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0章 半疯刘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策当然不能让袁耀去中军做个伍长。他和袁耀商量后,安排他到中军做个司马,协助处理事务的同时熟悉行军作战的流程。袁耀将来会独领一部,又有袁家旧部,他不需要从普通一卒开始做起,甚至亲临一线厮杀的机会都不多,从普通一卒做起也没什么意义。
与其相信他习武是为了上阵厮杀,不如相信他是为了反抗家暴来得更合理。当然,事实是两者都不是,袁耀找到许褚、典韦请教武艺就是表示他想从军。毕竟他当初答应过袁权,取天下后会封袁耀为王。如今虽然还没有平定天下,却已经看到曙光,袁耀提前做好准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袁耀心愿得偿,心情大好的同时又有些惭愧。他搓着手。“姊夫,现在提这事,实在不该,我也是……没办法,这耳朵都被磨坏了。要我说啊,姊夫你用心是好的,就是走得太急了。还是圣人说得对,这女子就不能太惯着,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孙策忍俊不禁,心情莫名的放松了很多。自从纳吕小环为妾后,袁耀的本性渐渐露了出来,越看越看他那死鬼老爹袁公路。“那你倒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这还不好办?”袁耀端起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大口,一拍大腿,眉飞色舞。“要我说,趁着现在朝堂和军中还没有女子主事,一切都还来得及。她们现在也就是能做工、挣钱,能养活自己,可是不能做官,不能立功封爵,终究没法和男子相提并论。对普通人来说,夫妻平等不平等的反正关系不大,有官爵的人还能当家做主,除非他们不求上进。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激励,不好好做官、作战,在家里就没地位,对不对?”
孙策点头附和。“伯阳,你这主意不错,值得考虑。”
“哈哈,姊夫不嫌我多事就好。其实呢,这么想的人不少,只是没人敢说,都等着别人出头。要我说,这可不行,都这么想,还怎么革故鼎新?姊夫若是和他们一样,不敢为天下先,又哪来新政,哪来今天的大好局面?所以说,这世人就是因循守旧的多,敢做敢当的少,只有姊夫这样的英雄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我虽然德薄能浅,不及姊夫万一,却钦佩姊夫的这份勇……勇……”
就在孙策的注视下,手舞足蹈、慷慨激昂的袁耀突然变了脸色,声音越来越低,动作越来越小,不知不觉的恢复了正襟危坐、谨小慎微的恭顺姿态。孙策有些诧异,微微转头,见不远处的王后袁衡的楼船上多了几个女子,云鬓衣影,谈笑风生,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的是袁衡,站在她身边的是袁权和谢宪英。孙策看过去的时候,袁权将将转过脸去,谢宪英却还看着这边,见孙策转头,这才收回目光。
孙策忍着笑,轻叹道:“伯阳,本以为你是条汉子,没想到你也是色厉内荏,徒有其表啊。”
袁耀哭丧着脸。“大王,臣哪天可以上任?过几天发俸禄,能有臣的么?”
孙策收回目光,见荀彧领着一人正走过来,便道:“现在就去报道吧,今天就当值,算你出勤,加班还有津贴可拿。”
袁耀很开心,兴冲冲的走了。他刚刚下去,荀彧便走了上来,躬身施礼。
“大王,臣将刘晔带来了。”
孙策起身,走到栏杆前,探身向下看了一眼。刘晔衣冠整齐,挺立如竹,可是神色不太对,忽而呆滞忽而激动,总让人觉得有点神经兮兮的。孙策皱了皱眉。“他……没事吧?”
荀彧苦笑,低声将刘晔的情况说了一遍。孙策登时警惕起来。刘晔居然在暗中调查我,还查到了朱建平?他下了这么多功夫,我可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郭嘉知道吗?
“请刘君上来。”孙策吩咐贺达下去请刘晔,借着这个机会,他问道:“荀君如何看天命?”
荀彧打量着孙策,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臣觉得刘晔所言有些道理,大王虽不信天命,却背负着天命,当努力致王业,建太平,莫负上苍托付。”
孙策眉梢轻挑,多少有些意外。这时,刘晔跟着贺达走了上来,站在楼梯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孙策,脸颊神经质的抽了两下。孙策一看就笑了,这副场景太眼熟了,前世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毛病,尤其以小学生为最,没想到刘晔也会如此。
孙策含笑看着刘晔,也不说话,任由刘晔盯着他看。刘晔梗着脖子,看了好半天,才缓缓收回眼神,露出几分迷茫。荀彧在一旁看着,双手拢在袖中,不知不觉的握紧。刘晔是他的旧日同僚,现在又是这副模样,推荐过来是不是合适,他心里也没底。
“看出什么没有?”孙策请荀彧、刘晔入座,问道。
刘晔歪着头,自顾出神,过了一会儿,摇摇头。“晔非相士,看不出大王的命相。不过大王神充气完,肌肤温润有光,声有金声玉振之质,想必是养生得法,无隐疾可言。眼神虽略带忧郁,却不失清明,终究只是小事,不足以影响大局。所以,晔想不通所谓小厄究竟应在何处。”
孙策哑然失笑。“那你倒说说,这令孤忧郁的小事又会是什么事?”
“小事可就多了。”刘晔不知不觉的平静下来,恢复了几分从容。“往近处说,有万金坊的事。往远一点说,益州、冀州都有些麻烦。再往远处说,交州随时可能出现异变。再往远处说……”刘晔再次抬起眼皮,打量着孙策,一边的嘴角轻挑,有几分得意。“大王欲家天下,却又不信天命,何以服人?”
孙策眼神闪了两下,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最后一条的确是他最近在考虑的问题之一,没想到被刘晔一语道破。其实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他身边的大臣、谋士也在考虑这件事,只是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之前,他们决定暂时搁置。反倒是刘晔这个半疯的高手不管不顾,当面直言。
过了一会儿,孙策笑了。他转头看向荀彧。“这个任务,我已经交给荀大夫了。我相信他能解决,所以毋须为此心忧。”
荀彧有些勉强地笑了笑,没吭声。
刘晔的脸又抽了一下,眼神中多了几分焦躁。他纠结了一会,又道:“晔随荀君来,只有一事,确认大王是否受天之命。若大王能解晔心中之惑,晔感激不尽,死而无憾。”
孙策笑出声来,抬起手,气定神闲地打量着修剪光滑的指甲。“你是输得不服气吧?”
刘晔的脸接连抽了两下,从抿得紧紧的嘴唇中挤出一个字。“是。”
“我很愿意让你和叔同一样,死而无憾。很可惜,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负有天命,也许有,也许没有,这要看你怎么说了。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大王怎么看?”
孙策被刘晔打断,有些恼怒。这疯子就是疯子,不可以常理计,毫无敬畏之心,句句直奔要害。你这让我怎么答?我也不知道啊。老天让我穿越过来,是偶然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那他老人家为什么不选一个精通政治学,有执政经验的行家,非要挑我一个半吊子?如果是偶然失误,岂不是说所谓天命也就是开玩笑?
面对着刘哗咄咄逼人的目光,孙策考虑了半天,还是只能摊摊手。“不知道。”
“不知道?”刘晔长身而起,有些气急败坏,声音也大了起来。“你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还是不知道。”孙策笑出声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知道的,我读书少,对这些玄学思辨不太擅长。若是你想讨论一些天文地理,我倒是略知一二。人心难测,我知道的真不多,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刘晔盯着孙策看了半天,眼神渐渐平静下来。孙策很坦然,他从孙策眼中看不出什么破绽。
荀彧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个局面不在他的预料之中,而且孙策也没表露出录用刘晔的意思,但孙策没有因刘晔的失礼而发怒,这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对了,有一件事,我倒是想问问你们。”孙策坐了起来。“刘氏宗室齐聚长安,总共有多少人,谁是魁首?”
荀彧和刘晔互相看了看。刘晔说道:“宗室之中,以陈王年长,又曾为陛下……先帝射师,威信最著,当是魁首。不过先帝好用年轻人,提拔了不少宗室到军中任职,手中有兵,陈王虽有号令,未必能让他们俯首听命。细细想来,宗室中不自量力的人很多,能一呼百应的人还真没有。”
孙策点点头。这个情况和杨修的分析一致。刘协的遗诏已经公布,但谁继位到现在还没有定,可见一斑。皇长子虽有遗诏,但过于年幼,无法执政,继位后必然形成外戚掌权的旧辙,而伏氏又是标准的关东世家,因此既得不到关东老臣的支持,也得不到关西新锐的支持,悬而未决。尽管杨修极力斡旋,还是未能如愿将大皇子推上帝位,掌控关中。
孙策当然不能让袁耀去中军做个伍长。他和袁耀商量后,安排他到中军做个司马,协助处理事务的同时熟悉行军作战的流程。袁耀将来会独领一部,又有袁家旧部,他不需要从普通一卒开始做起,甚至亲临一线厮杀的机会都不多,从普通一卒做起也没什么意义。
与其相信他习武是为了上阵厮杀,不如相信他是为了反抗家暴来得更合理。当然,事实是两者都不是,袁耀找到许褚、典韦请教武艺就是表示他想从军。毕竟他当初答应过袁权,取天下后会封袁耀为王。如今虽然还没有平定天下,却已经看到曙光,袁耀提前做好准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袁耀心愿得偿,心情大好的同时又有些惭愧。他搓着手。“姊夫,现在提这事,实在不该,我也是……没办法,这耳朵都被磨坏了。要我说啊,姊夫你用心是好的,就是走得太急了。还是圣人说得对,这女子就不能太惯着,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孙策忍俊不禁,心情莫名的放松了很多。自从纳吕小环为妾后,袁耀的本性渐渐露了出来,越看越看他那死鬼老爹袁公路。“那你倒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这还不好办?”袁耀端起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大口,一拍大腿,眉飞色舞。“要我说,趁着现在朝堂和军中还没有女子主事,一切都还来得及。她们现在也就是能做工、挣钱,能养活自己,可是不能做官,不能立功封爵,终究没法和男子相提并论。对普通人来说,夫妻平等不平等的反正关系不大,有官爵的人还能当家做主,除非他们不求上进。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激励,不好好做官、作战,在家里就没地位,对不对?”
孙策点头附和。“伯阳,你这主意不错,值得考虑。”
“哈哈,姊夫不嫌我多事就好。其实呢,这么想的人不少,只是没人敢说,都等着别人出头。要我说,这可不行,都这么想,还怎么革故鼎新?姊夫若是和他们一样,不敢为天下先,又哪来新政,哪来今天的大好局面?所以说,这世人就是因循守旧的多,敢做敢当的少,只有姊夫这样的英雄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我虽然德薄能浅,不及姊夫万一,却钦佩姊夫的这份勇……勇……”
就在孙策的注视下,手舞足蹈、慷慨激昂的袁耀突然变了脸色,声音越来越低,动作越来越小,不知不觉的恢复了正襟危坐、谨小慎微的恭顺姿态。孙策有些诧异,微微转头,见不远处的王后袁衡的楼船上多了几个女子,云鬓衣影,谈笑风生,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的是袁衡,站在她身边的是袁权和谢宪英。孙策看过去的时候,袁权将将转过脸去,谢宪英却还看着这边,见孙策转头,这才收回目光。
孙策忍着笑,轻叹道:“伯阳,本以为你是条汉子,没想到你也是色厉内荏,徒有其表啊。”
袁耀哭丧着脸。“大王,臣哪天可以上任?过几天发俸禄,能有臣的么?”
孙策收回目光,见荀彧领着一人正走过来,便道:“现在就去报道吧,今天就当值,算你出勤,加班还有津贴可拿。”
袁耀很开心,兴冲冲的走了。他刚刚下去,荀彧便走了上来,躬身施礼。
“大王,臣将刘晔带来了。”
孙策起身,走到栏杆前,探身向下看了一眼。刘晔衣冠整齐,挺立如竹,可是神色不太对,忽而呆滞忽而激动,总让人觉得有点神经兮兮的。孙策皱了皱眉。“他……没事吧?”
荀彧苦笑,低声将刘晔的情况说了一遍。孙策登时警惕起来。刘晔居然在暗中调查我,还查到了朱建平?他下了这么多功夫,我可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郭嘉知道吗?
“请刘君上来。”孙策吩咐贺达下去请刘晔,借着这个机会,他问道:“荀君如何看天命?”
荀彧打量着孙策,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臣觉得刘晔所言有些道理,大王虽不信天命,却背负着天命,当努力致王业,建太平,莫负上苍托付。”
孙策眉梢轻挑,多少有些意外。这时,刘晔跟着贺达走了上来,站在楼梯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孙策,脸颊神经质的抽了两下。孙策一看就笑了,这副场景太眼熟了,前世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毛病,尤其以小学生为最,没想到刘晔也会如此。
孙策含笑看着刘晔,也不说话,任由刘晔盯着他看。刘晔梗着脖子,看了好半天,才缓缓收回眼神,露出几分迷茫。荀彧在一旁看着,双手拢在袖中,不知不觉的握紧。刘晔是他的旧日同僚,现在又是这副模样,推荐过来是不是合适,他心里也没底。
“看出什么没有?”孙策请荀彧、刘晔入座,问道。
刘晔歪着头,自顾出神,过了一会儿,摇摇头。“晔非相士,看不出大王的命相。不过大王神充气完,肌肤温润有光,声有金声玉振之质,想必是养生得法,无隐疾可言。眼神虽略带忧郁,却不失清明,终究只是小事,不足以影响大局。所以,晔想不通所谓小厄究竟应在何处。”
孙策哑然失笑。“那你倒说说,这令孤忧郁的小事又会是什么事?”
“小事可就多了。”刘晔不知不觉的平静下来,恢复了几分从容。“往近处说,有万金坊的事。往远一点说,益州、冀州都有些麻烦。再往远处说,交州随时可能出现异变。再往远处说……”刘晔再次抬起眼皮,打量着孙策,一边的嘴角轻挑,有几分得意。“大王欲家天下,却又不信天命,何以服人?”
孙策眼神闪了两下,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最后一条的确是他最近在考虑的问题之一,没想到被刘晔一语道破。其实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他身边的大臣、谋士也在考虑这件事,只是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之前,他们决定暂时搁置。反倒是刘晔这个半疯的高手不管不顾,当面直言。
过了一会儿,孙策笑了。他转头看向荀彧。“这个任务,我已经交给荀大夫了。我相信他能解决,所以毋须为此心忧。”
荀彧有些勉强地笑了笑,没吭声。
刘晔的脸又抽了一下,眼神中多了几分焦躁。他纠结了一会,又道:“晔随荀君来,只有一事,确认大王是否受天之命。若大王能解晔心中之惑,晔感激不尽,死而无憾。”
孙策笑出声来,抬起手,气定神闲地打量着修剪光滑的指甲。“你是输得不服气吧?”
刘晔的脸接连抽了两下,从抿得紧紧的嘴唇中挤出一个字。“是。”
“我很愿意让你和叔同一样,死而无憾。很可惜,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负有天命,也许有,也许没有,这要看你怎么说了。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大王怎么看?”
孙策被刘晔打断,有些恼怒。这疯子就是疯子,不可以常理计,毫无敬畏之心,句句直奔要害。你这让我怎么答?我也不知道啊。老天让我穿越过来,是偶然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那他老人家为什么不选一个精通政治学,有执政经验的行家,非要挑我一个半吊子?如果是偶然失误,岂不是说所谓天命也就是开玩笑?
面对着刘哗咄咄逼人的目光,孙策考虑了半天,还是只能摊摊手。“不知道。”
“不知道?”刘晔长身而起,有些气急败坏,声音也大了起来。“你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还是不知道。”孙策笑出声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知道的,我读书少,对这些玄学思辨不太擅长。若是你想讨论一些天文地理,我倒是略知一二。人心难测,我知道的真不多,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刘晔盯着孙策看了半天,眼神渐渐平静下来。孙策很坦然,他从孙策眼中看不出什么破绽。
荀彧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个局面不在他的预料之中,而且孙策也没表露出录用刘晔的意思,但孙策没有因刘晔的失礼而发怒,这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对了,有一件事,我倒是想问问你们。”孙策坐了起来。“刘氏宗室齐聚长安,总共有多少人,谁是魁首?”
荀彧和刘晔互相看了看。刘晔说道:“宗室之中,以陈王年长,又曾为陛下……先帝射师,威信最著,当是魁首。不过先帝好用年轻人,提拔了不少宗室到军中任职,手中有兵,陈王虽有号令,未必能让他们俯首听命。细细想来,宗室中不自量力的人很多,能一呼百应的人还真没有。”
孙策点点头。这个情况和杨修的分析一致。刘协的遗诏已经公布,但谁继位到现在还没有定,可见一斑。皇长子虽有遗诏,但过于年幼,无法执政,继位后必然形成外戚掌权的旧辙,而伏氏又是标准的关东世家,因此既得不到关东老臣的支持,也得不到关西新锐的支持,悬而未决。尽管杨修极力斡旋,还是未能如愿将大皇子推上帝位,掌控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