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突击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尤其这时德国人还使用了一种新装备……三号突击炮。
三号突击炮是由曼施坦因提出的,德军攻打波兰以后,发现自己的装甲部队里缺乏一种支援步兵攻打碉堡的武器。
坦克在这时的确可以胜任这个任务,但将坦克用作步兵对敌人永备工事的进攻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进攻敌人固定的不会移动的碉堡工事实际上不需要多快的机动性,它只需要将火炮慢慢移动到最前沿支援步兵就够了,也不要求的火炮能够有全方位的射角,因为碉堡就在那里,它不会移动。
相反,在进攻碉堡时更需要的是更厚的装甲以便抵挡敌人在碉堡内反坦克装备的攻击。
从这些方面考虑,坦克就不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因为它的高机动性和可旋转的炮塔完全就是浪费,而为了高机动性及射角等又不得不牺牲掉装甲的厚度。
于是三号突击炮就面世了,它差不多就是使用三号坦克的底盘然后再加上一门大炮……突击炮是炮兵的范畴,它的成本大慨是三号坦克的五分之四,但在进攻碉堡、机枪掩体、战壕或是敌反坦克炮阵地时却能发挥更大作用,原因是它可以更自由的加厚装甲。(注:三号突击炮将正面和侧面装甲都加厚到50MM,中后期甚至加厚至80MM,而且炮身更低矮很难被命中)
这种突击炮就被投入到进攻“斯大林防线”的战斗中,它们凭借着装甲的优势气定神闲的开到苏军碉堡跟前,照着苏军碉堡的射孔就是一阵猛轰。
当然,炮弹想要直接打进射孔依旧十分困难,毕竟那是1.5米深的射孔,随便歪一点或是弹道偏移都会在射孔周围爆炸。
但苏军碉堡内的机枪和火炮毫无疑问的会被压制,德军工兵就乘着这个时候冲上前去,然后将炸药包、手榴弹等往射孔里投。
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奥维奇上校的指挥部。
“上校同志!”参谋向奥维奇上校报告道:“我们的防线在敌人坦克的进攻下损失惨重,第一层防御已经被攻破!”(注:苏军此时还分不清坦克和突击炮,于是简单的把它们都称为坦克)
奥维奇上校闻言额头不由冒出了一层冷汗。
此时距离德军发起进攻不过一个多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就突破了第一层防御,按这个速度只怕十几个小时后也就是在天黑前他们就能突破防线然后朝基辅进军了,而原本按奥维奇上校的估计,德国人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
其实,一个月是奥维奇上校向上级请求更多装备和部队时的说法,他知道只有这么说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和物。
奥维奇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以为会打成一战时的堑壕战,也就是敌我双方僵持在防线前谁也的奈何不了谁。
很明显,奥维奇上校的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也是他不屑使用什么“木屋伪装”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奥维奇想过种种可能,就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为他所有的防御设想都是建立在以碉堡工事为支撑点的体系,现在做为依托的碉堡在德军的进攻下都不堪一击,那么整个人体系也就轰然崩塌。
见奥维奇上校在发愣,参谋就补了句:“上校……我们有个位置挡住了他们的进攻!”
“哪个位置?”奥维奇上校眼里又恢复了点力气,因为如果有人能挡住德国人的进攻的话,就意味着其它人也可以。
参谋迟疑了下,然后就回答:“是第333团,上校同志!”
“不,这不可能!”奥维奇上校说:“他们不过是在碉堡前加上点伪装……”
“是的,上校同志!”参谋回答:“但就是这点伪装,使德国人分不清哪里是碉堡哪里是木屋,更重要的是进攻前他们看不到射孔,于是就无法提前分配火力制定进攻计划!”
“不,那可能只是巧合!”奥维奇上校说的:“他们的位置不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参谋知趣的没有回答,他知道这时自己不应该说话,因为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仕途。
不过其实参谋还不够聪明,否则他就应该回答:“是的,上校。那显然不是德国人的主力!”
只是像这样与事实相反的话参谋实在说不出口,于是就选择了沉默。
于是奥维奇上校就明白这沉默的意思。
他带着难以置信的目光望向参谋,问:“德国人用主力进攻第333团的防区?”
“可以说进攻,也可以说不是,上校同志!”参谋回答:“德国人可能把那里当作防线的缺口,你知道的,他们看到的只有一片木屋,就连空中侦察也是,所以……他们用两个装甲营七十几辆坦克发起强攻!”
“然后呢?”奥维奇上校问。
“德国人死伤惨重!”参谋给奥维奇上校递上一封电报,说道:“这是来自加夫里洛夫少校的报告,他们摧毁了二十五辆坦克,打死打伤三百多名敌人!”
奥维奇上校震惊的望向参谋,这个战果对此时正一路溃逃的苏军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而第333团却一场战斗就轻易做到了。
随即奥维奇上校就后悔莫及,如果当初按加夫里洛夫少校说的做,那么现在就不只是第333团的防区有这样的战果了,而是他的第79师,甚至是第27军乃至整条防线都有这样的战果了。
但奥维奇上校转念一想,就对参谋说道:“这不算什么,弗托里亚克同志,这只是第333团的一个埋伏,他们成功的伏击了德国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那种战术是正确的!一旦德国人认识到这是个埋伏,它就不是一个埋伏了,明白吗?”
“是的,上校!”参谋回答。
虽然参谋不认同奥维奇上校这种态度,但却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德国人上过一次当后不可能再上一次当。
尤其这时德国人还使用了一种新装备……三号突击炮。
三号突击炮是由曼施坦因提出的,德军攻打波兰以后,发现自己的装甲部队里缺乏一种支援步兵攻打碉堡的武器。
坦克在这时的确可以胜任这个任务,但将坦克用作步兵对敌人永备工事的进攻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进攻敌人固定的不会移动的碉堡工事实际上不需要多快的机动性,它只需要将火炮慢慢移动到最前沿支援步兵就够了,也不要求的火炮能够有全方位的射角,因为碉堡就在那里,它不会移动。
相反,在进攻碉堡时更需要的是更厚的装甲以便抵挡敌人在碉堡内反坦克装备的攻击。
从这些方面考虑,坦克就不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因为它的高机动性和可旋转的炮塔完全就是浪费,而为了高机动性及射角等又不得不牺牲掉装甲的厚度。
于是三号突击炮就面世了,它差不多就是使用三号坦克的底盘然后再加上一门大炮……突击炮是炮兵的范畴,它的成本大慨是三号坦克的五分之四,但在进攻碉堡、机枪掩体、战壕或是敌反坦克炮阵地时却能发挥更大作用,原因是它可以更自由的加厚装甲。(注:三号突击炮将正面和侧面装甲都加厚到50MM,中后期甚至加厚至80MM,而且炮身更低矮很难被命中)
这种突击炮就被投入到进攻“斯大林防线”的战斗中,它们凭借着装甲的优势气定神闲的开到苏军碉堡跟前,照着苏军碉堡的射孔就是一阵猛轰。
当然,炮弹想要直接打进射孔依旧十分困难,毕竟那是1.5米深的射孔,随便歪一点或是弹道偏移都会在射孔周围爆炸。
但苏军碉堡内的机枪和火炮毫无疑问的会被压制,德军工兵就乘着这个时候冲上前去,然后将炸药包、手榴弹等往射孔里投。
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奥维奇上校的指挥部。
“上校同志!”参谋向奥维奇上校报告道:“我们的防线在敌人坦克的进攻下损失惨重,第一层防御已经被攻破!”(注:苏军此时还分不清坦克和突击炮,于是简单的把它们都称为坦克)
奥维奇上校闻言额头不由冒出了一层冷汗。
此时距离德军发起进攻不过一个多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就突破了第一层防御,按这个速度只怕十几个小时后也就是在天黑前他们就能突破防线然后朝基辅进军了,而原本按奥维奇上校的估计,德国人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
其实,一个月是奥维奇上校向上级请求更多装备和部队时的说法,他知道只有这么说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和物。
奥维奇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以为会打成一战时的堑壕战,也就是敌我双方僵持在防线前谁也的奈何不了谁。
很明显,奥维奇上校的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也是他不屑使用什么“木屋伪装”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奥维奇想过种种可能,就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为他所有的防御设想都是建立在以碉堡工事为支撑点的体系,现在做为依托的碉堡在德军的进攻下都不堪一击,那么整个人体系也就轰然崩塌。
见奥维奇上校在发愣,参谋就补了句:“上校……我们有个位置挡住了他们的进攻!”
“哪个位置?”奥维奇上校眼里又恢复了点力气,因为如果有人能挡住德国人的进攻的话,就意味着其它人也可以。
参谋迟疑了下,然后就回答:“是第333团,上校同志!”
“不,这不可能!”奥维奇上校说:“他们不过是在碉堡前加上点伪装……”
“是的,上校同志!”参谋回答:“但就是这点伪装,使德国人分不清哪里是碉堡哪里是木屋,更重要的是进攻前他们看不到射孔,于是就无法提前分配火力制定进攻计划!”
“不,那可能只是巧合!”奥维奇上校说的:“他们的位置不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参谋知趣的没有回答,他知道这时自己不应该说话,因为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仕途。
不过其实参谋还不够聪明,否则他就应该回答:“是的,上校。那显然不是德国人的主力!”
只是像这样与事实相反的话参谋实在说不出口,于是就选择了沉默。
于是奥维奇上校就明白这沉默的意思。
他带着难以置信的目光望向参谋,问:“德国人用主力进攻第333团的防区?”
“可以说进攻,也可以说不是,上校同志!”参谋回答:“德国人可能把那里当作防线的缺口,你知道的,他们看到的只有一片木屋,就连空中侦察也是,所以……他们用两个装甲营七十几辆坦克发起强攻!”
“然后呢?”奥维奇上校问。
“德国人死伤惨重!”参谋给奥维奇上校递上一封电报,说道:“这是来自加夫里洛夫少校的报告,他们摧毁了二十五辆坦克,打死打伤三百多名敌人!”
奥维奇上校震惊的望向参谋,这个战果对此时正一路溃逃的苏军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而第333团却一场战斗就轻易做到了。
随即奥维奇上校就后悔莫及,如果当初按加夫里洛夫少校说的做,那么现在就不只是第333团的防区有这样的战果了,而是他的第79师,甚至是第27军乃至整条防线都有这样的战果了。
但奥维奇上校转念一想,就对参谋说道:“这不算什么,弗托里亚克同志,这只是第333团的一个埋伏,他们成功的伏击了德国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那种战术是正确的!一旦德国人认识到这是个埋伏,它就不是一个埋伏了,明白吗?”
“是的,上校!”参谋回答。
虽然参谋不认同奥维奇上校这种态度,但却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德国人上过一次当后不可能再上一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