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岭南商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罗怀清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我有什么特殊本事?”
“将军忘了吗?桂州苗夷叛乱,百越人侵占梅关道、西岭十三族叛乱,这三次岭南夷人叛乱,可都是将军率军去平定的,晋王要稳固岭南,肯定少不了和夷人打交道,这原本是尉迟家族的特长,但将军也不差,只要晋王殿下觉得,将军能够镇住岭南夷人,那晋王一定会特殊对待将军。”
罗怀清顿时有一种幡然醒悟之感,说得太对了,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王凯又笑道:“只要将军及时写一本平夷策献给晋王殿下,将军的特殊本事,晋王殿下也就知道了。”
罗怀清竖起大拇指赞道:“我若得势,将来必重用先生!”
王凯笑而不言,等到罗怀清来重用自己,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事实上,王凯心里很清楚,就凭罗怀清想拥兵自立的野心,就算他再有本事,晋王也不会再让他回岭南继续重用,那肯定是一个隐患。
王凯并没有告诉罗怀清,晋军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规矩,降将都要先去演武堂培训一年,再行任用,如果罗怀清知道这一点,恐怕他就不会轻易交出军队了。
罗怀清随即写了一封回信,说自己天天盼着朝廷大军,俨如婴儿盼父母,自己只是担心罗浮山夷人会替尉迟家族出头,才按兵不动,防止夷人军队发难。
既然康大将军相招,自己愿意率大军投诚朝廷。
两天后,康保亲率两万大军抵达增城,罗怀清率众出城归降,随着罗怀清的投降,岭南的三股势力均告平定。
康保随即派一万军队跟随刘家的船队北上,平定岭南需要三万军队,但长驻岭南就不用了,两万军队足够,至于降军则可以训练为水军,所以一万军队就需要返回中原了。
随同船队一起北上的,还有罗怀清等一班降将,按照晋军的规矩,所有降将要去演武堂培训一年,然后重新安排官职,至于他们还能不能再回来,那就不知道了,当然,等他们稳定后,他们的家眷会一并送来团聚。
罗怀清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被王凯坑了,王凯根本就没有说要去长安培训之事,为什么曾靖海就没有随船北上,自己却要跟船北上,完全没有特殊待遇。
他心中恼恨之极,却又无可奈何,只郁郁不乐地上船离开广州北上了。
.........
这天中午,长安的两张报纸《天下信报》和《长安快报》同时登出一条消息,朝廷军队收复岭南,晋王殿下任命康保为岭南经略使,李鸯为广州刺史。
如果早几年,这条消息还会让长安百姓敲锣打鼓庆祝,但随着晋军统一河北,收复巴蜀,攻占襄阳,进驻江南,导致长安百姓对这种消息有点麻木了,看一眼就过了,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在有心人眼中,岭南回归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张雷一阵风似的冲进了李安的府宅,一直跑到后宅,管家在后面追赶也没用。
张雷不至于直接闯别人房间,他站在院子里拢手高声喊道:“老李,老安子,你在哪里?”
“你在鬼喊什么?”
李安拿着鱼竿从一簇灌木丛后面绕了出来,没好气道:“是不是又有什么赚钱的机会来找我?我不是给你说了吗?我现在引退养老了,你找别人折腾去。”
“你才六十几岁,养什么老?快来坐下听我说。”
张雷把李安拖拽到一套石桌石凳前,两名侍女连忙给石凳铺上软垫。
李安挣不脱他的手,只得无奈坐下,“你把手放开好好说!”
张雷连忙放开李安的手腕,把报纸铺在桌上,指着最上方的一条消息道:“朝廷收复岭南,你看到这条消息没有?”
“我昨天就知道了,有什么奇怪吗?”
“什么奇怪?”
张雷怒道:“赶紧把刘家的买船契约签了,再晚一点,就没咱们的份了,”
前些日子,刘尚东在曲江池畔买了一座园宅,正好是李安府隔壁,刘尚东来拜访李安时,正好张雷也在,刘尚东闲聊到他们家族有一批海船想出售,让李安和张雷都动了心,一共二十艘五千石大海船,七成新,价格也谈好了,以每艘八千贯钱的价格出售,这只是新船价格一半还不到。
虽然价格什么都谈好了,但因为还没有看到实物,所以转让契约也迟迟没有签。
这时,侍女送来两盏热茶,李安端起茶盏,不慌不忙道:“你也做了二十年生意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张雷用手指点着石桌道:“不是沉不住气的问题,而是机不可失,朝廷拿下岭南,这意味着什么?海外贸易肯定要再次兴盛,我太了解师弟了,赚大钱的机会他从不会放过,尤其是贸易,这是他最喜欢推进的,我们得早下手,早起的鸟儿才能有虫吃。”
李安倒也怦然心动了,他沉吟一下道:“只是招募船员,选择好的管事需要时间,不是那么快能定下来。”
“所以我让你早点签约,早点着手准备,不忙上几个月,没法下海。”
“也不至于那么夸张,船员不用另外招募,船上本来就有,咱们加点工钱,他们就会留下来,关键是要招几个有经验且可靠的大管事。”
张雷沉默片刻道:“要不,第一趟我亲自出海。”
“你?”
李安打量他一眼笑道:“你娘子会答应吗?”
“切!关她什么事,我决定的事情,她有插嘴的余地?”
李安没好气道:“你是忘记对面坐的是谁了吧?你家的事情我会不知道,我们打个赌,你现在就去回去给娘子说,如果你娘子不管,我输给你百贯钱,如果你哭丧着脸回来,那你输给我百贯钱,怎么样?”
“别!别!别!”
张雷连忙摆手,涎脸笑道:“开个玩笑,不要当真嘛!娘子的意见当然要尊重,我会尽力说服她。”
李安见天色还早,便起身道:“既然你那么急,那我们现在就去一趟刘府吧!今天就把合同签下来。”
张雷瞪大了眼睛,这老儿装得那么悠闲,实际上他比自己还要急呢!
..........
次日,天还没有大亮,郭宋一家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用早餐,今天儿子郭锦城也在坐,这是他去报馆做执笔以来第二次回家,才短短半年时间,郭锦城便长高一大截,变得又瘦又高,而且皮肤很黑,显得十分老成。
不过他的性格比从前好了不少,不再那么沉默寡言,第一次回家时,大家丢给他大堆问题,他也是不慌不忙地一一答复,非常有耐心,这一点让郭宋颇为欣慰,只要有耐心,就不会鲁莽做事,也不会轻易犯下大错。
“城儿,薛清现在还和你一起吗?”母亲薛涛笑问道。
薛清是薛涛的小弟弟,也算是郭锦城的小舅,两人都师从李泌,关系非常亲密,他也在太学读书,他对茶艺兴趣极浓,拜僧皎然为师,专门学习茶道,在郭锦城进了报馆不久,也把他介绍进去了。
郭锦城挠挠头道:“他现在负责茶道栏目,不和我在一起了。”
郭宋一怔,问道:“茶道栏目不是皎然大师负责吗?”
“还是由皎然大师负责,但皎然大师不写文章了,由薛清执笔,然后皎然大师过目审核。”
“那你们每天还能见面?”薛涛又继续问道。
“娘,我们都住在太学,每天一起骑马去报馆,一起骑马回太学,还是有交流的。”
“锦城哥哥,我能不能去报馆看看呀?”
说话的是一个小娘子,叫做张小琴,是敏秋的侄女,敏秋的大嫂已经改嫁,一对儿女被张敏秋拦下来,长子叫做张曲,只有十三岁,在太原温氏家学读书,拜大儒温廷立为师,小女儿就是张小琴,今年只有九岁,被敏秋接过来同住。
敏秋父母早亡,她只有一个兄长,而兄长也只有这一对儿女,如果被大嫂带着改嫁,必然会改姓,张家的香火就断了,这是敏秋不能容忍的,所以她求着丈夫把侄儿侄女拦了下来,没有被大嫂带走。
张小琴正好和郭雁儿同岁,聪明活泼,长得也乖巧,连一直很厌恶她父母的薛涛也颇喜欢这个小女孩,她自然也成了大姐郭薇薇的忠实跟班。
郭锦城笑着摇摇头,“报馆外人是不能进去的。”
“报馆有什么稀罕的!”
郭薇薇在一旁撇撇嘴,对张小琴和郭雁儿道:“明天大姐带你们去狮虎园,听说还来了长脖子的麒麟,咱们看看去!”
罗怀清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我有什么特殊本事?”
“将军忘了吗?桂州苗夷叛乱,百越人侵占梅关道、西岭十三族叛乱,这三次岭南夷人叛乱,可都是将军率军去平定的,晋王要稳固岭南,肯定少不了和夷人打交道,这原本是尉迟家族的特长,但将军也不差,只要晋王殿下觉得,将军能够镇住岭南夷人,那晋王一定会特殊对待将军。”
罗怀清顿时有一种幡然醒悟之感,说得太对了,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王凯又笑道:“只要将军及时写一本平夷策献给晋王殿下,将军的特殊本事,晋王殿下也就知道了。”
罗怀清竖起大拇指赞道:“我若得势,将来必重用先生!”
王凯笑而不言,等到罗怀清来重用自己,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事实上,王凯心里很清楚,就凭罗怀清想拥兵自立的野心,就算他再有本事,晋王也不会再让他回岭南继续重用,那肯定是一个隐患。
王凯并没有告诉罗怀清,晋军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规矩,降将都要先去演武堂培训一年,再行任用,如果罗怀清知道这一点,恐怕他就不会轻易交出军队了。
罗怀清随即写了一封回信,说自己天天盼着朝廷大军,俨如婴儿盼父母,自己只是担心罗浮山夷人会替尉迟家族出头,才按兵不动,防止夷人军队发难。
既然康大将军相招,自己愿意率大军投诚朝廷。
两天后,康保亲率两万大军抵达增城,罗怀清率众出城归降,随着罗怀清的投降,岭南的三股势力均告平定。
康保随即派一万军队跟随刘家的船队北上,平定岭南需要三万军队,但长驻岭南就不用了,两万军队足够,至于降军则可以训练为水军,所以一万军队就需要返回中原了。
随同船队一起北上的,还有罗怀清等一班降将,按照晋军的规矩,所有降将要去演武堂培训一年,然后重新安排官职,至于他们还能不能再回来,那就不知道了,当然,等他们稳定后,他们的家眷会一并送来团聚。
罗怀清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被王凯坑了,王凯根本就没有说要去长安培训之事,为什么曾靖海就没有随船北上,自己却要跟船北上,完全没有特殊待遇。
他心中恼恨之极,却又无可奈何,只郁郁不乐地上船离开广州北上了。
.........
这天中午,长安的两张报纸《天下信报》和《长安快报》同时登出一条消息,朝廷军队收复岭南,晋王殿下任命康保为岭南经略使,李鸯为广州刺史。
如果早几年,这条消息还会让长安百姓敲锣打鼓庆祝,但随着晋军统一河北,收复巴蜀,攻占襄阳,进驻江南,导致长安百姓对这种消息有点麻木了,看一眼就过了,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在有心人眼中,岭南回归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张雷一阵风似的冲进了李安的府宅,一直跑到后宅,管家在后面追赶也没用。
张雷不至于直接闯别人房间,他站在院子里拢手高声喊道:“老李,老安子,你在哪里?”
“你在鬼喊什么?”
李安拿着鱼竿从一簇灌木丛后面绕了出来,没好气道:“是不是又有什么赚钱的机会来找我?我不是给你说了吗?我现在引退养老了,你找别人折腾去。”
“你才六十几岁,养什么老?快来坐下听我说。”
张雷把李安拖拽到一套石桌石凳前,两名侍女连忙给石凳铺上软垫。
李安挣不脱他的手,只得无奈坐下,“你把手放开好好说!”
张雷连忙放开李安的手腕,把报纸铺在桌上,指着最上方的一条消息道:“朝廷收复岭南,你看到这条消息没有?”
“我昨天就知道了,有什么奇怪吗?”
“什么奇怪?”
张雷怒道:“赶紧把刘家的买船契约签了,再晚一点,就没咱们的份了,”
前些日子,刘尚东在曲江池畔买了一座园宅,正好是李安府隔壁,刘尚东来拜访李安时,正好张雷也在,刘尚东闲聊到他们家族有一批海船想出售,让李安和张雷都动了心,一共二十艘五千石大海船,七成新,价格也谈好了,以每艘八千贯钱的价格出售,这只是新船价格一半还不到。
虽然价格什么都谈好了,但因为还没有看到实物,所以转让契约也迟迟没有签。
这时,侍女送来两盏热茶,李安端起茶盏,不慌不忙道:“你也做了二十年生意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张雷用手指点着石桌道:“不是沉不住气的问题,而是机不可失,朝廷拿下岭南,这意味着什么?海外贸易肯定要再次兴盛,我太了解师弟了,赚大钱的机会他从不会放过,尤其是贸易,这是他最喜欢推进的,我们得早下手,早起的鸟儿才能有虫吃。”
李安倒也怦然心动了,他沉吟一下道:“只是招募船员,选择好的管事需要时间,不是那么快能定下来。”
“所以我让你早点签约,早点着手准备,不忙上几个月,没法下海。”
“也不至于那么夸张,船员不用另外招募,船上本来就有,咱们加点工钱,他们就会留下来,关键是要招几个有经验且可靠的大管事。”
张雷沉默片刻道:“要不,第一趟我亲自出海。”
“你?”
李安打量他一眼笑道:“你娘子会答应吗?”
“切!关她什么事,我决定的事情,她有插嘴的余地?”
李安没好气道:“你是忘记对面坐的是谁了吧?你家的事情我会不知道,我们打个赌,你现在就去回去给娘子说,如果你娘子不管,我输给你百贯钱,如果你哭丧着脸回来,那你输给我百贯钱,怎么样?”
“别!别!别!”
张雷连忙摆手,涎脸笑道:“开个玩笑,不要当真嘛!娘子的意见当然要尊重,我会尽力说服她。”
李安见天色还早,便起身道:“既然你那么急,那我们现在就去一趟刘府吧!今天就把合同签下来。”
张雷瞪大了眼睛,这老儿装得那么悠闲,实际上他比自己还要急呢!
..........
次日,天还没有大亮,郭宋一家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用早餐,今天儿子郭锦城也在坐,这是他去报馆做执笔以来第二次回家,才短短半年时间,郭锦城便长高一大截,变得又瘦又高,而且皮肤很黑,显得十分老成。
不过他的性格比从前好了不少,不再那么沉默寡言,第一次回家时,大家丢给他大堆问题,他也是不慌不忙地一一答复,非常有耐心,这一点让郭宋颇为欣慰,只要有耐心,就不会鲁莽做事,也不会轻易犯下大错。
“城儿,薛清现在还和你一起吗?”母亲薛涛笑问道。
薛清是薛涛的小弟弟,也算是郭锦城的小舅,两人都师从李泌,关系非常亲密,他也在太学读书,他对茶艺兴趣极浓,拜僧皎然为师,专门学习茶道,在郭锦城进了报馆不久,也把他介绍进去了。
郭锦城挠挠头道:“他现在负责茶道栏目,不和我在一起了。”
郭宋一怔,问道:“茶道栏目不是皎然大师负责吗?”
“还是由皎然大师负责,但皎然大师不写文章了,由薛清执笔,然后皎然大师过目审核。”
“那你们每天还能见面?”薛涛又继续问道。
“娘,我们都住在太学,每天一起骑马去报馆,一起骑马回太学,还是有交流的。”
“锦城哥哥,我能不能去报馆看看呀?”
说话的是一个小娘子,叫做张小琴,是敏秋的侄女,敏秋的大嫂已经改嫁,一对儿女被张敏秋拦下来,长子叫做张曲,只有十三岁,在太原温氏家学读书,拜大儒温廷立为师,小女儿就是张小琴,今年只有九岁,被敏秋接过来同住。
敏秋父母早亡,她只有一个兄长,而兄长也只有这一对儿女,如果被大嫂带着改嫁,必然会改姓,张家的香火就断了,这是敏秋不能容忍的,所以她求着丈夫把侄儿侄女拦了下来,没有被大嫂带走。
张小琴正好和郭雁儿同岁,聪明活泼,长得也乖巧,连一直很厌恶她父母的薛涛也颇喜欢这个小女孩,她自然也成了大姐郭薇薇的忠实跟班。
郭锦城笑着摇摇头,“报馆外人是不能进去的。”
“报馆有什么稀罕的!”
郭薇薇在一旁撇撇嘴,对张小琴和郭雁儿道:“明天大姐带你们去狮虎园,听说还来了长脖子的麒麟,咱们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