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变异的佛学(鹰缘帝打赏加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策权衡了一下,觉得诸葛亮这个建议比较务实,就目前来看,就算不完美也没什么大毛病。
正如袁权提醒的那样,他对浮屠了解太少,贸然发难,不仅很难达到效果,反而会被人看轻。既然诸葛亮有比较成熟的看法,待会儿就由他们探讨,自己以旁听为主,不要急着发表意见。
《四十二章经》虽然没读过,但是听起来很耳熟啊。他读秦汉史,知道佛教传入汉地的大致过程,也知道《佛说四十二章经》是第一部汉译佛经,但汉魏时代的佛教传播范围以内,记载阙失,而且大多是后世追记,当时的确切记载非常有限,就连《佛说四十二经章》都有两个版本,很多学者认为后世的版本译文过于优美,不像是相对粗糙的汉代译经。
在搞不清状况的情况下,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言多必失,到了他这个层次,绝不能信口开河。
孙策又和诸葛亮谈了一会儿,高柔匆匆赶来。天气热,他穿得严严实实,冠服齐整,又走得急,热得满头大汗。孙策坐在栏杆上,示意他在对面坐下,又指指糕点和茶水,示意高柔先尝一点,解解渴。高柔听到侍卫急召,又听说孙策大发雷霆,匆匆赶来,却见孙策平静如常,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喝了两口茶,稳住心神,询问孙策有何指示。
“听说军中有不少人信浮屠,可有这回事?”
高柔不假思索的点点头。“有,大概有一两成吧。”
“什么时候开始的,主要是些什么人?”
“去年大疫时,南阳本草堂派了一些医匠过来增援,其中有几个洛阳白马寺的浮屠道人,他们给百姓治病时经常念些咒语,讲些浮屠教义,安抚人心,不少人就因此信了浮屠。最开始是普通百姓,后来传到军中,尤其是有家人得疫的。”高柔迟疑了片刻,又道:“将军……没听说吗,这次对袁绍作战,有些将士奋不顾身,死不旋踵,就和浮屠教义有关。”
孙策眉头微皱。“怎么说?”
“浮屠与我中原儒道不同,他们更重来生。那些浮屠道人说,战有义与不义之分,守护家人,为天下太平而战,是义战,义战而死,来生可享福报。为不义而战,或贪残妄杀者,来生必为畜生,死于刀下。”
孙策很意外。还有这种事?
高柔接着又说道:“此战过后,有不少俘虏也信了浮屠,他们怕转为畜生,都想弃暗投明,追随将军,为天下太平而战。我见此浮屠教义有助于教化,便没有阻止,打算再观察一段时间。”
孙策一时倒不知如何说。从高柔的解释来看,他并非纵容,只是没有轻易禁止,处理得还算慎重。如果不是袁权提醒,自己劈头盖脸一顿训,可就冤枉高柔了,至少会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
“那你现在可曾发现什么不妥之处?”
“有。”高柔抬起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有一些信浮屠的将士拒绝吃牛肉,还有一些将士不肯向上官行礼,说什么众生平等,没有尊卑贵贱。还有一些人信了浮屠之后要抛妻弃子,说是要远离色欲,奉身修道。不过人数不多,只是一些生性偏激之人。我最近正在研习浮屠教义,希望能找出破解之法,可惜尚未有成。”
“你怎么研习?”孙策有些担心。佛教是一个坑,佛学却有些玄妙,和道家有近似之处,魏晋玄学兴起的苗头已经呈现,高柔别把自己绕进去。
“一是研读浮屠经籍,一是与浮屠道人讨论。”
“军中有浮屠道人?”孙策更加惊讶,心中更加不安。他几乎不离军中,却几乎没看过浮屠道人,这些人是故意避开他的耳目吗?
“还有几个,他们通晓医术,尤其是通晓金创的处理,对疫情防治也有不少经验。将军不知道他们,是因为他们之前并没有随军,而是在汝南、颍川一带处理疫情善后,防止复发,最近两天才到浚仪的。他们不住在军营里,在外面结庐而居。”
孙策留了心。这些浮屠道人赶到这儿来有可能是为了传道,也有可能是别有用意,总之不可能只是为了治病救人。但凡与宗教相关,传播教义总是最大的目标,所有的手段都是为此而生。不能再姑息了,高柔一个人见识有限,未必处理得来,等他真正认识到佛教的弊端可能就来不及了。
孙策向诸葛亮使了个眼色。诸葛亮会意,把他对浮屠的担心说了一遍。高柔对笮融的事有所耳闻,但没有切身经历,了解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不如诸葛亮来得具体,听了笮融搞的那些事,再联系自己了解的那些情况,也觉得刻不容缓,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可是对如何遏制浮屠教义的传播,他有些犯难。已经有那么多人信了,如何能让他们放弃?简单的禁止肯定不行。孙策也觉得这件事有点麻烦,一两成的人,那就是近万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整个汝南至少有四五万人。
诸葛亮思索片刻,主动请缨。“将军,我先接触一下那几个浮屠道人吧,看看他们究竟想干什么。知其所欲,方能对症下药。”
孙策答应了。诸葛亮聪明,又对浮屠教义比较了解,让他去探个路也不错。虽说他有急于立功的嫌疑,勇于任事总比懒散荒疏好。他让高柔引荐,暂时不要暴露诸葛亮的身份,只当是一个普通的问道者。高柔答应了,又汇报了一些事务,告辞而去。
诸葛亮跟着去了。孙策坐在凉亭上,反复考虑着高柔刚才的汇报,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找不到问题。他想来想去,派人去请郭嘉。战事暂时结束,但情报工作却永远不会停息,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些浮屠道人是细作,借着传道之名打探消息,蛊惑人心。
义战而死,来世享福,这可不像是佛教的教义啊,难道是因为我的到来,佛教也受到了影响,发生了变异?
过了小半个时辰,郭嘉一摇二摆的来了,听完孙策的担心,他笑了一声:“将军,你可以找华佗聊聊,他对天竺的事比较熟悉。据说他的医术有一部分就是与浮屠道人交流切磋的结果。”
孙策权衡了一下,觉得诸葛亮这个建议比较务实,就目前来看,就算不完美也没什么大毛病。
正如袁权提醒的那样,他对浮屠了解太少,贸然发难,不仅很难达到效果,反而会被人看轻。既然诸葛亮有比较成熟的看法,待会儿就由他们探讨,自己以旁听为主,不要急着发表意见。
《四十二章经》虽然没读过,但是听起来很耳熟啊。他读秦汉史,知道佛教传入汉地的大致过程,也知道《佛说四十二章经》是第一部汉译佛经,但汉魏时代的佛教传播范围以内,记载阙失,而且大多是后世追记,当时的确切记载非常有限,就连《佛说四十二经章》都有两个版本,很多学者认为后世的版本译文过于优美,不像是相对粗糙的汉代译经。
在搞不清状况的情况下,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言多必失,到了他这个层次,绝不能信口开河。
孙策又和诸葛亮谈了一会儿,高柔匆匆赶来。天气热,他穿得严严实实,冠服齐整,又走得急,热得满头大汗。孙策坐在栏杆上,示意他在对面坐下,又指指糕点和茶水,示意高柔先尝一点,解解渴。高柔听到侍卫急召,又听说孙策大发雷霆,匆匆赶来,却见孙策平静如常,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喝了两口茶,稳住心神,询问孙策有何指示。
“听说军中有不少人信浮屠,可有这回事?”
高柔不假思索的点点头。“有,大概有一两成吧。”
“什么时候开始的,主要是些什么人?”
“去年大疫时,南阳本草堂派了一些医匠过来增援,其中有几个洛阳白马寺的浮屠道人,他们给百姓治病时经常念些咒语,讲些浮屠教义,安抚人心,不少人就因此信了浮屠。最开始是普通百姓,后来传到军中,尤其是有家人得疫的。”高柔迟疑了片刻,又道:“将军……没听说吗,这次对袁绍作战,有些将士奋不顾身,死不旋踵,就和浮屠教义有关。”
孙策眉头微皱。“怎么说?”
“浮屠与我中原儒道不同,他们更重来生。那些浮屠道人说,战有义与不义之分,守护家人,为天下太平而战,是义战,义战而死,来生可享福报。为不义而战,或贪残妄杀者,来生必为畜生,死于刀下。”
孙策很意外。还有这种事?
高柔接着又说道:“此战过后,有不少俘虏也信了浮屠,他们怕转为畜生,都想弃暗投明,追随将军,为天下太平而战。我见此浮屠教义有助于教化,便没有阻止,打算再观察一段时间。”
孙策一时倒不知如何说。从高柔的解释来看,他并非纵容,只是没有轻易禁止,处理得还算慎重。如果不是袁权提醒,自己劈头盖脸一顿训,可就冤枉高柔了,至少会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
“那你现在可曾发现什么不妥之处?”
“有。”高柔抬起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有一些信浮屠的将士拒绝吃牛肉,还有一些将士不肯向上官行礼,说什么众生平等,没有尊卑贵贱。还有一些人信了浮屠之后要抛妻弃子,说是要远离色欲,奉身修道。不过人数不多,只是一些生性偏激之人。我最近正在研习浮屠教义,希望能找出破解之法,可惜尚未有成。”
“你怎么研习?”孙策有些担心。佛教是一个坑,佛学却有些玄妙,和道家有近似之处,魏晋玄学兴起的苗头已经呈现,高柔别把自己绕进去。
“一是研读浮屠经籍,一是与浮屠道人讨论。”
“军中有浮屠道人?”孙策更加惊讶,心中更加不安。他几乎不离军中,却几乎没看过浮屠道人,这些人是故意避开他的耳目吗?
“还有几个,他们通晓医术,尤其是通晓金创的处理,对疫情防治也有不少经验。将军不知道他们,是因为他们之前并没有随军,而是在汝南、颍川一带处理疫情善后,防止复发,最近两天才到浚仪的。他们不住在军营里,在外面结庐而居。”
孙策留了心。这些浮屠道人赶到这儿来有可能是为了传道,也有可能是别有用意,总之不可能只是为了治病救人。但凡与宗教相关,传播教义总是最大的目标,所有的手段都是为此而生。不能再姑息了,高柔一个人见识有限,未必处理得来,等他真正认识到佛教的弊端可能就来不及了。
孙策向诸葛亮使了个眼色。诸葛亮会意,把他对浮屠的担心说了一遍。高柔对笮融的事有所耳闻,但没有切身经历,了解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不如诸葛亮来得具体,听了笮融搞的那些事,再联系自己了解的那些情况,也觉得刻不容缓,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可是对如何遏制浮屠教义的传播,他有些犯难。已经有那么多人信了,如何能让他们放弃?简单的禁止肯定不行。孙策也觉得这件事有点麻烦,一两成的人,那就是近万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整个汝南至少有四五万人。
诸葛亮思索片刻,主动请缨。“将军,我先接触一下那几个浮屠道人吧,看看他们究竟想干什么。知其所欲,方能对症下药。”
孙策答应了。诸葛亮聪明,又对浮屠教义比较了解,让他去探个路也不错。虽说他有急于立功的嫌疑,勇于任事总比懒散荒疏好。他让高柔引荐,暂时不要暴露诸葛亮的身份,只当是一个普通的问道者。高柔答应了,又汇报了一些事务,告辞而去。
诸葛亮跟着去了。孙策坐在凉亭上,反复考虑着高柔刚才的汇报,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找不到问题。他想来想去,派人去请郭嘉。战事暂时结束,但情报工作却永远不会停息,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些浮屠道人是细作,借着传道之名打探消息,蛊惑人心。
义战而死,来世享福,这可不像是佛教的教义啊,难道是因为我的到来,佛教也受到了影响,发生了变异?
过了小半个时辰,郭嘉一摇二摆的来了,听完孙策的担心,他笑了一声:“将军,你可以找华佗聊聊,他对天竺的事比较熟悉。据说他的医术有一部分就是与浮屠道人交流切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