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崖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历史的车轮依旧以无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甚至比赵昺的预估还有快,与刘黻会晤仅三日后,张世杰便领兵回岛。即刻召集众宰执议事,称雷州敌援军已到事不可为,阿里海牙以遣兵控制海峡,前往占城之路已不安全,应另择它地驻脚。众臣有人提议以为南行之路既然已被堵死,而北上敌军兵锋正锐,不若转往琼州立足。
张世杰当场摔桌子砸板凳坚决不同意,以为既然不能南行,索性北上广东沿海寻一去处。见他急赤白脸的样儿大家能如何,只能依从,至于皇帝的意见,大家好像是忘了征求。于是大家收拾行李,带着大行皇帝的灵柩再次扬帆出海一路向南。在海上漂泊了十余日后,张世杰将目的地选在了新会县海外的崖山。
“终于到了!”清晨赵昺出舱登上巨舟的甲板向岛上眺望,不由的又感慨沧海桑田,他记的自己前世出海试航曾经来过这一带,那时他十分困惑,一条仅用百十米宽的海道据说就是当年海战之地,而边上的一座小山就是末宋行宫旧地,以他的眼光看此地并非天险,无险可依。
而从这个小山从位置、大小、地形地貌都不可能与汤瓶、咀山相对峙成崖门的,也不可能容纳二十多万军民。尤其是那条水道无论如何也放不下两千余艘战船,别说打海战把他们排列起来都能当操场了,跳海都得寻条缝隙。而前世人们争论的焦点还有一个便是张世杰为何会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逆锋而上迁往崖山,对此都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正是他的意气用事,选了这么个绝地才使宋朝亡于此。
如今赵昺一见放心了,他们泊船之处海面宽阔,银州湖水由这里出海,海面上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环抱,延伸入海,阔仅里许,这才是真正的崖门。门内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每天潮起,可乘潮出战。潮落,可据险而守。从地势上看,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战略要地!而另一个问题虽未全解,但也让他对行朝为何驻军在此表示理解。
首先这里抵近刚刚升为翔龙府的广州,易于号令天下,又利于舟船退却。且崖山岛周八十余里,延二十八里,袤三十四里,是海中较大的岛,上面有百姓定居。行朝到来之前,宋军就在这里驻军戍守,设置兵营崖山寨。
另外赵昺还听到一个传言,这就比较唯心了。说当年宋太祖曾问能卜未来事的****夷,回答谶语:“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又答:“逢崖则止。”明显是说赵宋王朝从汴京(今河南开封),败迁到杭州(临安),再退到福建(闽),后缩到广东,崖山是最后归宿。但也有人以为这里似赵宋皇族发家的风水地‘犀牛望月’形制,行朝期望在此可以东山再起。
在赵昺这个外行人来看,这地方可称为咽喉之地,此处又靠近大陆,外接大洋,若是能善加整理确也可作为根据地。难的是树大招风,若忽必烈知道******尚在必会遣重兵来攻,而这地方也太过狭小没有战略纵深,只能再入海中。尤其是这岛上田地稀少,即便每一寸土地都种上粮食,达到‘放卫星’的产量也根本做不到自给自足,因此作为行朝所在根本无法持久。
想着自己左躲右藏仍然走了这步死棋,赵昺虽有些无奈,但他还要争取翻盘将死棋走活。所以他上岛之后便派人设法与事务局重新取得联系,以便能与琼州保持联络,获取外界的第一手信西。另外他还令上岸取水的兵丁勘察岛上地形,绘制地图,尤其是各个海口、水道务必详细。同时他的讲习班依然在巨舟上进行,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成果暂时还看不出来,但近卫营的小兵们基本都已经能熟练的用数字进行演算百位以内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解答简单的应用题,会以标点断句。可喜的是一些领会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领悟到故事中蕴含的兵法和哲理,以战术、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而赵昺以为最大的成果还是拉近了他与大家的感情,上下形成了忠君爱民的良好氛围……
宋军到达后,张世杰等人就派人入山伐木,在西边山麓临时建造行宫,建设营地,以便安顿百官和随驾军民。同时将大行皇帝灵柩移入工部侍郎马南宝家中暂时停放,调集人手前往不远的井澳选择福地修建陵墓。行朝还紧急号令各省州府,招各地宋室、士官、义民领兵勤王。同时屯兵分守崖山及周围,但暂时大部分人只能安住在舟船内。而所需粮食资给从粤西和琼州等“海外四州”取办。又组织工匠造战船,制器械。同时,步兵、水师加紧操练,随时准备迎敌。
赵昺本以为就会这么等下去了,可没想到马上就遇到了间堵心的事情。接连的失败,已经让朝中的众臣意识到想战胜蒙古人似乎已经没有可能,于是旧事重提要借新帝继位之事与蒙古人议和。经过众臣集议,一份由各位宰执署名,太后点头的议和诏书草拟完毕后,很快递到了赵昺的案头。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想让权于皇帝,而是让他用玺画押才能生效。
赵昺看过后冷笑一声便给扔到了一边,这请和诏书写的不可为不好,用词华丽,语句通顺,言辞恳切,要当高考作文估计就是满分的水平,但内容他以为连张擦屁股纸都不如。虽然诏书本着大宋一贯请和不请降的原则写的,但是称臣、去号、纳贡、称侄一样没丢下,而只要求留下两广之地称王,其实与投降没有什么区别了。
想想自己大老远的跨千年而来当个皇上,就是为了给蒙古人当孙子的,心怀祖国,有着高尚爱国情操的愤青赵昺如何能忍受,当然更不会答应。而人家又不待自己玩儿,只让他背黑锅,那他更不会答应,一连两日都没有回复。他耗得起,可那班大臣们等不及了,一大早便召开朝会,通知他参加廷议……(。)
历史的车轮依旧以无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甚至比赵昺的预估还有快,与刘黻会晤仅三日后,张世杰便领兵回岛。即刻召集众宰执议事,称雷州敌援军已到事不可为,阿里海牙以遣兵控制海峡,前往占城之路已不安全,应另择它地驻脚。众臣有人提议以为南行之路既然已被堵死,而北上敌军兵锋正锐,不若转往琼州立足。
张世杰当场摔桌子砸板凳坚决不同意,以为既然不能南行,索性北上广东沿海寻一去处。见他急赤白脸的样儿大家能如何,只能依从,至于皇帝的意见,大家好像是忘了征求。于是大家收拾行李,带着大行皇帝的灵柩再次扬帆出海一路向南。在海上漂泊了十余日后,张世杰将目的地选在了新会县海外的崖山。
“终于到了!”清晨赵昺出舱登上巨舟的甲板向岛上眺望,不由的又感慨沧海桑田,他记的自己前世出海试航曾经来过这一带,那时他十分困惑,一条仅用百十米宽的海道据说就是当年海战之地,而边上的一座小山就是末宋行宫旧地,以他的眼光看此地并非天险,无险可依。
而从这个小山从位置、大小、地形地貌都不可能与汤瓶、咀山相对峙成崖门的,也不可能容纳二十多万军民。尤其是那条水道无论如何也放不下两千余艘战船,别说打海战把他们排列起来都能当操场了,跳海都得寻条缝隙。而前世人们争论的焦点还有一个便是张世杰为何会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逆锋而上迁往崖山,对此都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正是他的意气用事,选了这么个绝地才使宋朝亡于此。
如今赵昺一见放心了,他们泊船之处海面宽阔,银州湖水由这里出海,海面上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环抱,延伸入海,阔仅里许,这才是真正的崖门。门内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每天潮起,可乘潮出战。潮落,可据险而守。从地势上看,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战略要地!而另一个问题虽未全解,但也让他对行朝为何驻军在此表示理解。
首先这里抵近刚刚升为翔龙府的广州,易于号令天下,又利于舟船退却。且崖山岛周八十余里,延二十八里,袤三十四里,是海中较大的岛,上面有百姓定居。行朝到来之前,宋军就在这里驻军戍守,设置兵营崖山寨。
另外赵昺还听到一个传言,这就比较唯心了。说当年宋太祖曾问能卜未来事的****夷,回答谶语:“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又答:“逢崖则止。”明显是说赵宋王朝从汴京(今河南开封),败迁到杭州(临安),再退到福建(闽),后缩到广东,崖山是最后归宿。但也有人以为这里似赵宋皇族发家的风水地‘犀牛望月’形制,行朝期望在此可以东山再起。
在赵昺这个外行人来看,这地方可称为咽喉之地,此处又靠近大陆,外接大洋,若是能善加整理确也可作为根据地。难的是树大招风,若忽必烈知道******尚在必会遣重兵来攻,而这地方也太过狭小没有战略纵深,只能再入海中。尤其是这岛上田地稀少,即便每一寸土地都种上粮食,达到‘放卫星’的产量也根本做不到自给自足,因此作为行朝所在根本无法持久。
想着自己左躲右藏仍然走了这步死棋,赵昺虽有些无奈,但他还要争取翻盘将死棋走活。所以他上岛之后便派人设法与事务局重新取得联系,以便能与琼州保持联络,获取外界的第一手信西。另外他还令上岸取水的兵丁勘察岛上地形,绘制地图,尤其是各个海口、水道务必详细。同时他的讲习班依然在巨舟上进行,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成果暂时还看不出来,但近卫营的小兵们基本都已经能熟练的用数字进行演算百位以内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解答简单的应用题,会以标点断句。可喜的是一些领会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领悟到故事中蕴含的兵法和哲理,以战术、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而赵昺以为最大的成果还是拉近了他与大家的感情,上下形成了忠君爱民的良好氛围……
宋军到达后,张世杰等人就派人入山伐木,在西边山麓临时建造行宫,建设营地,以便安顿百官和随驾军民。同时将大行皇帝灵柩移入工部侍郎马南宝家中暂时停放,调集人手前往不远的井澳选择福地修建陵墓。行朝还紧急号令各省州府,招各地宋室、士官、义民领兵勤王。同时屯兵分守崖山及周围,但暂时大部分人只能安住在舟船内。而所需粮食资给从粤西和琼州等“海外四州”取办。又组织工匠造战船,制器械。同时,步兵、水师加紧操练,随时准备迎敌。
赵昺本以为就会这么等下去了,可没想到马上就遇到了间堵心的事情。接连的失败,已经让朝中的众臣意识到想战胜蒙古人似乎已经没有可能,于是旧事重提要借新帝继位之事与蒙古人议和。经过众臣集议,一份由各位宰执署名,太后点头的议和诏书草拟完毕后,很快递到了赵昺的案头。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想让权于皇帝,而是让他用玺画押才能生效。
赵昺看过后冷笑一声便给扔到了一边,这请和诏书写的不可为不好,用词华丽,语句通顺,言辞恳切,要当高考作文估计就是满分的水平,但内容他以为连张擦屁股纸都不如。虽然诏书本着大宋一贯请和不请降的原则写的,但是称臣、去号、纳贡、称侄一样没丢下,而只要求留下两广之地称王,其实与投降没有什么区别了。
想想自己大老远的跨千年而来当个皇上,就是为了给蒙古人当孙子的,心怀祖国,有着高尚爱国情操的愤青赵昺如何能忍受,当然更不会答应。而人家又不待自己玩儿,只让他背黑锅,那他更不会答应,一连两日都没有回复。他耗得起,可那班大臣们等不及了,一大早便召开朝会,通知他参加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