“安石啊,只有独领一军,才知道汉军的强大。”桓温内心的感概无比之多,情不自禁会拿汉军与晋军相比,说道:“如此军队,五千可抵得上三万的晋军。不是兵器或甲胄,是士兵的意志和求战之心。”
谢安深以为然的点头,不是看不起晋军才会认为一名汉军士兵抵得上六名晋军士兵,里面有兵器和甲胄的差距,更多的是精神面貌上面的不同。
“若是晋军也采用二十等爵……”桓温迟疑着问道:“会发生改变吗?”
“必然是会有改变,求战之心必然上涨,只是……”谢安苦笑着停了一小会才继续说道:“只是精神上会起到一些变化,可素质上的差距还是很大。”
两军即将交战,桓温和谢安却还有闲工夫瞎聊,那是他俩多多少少还牵挂东晋,再来就是只有真正融入刘彦麾下才知道汉军的恐怖。
汉军在职衔上分得无比清楚,兵种也不是混杂无章,最明显的就是专职战斗不会去干杂活,干杂活的却是拼了老命想要成为全职战兵,处处存在活力的同时,更细的还会区分战兵的兵种。
想到某处的桓温和谢安下意识扭动身躯转头向后看了一眼……
军阵的左右两翼是安排了骑军。汉军的骑兵分为甲骑具装这种具装重骑兵,也有身上着甲战马前半段披甲的突骑兵,少不得是没有穿甲或只是人穿皮甲的轻骑,更有只管射箭不管近战的弓骑兵。
军阵的中军是步军,塔盾兵和具装重步兵(大剑士)被安排在前列,其后是长枪兵、长矛兵、强弩手、强弓手混编,一些刀盾兵和战剑兵是错落着分布在各个方阵之中。
讲真心话,桓温其实不是那么明白为什么要分那么细,是亲眼见证那些战兵作战,无意中又听到谢安讲什么术业有专攻,才算是承认专门训练一样产生的熟能生巧那一种说法。
桓温和谢安心有灵犀一般再次看向对面的石碣赵军。
要是说汉军讲究临战布阵,该是什么样的阵型绝对是有机会就摆出来,石碣赵军从来就是显得乱糟糟凑成一大片。
汉军的戎装制服统一,稍微一看就会觉得气势十足,石碣赵军仅有一些精锐会有统一的戎装,他们那种召来则为兵离去则是民的体制,可能也是胡人不讲究那么多,造成的是不管石碣赵军或是其余什么胡人武装,历来就没有什么统一制服,看去穿什么的都有,反正就是杂乱和五颜六色。
当今之世的东方国家十数个,能够有统一战袍的国家军队不多,越是拥有汉文化的国家(势力)就越讲究军队的戎装统一,那就造成张氏凉军、晋军、汉军、高句丽军、李氏成汉军拥有统一的戎装,其余的石碣赵军、慕容燕军、拓跋代军、匈奴诸部等等胡人则不讲究。
另外必须说的是,冉氏秦军也一直在追求统一戎装,可冉闵才占据关中没有多久,一再杀戮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产体系,导致有心统一戎装的冉闵根本就办不到。
然后是李氏成汉的军队,要说起成汉的汉化程度真的是相当之高,再来就是川蜀自古就以织布之盛闻名,李氏成汉也才有足够的国力来统一军队的戎装。再来是很诡异的一点,那就是李氏成汉军队的戎装也是上红下黑(或灰),反倒是自认正朔的晋军却是穿白色战袍,完全没有正朔该有的样子。
只要熟悉历史必然知晓一点,自两汉军队追亡逐北以来,但凡自认为正朔的朝代,哪一朝不是使用红色作为主体?
一方军阵严谨再加上服色统一,另一方只是简单的凑堆和五颜六色,两方还没有开始作战在心理上就出现了分别。
孙伏都刚才是在查看汉军的摆布,期望能够寻找到破绽。他看了一圈发现桓温摆出来的阵型十分普遍,就是一个又一个小型的军阵结合而成的鱼鳞阵。
鱼鳞阵就是像鱼鳞一般一片又一片地层次感,若是全步兵会是一种梯次防御的阵型,左右两翼被放上骑兵之后则会变成一个攻守兼备的军阵。
孙伏都虽然是羯族人,可他也懂得阵型,比较可惜的是虽然懂却摆不出来,无关于他的动手能力,主要是手底下的士兵没有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
“进攻!”
东平郡这边的石碣赵军有着多数的骑兵,他们又是进攻一方,那么只能是挥军而上。
孙伏都有仔细辨别过,再加上相应的情报,知晓对面的汉军弓弩手数量仅有三千左右,那可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毕竟石碣赵军可是被汉军的强弓劲弩给射怕了。
战场的情势在一开始还是老套路,进攻的石碣骑兵进入到三百步的距离就被汉军强弩兵远程打击,不过因为桓温麾下远程打击部队少,实际上损失是在石碣骑兵的忍受范围之内。
新套路是发生在桓温和谢安撤回本阵,该是有一千左右的大剑士身穿重甲手持大阔剑,踩着整齐的步伐迈出本阵形成人墙。
看到那一幕的孙伏都略略错愕和意外,之前汉军一贯的套路就是组成盾阵再配以枪阵,这一次竟然改战法了?
石碣骑兵在接近汉军一百五十步时,不止强弩在漫射,连带强弓也是飞矢如雨一般。等待他们接近汉军八十步以内,汉军为数不多的连弩兵也加入射击,刹那间遭遇的箭矢更多。要是三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的折损程度是一的话,一百五十步到八十步就是三,八十步以内却增加到了五,而那只是不到三百的连弩兵加入攻击。
首批被投入冲阵的五千石碣骑兵,他们迎着劈头盖脸的箭雨闷头冲,折损掉近千人才算是踏入二十步以内,每一个骑跨在战马上的石碣士兵都是一副狰狞表情,他们付出那么惨重的伤亡不就是为了抵近吗?他们坚信只要能够抵近肉搏,就会有胜利的希望。
站立成排的大剑士,每一个都是侧身反握大阔剑,剑身是向后摆。这样的姿势可以十分顺手将大阔剑往前搅,手掌稍微翻转一下就能变成正持剑柄。他们在蓄势待发,庞大的身躯外加一身厚重的甲胄,自然无法缺少那柄夸张的巨剑,使人看去十分有力量感。
沉重且频繁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战鼓声轰然奏响,由两万多人吼出的“汉军威武”响彻旷野,出了本阵蓄势待发的大剑士缓缓下蹲成为一个站马步的姿势,石碣骑兵冲近的一刹那挥出大阔剑。
那一刻,大阔剑挥动出去倒映的寒光爆闪,那一片片的寒光中是被斩成两段的人和马尸体不断出现!
……分…割…线……
没有特别通知的话,每天都是两章的更新。然后,求推荐票!
刘彦调兵北上增援必然是会牵动大局,统兵驻扎于东平郡边缘的孙伏都和豫州刺史刘闿怎么会对汉军的调离无动于衷?他们皆为统兵之辈,哪怕不是为了姚弋仲而是为了自己,必然也是要趁机进兵。
孙伏都又得到樊坦的增援,率众九万进逼东平郡,与汉军会战于范县(现代梁山西北方向)。
刘闿则是聚拢豫州诸郡县之兵,拢共十三万出昌邑渡过济水(支流),与汉军在金乡爆发大战。
在东平郡的汉军一直以来只有五万,战兵仅是三万,余下两万算是辅兵。东平郡的汉军主将为桓温,行军长史为谢安,又有钟会、李洪、盖聂、陈家巨、王永等战将,佣七千骑军战兵和两万三千步军战兵。
桓温那一路是以防御为主,先前攻占东平郡就开始构建工事,得益于刘彦将东平郡视为下一阶段西面屏障的考虑,原先的郡首府须昌重新修缮,又构建了大批的“城堡”,甚至子城也是建了一座。
须昌完全就是按照类似于下密的防御级别在弄,尽管只是得到三个多月的缓冲期,但耐不住那帮“农民”对于建城真的相当拿手,又有刘彦不惜血本的调动资源,工事已经是初具规模。
桓温本来是应该拒城而守,但他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坚守不出。
谢安考虑了桓温的意见,亲自查探之下认为泒子河边上的范县是一个好战场,桓温也就率领全数的骑军和两万战兵出战,留下一万战兵和全部的辅兵防御须昌。
汉军战兵就真的是脱产者,全年只需服役,战时听调出征,非战时则是专司操练。
脱产的全职战兵与兵农合体的士兵不可一概而语,凡事就是讲个熟练,平时什么事都不干只是训练杀人技巧的战兵与闲暇时才操练一下的士兵,两者的差距就存在于那里。
此时,桓温就率军与孙伏都所率的石碣赵军相隔两里。
汉军这边只是偶尔响起战马的嘶鸣之声,其余兵士皆是沉默以待。他们大多数是五年前被刘彦亲自率兵所救,先是经过精神上的洗礼,后面的生活中又深知军人的社会地位,再来就是刘彦给予他们新生,可以说是刘彦天然的死忠。
真正算起来的话,桓温还是第一次独领一军,此前在东晋小~朝~廷那边不是作为文官,就是给某个谁当助手。
“安石啊,只有独领一军,才知道汉军的强大。”桓温内心的感概无比之多,情不自禁会拿汉军与晋军相比,说道:“如此军队,五千可抵得上三万的晋军。不是兵器或甲胄,是士兵的意志和求战之心。”
谢安深以为然的点头,不是看不起晋军才会认为一名汉军士兵抵得上六名晋军士兵,里面有兵器和甲胄的差距,更多的是精神面貌上面的不同。
“若是晋军也采用二十等爵……”桓温迟疑着问道:“会发生改变吗?”
“必然是会有改变,求战之心必然上涨,只是……”谢安苦笑着停了一小会才继续说道:“只是精神上会起到一些变化,可素质上的差距还是很大。”
两军即将交战,桓温和谢安却还有闲工夫瞎聊,那是他俩多多少少还牵挂东晋,再来就是只有真正融入刘彦麾下才知道汉军的恐怖。
汉军在职衔上分得无比清楚,兵种也不是混杂无章,最明显的就是专职战斗不会去干杂活,干杂活的却是拼了老命想要成为全职战兵,处处存在活力的同时,更细的还会区分战兵的兵种。
想到某处的桓温和谢安下意识扭动身躯转头向后看了一眼……
军阵的左右两翼是安排了骑军。汉军的骑兵分为甲骑具装这种具装重骑兵,也有身上着甲战马前半段披甲的突骑兵,少不得是没有穿甲或只是人穿皮甲的轻骑,更有只管射箭不管近战的弓骑兵。
军阵的中军是步军,塔盾兵和具装重步兵(大剑士)被安排在前列,其后是长枪兵、长矛兵、强弩手、强弓手混编,一些刀盾兵和战剑兵是错落着分布在各个方阵之中。
讲真心话,桓温其实不是那么明白为什么要分那么细,是亲眼见证那些战兵作战,无意中又听到谢安讲什么术业有专攻,才算是承认专门训练一样产生的熟能生巧那一种说法。
桓温和谢安心有灵犀一般再次看向对面的石碣赵军。
要是说汉军讲究临战布阵,该是什么样的阵型绝对是有机会就摆出来,石碣赵军从来就是显得乱糟糟凑成一大片。
汉军的戎装制服统一,稍微一看就会觉得气势十足,石碣赵军仅有一些精锐会有统一的戎装,他们那种召来则为兵离去则是民的体制,可能也是胡人不讲究那么多,造成的是不管石碣赵军或是其余什么胡人武装,历来就没有什么统一制服,看去穿什么的都有,反正就是杂乱和五颜六色。
当今之世的东方国家十数个,能够有统一战袍的国家军队不多,越是拥有汉文化的国家(势力)就越讲究军队的戎装统一,那就造成张氏凉军、晋军、汉军、高句丽军、李氏成汉军拥有统一的戎装,其余的石碣赵军、慕容燕军、拓跋代军、匈奴诸部等等胡人则不讲究。
另外必须说的是,冉氏秦军也一直在追求统一戎装,可冉闵才占据关中没有多久,一再杀戮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产体系,导致有心统一戎装的冉闵根本就办不到。
然后是李氏成汉的军队,要说起成汉的汉化程度真的是相当之高,再来就是川蜀自古就以织布之盛闻名,李氏成汉也才有足够的国力来统一军队的戎装。再来是很诡异的一点,那就是李氏成汉军队的戎装也是上红下黑(或灰),反倒是自认正朔的晋军却是穿白色战袍,完全没有正朔该有的样子。
只要熟悉历史必然知晓一点,自两汉军队追亡逐北以来,但凡自认为正朔的朝代,哪一朝不是使用红色作为主体?
一方军阵严谨再加上服色统一,另一方只是简单的凑堆和五颜六色,两方还没有开始作战在心理上就出现了分别。
孙伏都刚才是在查看汉军的摆布,期望能够寻找到破绽。他看了一圈发现桓温摆出来的阵型十分普遍,就是一个又一个小型的军阵结合而成的鱼鳞阵。
鱼鳞阵就是像鱼鳞一般一片又一片地层次感,若是全步兵会是一种梯次防御的阵型,左右两翼被放上骑兵之后则会变成一个攻守兼备的军阵。
孙伏都虽然是羯族人,可他也懂得阵型,比较可惜的是虽然懂却摆不出来,无关于他的动手能力,主要是手底下的士兵没有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
“进攻!”
东平郡这边的石碣赵军有着多数的骑兵,他们又是进攻一方,那么只能是挥军而上。
孙伏都有仔细辨别过,再加上相应的情报,知晓对面的汉军弓弩手数量仅有三千左右,那可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毕竟石碣赵军可是被汉军的强弓劲弩给射怕了。
战场的情势在一开始还是老套路,进攻的石碣骑兵进入到三百步的距离就被汉军强弩兵远程打击,不过因为桓温麾下远程打击部队少,实际上损失是在石碣骑兵的忍受范围之内。
新套路是发生在桓温和谢安撤回本阵,该是有一千左右的大剑士身穿重甲手持大阔剑,踩着整齐的步伐迈出本阵形成人墙。
看到那一幕的孙伏都略略错愕和意外,之前汉军一贯的套路就是组成盾阵再配以枪阵,这一次竟然改战法了?
石碣骑兵在接近汉军一百五十步时,不止强弩在漫射,连带强弓也是飞矢如雨一般。等待他们接近汉军八十步以内,汉军为数不多的连弩兵也加入射击,刹那间遭遇的箭矢更多。要是三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的折损程度是一的话,一百五十步到八十步就是三,八十步以内却增加到了五,而那只是不到三百的连弩兵加入攻击。
首批被投入冲阵的五千石碣骑兵,他们迎着劈头盖脸的箭雨闷头冲,折损掉近千人才算是踏入二十步以内,每一个骑跨在战马上的石碣士兵都是一副狰狞表情,他们付出那么惨重的伤亡不就是为了抵近吗?他们坚信只要能够抵近肉搏,就会有胜利的希望。
站立成排的大剑士,每一个都是侧身反握大阔剑,剑身是向后摆。这样的姿势可以十分顺手将大阔剑往前搅,手掌稍微翻转一下就能变成正持剑柄。他们在蓄势待发,庞大的身躯外加一身厚重的甲胄,自然无法缺少那柄夸张的巨剑,使人看去十分有力量感。
沉重且频繁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战鼓声轰然奏响,由两万多人吼出的“汉军威武”响彻旷野,出了本阵蓄势待发的大剑士缓缓下蹲成为一个站马步的姿势,石碣骑兵冲近的一刹那挥出大阔剑。
那一刻,大阔剑挥动出去倒映的寒光爆闪,那一片片的寒光中是被斩成两段的人和马尸体不断出现!
……分…割…线……
没有特别通知的话,每天都是两章的更新。然后,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