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真是宣德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金钻总裁冒牌妻小说章节目录、幻想次元掠夺记、穿越异兽系统、电弧中的高级玩家、快穿女配:反派BOSS请君入瓮、快穿系统:反派BOSS来袭!、暗黑破坏神之毁灭、请叫我邪神大人、末世流浪狗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追封我肯定知道啊。”
此时,唐清华尴尬笑道:“只是不明白,无缘无故的,干嘛要追封一个和尚而已。”
“能称为缁衣宰相的,会是普通和尚吗。”俞飞白鄙夷道:“人家上朝的时候,穿着王公贵族的衣服;下朝的时候,就穿着缁衣袈裟。明成祖永乐皇帝见了他,都不叫名字,而是叫少师,太子少师。”
“那又关宣德皇帝什么事。”唐清华嘀咕起来。
这个时候,王观有些明白了,轻轻笑道:“清华,你知道宣德皇帝是谁吗?”
“肯定知道啊。”唐清华点头道:“明代很荒唐的一个皇帝,貌似喜欢一个叫凤姐的民间女子,而且宠信大太监刘谨,搞得宁王造反,最后落水死了……”
众人一听,顿时愣住了。
“哈哈……”
半响之后,俞飞白疯狂大笑起来,捧腹喘气道:“清华,你是故意逗乐是吧。那明明是正德皇帝,你怎么把他和他的祖宗宣德皇帝混为一谈了。”
“那是两个人?”
唐清华有些意外,随即脸孔一红。天可怜见,他真的不是无知,只不过是听到大家德呀德呀的叫唤,第一印象就是正德皇帝了。
“清华,明宣宗宣德皇帝,与明武宗正德皇帝,确实是两个人,而且相差了一百年。”王观微笑道:“宣德皇帝朱瞻基,那是明代的第五个皇帝,他是永乐皇帝的孙子。传说在永乐皇帝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他梦见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朱棣,正说明要将江山交给他。非常巧合,朱棣醒了以后就听到汇报,他的孙子出生。这个孙子,就是后来的宣德皇帝。”
此时,王观笑呵呵道:“说起来也有趣,朱棣很讨厌自己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因为朱高炽长得很肥胖,走路也要人搀扶。这对于英武雄壮的朱棣来说,生养出这样的儿子,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另外,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与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并且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朱棣也曾经许诺,要把江山传给二儿子。”
王观比划道:“大儿子孱弱,二儿子英武。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朱棣夺了江山之后,就开始纠结了,到底要将皇位传给谁呢?不过,朱棣也没有苦恼多久,因为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作为长孙的宣德皇帝,从小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在考虑皇位传承的过程中,第三代继承人的平稳过渡,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好圣孙,据说清代康熙皇帝传位给雍正皇帝,很大程度就是考虑到乾隆皇帝的聪颖。”俞飞白在旁边补充起来。
“言归正传,反正在朱棣在位期间,几次远征漠北,让太子留守京城。道衍和尚就承担了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称为三代帝师一点也不为过。”
王观沉吟道:“所以说,宣德皇帝即位之后,怀念道衍和尚的教导,铸造一个大炉子,让一些和尚供奉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没错没错。”皮求是点头道:“道衍和尚和朱棣亦师亦友,在他死了以后,朱棣还给他造墓塔,立神道碑呢。碑塔就在房山那边,我曾经去见过。”
“不说人了,说炉子!”闹了个乌龙,唐清华很尴尬,急忙转移话题道:“这么大的炉子,该是怎么造出来的?”
“八尺高的大鼎都造得出来,更何况三尺高的炉子。”俞飞白随口道:“清华,不要小看了古人,但凡能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我问的是工艺。”唐清华没好气道:“别扯其他。”
“工艺……”俞飞白眼睛溜溜一转,瞎蒙道:“这是这样造呗,在地上挖个坑,做好了模型,把烧化的铜汁浇灌进去,然后冷却打磨。”
“切,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永乐大钟的做法。”唐清华鄙视道:“不要忘记了,当初还是我们一起逛的大钟寺,人家讲解的时候,我也在旁边聆听。”
“大炉和大钟也差不多的。”俞飞白嘴硬道。
“果然,问你也是白瞎。”唐清华切的一声,回头请教道:“钱老,您说说看,大炉子是怎么铸成的。”
“这个不好说。”
此时,钱老专注的观察炉子,听到询问之声,几秒钟之后才反应过来,温和笑道:“中国有三大传统铸造工艺,分别是泥范法、铁范法和失蜡法。永乐大钟就是采用泥范法铸成,至于这个大炉,就需要仔细研究才知道答案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比较小型的炉子,就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根据史料记载,明代宣德年代制造的那批宣德炉,就是用黄蜡作模坯,经过装浇口、上料、煮蜡、烘烤模、浇铸打磨等几十道工序,才最终成型。”
钱老娓娓而谈道:“期间,精炼十二遍是基础,还要在炉子成型的时候,浸泡在特制的水银之中。泡了几十天,等到水银渗入铜骨,才取出来再进行烧炼和烤炼。就是经过了这道水银浸泡的工序,炉体才会呈现艳丽明亮的彩光和宝色。”
“之后,就是渗入赤金了。在烧炼的过程中,把提纯后的金粉洒在炉体表面,然后在高温的灼烧下,金粉慢慢的渗透炉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呈现绚丽的色泽效果。”
说到这里,钱老也有几分惊叹:“就是经过这些特殊的工序处理,最终成型的宣德炉,才会宝光四射。尽管经过一段时间,宝光会收敛起来,但是把玩一段时间,就会重新露出耀眼的夺目奇光,美不胜收。”
“举世公认,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能从黯淡中发奇光。而且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熠熠生辉。”在说这话的时候,钱老目不暇接的打量眼前的大炉,眼睛散发出阵阵惊喜涟漪异彩。
“钱老……您的意思是?这个,真是宣德炉?”俞飞白不敢相信道:“这么大的一个……不太可能吧。”
“为什么不可能?”钱老微笑道:“当年,宣德皇帝下令铸造一批香炉,有人说铸造了三五千多个,也有人说是一万多个。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及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香火旺盛的庙宇。”
“当年,道衍和尚曾经在庆寿寺居住长达二十年之久,甚至是在寺中圆寂的。由于他的原因,这个寺院的香火十分旺盛,也是京城名寺之一,自然也有被赐予香炉的资格。所以说,这个大炉的来历,也不用质疑。至于炉子的规格……”
钱老轻轻摇头道:“飞白,谁告诉你,宣德炉只能精致小巧,不能这样高大的?”
“流传下来的真炉规格,还有史料的研究……”俞飞白才想解释,却让钱老打断了。
“飞白,你就是被史料研究蒙蔽了眼睛。”
钱老微叹笑道:“要知道宣德炉烧造出来之后,注定是宫廷御用物品,只有小部分流入到民间。不过,流入民间的东西都在高官权贵手里,普通的文人百姓,根本无缘一见,怎么可能知道其中的详情,也谈不上研究了。”
“再之后,就是到了明末崇祯时期,大明王朝内优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崇祯就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间的铜器。”钱老苦笑道:“这种情况下,不管宣德炉是一万多件,还是三五千件,估计也存留不了多少。哪怕说,明宫廷留下了一部分真炉,可是经过了李自成攻入京城、满清铁骑入关的事件之后,这部分真炉恐怕也荡然无存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康雍乾年间,宣德炉仿品大量涌现的原因。主要是真品都没有了,只能铸造一些仿制品聊以**。”
钱老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大家都不能肯定宣德炉有没有这种形制的大炉。可能还有更大型号的,但是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一些小号的真炉在动乱中得以幸免。所以说,世人就以这些小号的炉子为蓝本制作仿品,久而久之,就让大家觉得宣德炉没有大炉了。”
“呃,也不是没有可能……”俞飞白动摇了。
“飞白,你不要考虑什么型号。”
这个时候,钱老微笑道:“如果这是宣德炉,你会怎么鉴别真伪?”
“看铸造工艺、铜质、款识、色皮……”俞飞白列举起来,然后不好意思道:“当然,我知道这样看,至于看得准不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没人笑话他,因为其他人也拿捏不准。真品宣德炉是个迷,至今为止,世上还没有公认的标准器可供参考比对。哪怕可以确定这个大炉就是宣德年间制作的,也未必就是大家认定中的宣德炉……
“追封我肯定知道啊。”
此时,唐清华尴尬笑道:“只是不明白,无缘无故的,干嘛要追封一个和尚而已。”
“能称为缁衣宰相的,会是普通和尚吗。”俞飞白鄙夷道:“人家上朝的时候,穿着王公贵族的衣服;下朝的时候,就穿着缁衣袈裟。明成祖永乐皇帝见了他,都不叫名字,而是叫少师,太子少师。”
“那又关宣德皇帝什么事。”唐清华嘀咕起来。
这个时候,王观有些明白了,轻轻笑道:“清华,你知道宣德皇帝是谁吗?”
“肯定知道啊。”唐清华点头道:“明代很荒唐的一个皇帝,貌似喜欢一个叫凤姐的民间女子,而且宠信大太监刘谨,搞得宁王造反,最后落水死了……”
众人一听,顿时愣住了。
“哈哈……”
半响之后,俞飞白疯狂大笑起来,捧腹喘气道:“清华,你是故意逗乐是吧。那明明是正德皇帝,你怎么把他和他的祖宗宣德皇帝混为一谈了。”
“那是两个人?”
唐清华有些意外,随即脸孔一红。天可怜见,他真的不是无知,只不过是听到大家德呀德呀的叫唤,第一印象就是正德皇帝了。
“清华,明宣宗宣德皇帝,与明武宗正德皇帝,确实是两个人,而且相差了一百年。”王观微笑道:“宣德皇帝朱瞻基,那是明代的第五个皇帝,他是永乐皇帝的孙子。传说在永乐皇帝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他梦见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朱棣,正说明要将江山交给他。非常巧合,朱棣醒了以后就听到汇报,他的孙子出生。这个孙子,就是后来的宣德皇帝。”
此时,王观笑呵呵道:“说起来也有趣,朱棣很讨厌自己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因为朱高炽长得很肥胖,走路也要人搀扶。这对于英武雄壮的朱棣来说,生养出这样的儿子,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另外,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与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并且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朱棣也曾经许诺,要把江山传给二儿子。”
王观比划道:“大儿子孱弱,二儿子英武。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朱棣夺了江山之后,就开始纠结了,到底要将皇位传给谁呢?不过,朱棣也没有苦恼多久,因为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作为长孙的宣德皇帝,从小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在考虑皇位传承的过程中,第三代继承人的平稳过渡,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好圣孙,据说清代康熙皇帝传位给雍正皇帝,很大程度就是考虑到乾隆皇帝的聪颖。”俞飞白在旁边补充起来。
“言归正传,反正在朱棣在位期间,几次远征漠北,让太子留守京城。道衍和尚就承担了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称为三代帝师一点也不为过。”
王观沉吟道:“所以说,宣德皇帝即位之后,怀念道衍和尚的教导,铸造一个大炉子,让一些和尚供奉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没错没错。”皮求是点头道:“道衍和尚和朱棣亦师亦友,在他死了以后,朱棣还给他造墓塔,立神道碑呢。碑塔就在房山那边,我曾经去见过。”
“不说人了,说炉子!”闹了个乌龙,唐清华很尴尬,急忙转移话题道:“这么大的炉子,该是怎么造出来的?”
“八尺高的大鼎都造得出来,更何况三尺高的炉子。”俞飞白随口道:“清华,不要小看了古人,但凡能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我问的是工艺。”唐清华没好气道:“别扯其他。”
“工艺……”俞飞白眼睛溜溜一转,瞎蒙道:“这是这样造呗,在地上挖个坑,做好了模型,把烧化的铜汁浇灌进去,然后冷却打磨。”
“切,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永乐大钟的做法。”唐清华鄙视道:“不要忘记了,当初还是我们一起逛的大钟寺,人家讲解的时候,我也在旁边聆听。”
“大炉和大钟也差不多的。”俞飞白嘴硬道。
“果然,问你也是白瞎。”唐清华切的一声,回头请教道:“钱老,您说说看,大炉子是怎么铸成的。”
“这个不好说。”
此时,钱老专注的观察炉子,听到询问之声,几秒钟之后才反应过来,温和笑道:“中国有三大传统铸造工艺,分别是泥范法、铁范法和失蜡法。永乐大钟就是采用泥范法铸成,至于这个大炉,就需要仔细研究才知道答案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比较小型的炉子,就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根据史料记载,明代宣德年代制造的那批宣德炉,就是用黄蜡作模坯,经过装浇口、上料、煮蜡、烘烤模、浇铸打磨等几十道工序,才最终成型。”
钱老娓娓而谈道:“期间,精炼十二遍是基础,还要在炉子成型的时候,浸泡在特制的水银之中。泡了几十天,等到水银渗入铜骨,才取出来再进行烧炼和烤炼。就是经过了这道水银浸泡的工序,炉体才会呈现艳丽明亮的彩光和宝色。”
“之后,就是渗入赤金了。在烧炼的过程中,把提纯后的金粉洒在炉体表面,然后在高温的灼烧下,金粉慢慢的渗透炉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呈现绚丽的色泽效果。”
说到这里,钱老也有几分惊叹:“就是经过这些特殊的工序处理,最终成型的宣德炉,才会宝光四射。尽管经过一段时间,宝光会收敛起来,但是把玩一段时间,就会重新露出耀眼的夺目奇光,美不胜收。”
“举世公认,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能从黯淡中发奇光。而且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熠熠生辉。”在说这话的时候,钱老目不暇接的打量眼前的大炉,眼睛散发出阵阵惊喜涟漪异彩。
“钱老……您的意思是?这个,真是宣德炉?”俞飞白不敢相信道:“这么大的一个……不太可能吧。”
“为什么不可能?”钱老微笑道:“当年,宣德皇帝下令铸造一批香炉,有人说铸造了三五千多个,也有人说是一万多个。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及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香火旺盛的庙宇。”
“当年,道衍和尚曾经在庆寿寺居住长达二十年之久,甚至是在寺中圆寂的。由于他的原因,这个寺院的香火十分旺盛,也是京城名寺之一,自然也有被赐予香炉的资格。所以说,这个大炉的来历,也不用质疑。至于炉子的规格……”
钱老轻轻摇头道:“飞白,谁告诉你,宣德炉只能精致小巧,不能这样高大的?”
“流传下来的真炉规格,还有史料的研究……”俞飞白才想解释,却让钱老打断了。
“飞白,你就是被史料研究蒙蔽了眼睛。”
钱老微叹笑道:“要知道宣德炉烧造出来之后,注定是宫廷御用物品,只有小部分流入到民间。不过,流入民间的东西都在高官权贵手里,普通的文人百姓,根本无缘一见,怎么可能知道其中的详情,也谈不上研究了。”
“再之后,就是到了明末崇祯时期,大明王朝内优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崇祯就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间的铜器。”钱老苦笑道:“这种情况下,不管宣德炉是一万多件,还是三五千件,估计也存留不了多少。哪怕说,明宫廷留下了一部分真炉,可是经过了李自成攻入京城、满清铁骑入关的事件之后,这部分真炉恐怕也荡然无存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康雍乾年间,宣德炉仿品大量涌现的原因。主要是真品都没有了,只能铸造一些仿制品聊以**。”
钱老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大家都不能肯定宣德炉有没有这种形制的大炉。可能还有更大型号的,但是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一些小号的真炉在动乱中得以幸免。所以说,世人就以这些小号的炉子为蓝本制作仿品,久而久之,就让大家觉得宣德炉没有大炉了。”
“呃,也不是没有可能……”俞飞白动摇了。
“飞白,你不要考虑什么型号。”
这个时候,钱老微笑道:“如果这是宣德炉,你会怎么鉴别真伪?”
“看铸造工艺、铜质、款识、色皮……”俞飞白列举起来,然后不好意思道:“当然,我知道这样看,至于看得准不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没人笑话他,因为其他人也拿捏不准。真品宣德炉是个迷,至今为止,世上还没有公认的标准器可供参考比对。哪怕可以确定这个大炉就是宣德年间制作的,也未必就是大家认定中的宣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