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廷议亲征,皇长孙监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飞剑问道、好想住你隔壁、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倘若说陈善恩这个往日自己从来没有正视过的皇子,却突然戳穿了他从京城急急忙忙赶过来的真相,杜中即便惊怒,可还能把持得住,那么陈善恩后来那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就可谓是一桶冰水从头浇下,让他不由自主透心凉。他知道若他日太子陈善昭登基,凭着素日秉性心志,必然会把他丢开远远的,所以他才豁出去不遗余力地挑唆陈善睿去争,期冀这位燕王殿下能够和曾经是赵王的皇帝一样夺得大宝,届时他这个拥立功臣就能够水涨船高飞黄腾达。然而,现如今燕王妃固然母子平安,他逃过一劫,可这也把他推入了最尴尬的境地!
就算他日陈善睿真的成功登基,燕王妃王凌必是皇后,又有嫡子在,他岂不是完蛋?那么多年了,他劝过多少回,可陈善睿愣是没有一个庶出的儿女,足可见对王凌这个燕王妃就算有些微不满,但也不是他能够离间的,更何况如今还有个嫡子!陈善睿这家伙说什么文武全才雄图大略,还不是和陈善昭一样,一个受制于女子,优柔寡断的短视男人而已!
见杜中虽是看似平静地喝着茶,但闪烁的眼神却透露出了那绝不平静的心情,陈善恩便又微微笑道:“还有一件事想必我得提醒提醒杜大人,你和我四弟来往甚密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大哥现在不动声色,未必将来就一直放任;三弟是和大哥好得穿一条裤子;至于四弟,这次不恼你都不可能。你这金吾左卫指挥使,看来真的要变成父皇面前的孤臣了。”
孤臣……屁的孤臣。他可不愿意如同太祖皇帝跟前的内侍李忠似的,一辈子忠心耿耿一无所求,临到死连个全尸都没有,陪葬皇陵这种恩宠是给死人的。活人的时候得了什么好处!
杜中倏然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善恩,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范王殿下似的。盯着人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声音有些暗哑地说道:“多谢殿下如此关心卑职……卑职不过是一介卑微之人,生死荣辱不足道,只是殿下金枝玉叶,不知道对将来可有什么打算么?”
见杜中吐出了这么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陈善恩倏然眼睛一亮,随即若无其事地说道:“上头有行事四平八稳的长兄。下头有两个武能安邦的弟弟,我可没有什么经天纬地的志向,不过是当个闲王而已。这年头,争不如不争,父皇的心底和明镜似的。而且杜大人应该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又或者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面对这个自己已经猜中了几分的答案,杜中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然而,他在陈善睿身上投注太大,而且人人都已经把他看成是陈善睿的人,假若此时此刻倒戈,那么还有众多麻烦要解决。而陈善恩仿佛是看出了杜中的迟疑。却是笑吟吟地说道:“杜大人不用那么犹豫,你是四弟的人,我没有什么其他意思。只消在有些事情上,如果你能够,及早知会我一声就行了。这等举手之劳的区区小事,杜大人不会拒绝吧?”
陈善恩竟然不是要逼迫自己立即投诚。杜中顿时如释重负,心底倒隐隐佩服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范王。两头下注这种事情,他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毕竟连朱逢春这样的从龙旧臣,也拿着两个侄女打过这主意,只是因为太祖皇帝死的实在是太让人措手不及,好端端的筹码只能拿来联姻勋贵,否则必定是一个给东宫一个给燕王,凭着那旧功臣的面子,皇帝允准,那两位天潢贵胄还能不给面子?于是,他立时满脸笑容地说道:“范王殿下放心,他日若有什么事,卑职必然会立时三刻报了殿下知晓!”
及至杜中离开,陈善恩方才满意地轻吁一口气。他手中的筹码少得可怜,即便捏到杜中的软肋,要让人投靠仍然力有未逮,与其让人不情不愿,不如留得一线将来捞些实质性的好处。与此相比,如今父皇已经到了北平,北边一线的虏寇再次蠢蠢欲动,他不妨争取一下更加有意义的事!尽管此前他在父皇面前已经请缨要去大同开封问代王周王谋反事,但他很清楚,父皇是不会让儿子做这种事的。如今大哥监国,三弟镇守辽东,四弟为了那个嫡子无奈留京,偏生只有他跟着北巡,要是父皇真的生出了那亲征的主意……不,哪怕父皇没有那主意,他也要设法促成,这是千载难逢展示自己的好机会!
随着北平升格为北京的诏令颁布天下,如今把北京当成行在的皇帝陈栐便带着此次随同北巡的文武班子,处置起了北边的军务。当然,他并没有真的放下代王谋反以及周王谋反事,随着此事传开,他直接在行人司里挑了两个人,一个是章昶,另一个也是长宁三年的进士,令两人一个前往开封,一个前往大同,召周王和代王前来行在,随行不过三五护卫。章昶临行这一天,才到马厩就看见陈曦匆匆赶了出来。
“皇长孙?”
“小舅舅,你这一路要小心!”陈曦吐出了这一句话后,见四周围人都退得远远的,他突然有些面色复杂地说道,“都是皇爷爷当初考较我,我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才连累得你要亲赴险境。”想到自己那番话虽说事后想想并没有错,可居然去的不是别人而是章昶,他这心里就不好受了。须知皇帝打比方说的是他和弟弟青鸢,可如今的情形却是就藩北地多年的两个强藩,即便牙齿没了依旧是老虎,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
章昶闻言一愣,见一贯在人前亦是气度非凡的皇长孙竟罕有地耷拉了脑袋,他便含笑说道:“没想到竟是皇长孙出了这样一个绝妙的主意!没事,皇上派我去开封,也是因为知道我是周王殿下未来的女婿。况且周王殿下为人贤明,但使我分说清楚利害,他会知道如何决断的,但请皇长孙放心!”
见小舅舅非但没有露出异色,反而还赞他建言绝妙,陈曦先是愕然,随即便露出了欣悦的笑容。等到目送了章昶行礼之后上马,带着几个随从从马厩南边的门出去,他忍不住轻轻攥了攥拳头。就当他预备回书房去温书的时候,却只见一个内侍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皇长孙,皇上于行宫正殿召集文武百官议事,请您去旁听!”
所谓议事旁听,对于陈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才九岁的他自然不可能在这种名臣众将云集的时刻表现什么与众不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一旁仔仔细细地听着那些有的能听懂,有的根本不明白的辩论。而侍立在皇帝身边更大的好处就是,皇帝不时会对他提点几句,有时候是两个针锋相对的人究竟有什么恩怨情仇,有时候是焦点为何集中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处,有时候则是解说前因后果。总而言之,尽管要站到脚麻,但所得的收获亦是非同小可。但无论是此前哪一次,在他看来都比不上如今这一次,因为他英明神武的祖父皇帝陈栐,竟赫然表示要亲自率军北征!
尽管太祖皇帝是从马上席卷天下,皇帝陈栐亦是以军功闻名天下,但如今身为九五之尊的天子却率兵亲征,这等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就连少有开口的陈曦,在下头层出不穷的反对声中,也忍不住低声嗫嚅道:“皇爷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还请您三思。”
见自己亲自教导长大的长孙竟也反对自己亲征,陈栐不禁眉头一挑。然而就在这时候,站在他另一边的陈善恩却朗声说道:“父皇身为天子,原本自然大可不必亲征。但这些年来,北边即便迁徙南民众多,但因虏寇频频扰边,纵有昔日开平大捷,亦是难以安定民心。倘若父皇亲征,不但虏寇要估量一下我朝的决心,就是上下民众亦会欢欣鼓舞振奋精神,如此于今后的长治久安来说,是最好的。儿臣虽武艺稀松,但甘愿从父皇征伐!”
这少有的赞同让陈栐为之一愣,随即便欣慰地点了点头。眼见这一幕,在北京窝了多年的永清侯宋志华索性也豁出去了,请缨随行。他这一带头,其他武将哪有不知机的,他们的军功封爵当初都让别人诟病过,如今总算有让人心服口服的机会,一时间全都卯足了劲请缨出征。于是,就在武将这一面倒的支持下,文官们抵抗渐弱,最后竟是无可奈何地看着此事成了定局。
“就这么定了,尽快调配粮草和兵马,七月末之前一定要出兵,赶在秋高马肥之际,给虏寇重重一击。令人驰报辽东和开平,让他们两路兵马预备着!”
说到这里,皇帝又扫了一眼身边的陈曦和陈善恩,沉吟片刻说道:“太子既于南京监国,那么这一次,皇长孙留北京监国,皇三子范王辅佐。”
原本自幸得计正心花怒放的陈善恩顿时几乎懵了。他知道自己的武艺不可能被父皇选中跟从出征,而且马背颠簸他也受不了,既如此,留在北京主持大局就是铁板钉钉的。可父皇竟然让才九岁的陈曦在北京监国,让他这个年近三十的叔父辅佐!更让他心绪难平的是,陈栐一锤定音后,又叫了陈曦过去,轻轻摸了摸他的脑袋。
“等你今后再大一些,朕带你上战场好好见识一回!长在深宫妇人之手的皇族子弟,成不了大气候!你父亲要不是因为早年身体亏虚太大,朕也不会让他当一个文弱书生!”
PS:解释一下,皇太子监国于南,皇长孙监国于北,这个不是我杜撰的,永乐年间这么干过……RQ
倘若说陈善恩这个往日自己从来没有正视过的皇子,却突然戳穿了他从京城急急忙忙赶过来的真相,杜中即便惊怒,可还能把持得住,那么陈善恩后来那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就可谓是一桶冰水从头浇下,让他不由自主透心凉。他知道若他日太子陈善昭登基,凭着素日秉性心志,必然会把他丢开远远的,所以他才豁出去不遗余力地挑唆陈善睿去争,期冀这位燕王殿下能够和曾经是赵王的皇帝一样夺得大宝,届时他这个拥立功臣就能够水涨船高飞黄腾达。然而,现如今燕王妃固然母子平安,他逃过一劫,可这也把他推入了最尴尬的境地!
就算他日陈善睿真的成功登基,燕王妃王凌必是皇后,又有嫡子在,他岂不是完蛋?那么多年了,他劝过多少回,可陈善睿愣是没有一个庶出的儿女,足可见对王凌这个燕王妃就算有些微不满,但也不是他能够离间的,更何况如今还有个嫡子!陈善睿这家伙说什么文武全才雄图大略,还不是和陈善昭一样,一个受制于女子,优柔寡断的短视男人而已!
见杜中虽是看似平静地喝着茶,但闪烁的眼神却透露出了那绝不平静的心情,陈善恩便又微微笑道:“还有一件事想必我得提醒提醒杜大人,你和我四弟来往甚密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大哥现在不动声色,未必将来就一直放任;三弟是和大哥好得穿一条裤子;至于四弟,这次不恼你都不可能。你这金吾左卫指挥使,看来真的要变成父皇面前的孤臣了。”
孤臣……屁的孤臣。他可不愿意如同太祖皇帝跟前的内侍李忠似的,一辈子忠心耿耿一无所求,临到死连个全尸都没有,陪葬皇陵这种恩宠是给死人的。活人的时候得了什么好处!
杜中倏然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善恩,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范王殿下似的。盯着人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声音有些暗哑地说道:“多谢殿下如此关心卑职……卑职不过是一介卑微之人,生死荣辱不足道,只是殿下金枝玉叶,不知道对将来可有什么打算么?”
见杜中吐出了这么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陈善恩倏然眼睛一亮,随即若无其事地说道:“上头有行事四平八稳的长兄。下头有两个武能安邦的弟弟,我可没有什么经天纬地的志向,不过是当个闲王而已。这年头,争不如不争,父皇的心底和明镜似的。而且杜大人应该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又或者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面对这个自己已经猜中了几分的答案,杜中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然而,他在陈善睿身上投注太大,而且人人都已经把他看成是陈善睿的人,假若此时此刻倒戈,那么还有众多麻烦要解决。而陈善恩仿佛是看出了杜中的迟疑。却是笑吟吟地说道:“杜大人不用那么犹豫,你是四弟的人,我没有什么其他意思。只消在有些事情上,如果你能够,及早知会我一声就行了。这等举手之劳的区区小事,杜大人不会拒绝吧?”
陈善恩竟然不是要逼迫自己立即投诚。杜中顿时如释重负,心底倒隐隐佩服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范王。两头下注这种事情,他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毕竟连朱逢春这样的从龙旧臣,也拿着两个侄女打过这主意,只是因为太祖皇帝死的实在是太让人措手不及,好端端的筹码只能拿来联姻勋贵,否则必定是一个给东宫一个给燕王,凭着那旧功臣的面子,皇帝允准,那两位天潢贵胄还能不给面子?于是,他立时满脸笑容地说道:“范王殿下放心,他日若有什么事,卑职必然会立时三刻报了殿下知晓!”
及至杜中离开,陈善恩方才满意地轻吁一口气。他手中的筹码少得可怜,即便捏到杜中的软肋,要让人投靠仍然力有未逮,与其让人不情不愿,不如留得一线将来捞些实质性的好处。与此相比,如今父皇已经到了北平,北边一线的虏寇再次蠢蠢欲动,他不妨争取一下更加有意义的事!尽管此前他在父皇面前已经请缨要去大同开封问代王周王谋反事,但他很清楚,父皇是不会让儿子做这种事的。如今大哥监国,三弟镇守辽东,四弟为了那个嫡子无奈留京,偏生只有他跟着北巡,要是父皇真的生出了那亲征的主意……不,哪怕父皇没有那主意,他也要设法促成,这是千载难逢展示自己的好机会!
随着北平升格为北京的诏令颁布天下,如今把北京当成行在的皇帝陈栐便带着此次随同北巡的文武班子,处置起了北边的军务。当然,他并没有真的放下代王谋反以及周王谋反事,随着此事传开,他直接在行人司里挑了两个人,一个是章昶,另一个也是长宁三年的进士,令两人一个前往开封,一个前往大同,召周王和代王前来行在,随行不过三五护卫。章昶临行这一天,才到马厩就看见陈曦匆匆赶了出来。
“皇长孙?”
“小舅舅,你这一路要小心!”陈曦吐出了这一句话后,见四周围人都退得远远的,他突然有些面色复杂地说道,“都是皇爷爷当初考较我,我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才连累得你要亲赴险境。”想到自己那番话虽说事后想想并没有错,可居然去的不是别人而是章昶,他这心里就不好受了。须知皇帝打比方说的是他和弟弟青鸢,可如今的情形却是就藩北地多年的两个强藩,即便牙齿没了依旧是老虎,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
章昶闻言一愣,见一贯在人前亦是气度非凡的皇长孙竟罕有地耷拉了脑袋,他便含笑说道:“没想到竟是皇长孙出了这样一个绝妙的主意!没事,皇上派我去开封,也是因为知道我是周王殿下未来的女婿。况且周王殿下为人贤明,但使我分说清楚利害,他会知道如何决断的,但请皇长孙放心!”
见小舅舅非但没有露出异色,反而还赞他建言绝妙,陈曦先是愕然,随即便露出了欣悦的笑容。等到目送了章昶行礼之后上马,带着几个随从从马厩南边的门出去,他忍不住轻轻攥了攥拳头。就当他预备回书房去温书的时候,却只见一个内侍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皇长孙,皇上于行宫正殿召集文武百官议事,请您去旁听!”
所谓议事旁听,对于陈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才九岁的他自然不可能在这种名臣众将云集的时刻表现什么与众不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一旁仔仔细细地听着那些有的能听懂,有的根本不明白的辩论。而侍立在皇帝身边更大的好处就是,皇帝不时会对他提点几句,有时候是两个针锋相对的人究竟有什么恩怨情仇,有时候是焦点为何集中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处,有时候则是解说前因后果。总而言之,尽管要站到脚麻,但所得的收获亦是非同小可。但无论是此前哪一次,在他看来都比不上如今这一次,因为他英明神武的祖父皇帝陈栐,竟赫然表示要亲自率军北征!
尽管太祖皇帝是从马上席卷天下,皇帝陈栐亦是以军功闻名天下,但如今身为九五之尊的天子却率兵亲征,这等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就连少有开口的陈曦,在下头层出不穷的反对声中,也忍不住低声嗫嚅道:“皇爷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还请您三思。”
见自己亲自教导长大的长孙竟也反对自己亲征,陈栐不禁眉头一挑。然而就在这时候,站在他另一边的陈善恩却朗声说道:“父皇身为天子,原本自然大可不必亲征。但这些年来,北边即便迁徙南民众多,但因虏寇频频扰边,纵有昔日开平大捷,亦是难以安定民心。倘若父皇亲征,不但虏寇要估量一下我朝的决心,就是上下民众亦会欢欣鼓舞振奋精神,如此于今后的长治久安来说,是最好的。儿臣虽武艺稀松,但甘愿从父皇征伐!”
这少有的赞同让陈栐为之一愣,随即便欣慰地点了点头。眼见这一幕,在北京窝了多年的永清侯宋志华索性也豁出去了,请缨随行。他这一带头,其他武将哪有不知机的,他们的军功封爵当初都让别人诟病过,如今总算有让人心服口服的机会,一时间全都卯足了劲请缨出征。于是,就在武将这一面倒的支持下,文官们抵抗渐弱,最后竟是无可奈何地看着此事成了定局。
“就这么定了,尽快调配粮草和兵马,七月末之前一定要出兵,赶在秋高马肥之际,给虏寇重重一击。令人驰报辽东和开平,让他们两路兵马预备着!”
说到这里,皇帝又扫了一眼身边的陈曦和陈善恩,沉吟片刻说道:“太子既于南京监国,那么这一次,皇长孙留北京监国,皇三子范王辅佐。”
原本自幸得计正心花怒放的陈善恩顿时几乎懵了。他知道自己的武艺不可能被父皇选中跟从出征,而且马背颠簸他也受不了,既如此,留在北京主持大局就是铁板钉钉的。可父皇竟然让才九岁的陈曦在北京监国,让他这个年近三十的叔父辅佐!更让他心绪难平的是,陈栐一锤定音后,又叫了陈曦过去,轻轻摸了摸他的脑袋。
“等你今后再大一些,朕带你上战场好好见识一回!长在深宫妇人之手的皇族子弟,成不了大气候!你父亲要不是因为早年身体亏虚太大,朕也不会让他当一个文弱书生!”
PS:解释一下,皇太子监国于南,皇长孙监国于北,这个不是我杜撰的,永乐年间这么干过……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