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晋爵县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信源于实力,有实力才有底气,才能令天子礼让三分。
顾青不介意谁当皇帝,甚至不介意昏聩多疑的李隆基继续当皇帝,对他来说,无论任何人坐在皇帝那个位置上,该对臣子动刀的都不会有丝毫犹豫。
顾青信奉的是能够实实在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东西,所谓皇权,其实就是实力到了极致后产生的权力,当实力动摇时,皇权在别人眼里还算什么?
世间千年,朝代更迭,那么多以臣伐君的大逆之事,说到底跟忠义没什么关系,它只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已。
段无忌坐在帅帐一角,独自思索着顾青刚才的话。
顾青的话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书本上只有仁义道德,顾青将仁义道德撕开,露出里面难看又现实的血肉。
顾青看着他,也不打扰他的思路。对段无忌,顾青其实隐隐将他当成一位好学的学生,这位学生有向学之心,但灵性略嫌不足,长久相处下来,顾青觉得在天赋上,段无忌不如冯羽,但是他对学问的执着精神却比冯羽强。
帅帐内沉寂许久后,顾青轻声道:“无忌,跟在我身边这么久,你可以试着去做点事,实践永远比书本上的知识重要。”
段无忌回过神,道:“侯爷请吩咐。”
“安西军入关后三次大战,兵员消耗不少,我已下令刘宏伯在洛阳城内募兵,不仅是增补陌刀营,还要将安西军的兵马扩编至少两万以上,你去辅佐刘宏伯募兵吧。”
段无忌垂头道:“是,侯爷,学生稍停便去刘将军营帐。”
顾青看着他的脸,道:“安西军的这些将军,莫看他们平日粗鄙无礼,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本事,不合适的人我会换掉,既然他们一直在位置上,说明他们是胜任的,你跟着刘宏伯募兵,多向他请益学问,行军布阵,排兵征战,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你从这些将军们身上学点本事,将他们的本事融会成自己的本事,你就算出师了。”
“是,学生将各位将军以师礼事之。”
…………
长安城,兴庆宫。
快马飞驰入京,马上骑士高举红翎军报,入延平门后便兴奋大吼。
“函谷关大捷!安西军歼叛军两万余!顾侯爷威武!”
飞马入城,城内百姓听到骑士的报捷纷纷振奋欢呼,这些日子惶惶不安的民心在这道捷报的刺激下终于恢复了几许往日的喧嚣。
一路飞驰从城门到宫门,骑士在宫门前下马,单膝跪地双手高举红翎军报,大声道:“安西军函谷关大捷,斩敌两万余,安西节度使青城县侯顾青伏请天听,为大唐天子贺!”
一名宦官匆匆走出宫门,郑重地将军报双手捧起,然后转身飞快朝宫里奔去。
长安城内群情沸腾,兴庆宫也是一片欢愉,就连值守宫门的将士们也纷纷喜笑颜开,宦官捧着军报入宫禀奏后,将士们上前将报捷的骑士扶了起来,客气地请到一旁,还有的将士甚至偷偷摸出一皮囊酒递给骑士,骑士也不客气,咕噜咕噜灌了几口。
然后将士们围着骑士,问起前线的战事,问安西军歼敌时的情形,骑士老实作答,听到顾侯爷与众将在函谷关外设伏,三千陌刀营死战不退,后来伏兵杀至,封死了叛军的后路,一战而歼敌两万。
守宫门的将士听得如痴如醉,听到顾侯爷为了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居然开出每个叛军首级五十文的高价,将士们顿时愈发羡慕,恨不得扔了手中的兵器出城跑去投靠安西军才好。
兴庆宫花萼楼内已无往日的笙歌漫舞,自从安禄山叛乱后,李隆基便自觉地停了宫中歌舞,恢复了当年那个励精图治的勤勉帝王模样。
宦官捧着军报匆匆入殿时,李隆基正独自坐在殿内望着一扇山水屏风呆呆出神。
“陛下,好消息!安西军大捷,函谷关大捷!安西节度使顾青函谷关外设伏,歼叛军两万余,此战大胜。”
李隆基一愣,身后的高力士已飞快冲到宦官面前,夺过他手中的军报匆匆捧到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急忙展开军报,见上面详细的一字一句报捷奏疏,呆怔许久,方才哈哈大笑。
“顾青,果真是朕的霍去病!太争气了,哈哈,好!好!”
高力士在一旁识趣地道:“老奴恭喜陛下,国有良将,不负君恩。”
李隆基的心情瞬间变得如春光般明媚,捋须大笑道:“这个顾青,闯祸时让朕恨得牙痒痒,但争气时也比那些废物将军争气多了,一声不吭便给朕立下如此大功,朕任他为安西节度使,看来是朕这一生最英明的决定,哈哈!”
高力士凑趣地笑道:“陛下,函谷关大捷是大喜事,陛下何不与太真妃今夜酒宴娱之,以为遥贺。”
李隆基连连点头:“好好,快召太真妃,对了,娘子近来总说身体抱恙,几次推辞不愿见朕,今日她身子可曾好些了?”
高力士苦笑道:“太真妃近来饮食不佳,人都消瘦了不少。今日若知她的小同乡又为陛下立下大功,想必会高兴一些,陛下亦可趁机与太真妃多温存,增进一下夫妻之情。”
李隆基点头:“快派人告诉太真妃这个好消息,让她高兴一下。”
高力士恭敬应是。
兴庆宫一片欢腾之时,长安城外又有一匹快马飞驰入城。
马上骑士仍高举着一道红翎军报,从延平门入城后,高举着军报大吼道:“捷报!安西军收复东都洛阳!顾侯爷威武!大唐万胜!”
长安城内大街上的百姓们都愣了,刚才过去一骑说是函谷关大捷,这才不到一个时辰,又有一道捷报,又是安西军,这次居然是……收复洛阳?
街上来往的百姓商人武侯错愕不已,如同被定住了身形似的凝固不动,短暂的寂静后,街上忽然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安西军了得!顾侯爷厉害!”
“国朝得此良将,何愁叛乱不平!”
徘徊酒肆客栈的穷酸文人们更是欢欣鼓舞,不停催促着掌柜备纸笔,诚如李泌所预言的,他们要为安西军的大胜题诗于壁,遥贺顾侯爷与安西军。诗名大抵便是《闻官军收复河南》之类的。
如果说刚才函谷关大捷的捷报只是让长安臣民兴奋鼓舞一下的话,这次安西军收复洛阳就是重量级的好消息了。
在不懂军事的民间百姓眼里,自古以城池土地为“国”,王师征战沙场,市井民间评判一场战争胜负的标准不是歼敌多少多少人,而是你攻破了多少城池,多少土地被纳入咱们自己的版图,土地和城池才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歼敌什么的,只能算是小胜。
而安西军收复洛阳,在臣民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大胜,因为城池被收复了,河南的广袤土地重新属于大唐朝廷,这才叫大胜。
报捷的骑士一路大吼一路狂奔,人马所过之处,如同点燃了火油,随着骑士的狂奔,大街上从喧嚣到沉寂再到欢腾,自安禄山叛乱发生以来,长安城的臣民从未如今日这般振奋欢欣过。
兴庆宫内。
函谷关大捷的兴奋还未消退,李隆基很快得到了第二道报捷奏疏。
“收复洛阳?顾青果真收复了洛阳?”李隆基不敢置信地坐在大殿内,一脸的震惊,眼中放出焦急又忐忑的光芒,仿佛在害怕这是一场美梦。
报信的宦官也兴奋极了,快速地道:“是,陛下。报捷的军士还在宫门外等着呢。”
李隆基颤巍巍地招手:“快,捷报给朕看看。”
高力士飞快捧着捷报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迫不及待打开,逐字逐句地念完奏疏上的文字,呆怔许久,忽然狠狠一拍大腿:“哈!哈哈!好,好个顾青,国士无双!”
高力士喜笑颜开地行礼:“老奴恭贺陛下,王师收复洛阳,安贼末日不远矣!”
李隆基此时已高兴得不知如何发泄才好,站起身手脚胡乱地扭摆了几下,哈哈大笑道:“召集朝臣,今夜兴庆宫设宴,贺王师收复洛阳!”
高力士也高兴极了,当初顾青临危受命,领安西军入关平叛,高力士曾与他在宫门外有过一番交谈,没想到顾青果真不负众望,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回报天子的知遇之恩。
这个年轻的小子很快要腾达了,叛军势如破竹,大唐全境惶然的情势下,居然能够逆风翻盘,接连三次大胜,相比其他几支平叛的军队,安西军的表现可谓十分惊艳了。
即将腾达的人,高力士不介意送个顺水人情,于是躬着腰小心地道:“陛下,安西军奉旨入关平叛,接连三次大胜了,陛下何不重赏顾青和安西军,让他们继续为天子效力,奋勇杀敌,消弭叛乱。”
李隆基一愣,神情挣扎犹豫许久,衡量利弊后,终于重重点头:“收复洛阳的功劳太大了,若寻常小恩小赏,怕是会寒了安西军将士的心,朕必须要重赏。”
与捷报一同送来的,还有厚厚的一摞请功名册,以及战死将士的名册。
李隆基随手翻了几页,缓缓道:“传朕旨意,安西军战死者抚恤翻倍,以示恩德。请功名册所具者皆准,功劳第一的函谷关陌刀营,可钦赐将士钱万贯,陌刀将李嗣业遥擢右卫大将军,赐紫金鱼袋,收复洛阳第一功沈田,王贵,赐紫金鱼袋,赏万金,沈田擢领右骁卫大将军,王贵升都尉……”
高力士小心地试探道:“主帅顾青……是否升赏?”
李隆基再次犹豫,沉吟片刻,缓缓道:“晋顾青为……青城县公。”
自信源于实力,有实力才有底气,才能令天子礼让三分。
顾青不介意谁当皇帝,甚至不介意昏聩多疑的李隆基继续当皇帝,对他来说,无论任何人坐在皇帝那个位置上,该对臣子动刀的都不会有丝毫犹豫。
顾青信奉的是能够实实在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东西,所谓皇权,其实就是实力到了极致后产生的权力,当实力动摇时,皇权在别人眼里还算什么?
世间千年,朝代更迭,那么多以臣伐君的大逆之事,说到底跟忠义没什么关系,它只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已。
段无忌坐在帅帐一角,独自思索着顾青刚才的话。
顾青的话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书本上只有仁义道德,顾青将仁义道德撕开,露出里面难看又现实的血肉。
顾青看着他,也不打扰他的思路。对段无忌,顾青其实隐隐将他当成一位好学的学生,这位学生有向学之心,但灵性略嫌不足,长久相处下来,顾青觉得在天赋上,段无忌不如冯羽,但是他对学问的执着精神却比冯羽强。
帅帐内沉寂许久后,顾青轻声道:“无忌,跟在我身边这么久,你可以试着去做点事,实践永远比书本上的知识重要。”
段无忌回过神,道:“侯爷请吩咐。”
“安西军入关后三次大战,兵员消耗不少,我已下令刘宏伯在洛阳城内募兵,不仅是增补陌刀营,还要将安西军的兵马扩编至少两万以上,你去辅佐刘宏伯募兵吧。”
段无忌垂头道:“是,侯爷,学生稍停便去刘将军营帐。”
顾青看着他的脸,道:“安西军的这些将军,莫看他们平日粗鄙无礼,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本事,不合适的人我会换掉,既然他们一直在位置上,说明他们是胜任的,你跟着刘宏伯募兵,多向他请益学问,行军布阵,排兵征战,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你从这些将军们身上学点本事,将他们的本事融会成自己的本事,你就算出师了。”
“是,学生将各位将军以师礼事之。”
…………
长安城,兴庆宫。
快马飞驰入京,马上骑士高举红翎军报,入延平门后便兴奋大吼。
“函谷关大捷!安西军歼叛军两万余!顾侯爷威武!”
飞马入城,城内百姓听到骑士的报捷纷纷振奋欢呼,这些日子惶惶不安的民心在这道捷报的刺激下终于恢复了几许往日的喧嚣。
一路飞驰从城门到宫门,骑士在宫门前下马,单膝跪地双手高举红翎军报,大声道:“安西军函谷关大捷,斩敌两万余,安西节度使青城县侯顾青伏请天听,为大唐天子贺!”
一名宦官匆匆走出宫门,郑重地将军报双手捧起,然后转身飞快朝宫里奔去。
长安城内群情沸腾,兴庆宫也是一片欢愉,就连值守宫门的将士们也纷纷喜笑颜开,宦官捧着军报入宫禀奏后,将士们上前将报捷的骑士扶了起来,客气地请到一旁,还有的将士甚至偷偷摸出一皮囊酒递给骑士,骑士也不客气,咕噜咕噜灌了几口。
然后将士们围着骑士,问起前线的战事,问安西军歼敌时的情形,骑士老实作答,听到顾侯爷与众将在函谷关外设伏,三千陌刀营死战不退,后来伏兵杀至,封死了叛军的后路,一战而歼敌两万。
守宫门的将士听得如痴如醉,听到顾侯爷为了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居然开出每个叛军首级五十文的高价,将士们顿时愈发羡慕,恨不得扔了手中的兵器出城跑去投靠安西军才好。
兴庆宫花萼楼内已无往日的笙歌漫舞,自从安禄山叛乱后,李隆基便自觉地停了宫中歌舞,恢复了当年那个励精图治的勤勉帝王模样。
宦官捧着军报匆匆入殿时,李隆基正独自坐在殿内望着一扇山水屏风呆呆出神。
“陛下,好消息!安西军大捷,函谷关大捷!安西节度使顾青函谷关外设伏,歼叛军两万余,此战大胜。”
李隆基一愣,身后的高力士已飞快冲到宦官面前,夺过他手中的军报匆匆捧到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急忙展开军报,见上面详细的一字一句报捷奏疏,呆怔许久,方才哈哈大笑。
“顾青,果真是朕的霍去病!太争气了,哈哈,好!好!”
高力士在一旁识趣地道:“老奴恭喜陛下,国有良将,不负君恩。”
李隆基的心情瞬间变得如春光般明媚,捋须大笑道:“这个顾青,闯祸时让朕恨得牙痒痒,但争气时也比那些废物将军争气多了,一声不吭便给朕立下如此大功,朕任他为安西节度使,看来是朕这一生最英明的决定,哈哈!”
高力士凑趣地笑道:“陛下,函谷关大捷是大喜事,陛下何不与太真妃今夜酒宴娱之,以为遥贺。”
李隆基连连点头:“好好,快召太真妃,对了,娘子近来总说身体抱恙,几次推辞不愿见朕,今日她身子可曾好些了?”
高力士苦笑道:“太真妃近来饮食不佳,人都消瘦了不少。今日若知她的小同乡又为陛下立下大功,想必会高兴一些,陛下亦可趁机与太真妃多温存,增进一下夫妻之情。”
李隆基点头:“快派人告诉太真妃这个好消息,让她高兴一下。”
高力士恭敬应是。
兴庆宫一片欢腾之时,长安城外又有一匹快马飞驰入城。
马上骑士仍高举着一道红翎军报,从延平门入城后,高举着军报大吼道:“捷报!安西军收复东都洛阳!顾侯爷威武!大唐万胜!”
长安城内大街上的百姓们都愣了,刚才过去一骑说是函谷关大捷,这才不到一个时辰,又有一道捷报,又是安西军,这次居然是……收复洛阳?
街上来往的百姓商人武侯错愕不已,如同被定住了身形似的凝固不动,短暂的寂静后,街上忽然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安西军了得!顾侯爷厉害!”
“国朝得此良将,何愁叛乱不平!”
徘徊酒肆客栈的穷酸文人们更是欢欣鼓舞,不停催促着掌柜备纸笔,诚如李泌所预言的,他们要为安西军的大胜题诗于壁,遥贺顾侯爷与安西军。诗名大抵便是《闻官军收复河南》之类的。
如果说刚才函谷关大捷的捷报只是让长安臣民兴奋鼓舞一下的话,这次安西军收复洛阳就是重量级的好消息了。
在不懂军事的民间百姓眼里,自古以城池土地为“国”,王师征战沙场,市井民间评判一场战争胜负的标准不是歼敌多少多少人,而是你攻破了多少城池,多少土地被纳入咱们自己的版图,土地和城池才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歼敌什么的,只能算是小胜。
而安西军收复洛阳,在臣民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大胜,因为城池被收复了,河南的广袤土地重新属于大唐朝廷,这才叫大胜。
报捷的骑士一路大吼一路狂奔,人马所过之处,如同点燃了火油,随着骑士的狂奔,大街上从喧嚣到沉寂再到欢腾,自安禄山叛乱发生以来,长安城的臣民从未如今日这般振奋欢欣过。
兴庆宫内。
函谷关大捷的兴奋还未消退,李隆基很快得到了第二道报捷奏疏。
“收复洛阳?顾青果真收复了洛阳?”李隆基不敢置信地坐在大殿内,一脸的震惊,眼中放出焦急又忐忑的光芒,仿佛在害怕这是一场美梦。
报信的宦官也兴奋极了,快速地道:“是,陛下。报捷的军士还在宫门外等着呢。”
李隆基颤巍巍地招手:“快,捷报给朕看看。”
高力士飞快捧着捷报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迫不及待打开,逐字逐句地念完奏疏上的文字,呆怔许久,忽然狠狠一拍大腿:“哈!哈哈!好,好个顾青,国士无双!”
高力士喜笑颜开地行礼:“老奴恭贺陛下,王师收复洛阳,安贼末日不远矣!”
李隆基此时已高兴得不知如何发泄才好,站起身手脚胡乱地扭摆了几下,哈哈大笑道:“召集朝臣,今夜兴庆宫设宴,贺王师收复洛阳!”
高力士也高兴极了,当初顾青临危受命,领安西军入关平叛,高力士曾与他在宫门外有过一番交谈,没想到顾青果真不负众望,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回报天子的知遇之恩。
这个年轻的小子很快要腾达了,叛军势如破竹,大唐全境惶然的情势下,居然能够逆风翻盘,接连三次大胜,相比其他几支平叛的军队,安西军的表现可谓十分惊艳了。
即将腾达的人,高力士不介意送个顺水人情,于是躬着腰小心地道:“陛下,安西军奉旨入关平叛,接连三次大胜了,陛下何不重赏顾青和安西军,让他们继续为天子效力,奋勇杀敌,消弭叛乱。”
李隆基一愣,神情挣扎犹豫许久,衡量利弊后,终于重重点头:“收复洛阳的功劳太大了,若寻常小恩小赏,怕是会寒了安西军将士的心,朕必须要重赏。”
与捷报一同送来的,还有厚厚的一摞请功名册,以及战死将士的名册。
李隆基随手翻了几页,缓缓道:“传朕旨意,安西军战死者抚恤翻倍,以示恩德。请功名册所具者皆准,功劳第一的函谷关陌刀营,可钦赐将士钱万贯,陌刀将李嗣业遥擢右卫大将军,赐紫金鱼袋,收复洛阳第一功沈田,王贵,赐紫金鱼袋,赏万金,沈田擢领右骁卫大将军,王贵升都尉……”
高力士小心地试探道:“主帅顾青……是否升赏?”
李隆基再次犹豫,沉吟片刻,缓缓道:“晋顾青为……青城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