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 瓶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黄承彦、秦罗对面而坐,说着一些技术问题。黄承彦即将随孙策赶往吴县,可能有半年时间不回来,不仅木学堂的事要全部交给秦罗,就连铁官的一些事务也要由秦罗兼管,趁着这个机会交待一下。
关于马车的减震构件,秦罗提出了一些意见,根据安装了减震构件的马车使用情况来看,减震有一定的效果,但问题也不小,耐用性是个大问题,尤其是路况不好的地方,这种减震构件十天半个月就得换一趟,而且崩坏大多很突然,甚至引起了一些事故。经过木学堂的匠师商量,现在采用增加构件数量的方式来避免突然崩坏,耐用性得到了解决,但成本上去了。秦罗还是希望能在材料上有所提高。
黄承彦答应回去安排人试验。经过最初的迅猛发展后,铁官的任务越来越多,工作进展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取得成果了。投入更多,产出却越来越少,似乎遇到了瓶颈。
秦罗理解这种困境。实际上,木学堂也有类似的情况。
两人正相对苦笑,孙策快步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两枚纸,在黄秦二人面前分别放了一枚。“二位祭酒,这两份名单你们看一看,看看最近有没有人和你们有接触。”
黄承彦接过名单,先扫了一眼,摇摇头。“一个也没有。”
秦罗看得比较慢,手指划过名单,又沉思了好一会儿。“这里面有几个最近去过木学堂,是谈技术转让的,价格给得还挺高,不过还没有最后结果,我只是知道此事,没有直接介入。”她惭愧地笑笑。“将军,我能力有限,主持木学堂难以胜任,子夫成亲后,我更是独木难支。还请将军另请高明。”
孙策打量着秦罗,笑道:“夫人想去太湖吗?”
秦罗点点头。“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去太湖。”
孙策哈哈一笑。秦罗是想避嫌。现在镇守州郡的文武都陆续将家眷迁往吴县,黄忠作为镇守南阳的大将,自然也在其列,但秦罗是木学堂祭酒,她一走,木学堂暂时就没有人主持了。
“祭酒说得没错,本来我是想邀请你去太湖的,不过你有公职在身,不能久离。你如果累了,我可以放你几个月假,去太湖住几天,与月英、阿宛聚聚,但你还得回来。”孙策笑道:“木学堂祭酒俸比二千石,而且镇守南阳的将领好找,比如我就可以,但木学堂祭酒难找,尤其是女子更难找,如果非要一个人去吴县,我宁可让你夫君去,也不能让你离职。”
“将军……”
“有胡夫人去就行了,你就安心留在南阳做事吧,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倚仗你。公私难兼顾,你既然担任了公职,家庭就不得不放一放了。十二轮休,你每年有两个月的长假,可以去太湖小住,我建议你放在春秋季,春天有端午,秋天有中秋,一家人正好团圆。另外,孩子寒暑假的时候,让他们来南阳游学,一家人也好见面。”
见孙策为她着想得这么周到,秦罗感激不尽。“多谢将军。”
“刚才看二位情绪不高,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秦罗把目光转向黄承彦,请黄承彦代为表述。黄承彦也不推辞,把技术发展不顺利的事情说了一遍。孙策微微一笑。他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技术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独某个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容易一些,涉及到的范围越广,难度就会越大。
比如最近搞的减震系统,不仅涉及到材料,还涉及到结构,在后世材料学和机械学发达的情况下,开发一个新产品还需要用大量的试验,现在只能靠经验积累,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是不太现实的。
“不是你们现在跑得慢了,而是之前你们跑得太快了,其他的行业没跟上发展。祭酒不用急,凡事都有个过程,现在可以放慢一点脚步,多培养一些匠师,厚积薄发,将来自然会越来越好。”他转头看向黄承彦,笑道:“之前能有那么大的进步,正是因为祭酒父女多年的积累所致,如今这些积累大多化成了切实可见的利益,需要新的积累来补充,急也没用。”
黄承彦颌首附和。秦罗见状,心安了不少。孙策又交待她回去之后彻查一番,看看木学堂有哪些人最近和外界接触比较频繁,加强保密,不过也不必太过紧张,闹得人心惶惶。木学堂也好,铁官也罢,南阳的大部分机构都有关中人,如果太斤斤计较,会挫伤关中人的积极性。
秦罗非常赞同。她也是关中人,当然不希望对关中人另眼相看。她提出一个建议,将现有的技术进行分级,分为军用、民用,分别适用不同的保密办法。
孙策接受了建议,请他们回去仔细斟酌一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制度,颁布施行,加强技术保密,不能再让关中或者其他人占便宜了。开始的技术投入小,见效快,技术门槛低,仿制起来也容易,保密不易,以后的技术开发将进入精细化,投入增大,不能再自己花钱搞开发,别人免费享受成果。
尤其是冶金技术。用提高温度,降低冶炼成本,又采用淬火渗碳技术后,传统炼钢的上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没有其他工业体系的支撑不可能转向真正的工业化,这中间的跨越不是黄承彦一个人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从现在开始,黄承彦的任务不是研究技术,而是把自己研究技术的经验传下去。蒲元是有天赋,但仅有蒲元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人才一起研究。孙策希望黄承彦再多培养一些人才,把他从南阳铁官得到的经验进行整体归纳,争取建立一个冶金学的体系,把这门技术变成一门学问。
相对于木学,冶金是一门更复杂的学问,更需要体系的支撑。孙策打算将治下的铁官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规范的体系,黄承彦无疑是负责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黄承彦欣然同意。他虽然对技术感兴趣,心理上却不认同自己是一个单纯的工匠,能由术进道,并且是开创一门前所未有的学问,他当然求之不得。
正说着,诸葛亮进来汇报,辛毗回来了,奉周瑜之命,赶来汇报追查法正的结果。
孙策点头,又对黄承彦、秦罗交待了几句,起身送他们出门。在门口,他不仅向黄承彦告辞,还向秦罗告辞,礼节倍至,不仅秦罗受宠若惊,就连辛毗都觉得有些过。等黄承彦、秦罗走远,他忍不住说道:“将军,礼贤下士固然是美德,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孙策瞅瞅辛毗,微微一笑。“对脚踏实地,潜心问道的人,不论男女,我都愿意以礼相待,再恭敬也不为过。对坐而论道,起不能行的清谈客,我连看他一眼都觉得多余。”
辛毗觉得头皮有点疼。
黄承彦、秦罗对面而坐,说着一些技术问题。黄承彦即将随孙策赶往吴县,可能有半年时间不回来,不仅木学堂的事要全部交给秦罗,就连铁官的一些事务也要由秦罗兼管,趁着这个机会交待一下。
关于马车的减震构件,秦罗提出了一些意见,根据安装了减震构件的马车使用情况来看,减震有一定的效果,但问题也不小,耐用性是个大问题,尤其是路况不好的地方,这种减震构件十天半个月就得换一趟,而且崩坏大多很突然,甚至引起了一些事故。经过木学堂的匠师商量,现在采用增加构件数量的方式来避免突然崩坏,耐用性得到了解决,但成本上去了。秦罗还是希望能在材料上有所提高。
黄承彦答应回去安排人试验。经过最初的迅猛发展后,铁官的任务越来越多,工作进展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取得成果了。投入更多,产出却越来越少,似乎遇到了瓶颈。
秦罗理解这种困境。实际上,木学堂也有类似的情况。
两人正相对苦笑,孙策快步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两枚纸,在黄秦二人面前分别放了一枚。“二位祭酒,这两份名单你们看一看,看看最近有没有人和你们有接触。”
黄承彦接过名单,先扫了一眼,摇摇头。“一个也没有。”
秦罗看得比较慢,手指划过名单,又沉思了好一会儿。“这里面有几个最近去过木学堂,是谈技术转让的,价格给得还挺高,不过还没有最后结果,我只是知道此事,没有直接介入。”她惭愧地笑笑。“将军,我能力有限,主持木学堂难以胜任,子夫成亲后,我更是独木难支。还请将军另请高明。”
孙策打量着秦罗,笑道:“夫人想去太湖吗?”
秦罗点点头。“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去太湖。”
孙策哈哈一笑。秦罗是想避嫌。现在镇守州郡的文武都陆续将家眷迁往吴县,黄忠作为镇守南阳的大将,自然也在其列,但秦罗是木学堂祭酒,她一走,木学堂暂时就没有人主持了。
“祭酒说得没错,本来我是想邀请你去太湖的,不过你有公职在身,不能久离。你如果累了,我可以放你几个月假,去太湖住几天,与月英、阿宛聚聚,但你还得回来。”孙策笑道:“木学堂祭酒俸比二千石,而且镇守南阳的将领好找,比如我就可以,但木学堂祭酒难找,尤其是女子更难找,如果非要一个人去吴县,我宁可让你夫君去,也不能让你离职。”
“将军……”
“有胡夫人去就行了,你就安心留在南阳做事吧,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倚仗你。公私难兼顾,你既然担任了公职,家庭就不得不放一放了。十二轮休,你每年有两个月的长假,可以去太湖小住,我建议你放在春秋季,春天有端午,秋天有中秋,一家人正好团圆。另外,孩子寒暑假的时候,让他们来南阳游学,一家人也好见面。”
见孙策为她着想得这么周到,秦罗感激不尽。“多谢将军。”
“刚才看二位情绪不高,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秦罗把目光转向黄承彦,请黄承彦代为表述。黄承彦也不推辞,把技术发展不顺利的事情说了一遍。孙策微微一笑。他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技术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独某个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容易一些,涉及到的范围越广,难度就会越大。
比如最近搞的减震系统,不仅涉及到材料,还涉及到结构,在后世材料学和机械学发达的情况下,开发一个新产品还需要用大量的试验,现在只能靠经验积累,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是不太现实的。
“不是你们现在跑得慢了,而是之前你们跑得太快了,其他的行业没跟上发展。祭酒不用急,凡事都有个过程,现在可以放慢一点脚步,多培养一些匠师,厚积薄发,将来自然会越来越好。”他转头看向黄承彦,笑道:“之前能有那么大的进步,正是因为祭酒父女多年的积累所致,如今这些积累大多化成了切实可见的利益,需要新的积累来补充,急也没用。”
黄承彦颌首附和。秦罗见状,心安了不少。孙策又交待她回去之后彻查一番,看看木学堂有哪些人最近和外界接触比较频繁,加强保密,不过也不必太过紧张,闹得人心惶惶。木学堂也好,铁官也罢,南阳的大部分机构都有关中人,如果太斤斤计较,会挫伤关中人的积极性。
秦罗非常赞同。她也是关中人,当然不希望对关中人另眼相看。她提出一个建议,将现有的技术进行分级,分为军用、民用,分别适用不同的保密办法。
孙策接受了建议,请他们回去仔细斟酌一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制度,颁布施行,加强技术保密,不能再让关中或者其他人占便宜了。开始的技术投入小,见效快,技术门槛低,仿制起来也容易,保密不易,以后的技术开发将进入精细化,投入增大,不能再自己花钱搞开发,别人免费享受成果。
尤其是冶金技术。用提高温度,降低冶炼成本,又采用淬火渗碳技术后,传统炼钢的上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没有其他工业体系的支撑不可能转向真正的工业化,这中间的跨越不是黄承彦一个人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从现在开始,黄承彦的任务不是研究技术,而是把自己研究技术的经验传下去。蒲元是有天赋,但仅有蒲元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人才一起研究。孙策希望黄承彦再多培养一些人才,把他从南阳铁官得到的经验进行整体归纳,争取建立一个冶金学的体系,把这门技术变成一门学问。
相对于木学,冶金是一门更复杂的学问,更需要体系的支撑。孙策打算将治下的铁官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规范的体系,黄承彦无疑是负责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黄承彦欣然同意。他虽然对技术感兴趣,心理上却不认同自己是一个单纯的工匠,能由术进道,并且是开创一门前所未有的学问,他当然求之不得。
正说着,诸葛亮进来汇报,辛毗回来了,奉周瑜之命,赶来汇报追查法正的结果。
孙策点头,又对黄承彦、秦罗交待了几句,起身送他们出门。在门口,他不仅向黄承彦告辞,还向秦罗告辞,礼节倍至,不仅秦罗受宠若惊,就连辛毗都觉得有些过。等黄承彦、秦罗走远,他忍不住说道:“将军,礼贤下士固然是美德,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孙策瞅瞅辛毗,微微一笑。“对脚踏实地,潜心问道的人,不论男女,我都愿意以礼相待,再恭敬也不为过。对坐而论道,起不能行的清谈客,我连看他一眼都觉得多余。”
辛毗觉得头皮有点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