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浩是李正已时代的老将,目前也是李纳手下头号大将,在朱泚攻打历城县时,他是全军总指挥,另外两名大将,吴孝谦和潘瑜只是他的副将,可以说,他为守住历城县立下了赫赫战功。
虽然战后李纳对他并没有任何奖励,但刘浩也并不在意,只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着实令他情绪低沉。
他率领一万大军轻兵简行,只携带了十天的干粮来到济州,但后续的粮草却迟迟不到,他只能让士兵每天吃一顿,几乎要引发军队哗变。
万般无奈之下,他强征东阿县和阳谷县四间粮铺的粮食,以及二十三个大户人家的粮仓和猪羊圈,得到一万五千石粮食和数千口猪羊,解决了军队的燃眉之急。
刘浩自问这种做法没有问题,总比纵兵抢掠要好得多,而且他这叫强征粮食,并非抢夺民财,始终没有伤亡一人,这在别的军队中已经是很少见的事情。
可让刘浩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引发李师古的勃然大怒,当着数十名将领的面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骂他是蟊贼,害群之马,坏了他们父子的名声。
刘浩也怒极,命令左右将李师古赶出军营,李师古随即带着十几名手下南下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刘浩的心情依旧十分低沉。
他在李师古南下后的第二天,便派人把八千石粮食送往郓州须昌县,目前齐王李纳率一万军队就在须昌县,从东阿县到须昌县并不远,也就两百里路程,但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李纳却迟迟没有传来消息,难道不应该是李纳让儿子给自己赔礼道歉吗?
齐军大营就在东阿县城外,大帐内,刘浩正忧心忡忡地负手来回踱步? 刘浩年约五十岁,长一张国字脸,粗眉虎眼? 长相十分威猛? 他跟随李正已多年? 李正已去世后,他又忠心耿耿辅佐李纳,却没有想到齐国越来越衰败? 最后只剩下两州? 而且济州也快难保了。
刘浩并不认为李纳昏庸无能,相反,李纳野心勃勃? 非常勤奋? 但他两次战略判断重大失误? 最终葬送了齐国。
第一次是参与争夺河北? 这个不能怪李纳? 大家都支持青淄军北上? 从河北混乱的局势中分一杯羹,连朱泚都亲自率大军北上了,为什么他们要坐失良机。
但事实证明,北上的决策导致青淄军损失八万大军,成为青淄节度府建立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直接损失了近一半军队? 这无论如何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他们低估了晋军统一河北的决心和实力。
第二次战略失误是和晋军结盟? 如果当时不和晋军结盟,而是和朱泚抱团取暖,结成连横? 共同对抗晋军东扩,那么就不会有朱泚率数十大军攻打齐国之事,也不会有晋军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了,他们就不会败得这么惨。
但现在已经没有如果了,事已至此,他们只能想办法保住最后的有生力量,想办法保住齐国最后一线生机。
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道:“启禀将军,晋军使者在营外求见!”
“什么?”刘浩呆了一下。
他走出大帐问道:“是晋军使者,我没听错吧?”
“正是晋军使者!”
刘浩当然已经知道李冰率大军抵达卢县的消息,他正准备和晋军决一死战,但晋军使者到来是什么意思?给自己下战书吗?
“请他到偏帐等候,我马上就来!”
说完,刘浩转身回帐去了.......
晋军的使者叫做公孙良嗣,是李冰帐下的兵曹参军事,今年才二十六岁,进士出身,身材中等,看起来文质彬彬。
公孙良嗣被领到偏帐,只等了片刻,帐帘一掀,身材高大的刘浩走了进来,旁边士兵介绍,“这就是我家大将军!”
公孙良嗣连忙起身施礼,“在下公孙良嗣,李将军帐下出任兵曹参军事,奉李将军之令出使贵营!”
刘浩打量他一眼,直接坐下问道:“你多少岁了?”
“今年二十有六!”
刘浩轻蔑耻笑一声,“才二十六岁,就能做一方诸侯的兵曹参军事了?”
公孙良嗣胀红了脸,正色道:“将军不应该这样无礼,你轻视我没关系,但我现在是代表李将军,将军轻视我就是轻视晋军,轻视李将军。”
刘浩一怔,随即歉然道:“是我考虑不周,向公孙参军道歉,请坐下说话吧!”
公孙良嗣见对方给自己道歉,心中的不满也迅速消退了,他坐了下来,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给刘浩,“这是我家将军给刘将军的亲笔信,请将军过目!”
刘浩接过信打开,看了两行便苦笑道:“李将军居然夸奖我是忠勇之将,恤民之将,忠勇之将我可以接受,但恤民之将,他不知道我刚刚抢夺了民间的粮食吗?”
公孙良嗣躬身道:“我家将军就是为这件事而夸赞将军,军队无粮,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会爆发军队大规模失控事件,大肆抢掠百姓财物,烧杀奸淫不可避免,将军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极端局势,才用最小的代价,强征粮铺和大户的粮库,这对他们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损失,相反,这样做却保护了广大百姓,所以我家将军认为这是体恤百姓之举,夸赞将军是恤民之将,毫不过份。”
刘浩沉默了,他心中竟有种莫名的感动,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竟然是敌人,相比李冰的虚怀若谷,李思古又是何等狭隘。
他鼻子微微发酸,强忍心中的感动继续看信,李冰在信中说李纳已经穷途末路,就算晋王肯放过,朱泚也绝不会饶李纳父子,希望他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投奔晋王,给自己和子孙谋一条后路。
半晌,刘浩叹息一声道:“请公孙参军替我感谢李将军的理解和厚爱,我既然承认自己是忠勇之将,这里面一个忠字我不敢丢掉,老主公待我不薄,现在他子孙有难,我岂能丢弃他们自图富贵,虽然李师古对我无礼,但我却不能不义。”
公孙良嗣又道:“将军可能不知,朱泚目前正和晋王殿下谈判,朱泚提出用济、郓两州和李纳父子的人头来换回崤函,晋王殿下不同意,才命令李将军先夺取济州,我们三万骑兵已至,如果将军一定要决战,两个时辰后,三万骑兵将杀至东阿县!”
刘浩呆住了,他心乱如麻,他看了一眼公孙良嗣,忽然道:“李冰就不怕我用参军做人质?”
公孙良嗣摇摇头,“李纳的次子李师道还在长安为人质,将军若杀了我,那晋王必杀李师道,将军怎么向李纳交代?”
刘浩没想到对方这么厉害,一句话便把自己驳倒了,他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又抬头望着卢县方向,对方可是三万精锐骑兵,自己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可怜主公只剩下这么点兵力,不能再损毁了,地盘可以不要,但军队一定要保住。
刘浩统兵二十余年,不可能不知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的兵家至理。
但他就怕主公不理解,沉思良久,刘浩最终决定还是担起责任。
想到这,他转身对公孙良嗣道:“请公孙参军转告李将军,我不想决战,我马上率军南撤郓州,把济州让给你们!”
等公孙良嗣告辞而去,刘浩当即下令,“全军拔营,向郓州撤离!”
.......
正如郭宋的判断,王崇信还在洛阳谈判,但朱泚为了稳住李纳的军队,给他们五万石粮食,李纳倒也在郓州稳定下来。
李纳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比较薄弱,如果事业顺风顺水,他会意气风发,野心勃勃地谋发展,可一旦受到重创,他意志会迅速瓦解,进入一种自暴自弃地颓废状态。
其实不仅是他,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事业遭受到连续打击后都会变得意志消沉,毕竟这个世界上意志坚强的人只是极少数。
李纳在河北大败后曾经颓废过,但在国相王崇信的再三劝说下,他又振作起来,重新厉兵秣马,恢复元气。
但这一次,刚刚恢复不久的元气又被摧毁殆尽,妻女都落入敌军之手,对李纳的打击可想而知,再加上王崇信去洛阳谈判,没有人再劝说李纳振作。
所以李纳来到须昌县后,又再度沉迷于他最喜欢的参军戏中,郓州是参军戏高度发达的地区,民间高手极多,须昌县内就有二十几家表演参军戏的社馆或者学习交流参军戏的园子。
这对李纳无疑是如鱼得水,他根本不管军政事务,命令儿子李师古从济州赶回来处理军务,他自己一家一家的戏社整天游逛,完全沉溺其中。
李纳的颓废和自私,终于引发了一部分将领的不满,也引发了一部分将领的窥视。
刘浩是李正已时代的老将,目前也是李纳手下头号大将,在朱泚攻打历城县时,他是全军总指挥,另外两名大将,吴孝谦和潘瑜只是他的副将,可以说,他为守住历城县立下了赫赫战功。
虽然战后李纳对他并没有任何奖励,但刘浩也并不在意,只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着实令他情绪低沉。
他率领一万大军轻兵简行,只携带了十天的干粮来到济州,但后续的粮草却迟迟不到,他只能让士兵每天吃一顿,几乎要引发军队哗变。
万般无奈之下,他强征东阿县和阳谷县四间粮铺的粮食,以及二十三个大户人家的粮仓和猪羊圈,得到一万五千石粮食和数千口猪羊,解决了军队的燃眉之急。
刘浩自问这种做法没有问题,总比纵兵抢掠要好得多,而且他这叫强征粮食,并非抢夺民财,始终没有伤亡一人,这在别的军队中已经是很少见的事情。
可让刘浩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引发李师古的勃然大怒,当着数十名将领的面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骂他是蟊贼,害群之马,坏了他们父子的名声。
刘浩也怒极,命令左右将李师古赶出军营,李师古随即带着十几名手下南下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刘浩的心情依旧十分低沉。
他在李师古南下后的第二天,便派人把八千石粮食送往郓州须昌县,目前齐王李纳率一万军队就在须昌县,从东阿县到须昌县并不远,也就两百里路程,但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李纳却迟迟没有传来消息,难道不应该是李纳让儿子给自己赔礼道歉吗?
齐军大营就在东阿县城外,大帐内,刘浩正忧心忡忡地负手来回踱步? 刘浩年约五十岁,长一张国字脸,粗眉虎眼? 长相十分威猛? 他跟随李正已多年? 李正已去世后,他又忠心耿耿辅佐李纳,却没有想到齐国越来越衰败? 最后只剩下两州? 而且济州也快难保了。
刘浩并不认为李纳昏庸无能,相反,李纳野心勃勃? 非常勤奋? 但他两次战略判断重大失误? 最终葬送了齐国。
第一次是参与争夺河北? 这个不能怪李纳? 大家都支持青淄军北上? 从河北混乱的局势中分一杯羹,连朱泚都亲自率大军北上了,为什么他们要坐失良机。
但事实证明,北上的决策导致青淄军损失八万大军,成为青淄节度府建立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直接损失了近一半军队? 这无论如何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他们低估了晋军统一河北的决心和实力。
第二次战略失误是和晋军结盟? 如果当时不和晋军结盟,而是和朱泚抱团取暖,结成连横? 共同对抗晋军东扩,那么就不会有朱泚率数十大军攻打齐国之事,也不会有晋军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了,他们就不会败得这么惨。
但现在已经没有如果了,事已至此,他们只能想办法保住最后的有生力量,想办法保住齐国最后一线生机。
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道:“启禀将军,晋军使者在营外求见!”
“什么?”刘浩呆了一下。
他走出大帐问道:“是晋军使者,我没听错吧?”
“正是晋军使者!”
刘浩当然已经知道李冰率大军抵达卢县的消息,他正准备和晋军决一死战,但晋军使者到来是什么意思?给自己下战书吗?
“请他到偏帐等候,我马上就来!”
说完,刘浩转身回帐去了.......
晋军的使者叫做公孙良嗣,是李冰帐下的兵曹参军事,今年才二十六岁,进士出身,身材中等,看起来文质彬彬。
公孙良嗣被领到偏帐,只等了片刻,帐帘一掀,身材高大的刘浩走了进来,旁边士兵介绍,“这就是我家大将军!”
公孙良嗣连忙起身施礼,“在下公孙良嗣,李将军帐下出任兵曹参军事,奉李将军之令出使贵营!”
刘浩打量他一眼,直接坐下问道:“你多少岁了?”
“今年二十有六!”
刘浩轻蔑耻笑一声,“才二十六岁,就能做一方诸侯的兵曹参军事了?”
公孙良嗣胀红了脸,正色道:“将军不应该这样无礼,你轻视我没关系,但我现在是代表李将军,将军轻视我就是轻视晋军,轻视李将军。”
刘浩一怔,随即歉然道:“是我考虑不周,向公孙参军道歉,请坐下说话吧!”
公孙良嗣见对方给自己道歉,心中的不满也迅速消退了,他坐了下来,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给刘浩,“这是我家将军给刘将军的亲笔信,请将军过目!”
刘浩接过信打开,看了两行便苦笑道:“李将军居然夸奖我是忠勇之将,恤民之将,忠勇之将我可以接受,但恤民之将,他不知道我刚刚抢夺了民间的粮食吗?”
公孙良嗣躬身道:“我家将军就是为这件事而夸赞将军,军队无粮,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会爆发军队大规模失控事件,大肆抢掠百姓财物,烧杀奸淫不可避免,将军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极端局势,才用最小的代价,强征粮铺和大户的粮库,这对他们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损失,相反,这样做却保护了广大百姓,所以我家将军认为这是体恤百姓之举,夸赞将军是恤民之将,毫不过份。”
刘浩沉默了,他心中竟有种莫名的感动,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竟然是敌人,相比李冰的虚怀若谷,李思古又是何等狭隘。
他鼻子微微发酸,强忍心中的感动继续看信,李冰在信中说李纳已经穷途末路,就算晋王肯放过,朱泚也绝不会饶李纳父子,希望他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投奔晋王,给自己和子孙谋一条后路。
半晌,刘浩叹息一声道:“请公孙参军替我感谢李将军的理解和厚爱,我既然承认自己是忠勇之将,这里面一个忠字我不敢丢掉,老主公待我不薄,现在他子孙有难,我岂能丢弃他们自图富贵,虽然李师古对我无礼,但我却不能不义。”
公孙良嗣又道:“将军可能不知,朱泚目前正和晋王殿下谈判,朱泚提出用济、郓两州和李纳父子的人头来换回崤函,晋王殿下不同意,才命令李将军先夺取济州,我们三万骑兵已至,如果将军一定要决战,两个时辰后,三万骑兵将杀至东阿县!”
刘浩呆住了,他心乱如麻,他看了一眼公孙良嗣,忽然道:“李冰就不怕我用参军做人质?”
公孙良嗣摇摇头,“李纳的次子李师道还在长安为人质,将军若杀了我,那晋王必杀李师道,将军怎么向李纳交代?”
刘浩没想到对方这么厉害,一句话便把自己驳倒了,他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又抬头望着卢县方向,对方可是三万精锐骑兵,自己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可怜主公只剩下这么点兵力,不能再损毁了,地盘可以不要,但军队一定要保住。
刘浩统兵二十余年,不可能不知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的兵家至理。
但他就怕主公不理解,沉思良久,刘浩最终决定还是担起责任。
想到这,他转身对公孙良嗣道:“请公孙参军转告李将军,我不想决战,我马上率军南撤郓州,把济州让给你们!”
等公孙良嗣告辞而去,刘浩当即下令,“全军拔营,向郓州撤离!”
.......
正如郭宋的判断,王崇信还在洛阳谈判,但朱泚为了稳住李纳的军队,给他们五万石粮食,李纳倒也在郓州稳定下来。
李纳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比较薄弱,如果事业顺风顺水,他会意气风发,野心勃勃地谋发展,可一旦受到重创,他意志会迅速瓦解,进入一种自暴自弃地颓废状态。
其实不仅是他,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事业遭受到连续打击后都会变得意志消沉,毕竟这个世界上意志坚强的人只是极少数。
李纳在河北大败后曾经颓废过,但在国相王崇信的再三劝说下,他又振作起来,重新厉兵秣马,恢复元气。
但这一次,刚刚恢复不久的元气又被摧毁殆尽,妻女都落入敌军之手,对李纳的打击可想而知,再加上王崇信去洛阳谈判,没有人再劝说李纳振作。
所以李纳来到须昌县后,又再度沉迷于他最喜欢的参军戏中,郓州是参军戏高度发达的地区,民间高手极多,须昌县内就有二十几家表演参军戏的社馆或者学习交流参军戏的园子。
这对李纳无疑是如鱼得水,他根本不管军政事务,命令儿子李师古从济州赶回来处理军务,他自己一家一家的戏社整天游逛,完全沉溺其中。
李纳的颓废和自私,终于引发了一部分将领的不满,也引发了一部分将领的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