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吕岱(碧空雁打赏加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阎行成亲,忙碌的不仅是阎行,孙策也因此忙得不可开交。关东人对西凉人又恨又怕,恨的是他们残暴,怕的是他们战斗力强悍。到目前为止,除了孙家父子,关东人与西凉人交手的纪录都惨不忍睹。韩遂、马腾向孙策低头,派骑兵助阵,这大大增强了豫州人对孙策的信心。孙策既然能击败残暴而强大的西凉人,并将他们收为己用,他应该也可以击败袁绍,守护豫州的和平安定。
袁绍在世家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对寒门甚至普通百姓来说,他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死心塌地支持袁绍的人先后逃离豫州,剩下的人对袁绍并没有太多的认同,谁能在乱世中保护他们,他们就愿意支持谁。与孙策相比,袁绍名声很大,战斗力却不怎么样,几年前,他坐拥数十万大军却被董卓击得大败,这样的人靠不住。
不少人借着阎行结婚的机会,带上礼物前来祝贺,然后想方设法与孙策见个面,看看有没有机会谋一份差事,混一口饭吃。年初刘和入境时,不少县的县令、县长被杀,留下了很多空缺。没有被杀的又因为与刘和勾结,事后不是逃走就是被孙策杀掉了,最少也要免官,汝南三十七城就有近三十个县的县令、县长要更换。
孙策每天都要接见很多人,鸡鸣即起,三更才睡,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年轻,如果不是袁权能帮他做睡前按摩,放松调整,他怀疑自己能不能支持到秋后与袁绍决战。
这一天,他正与陶应说话。陶谦与孙坚同辈,不可能来参加孙策部将的婚礼,所以他派陶应来。上次陶商到平舆来了一趟,与孙策见了面,有一些约定,满载而归,得到了陶谦的赞赏。陶应倍感压力,这次特别争取到了机会,来到平舆,第一时间求见孙策。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战斗对陶谦打击很大,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入夏以来更是卧床不起。陶商在东海,每天和陶谦见面,有明显的优势,陶应守在武原,没那么方便,总担心陶谦突然去世,自己会错失先机。在这个时候,取得孙策的支持非常重要。即使孙策不亲自参与他们兄弟的争斗,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经历过几次战斗,他自信比陶商更有优势。
对这种兄弟内讧的事,孙策打心眼里反感,同时他也清楚,如果陶谦死了,陶商、陶应兄弟大打出手,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因此,他力劝陶应保持克制,不要兄弟阋墙,让外人从中渔利。当然,他也答应陶应,万一发生这种事,他会主持公道,建议他们兄弟各据一郡。现在徐州也就剩下两个郡国:琅琊和东海,你们一个一个,别争了。至于广陵和下邳,谁有本事夺回来就是谁的。
陶应反复权衡,觉得这个方案对自己有利,答应了。
好容易说服陶应,有人来报,外面有一个叫吕岱的人请见,自称是广陵人,是长史张纮的朋友。
孙策一听吕岱的名字,立刻来了精神。吕岱可是东吴重臣,能拿下交州,稳住后方,吕岱居功至伟。他立刻起身,笑着对陶应说道:“仲允兄,你徐州名士来,一起去迎一下吧。”
陶应对吕岱一点印象也没有,不过孙策这么说,他不能不给面子,附和了两句,起身随孙策一起出去。
吕岱站在门口,面色平静,心里却在打鼓。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着孙策。在门口等着见孙策的人很多,他不知道孙策会不会见他,又什么时候有见他。张纮是有名,他却没什么名。据他所知,广陵人秦松、陈端都是经张纮举荐进入孙策幕府的,他却没有收到邀请,可见张纮并不看重他。他毛遂自荐,效果肯定不如张纮举荐好。
若不是公务在身,他必须见到孙策,他也不愿意来冒这个险。
就在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里面走出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人身材高大,龙形虎步,足下生风。另一个跟在后面一路小跑,有些狼狈。他正在疑惑,忽见那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扬声道:“广陵吕定公何在?孙策在此,请出来一见。”
吕岱愣住了,直到孙策喊第二声,他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行礼。“某便是吕岱,见过将军。”
孙策一把抓住吕岱的手臂,放声大笑。“定公,来得何其迟也。请进,请进。”说着,拉着吕岱就往里走,连一旁的陶应都给忘了。吕岱被孙策拽着跑,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没有注意到一旁请见的人羡慕的目光。孙策拉着吕岱来到堂上,请吕岱入座,这才笑道:“定公刚到平舆?”
“是,是。”吕岱被孙策的热情搞得晕头转向,还没定下神来,只是连声答应。
“这一路走来,形势如何,还算安定吗?”
吕岱想了想,很诚恳地说道:“虽然有些议论,但总体来说,人心安定。能在这种情况下稳住局面,将军极是不易。”
“哈哈,能得定公这一句,我甚是欣慰。”
孙策搓着大腿,笑容满面,热情而真诚,一点也不像第一次见面,倒是像久别重逢的好友,让吕岱感慨不已。久闻孙策平易近人,求贤若渴,果然名不虚传。他和赵昱、刘和相处那么久也没见过他们这样的笑容。孙策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聚集众多人才,打下如此基业,的确有其过人之处,难怪张纮这样的名士都愿意为他所用。
“定公从广陵来?”
“我从盱眙来。”吕岱有些不好意思,从怀中掏出刘和的书信,双手送到孙策面前。“我奉刘将军之命,前来探望故兖州刺史袁谭,并有事与孙将军相商,怕无由得见,这才托同郡名士张子纲的大名,并非有意欺瞒,还请将军海涵。”
孙策一愣,随即惋惜地叹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啊。定公机智,令人佩服。不过,你要来见我,不必托任何人的名义。不瞒你说,我早知定公大名,只是一直没机会去广陵。定公有才,如今在刘公衡麾下一定身居显位,我错过了。”
吕岱感激不已,却没有多说什么。他拱手道:“多谢将军错爱。我这次来,是奉刘将军之命,愿与将军化干戈为玉帛,保一方太平。”
孙策眉梢挑起,看了一眼陶应。陶应非常紧张。孙策捻着手指,沉吟道:“刘公衡……想求和?”
吕岱摇摇头。“不是求和,是讲和。”
孙策笑了,身体微微后倾。“定公以为,刘公衡有和我讲和的资格吗?”
阎行成亲,忙碌的不仅是阎行,孙策也因此忙得不可开交。关东人对西凉人又恨又怕,恨的是他们残暴,怕的是他们战斗力强悍。到目前为止,除了孙家父子,关东人与西凉人交手的纪录都惨不忍睹。韩遂、马腾向孙策低头,派骑兵助阵,这大大增强了豫州人对孙策的信心。孙策既然能击败残暴而强大的西凉人,并将他们收为己用,他应该也可以击败袁绍,守护豫州的和平安定。
袁绍在世家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对寒门甚至普通百姓来说,他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死心塌地支持袁绍的人先后逃离豫州,剩下的人对袁绍并没有太多的认同,谁能在乱世中保护他们,他们就愿意支持谁。与孙策相比,袁绍名声很大,战斗力却不怎么样,几年前,他坐拥数十万大军却被董卓击得大败,这样的人靠不住。
不少人借着阎行结婚的机会,带上礼物前来祝贺,然后想方设法与孙策见个面,看看有没有机会谋一份差事,混一口饭吃。年初刘和入境时,不少县的县令、县长被杀,留下了很多空缺。没有被杀的又因为与刘和勾结,事后不是逃走就是被孙策杀掉了,最少也要免官,汝南三十七城就有近三十个县的县令、县长要更换。
孙策每天都要接见很多人,鸡鸣即起,三更才睡,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年轻,如果不是袁权能帮他做睡前按摩,放松调整,他怀疑自己能不能支持到秋后与袁绍决战。
这一天,他正与陶应说话。陶谦与孙坚同辈,不可能来参加孙策部将的婚礼,所以他派陶应来。上次陶商到平舆来了一趟,与孙策见了面,有一些约定,满载而归,得到了陶谦的赞赏。陶应倍感压力,这次特别争取到了机会,来到平舆,第一时间求见孙策。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战斗对陶谦打击很大,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入夏以来更是卧床不起。陶商在东海,每天和陶谦见面,有明显的优势,陶应守在武原,没那么方便,总担心陶谦突然去世,自己会错失先机。在这个时候,取得孙策的支持非常重要。即使孙策不亲自参与他们兄弟的争斗,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经历过几次战斗,他自信比陶商更有优势。
对这种兄弟内讧的事,孙策打心眼里反感,同时他也清楚,如果陶谦死了,陶商、陶应兄弟大打出手,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因此,他力劝陶应保持克制,不要兄弟阋墙,让外人从中渔利。当然,他也答应陶应,万一发生这种事,他会主持公道,建议他们兄弟各据一郡。现在徐州也就剩下两个郡国:琅琊和东海,你们一个一个,别争了。至于广陵和下邳,谁有本事夺回来就是谁的。
陶应反复权衡,觉得这个方案对自己有利,答应了。
好容易说服陶应,有人来报,外面有一个叫吕岱的人请见,自称是广陵人,是长史张纮的朋友。
孙策一听吕岱的名字,立刻来了精神。吕岱可是东吴重臣,能拿下交州,稳住后方,吕岱居功至伟。他立刻起身,笑着对陶应说道:“仲允兄,你徐州名士来,一起去迎一下吧。”
陶应对吕岱一点印象也没有,不过孙策这么说,他不能不给面子,附和了两句,起身随孙策一起出去。
吕岱站在门口,面色平静,心里却在打鼓。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着孙策。在门口等着见孙策的人很多,他不知道孙策会不会见他,又什么时候有见他。张纮是有名,他却没什么名。据他所知,广陵人秦松、陈端都是经张纮举荐进入孙策幕府的,他却没有收到邀请,可见张纮并不看重他。他毛遂自荐,效果肯定不如张纮举荐好。
若不是公务在身,他必须见到孙策,他也不愿意来冒这个险。
就在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里面走出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人身材高大,龙形虎步,足下生风。另一个跟在后面一路小跑,有些狼狈。他正在疑惑,忽见那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扬声道:“广陵吕定公何在?孙策在此,请出来一见。”
吕岱愣住了,直到孙策喊第二声,他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行礼。“某便是吕岱,见过将军。”
孙策一把抓住吕岱的手臂,放声大笑。“定公,来得何其迟也。请进,请进。”说着,拉着吕岱就往里走,连一旁的陶应都给忘了。吕岱被孙策拽着跑,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没有注意到一旁请见的人羡慕的目光。孙策拉着吕岱来到堂上,请吕岱入座,这才笑道:“定公刚到平舆?”
“是,是。”吕岱被孙策的热情搞得晕头转向,还没定下神来,只是连声答应。
“这一路走来,形势如何,还算安定吗?”
吕岱想了想,很诚恳地说道:“虽然有些议论,但总体来说,人心安定。能在这种情况下稳住局面,将军极是不易。”
“哈哈,能得定公这一句,我甚是欣慰。”
孙策搓着大腿,笑容满面,热情而真诚,一点也不像第一次见面,倒是像久别重逢的好友,让吕岱感慨不已。久闻孙策平易近人,求贤若渴,果然名不虚传。他和赵昱、刘和相处那么久也没见过他们这样的笑容。孙策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聚集众多人才,打下如此基业,的确有其过人之处,难怪张纮这样的名士都愿意为他所用。
“定公从广陵来?”
“我从盱眙来。”吕岱有些不好意思,从怀中掏出刘和的书信,双手送到孙策面前。“我奉刘将军之命,前来探望故兖州刺史袁谭,并有事与孙将军相商,怕无由得见,这才托同郡名士张子纲的大名,并非有意欺瞒,还请将军海涵。”
孙策一愣,随即惋惜地叹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啊。定公机智,令人佩服。不过,你要来见我,不必托任何人的名义。不瞒你说,我早知定公大名,只是一直没机会去广陵。定公有才,如今在刘公衡麾下一定身居显位,我错过了。”
吕岱感激不已,却没有多说什么。他拱手道:“多谢将军错爱。我这次来,是奉刘将军之命,愿与将军化干戈为玉帛,保一方太平。”
孙策眉梢挑起,看了一眼陶应。陶应非常紧张。孙策捻着手指,沉吟道:“刘公衡……想求和?”
吕岱摇摇头。“不是求和,是讲和。”
孙策笑了,身体微微后倾。“定公以为,刘公衡有和我讲和的资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