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归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闻人君看着面无表情的庞刚,心知这一关自己若是没过好,等待自己的依然是断头一刀,不过这个闻人君倒也是好胆色,脸色依旧如常。
只见他朗声一笑道:“将军练兵之术天下闻名,且将军这两年大肆扩军,从一个百户升至如今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这也就罢了,但学生却发现将军更是大力组建水师,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须知禁海乃我大明国策,就连唯一一支水师也由于年久失修而龟缩在南京,以至于不得不招安了郑芝龙这个海上大盗,实乃可悲可叹之至。而反观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组建了水师,而且还与来犯的郑芝龙水师大战一场,重创其一场后令其不得撤退。这一切无不说明将军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否则您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加之您前几日在洛阳留下的一营精兵总不是为了贪图那一点钱粮吧?这难道还不能证明离您造反之日已经越来越近了么?”
庞刚凝视着闻人君,冰冷的眼中一丝欣赏的神色一闪而过。
闻人君继续款款而谈“若是学生所料不差,将军今夜于岑知府等人饮酒时应该也向岑知府提出要在开封驻兵之事了吧?”
“够了,够了!”庞刚摆摆手,原本绷着的脸慢慢缓和下来“你说的不错,本官也承认,但是你还没说你今夜来此的目的何在,总不会是专门向本官卖弄你的学识吧?”
听到这里,闻人君站了起来来到庞刚面前,双手作揖对着庞刚拜了下来,朗声道:“若蒙将军不弃,学生愿助将军一臂之力,为将军出微薄之力!”
“哦,这个闻人君到底是真的投靠还是进来做卧底的?”这是庞刚第一个念头,毕竟对于来历不明的人任是都不敢轻易相信。
庞刚的眼神转动了几下,站了起来上前两步将闻人君扶了起来凝重的问道:“闻先生,你此话可是当真?”
“学生适才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闻人君肯定的回答。
“既然先生有意相投,还就劳烦先生自报家门吧。”
“那是自然。”
闻人君微微一笑,于是就娓娓道出了自己的来历。原来,闻人君本是开封城中的一名前途无量的举人,但是在天启年间进京赶考时得罪了人,不但金榜题名没他的份,连举人的功名也被礼部给开革了,实在无颜回家的他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游历。
直到今年四月才回到了家乡。不过经过了十年游历生涯,他的眼界早非十年前可比,在游历期间他看到了太多书本上没有写的事,现今大明富者愈富,每日都过着huā天酒地的生活,而贫者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强烈的反差让他这个以前只知道读圣贤书的人渐渐的对现今的朝廷产生了说不出厌恶感。他在游历期间得断定大明气数已尽,改朝换代已经迫在眉睫。
正好,闻人君也曾去过青州。在他看来,青州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这种情况他在大明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看到过。在青州。军户的地位和别的地方不同,那可是相当的高,不仅每户人家都分到了田地,而且那些当兵待遇更是相当的高,闻人君更是亲眼在济南看到,济南的征兵告示一贴出来,附近的青壮流民边蜂拥着上前报名的情景,这也让向来信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闻人君很是吃惊。
不过闻人君在山东转悠了一段时间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那位山东的实际统治者山东总兵庞刚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对于已经断了仕途的念头,但又胸怀志向的自己来说投靠庞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于是,闻人君打算回家一趟后就去青州投奔明主,没想到回家还不到一个月。就听闻庞刚率领大军驰援河南了,今日,在开封府细心打探庞刚消息的闻人君得知庞刚来到了开封,这才有了今天深夜来访之举。
听了闻人君的讲述,庞刚却很是擦了把汗。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快三年了,手下可用之人却没有几个,武将方面还好说,可以在下层军官中寻找,但能真心为自己卖力的文人却少得可怜,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华严、孟卿、林峰等几个穷酸秀才,虽然山东各地的知府、县令等人目前看似投靠了自己,但那也是因为自己手握兵权财权,加之岳父魏同年的威压,他们才不得不听自己的话,但庞刚担心的是有朝一日自己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会有几个人跟自己走,毕竟大明近三百年的威望还是很足的,加上自己又没有公开扯起反旗,山东各地的各级官员这才睁只眼闭只眼的听自己的号令,现在闻人君的到来让庞刚生出了要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文人班底的念头。
看着面前的闻人君,庞刚试探着问道:“闻先生,眼下本官虽然占据山东之地,但山东官员都是朝廷若任命,要怎样才能保证他们都忠于本官呢?”
闻人君一听,就知道这是自己未来的老板家对自己的第一道考题,他哈哈的笑了:“大人此言差矣,大人心中所思学生皆已明了,但学生认为大人心中所忧之事并无必要。学生对现今朝廷的官员的心思太了解了,他们当中或许有几个是忠于朝廷的,但绝大多数人忠于的却是自己、是自己的家族。只要大人手握兵权一日,他们就绝不会对大人起异心的。”
“哦,还有这个说法吗?”庞刚很是好奇,虽然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数年之久,但对于大明官员的想法以及行为习惯能东西却不怎么了解,及同年听闻人君这么一说却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当然,大人请听学生细细道来。”
看到庞刚对自己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闻人君心中一喜,于是打起了精神开始对庞刚细细讲解起来。
虽然民间有句谚语,叫做穷文富武,指的是没钱了就去读书,读了书考个状元混个功名,衣锦还乡,盖房子成片,娶老婆俩仨。至于什么陈世美被铡头是题外话不说了。碰上认死理儿的老包,该他命不好。穷人学文,可以头悬梁锥刺骨,可以凿洞取光,可以逮萤火虫装了小纱袋夜读,总之无论再穷,只要能裹腹,三天吃个窝窝头。踢拉个破草鞋能走到京城,就可以考取功名。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民间都说穷书生穷书生,其实古时能读得起书的人大都家里是很有钱,你家中达不到小康之家的水平那是供不起一个读书人的。
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请一个好的启蒙老师,接着还要入县学或者是府学读书,等你考上秀才功名之后等上两年要去考举人功名,有了举人的功名你才能上京城赶考。这样下来一个读书人没有至少十几年的功夫休想熬出头,那些十几岁或者少年就高中状元进士的故事基本上都属于传说,现实中就是能中进士的人大多数都是二十六七甚至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大叔。
而在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这名读书人是不从事任何生产的。也就是说等于你供了一尊大神在家里,把他的吃喝拉撒都包了,加上这个人还要不断的出去应酬以及往返于京城、州府各地用到的huā费,这样巨大的开销足以将一个小康之家给拖垮。
而这名读书人当了官之后,他第一个想要报答的自然就是供他吃喝了这么多年的家族,这是毫无疑问的,朝廷皇上什么的那都得往后靠。所以庞刚担心的在他亮出反旗后各地官员会统统走掉的事情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因为他们要是就这么跑路,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当然了。事情无绝对,忠于朝廷和皇上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这个比例相对来说小得很多就是了。
听了闻人君的话,我们的庞大官人不禁内牛满面,尼玛的后世的狗血电视剧害死人啊。在后世里,古装电视上讲的状元郎或者进士哪个不是少年得志,一个个十几二十岁就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还有一部电视剧更夸张,叫什么九岁县太爷。尼玛的,就算你老子当皇帝都没这种待遇吧。
现在听了闻人君的解释后庞刚才知道,原来这都是那些没文化的导演瞎编的,大明每三年开考一次,每次进京赶考的举人就有数万,这数万人一起哄抢才一两百甚至仅仅七八十人的名额,可见其艰难,其难度比起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不知要难多少倍,说是千军万马走钢丝都不为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官今日受教了。”听完了闻人君的解释后庞刚站了起来对闻人君深深施了一礼。
“不敢不敢,这是学生应该做的!”闻人君赶紧站了起来作揖还礼。
经过了一翻扫盲,庞刚对闻人君的态度就好了许多,他端起了已经变凉的茶喝了一口后才对说道:“闻先生,你能相助本官,本官甚是欣喜,这样吧,现在本官暂时任命你为军中赞画一职,你意下如何啊?”
闻人君心中一喜,躬身谢道:“卑职多谢大人厚爱。”既然端了人家的饭碗,这个称呼自然就得改了。
赞画一职在明代也是一种官名,取赞襄谋画之意,文职,具体职责和品级并无定制,其职权的大小就要看老本对其的信任度了,而这个职务对于投效庞刚的闻人君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毕竟他初来乍到的,庞刚也不可能给他一个很高的职务。
想了想庞刚又随口问道:“闻先生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闻人君有些羞愧的说道:“家中尚有一贤妻和一女,当年闻某变卖了家产进京赶考,不但名落孙山而且连举人的资格也被削除,无颜回家,在外漂泊多年,家中娘子不但辛苦持家,还一个人将小女拉扯大,卑职实在是愧对他们啊。”
庞刚有些意外的看了看闻人君,心道:“这家伙倒是娶了个好老婆,老公去流浪了十多年,自己在家里不但没有红杏出墙,反而将孩子辛苦养大等老公回来,这家伙的运气可不是一般的好,要是在后世有哪个男的敢丢下老婆玩失踪的话,不需要十年,估计三个月老婆一准就玩劈腿了。”
有心调笑闻人君几句,不过考虑到这家伙刚投靠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开得起玩笑,于是庞刚就将准备说出口的玩笑咽了下去后吩咐道:“好了,天色也晚了,先生现在这里将就一晚,明日就将家人接到军中来,本官会命人将你们安顿好的。”
“谢大人!”
闻人君很识趣的对庞刚拱手后就离开了大帐,在一名亲兵的带领下歇息去了。
“有意思!”看着跟在亲兵后面出去的闻人君,庞刚嘴角微微的往上翘了翘。“看来自己身边的人才还是太少了啊,连一个被消除了功名的举人来投效都能高兴成这样,看来回去后要加大对人才的搜寻工作了。”
带着阵阵酒意,庞刚沉沉的睡了过去.........
这些日子庞刚实在是累坏了,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才醒了过来,当庞刚洗漱完毕走出帐篷时,就看到闻人君带着一名年约四旬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和一名穿着红色小huā袄的十一而岁左右的女孩站在外面怯生生的看着庞刚,在他们的身后还放着一个大布包。估计就是他们一家的行礼了。
看到闻人君一家三口都站在门口,庞刚笑呵呵的迎了过去:“闻先生,这么快就把夫人和令嫒接过来了?”
闻人君毫不在意的说道:“是啊。反正卑职一家三口在开封也只有一间破屋,没什么好牵挂的,快点过来也正好可以快点为大人办差嘛。”
“嗯,能有这份心就好。”庞刚点点头,走到站在大帐外的史博文跟前说道:“史千户,你把闻夫人和令嫒一家安排到大一点的帐篷去,另外......”
说到这里庞刚小声道:“另外你再拿一百两银子悄悄交给闻夫人。”
庞刚看到这三人除了闻人君外传了一件还算半新的长衫外,他的媳妇和女儿身上的衣裳虽然洗得很干净,但都已经打了好些的补丁。看起来闻人君的日子并不好过,因此才特地嘱咐史博文。
“是,大人,卑职明白了。”史博文点点头,随后就领着闻夫人向后面的大帐走去。
而闻人君则随着庞刚走进了大帐。这也意味着从现在开始闻人君正式上岗了。
“坐吧。”
庞刚随手一指旁边,自己率先在一张凳子上坐了下来,而闻人君则是等庞刚坐下后才在庞刚前面的一张凳子坐了下来,这个小细节让庞刚看到了,心中也暗暗点头。这个闻人君看来还算是个知道进退之人。
“闻先生,你昨天说得很对,本官确实和开封官府方面打成了协议,留下一营兵马驻扎在开封城内,以防贼寇杀个回马枪。而且本官也提出了可以帮他们将城里的流民全都迁移至山东,开封城为此要付给咱们二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石粮食,这些东西要在三日内交付给我军,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没有?”
庞刚将昨天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寻求这位新上任的赞画的意见。
闻人君想了想后点点头“若是如此咱们也不算吃亏,这二十万两银子也罢了,仅这二十万石粮食就足以支撑城里这五六万移民过完今年的冬季了。不过卑职担心的是听闻大人近年来不断的往山东迁移流民,会对山东百姓造成影响啊。”
庞刚听懂了闻人君意思,山东的土地只有这么多,若是不断的有流民迁移进来,势必会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闻人君这是担心这些流民日后会给庞刚造成沉重的负担。
庞刚哈哈一笑道:“闻先生所忧之事本官明白,但现今山东还是需要大批的流民来充实到各个作坊、农场和矿上之中,在短期内是不会出现那种局面的,再者说了,即便是日后出现这种局面,咱们也不怕,没有土地不打紧,咱们去抢就是了!别忘了,在辽东可是还有一大片广阔的土地等着咱们去占呢!”
看着满脸豪气的庞刚,闻人君不禁暗自佩服,现如今整个大明除了眼前这位将军,还有谁敢出此豪言壮语说要从鞑子手中抢夺辽东的土地。
看到自家老板已经下了决心,闻人君便自告奋勇前去知府衙门催促官府将钱粮尽快准备好,他要让庞刚看看,他闻人君不是一个指挥夸夸其谈的无用书生,他也会做实事的。
庞刚笑道:“成,那你就去吧,记得带上一队兵马。本官就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记住,三天之内无比要将所有钱粮催到,否则迟恐生变。”
闻人君站了起来抱拳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将钱粮讨回来!”
说完后,闻人君风急火燎的出去了.......(未完待续)
闻人君看着面无表情的庞刚,心知这一关自己若是没过好,等待自己的依然是断头一刀,不过这个闻人君倒也是好胆色,脸色依旧如常。
只见他朗声一笑道:“将军练兵之术天下闻名,且将军这两年大肆扩军,从一个百户升至如今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这也就罢了,但学生却发现将军更是大力组建水师,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须知禁海乃我大明国策,就连唯一一支水师也由于年久失修而龟缩在南京,以至于不得不招安了郑芝龙这个海上大盗,实乃可悲可叹之至。而反观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组建了水师,而且还与来犯的郑芝龙水师大战一场,重创其一场后令其不得撤退。这一切无不说明将军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否则您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加之您前几日在洛阳留下的一营精兵总不是为了贪图那一点钱粮吧?这难道还不能证明离您造反之日已经越来越近了么?”
庞刚凝视着闻人君,冰冷的眼中一丝欣赏的神色一闪而过。
闻人君继续款款而谈“若是学生所料不差,将军今夜于岑知府等人饮酒时应该也向岑知府提出要在开封驻兵之事了吧?”
“够了,够了!”庞刚摆摆手,原本绷着的脸慢慢缓和下来“你说的不错,本官也承认,但是你还没说你今夜来此的目的何在,总不会是专门向本官卖弄你的学识吧?”
听到这里,闻人君站了起来来到庞刚面前,双手作揖对着庞刚拜了下来,朗声道:“若蒙将军不弃,学生愿助将军一臂之力,为将军出微薄之力!”
“哦,这个闻人君到底是真的投靠还是进来做卧底的?”这是庞刚第一个念头,毕竟对于来历不明的人任是都不敢轻易相信。
庞刚的眼神转动了几下,站了起来上前两步将闻人君扶了起来凝重的问道:“闻先生,你此话可是当真?”
“学生适才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闻人君肯定的回答。
“既然先生有意相投,还就劳烦先生自报家门吧。”
“那是自然。”
闻人君微微一笑,于是就娓娓道出了自己的来历。原来,闻人君本是开封城中的一名前途无量的举人,但是在天启年间进京赶考时得罪了人,不但金榜题名没他的份,连举人的功名也被礼部给开革了,实在无颜回家的他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游历。
直到今年四月才回到了家乡。不过经过了十年游历生涯,他的眼界早非十年前可比,在游历期间他看到了太多书本上没有写的事,现今大明富者愈富,每日都过着huā天酒地的生活,而贫者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强烈的反差让他这个以前只知道读圣贤书的人渐渐的对现今的朝廷产生了说不出厌恶感。他在游历期间得断定大明气数已尽,改朝换代已经迫在眉睫。
正好,闻人君也曾去过青州。在他看来,青州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这种情况他在大明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看到过。在青州。军户的地位和别的地方不同,那可是相当的高,不仅每户人家都分到了田地,而且那些当兵待遇更是相当的高,闻人君更是亲眼在济南看到,济南的征兵告示一贴出来,附近的青壮流民边蜂拥着上前报名的情景,这也让向来信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闻人君很是吃惊。
不过闻人君在山东转悠了一段时间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那位山东的实际统治者山东总兵庞刚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对于已经断了仕途的念头,但又胸怀志向的自己来说投靠庞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于是,闻人君打算回家一趟后就去青州投奔明主,没想到回家还不到一个月。就听闻庞刚率领大军驰援河南了,今日,在开封府细心打探庞刚消息的闻人君得知庞刚来到了开封,这才有了今天深夜来访之举。
听了闻人君的讲述,庞刚却很是擦了把汗。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快三年了,手下可用之人却没有几个,武将方面还好说,可以在下层军官中寻找,但能真心为自己卖力的文人却少得可怜,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华严、孟卿、林峰等几个穷酸秀才,虽然山东各地的知府、县令等人目前看似投靠了自己,但那也是因为自己手握兵权财权,加之岳父魏同年的威压,他们才不得不听自己的话,但庞刚担心的是有朝一日自己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会有几个人跟自己走,毕竟大明近三百年的威望还是很足的,加上自己又没有公开扯起反旗,山东各地的各级官员这才睁只眼闭只眼的听自己的号令,现在闻人君的到来让庞刚生出了要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文人班底的念头。
看着面前的闻人君,庞刚试探着问道:“闻先生,眼下本官虽然占据山东之地,但山东官员都是朝廷若任命,要怎样才能保证他们都忠于本官呢?”
闻人君一听,就知道这是自己未来的老板家对自己的第一道考题,他哈哈的笑了:“大人此言差矣,大人心中所思学生皆已明了,但学生认为大人心中所忧之事并无必要。学生对现今朝廷的官员的心思太了解了,他们当中或许有几个是忠于朝廷的,但绝大多数人忠于的却是自己、是自己的家族。只要大人手握兵权一日,他们就绝不会对大人起异心的。”
“哦,还有这个说法吗?”庞刚很是好奇,虽然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数年之久,但对于大明官员的想法以及行为习惯能东西却不怎么了解,及同年听闻人君这么一说却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当然,大人请听学生细细道来。”
看到庞刚对自己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闻人君心中一喜,于是打起了精神开始对庞刚细细讲解起来。
虽然民间有句谚语,叫做穷文富武,指的是没钱了就去读书,读了书考个状元混个功名,衣锦还乡,盖房子成片,娶老婆俩仨。至于什么陈世美被铡头是题外话不说了。碰上认死理儿的老包,该他命不好。穷人学文,可以头悬梁锥刺骨,可以凿洞取光,可以逮萤火虫装了小纱袋夜读,总之无论再穷,只要能裹腹,三天吃个窝窝头。踢拉个破草鞋能走到京城,就可以考取功名。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民间都说穷书生穷书生,其实古时能读得起书的人大都家里是很有钱,你家中达不到小康之家的水平那是供不起一个读书人的。
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请一个好的启蒙老师,接着还要入县学或者是府学读书,等你考上秀才功名之后等上两年要去考举人功名,有了举人的功名你才能上京城赶考。这样下来一个读书人没有至少十几年的功夫休想熬出头,那些十几岁或者少年就高中状元进士的故事基本上都属于传说,现实中就是能中进士的人大多数都是二十六七甚至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大叔。
而在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这名读书人是不从事任何生产的。也就是说等于你供了一尊大神在家里,把他的吃喝拉撒都包了,加上这个人还要不断的出去应酬以及往返于京城、州府各地用到的huā费,这样巨大的开销足以将一个小康之家给拖垮。
而这名读书人当了官之后,他第一个想要报答的自然就是供他吃喝了这么多年的家族,这是毫无疑问的,朝廷皇上什么的那都得往后靠。所以庞刚担心的在他亮出反旗后各地官员会统统走掉的事情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因为他们要是就这么跑路,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当然了。事情无绝对,忠于朝廷和皇上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这个比例相对来说小得很多就是了。
听了闻人君的话,我们的庞大官人不禁内牛满面,尼玛的后世的狗血电视剧害死人啊。在后世里,古装电视上讲的状元郎或者进士哪个不是少年得志,一个个十几二十岁就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还有一部电视剧更夸张,叫什么九岁县太爷。尼玛的,就算你老子当皇帝都没这种待遇吧。
现在听了闻人君的解释后庞刚才知道,原来这都是那些没文化的导演瞎编的,大明每三年开考一次,每次进京赶考的举人就有数万,这数万人一起哄抢才一两百甚至仅仅七八十人的名额,可见其艰难,其难度比起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不知要难多少倍,说是千军万马走钢丝都不为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官今日受教了。”听完了闻人君的解释后庞刚站了起来对闻人君深深施了一礼。
“不敢不敢,这是学生应该做的!”闻人君赶紧站了起来作揖还礼。
经过了一翻扫盲,庞刚对闻人君的态度就好了许多,他端起了已经变凉的茶喝了一口后才对说道:“闻先生,你能相助本官,本官甚是欣喜,这样吧,现在本官暂时任命你为军中赞画一职,你意下如何啊?”
闻人君心中一喜,躬身谢道:“卑职多谢大人厚爱。”既然端了人家的饭碗,这个称呼自然就得改了。
赞画一职在明代也是一种官名,取赞襄谋画之意,文职,具体职责和品级并无定制,其职权的大小就要看老本对其的信任度了,而这个职务对于投效庞刚的闻人君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毕竟他初来乍到的,庞刚也不可能给他一个很高的职务。
想了想庞刚又随口问道:“闻先生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闻人君有些羞愧的说道:“家中尚有一贤妻和一女,当年闻某变卖了家产进京赶考,不但名落孙山而且连举人的资格也被削除,无颜回家,在外漂泊多年,家中娘子不但辛苦持家,还一个人将小女拉扯大,卑职实在是愧对他们啊。”
庞刚有些意外的看了看闻人君,心道:“这家伙倒是娶了个好老婆,老公去流浪了十多年,自己在家里不但没有红杏出墙,反而将孩子辛苦养大等老公回来,这家伙的运气可不是一般的好,要是在后世有哪个男的敢丢下老婆玩失踪的话,不需要十年,估计三个月老婆一准就玩劈腿了。”
有心调笑闻人君几句,不过考虑到这家伙刚投靠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开得起玩笑,于是庞刚就将准备说出口的玩笑咽了下去后吩咐道:“好了,天色也晚了,先生现在这里将就一晚,明日就将家人接到军中来,本官会命人将你们安顿好的。”
“谢大人!”
闻人君很识趣的对庞刚拱手后就离开了大帐,在一名亲兵的带领下歇息去了。
“有意思!”看着跟在亲兵后面出去的闻人君,庞刚嘴角微微的往上翘了翘。“看来自己身边的人才还是太少了啊,连一个被消除了功名的举人来投效都能高兴成这样,看来回去后要加大对人才的搜寻工作了。”
带着阵阵酒意,庞刚沉沉的睡了过去.........
这些日子庞刚实在是累坏了,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才醒了过来,当庞刚洗漱完毕走出帐篷时,就看到闻人君带着一名年约四旬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和一名穿着红色小huā袄的十一而岁左右的女孩站在外面怯生生的看着庞刚,在他们的身后还放着一个大布包。估计就是他们一家的行礼了。
看到闻人君一家三口都站在门口,庞刚笑呵呵的迎了过去:“闻先生,这么快就把夫人和令嫒接过来了?”
闻人君毫不在意的说道:“是啊。反正卑职一家三口在开封也只有一间破屋,没什么好牵挂的,快点过来也正好可以快点为大人办差嘛。”
“嗯,能有这份心就好。”庞刚点点头,走到站在大帐外的史博文跟前说道:“史千户,你把闻夫人和令嫒一家安排到大一点的帐篷去,另外......”
说到这里庞刚小声道:“另外你再拿一百两银子悄悄交给闻夫人。”
庞刚看到这三人除了闻人君外传了一件还算半新的长衫外,他的媳妇和女儿身上的衣裳虽然洗得很干净,但都已经打了好些的补丁。看起来闻人君的日子并不好过,因此才特地嘱咐史博文。
“是,大人,卑职明白了。”史博文点点头,随后就领着闻夫人向后面的大帐走去。
而闻人君则随着庞刚走进了大帐。这也意味着从现在开始闻人君正式上岗了。
“坐吧。”
庞刚随手一指旁边,自己率先在一张凳子上坐了下来,而闻人君则是等庞刚坐下后才在庞刚前面的一张凳子坐了下来,这个小细节让庞刚看到了,心中也暗暗点头。这个闻人君看来还算是个知道进退之人。
“闻先生,你昨天说得很对,本官确实和开封官府方面打成了协议,留下一营兵马驻扎在开封城内,以防贼寇杀个回马枪。而且本官也提出了可以帮他们将城里的流民全都迁移至山东,开封城为此要付给咱们二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石粮食,这些东西要在三日内交付给我军,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没有?”
庞刚将昨天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寻求这位新上任的赞画的意见。
闻人君想了想后点点头“若是如此咱们也不算吃亏,这二十万两银子也罢了,仅这二十万石粮食就足以支撑城里这五六万移民过完今年的冬季了。不过卑职担心的是听闻大人近年来不断的往山东迁移流民,会对山东百姓造成影响啊。”
庞刚听懂了闻人君意思,山东的土地只有这么多,若是不断的有流民迁移进来,势必会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闻人君这是担心这些流民日后会给庞刚造成沉重的负担。
庞刚哈哈一笑道:“闻先生所忧之事本官明白,但现今山东还是需要大批的流民来充实到各个作坊、农场和矿上之中,在短期内是不会出现那种局面的,再者说了,即便是日后出现这种局面,咱们也不怕,没有土地不打紧,咱们去抢就是了!别忘了,在辽东可是还有一大片广阔的土地等着咱们去占呢!”
看着满脸豪气的庞刚,闻人君不禁暗自佩服,现如今整个大明除了眼前这位将军,还有谁敢出此豪言壮语说要从鞑子手中抢夺辽东的土地。
看到自家老板已经下了决心,闻人君便自告奋勇前去知府衙门催促官府将钱粮尽快准备好,他要让庞刚看看,他闻人君不是一个指挥夸夸其谈的无用书生,他也会做实事的。
庞刚笑道:“成,那你就去吧,记得带上一队兵马。本官就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记住,三天之内无比要将所有钱粮催到,否则迟恐生变。”
闻人君站了起来抱拳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将钱粮讨回来!”
说完后,闻人君风急火燎的出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