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章 画虎不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博望苑在长安南。若由杜门出城,沿杜城大道南行五里就能到达。不过荀彧今天是由安门出城,到达博望苑之前先经相邻的太学、辟雍,再向东折,方能到达博望苑。
太学无生员,辟雍也荒废多时,野草丛生,鸦狐出没,不用下车就能感觉到衰败之气。荀彧远远地看着,情绪更加低落,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
蒋干笑笑。“令君不必如此。长安虽然破败,毕竟是两百年前的事了,比洛阳好多了。”
荀彧没好气的瞪了蒋干一眼。“洛阳破败了,你很开心么?”
蒋干摇摇头。“令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蒋干虽然曾去洛阳干禄,却未求得一官半职,不过一介布衣。既未毁洛阳一草一木,也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自然也毋须愧疚。倒是令君难辞其咎,你们汝颍人当时可是大权在握啊。”
蒋干说着,笑出声来。荀彧暗自惭愧,无法反驳,只能一声轻叹。“你说得对,我的确难辞其咎。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大汉能够中兴,只有君明臣贤,政治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以暴易暴又有什么意义呢?到头来,还不是一姓之兴衰,与天下百姓何干?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吴侯是有见识的人,方有此悲天悯人之言,可是一旦涉及到自身荣辱,便也与常人无异了。”
蒋干嘴角带笑,连连摇头。“令君言不由衷,恕我不敢苟同。”
荀彧看看蒋干。“子翼何出此方言?”
“令君有王佐之称,乃是不世出的贤者,见微知著,未卜先知,向有知之明。纵使你未与吴侯相见,不能测其深浅,难道就不能闻其言,观其行,见其志?你说吴侯与常人无异,那与令君与约的张子纲先生当何以自处,尊兄荀友若、从子荀公达,尊友郭奉孝、辛佐治岂不是有眼无珠?”
荀彧面色微红,拱手施礼。“敢请子翼指教。”
“不敢。”蒋干正襟危坐,还了一礼。“诚如令君所言,吴侯也是人,他同样要穿衣吃饭,同样要成家立业,要为家族兴衰荣辱尽一份努力,但他不仅如此,他还有更高远的志向。他不仅有更高远的志向,他还有实现这些志向的能力。”
荀彧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蒋干。
“我知道,令君觉得天子虽然年幼,却英武过人,有明君之相,是以尽心辅佐,欲中兴大汉,致天下太平,而吴侯却是他的大敌,是中兴最大的障碍。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天子也许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优秀,他这一切都不过是效仿吴侯,而且学得并不到家,画虎不成反类犬,所谓的功绩不过是因人成事,掠人之美?”
荀彧“嗤”了一声,不以为然。
蒋干也哼了一声,以示回应。他曲指轻叩案几。“看来令君不愿意承认。那好,我问你几个问题:关中行新政,建工坊,是不是效仿吴侯?”
荀彧点点头。“见贤思齐,择优而从,本是当然。”
“崇女子,平衡阴阳,移风易俗,是不是步吴侯后尘?”
荀彧迟疑了片刻。“……是。”
“这两项都是学自吴侯,可是你们学到位了吗?”
荀彧没吭声。关中的新政主要推动者就是他,实行得如何,他心里最清楚。工坊是建了,技术水平一直不如南阳。尊重女子的风气也有一些,可是比起孙策来相去甚远,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都是客气的。
“天子西征,号称大捷,可是这大捷背后究竟有多少战绩,与吴侯相比如何,你应该比我清楚。我只想问一句,如果没有南阳军械,天子敢越陇山一步吗?”
“南阳军械虽好,但天子西征大捷却并非全是军械之功……”
蒋干无声地笑了,神情戏谑。“你当初向我讨金丝锦甲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荀彧面红耳赤,神情窘迫。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心里清楚,他之所以最后同意天子西征,刘晔之所以敢在鲜卑犯境的时候力谏迎战,最后又能战而胜之,南阳军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孙策送的金丝锦甲,用杨彪那三亿钱装备的羽林骑,以及马腾、韩遂拥有的精骑,才是最大的倚仗。甚至在此之前,孙策一战而平定辽东、太史慈横扫东部鲜卑的辉煌战绩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孙策和太史慈的战绩让他们意识到了新式装备的巨大优势,刘晔才敢于正面迎战鲜卑人,取得西征大捷,而不是徒有其表。
他们一直在效仿孙策而已。
“你们一直在学,却又不肯承认,而且还入了歧途。”蒋干接着说道:“吴侯行王道,你们行霸道。吴侯读孟子,天子读荀子。吴侯善待读书人,你们对凉州人委曲求全。令君,杨文先自卖三亿钱,黄公琰宁愿被俘,赵邠卿滞溜不归,你不觉得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吗?他们难道都是无知之辈,分不清好坏?那朝廷派他们出使,是不是太失策了?”
荀彧面色苍白,无言以对。
“户口之众,钱粮之多,器甲之精,将士之勇,民心向背,你们哪一项能和吴侯比?你们倚仗的不就是关中的地势么?可是你别忘了,高祖破暴秦,光武帝破新莽,都是由东而西,崤山虽高,函谷虽险,能挡几时?吴侯欲取天下如覆掌,之所以愿意入朝执政,不过是想少流一些血,为汉家留一些血食。他想问鼎天下,的确关乎一姓之荣,但你若以为只是如此,那你就看错了。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的正是令君之流。”
蒋干敲敲车窗,让车夫停了下,欠身拉开车门,逼视着荀彧。荀彧血往上涌,白晳的面皮涨得通红。
“蒋子翼,你这是何意?”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别过。请转告陛下,这是最后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吴侯兵临城下的时候,你们再后悔可就迟了。”
“你这是威胁朝廷吗?”荀彧怒急攻心,厉声喝道。
“你说是,那就是了。”蒋干耸耸肩,神情淡然。
荀彧气急无语,起身下车,一甩袖子,大步流星的向自己的马车走去。他的马车也停下了,董青从车里走了出来,错身而过时向荀彧施了一礼,荀彧正在气头上,也没空理他,像头怒虎一样冲进车里,“呯”的一声关上了车门。董青碰了一鼻子灰,莫名其妙,回到蒋干的马车上,正待要问,蒋干敲了敲车壁,马车重新起动,掉了个方向,扬长而去。
荀彧坐在车中,气得浑身发抖,气喘吁吁,胸膛剧烈起伏。唐夫人不解其意,又不好问,只得坐在他身边,轻抚他的背,柔声劝解。过了好一会儿,荀彧才慢慢平静下来,他靠在车壁上,双目无神,脸色也有些灰败,就像一下子老了十岁。
“回城。”
“不去博望苑了?”
“不去了,我们没机会入住新居了。”荀彧无力地挥挥手。“孙策要来了。”
——
天子看着快步走来的荀彧,吃了一惊,赶上两步,伸手相扶。“令君,出了什么事?”
“陛下,收到赵岐的奏疏了吗?”
天子摇摇头。“赵岐有奏疏来了?”
荀彧转身对一旁的曹丕说道:“去秘书台,问刘令君,看他有没有消息。”曹丕看了天子一眼,天子点点头,曹丕不敢怠慢,飞也似地去了。荀彧利用这个时候,把蒋干给他看的奏疏内容简略的说了一遍,重点分析了孙策此举的用意:争夺民意。
天子的眼睛缩了起来,眼角的青筋贲起,连眼珠都有些充血泛红。他嘶声道:“蒋干……当真这么说?”
“陛下,蒋干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岐这份奏疏一旦印行天下,陛下就被置于尴尬之地了。一旦应对不当,挑起战事的责任就在朝廷了。”
天子冷笑道:“那又如何?”
荀彧惊愕地看着天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天子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挤出一丝笑容,解释道:“令君,你别急,我觉得这件事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不管孙策是怎么想的,他眼下还没有进攻关中的实力。兵法有云: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与其担心孙策的诡计,不如想想如何稳定关中,拒敌于门外。”
“陛下所言甚是。”
刘晔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奏疏。曹丕一路小跑的跟在后面,满头是汗。刘晔走到天子面前,向天子行礼,又与荀彧见礼,将手中的奏疏送给天子。这正是赵岐所写的奏疏,天子迅速扫了一遍,和荀彧转述的相差无几。有了之前的准备,他此刻显得非常平静。
“子扬有何妙计?”
“接受赵公的建议,召孙策入朝,看他敢不敢来。”
荀彧问道:“如果他敢来呢?”
“那就让他做大将军,主持政务,推行新政。”刘晔撇了撇嘴,冷笑道:“看他怎么解决关中的困难,平定冀州、并州。”
博望苑在长安南。若由杜门出城,沿杜城大道南行五里就能到达。不过荀彧今天是由安门出城,到达博望苑之前先经相邻的太学、辟雍,再向东折,方能到达博望苑。
太学无生员,辟雍也荒废多时,野草丛生,鸦狐出没,不用下车就能感觉到衰败之气。荀彧远远地看着,情绪更加低落,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
蒋干笑笑。“令君不必如此。长安虽然破败,毕竟是两百年前的事了,比洛阳好多了。”
荀彧没好气的瞪了蒋干一眼。“洛阳破败了,你很开心么?”
蒋干摇摇头。“令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蒋干虽然曾去洛阳干禄,却未求得一官半职,不过一介布衣。既未毁洛阳一草一木,也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自然也毋须愧疚。倒是令君难辞其咎,你们汝颍人当时可是大权在握啊。”
蒋干说着,笑出声来。荀彧暗自惭愧,无法反驳,只能一声轻叹。“你说得对,我的确难辞其咎。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大汉能够中兴,只有君明臣贤,政治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以暴易暴又有什么意义呢?到头来,还不是一姓之兴衰,与天下百姓何干?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吴侯是有见识的人,方有此悲天悯人之言,可是一旦涉及到自身荣辱,便也与常人无异了。”
蒋干嘴角带笑,连连摇头。“令君言不由衷,恕我不敢苟同。”
荀彧看看蒋干。“子翼何出此方言?”
“令君有王佐之称,乃是不世出的贤者,见微知著,未卜先知,向有知之明。纵使你未与吴侯相见,不能测其深浅,难道就不能闻其言,观其行,见其志?你说吴侯与常人无异,那与令君与约的张子纲先生当何以自处,尊兄荀友若、从子荀公达,尊友郭奉孝、辛佐治岂不是有眼无珠?”
荀彧面色微红,拱手施礼。“敢请子翼指教。”
“不敢。”蒋干正襟危坐,还了一礼。“诚如令君所言,吴侯也是人,他同样要穿衣吃饭,同样要成家立业,要为家族兴衰荣辱尽一份努力,但他不仅如此,他还有更高远的志向。他不仅有更高远的志向,他还有实现这些志向的能力。”
荀彧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蒋干。
“我知道,令君觉得天子虽然年幼,却英武过人,有明君之相,是以尽心辅佐,欲中兴大汉,致天下太平,而吴侯却是他的大敌,是中兴最大的障碍。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天子也许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优秀,他这一切都不过是效仿吴侯,而且学得并不到家,画虎不成反类犬,所谓的功绩不过是因人成事,掠人之美?”
荀彧“嗤”了一声,不以为然。
蒋干也哼了一声,以示回应。他曲指轻叩案几。“看来令君不愿意承认。那好,我问你几个问题:关中行新政,建工坊,是不是效仿吴侯?”
荀彧点点头。“见贤思齐,择优而从,本是当然。”
“崇女子,平衡阴阳,移风易俗,是不是步吴侯后尘?”
荀彧迟疑了片刻。“……是。”
“这两项都是学自吴侯,可是你们学到位了吗?”
荀彧没吭声。关中的新政主要推动者就是他,实行得如何,他心里最清楚。工坊是建了,技术水平一直不如南阳。尊重女子的风气也有一些,可是比起孙策来相去甚远,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都是客气的。
“天子西征,号称大捷,可是这大捷背后究竟有多少战绩,与吴侯相比如何,你应该比我清楚。我只想问一句,如果没有南阳军械,天子敢越陇山一步吗?”
“南阳军械虽好,但天子西征大捷却并非全是军械之功……”
蒋干无声地笑了,神情戏谑。“你当初向我讨金丝锦甲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荀彧面红耳赤,神情窘迫。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心里清楚,他之所以最后同意天子西征,刘晔之所以敢在鲜卑犯境的时候力谏迎战,最后又能战而胜之,南阳军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孙策送的金丝锦甲,用杨彪那三亿钱装备的羽林骑,以及马腾、韩遂拥有的精骑,才是最大的倚仗。甚至在此之前,孙策一战而平定辽东、太史慈横扫东部鲜卑的辉煌战绩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孙策和太史慈的战绩让他们意识到了新式装备的巨大优势,刘晔才敢于正面迎战鲜卑人,取得西征大捷,而不是徒有其表。
他们一直在效仿孙策而已。
“你们一直在学,却又不肯承认,而且还入了歧途。”蒋干接着说道:“吴侯行王道,你们行霸道。吴侯读孟子,天子读荀子。吴侯善待读书人,你们对凉州人委曲求全。令君,杨文先自卖三亿钱,黄公琰宁愿被俘,赵邠卿滞溜不归,你不觉得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吗?他们难道都是无知之辈,分不清好坏?那朝廷派他们出使,是不是太失策了?”
荀彧面色苍白,无言以对。
“户口之众,钱粮之多,器甲之精,将士之勇,民心向背,你们哪一项能和吴侯比?你们倚仗的不就是关中的地势么?可是你别忘了,高祖破暴秦,光武帝破新莽,都是由东而西,崤山虽高,函谷虽险,能挡几时?吴侯欲取天下如覆掌,之所以愿意入朝执政,不过是想少流一些血,为汉家留一些血食。他想问鼎天下,的确关乎一姓之荣,但你若以为只是如此,那你就看错了。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的正是令君之流。”
蒋干敲敲车窗,让车夫停了下,欠身拉开车门,逼视着荀彧。荀彧血往上涌,白晳的面皮涨得通红。
“蒋子翼,你这是何意?”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别过。请转告陛下,这是最后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吴侯兵临城下的时候,你们再后悔可就迟了。”
“你这是威胁朝廷吗?”荀彧怒急攻心,厉声喝道。
“你说是,那就是了。”蒋干耸耸肩,神情淡然。
荀彧气急无语,起身下车,一甩袖子,大步流星的向自己的马车走去。他的马车也停下了,董青从车里走了出来,错身而过时向荀彧施了一礼,荀彧正在气头上,也没空理他,像头怒虎一样冲进车里,“呯”的一声关上了车门。董青碰了一鼻子灰,莫名其妙,回到蒋干的马车上,正待要问,蒋干敲了敲车壁,马车重新起动,掉了个方向,扬长而去。
荀彧坐在车中,气得浑身发抖,气喘吁吁,胸膛剧烈起伏。唐夫人不解其意,又不好问,只得坐在他身边,轻抚他的背,柔声劝解。过了好一会儿,荀彧才慢慢平静下来,他靠在车壁上,双目无神,脸色也有些灰败,就像一下子老了十岁。
“回城。”
“不去博望苑了?”
“不去了,我们没机会入住新居了。”荀彧无力地挥挥手。“孙策要来了。”
——
天子看着快步走来的荀彧,吃了一惊,赶上两步,伸手相扶。“令君,出了什么事?”
“陛下,收到赵岐的奏疏了吗?”
天子摇摇头。“赵岐有奏疏来了?”
荀彧转身对一旁的曹丕说道:“去秘书台,问刘令君,看他有没有消息。”曹丕看了天子一眼,天子点点头,曹丕不敢怠慢,飞也似地去了。荀彧利用这个时候,把蒋干给他看的奏疏内容简略的说了一遍,重点分析了孙策此举的用意:争夺民意。
天子的眼睛缩了起来,眼角的青筋贲起,连眼珠都有些充血泛红。他嘶声道:“蒋干……当真这么说?”
“陛下,蒋干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岐这份奏疏一旦印行天下,陛下就被置于尴尬之地了。一旦应对不当,挑起战事的责任就在朝廷了。”
天子冷笑道:“那又如何?”
荀彧惊愕地看着天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天子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挤出一丝笑容,解释道:“令君,你别急,我觉得这件事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不管孙策是怎么想的,他眼下还没有进攻关中的实力。兵法有云: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与其担心孙策的诡计,不如想想如何稳定关中,拒敌于门外。”
“陛下所言甚是。”
刘晔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奏疏。曹丕一路小跑的跟在后面,满头是汗。刘晔走到天子面前,向天子行礼,又与荀彧见礼,将手中的奏疏送给天子。这正是赵岐所写的奏疏,天子迅速扫了一遍,和荀彧转述的相差无几。有了之前的准备,他此刻显得非常平静。
“子扬有何妙计?”
“接受赵公的建议,召孙策入朝,看他敢不敢来。”
荀彧问道:“如果他敢来呢?”
“那就让他做大将军,主持政务,推行新政。”刘晔撇了撇嘴,冷笑道:“看他怎么解决关中的困难,平定冀州、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