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离营西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亲身赴险有不得不去的理由,也有万全的准备。
救杨贵妃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容易,但其实很艰难。暴力救人基本不可能,几万禁军保护李隆基,除非顾青将安西军全部领来将李隆基身边的禁军干掉。
安西军干掉几万禁军自然不难,可那就是公然造反了。如今的顾青还没有这个底气。
所以要救杨贵妃,只能用和平的法子解决。
和平的法子在于当面与李隆基和禁军将领斗法,权衡各方的利弊,尽力让杨贵妃从暴风眼里脱身出来。
至于顾青自身,他也做好了准备。李隆基夺不了他的兵权,更留不住他这个人。
“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顾青语气坚决地道:“我离开以后,安西军交常忠暂领,鲜于仲通辅之,无忌你与刘宏伯抓紧操练新兵,尤其是招募魁梧力壮者充入陌刀营。”
段无忌见顾青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叹了口气,不得不服从。
见段无忌神情颓丧,顾青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道:“不必如丧考妣的模样,我是去办事,不是送死,如何全身而退我自有安排。”
段无忌苦笑道:“公爷的决定从来没错过,学生只好相信您了。”
打发了段无忌,顾青随即命人将李嗣业和孙九石叫来帅帐。
二人很快进帐,高大魁梧的李嗣业身边站着娇小玲珑的孙九石,看起来像金刚大猩猩带着一只猴崽子,这个搭配有点可笑。
二人行礼后,顾青笑着让二人坐下,道:“李嗣业,陌刀营尚可用否?”
李嗣业一愣,然后喜道:“公爷又有任务?陌刀营如今只剩一千多人,函谷关一战后休整很久了,他们已恢复了战力,一千多人列阵舞刀,亦有万夫难当之勇。”
顾青嗯了一声,道:“告诉陌刀营,明日准备随我出营。”
李嗣业挺起了胸膛道:“公爷尽管下令,陌刀营将士愿为公爷赴汤蹈火。”
顾青摆摆手:“没那么严重,这次你们的任务是保护我,若有冲突,亦帮我断后,能办到吗?”
“没问题,保护公爷是陌刀营上下的荣耀,断后更是陌刀营的绝活,咱们的阵列一摆开,管教他千军万马亦难越雷池一步。”
顾青又望向孙九石,道:“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这次做得好,你可官复原职,若又办砸了……呵呵,你办砸了意味着我也完蛋了,你就自求多福吧。”
孙九石紧张地吞了口口水,道:“公爷,您别吓我……”
“孙九石,你领两千神射营将士明日随我出发,加上陌刀营的一千多人,陌刀营随我入天子行营,遇到任何冲突,李嗣业保护我,孙九石你领神射营将士在天子行营外待命,我从天子行营脱身后,神射营与陌刀营拦截禁军兵马。”
二人闻言脸色立变,孙九石讷讷道:“拦截禁军……公爷,是天子行营出了什么事吗?”
顾青笑道:“怕了?以为我要造反?”
二人沉默,神情挣扎不已,良久,李嗣业忽然道:“若天理公道站在公爷这边,末将也愿站在公爷这边,无论任何事。”
孙九石急忙道:“末将也是。”
顾青深深看着二人,道:“我不会造反,此去天子行营是为了救杨贵妃,因为禁军已有哗变的迹象,他们不一定忠于天子了,所以,你们可放手去做,朝廷不会降罪的。”
二人震惊,李嗣业失声道:“禁军哗变?”
“我如今了解的也不多,但禁军确实有哗变迹象,这是天家事,安西军不必参与,陛下和朝臣们自会解决,我们这次的任务是要把杨贵妃救出来。”
李嗣业和孙九石终于明白了,当即抱拳道:“末将领命,定不负公爷所托。”
第二天一早,安西军拔营离开邓州。
前锋刚离营,邓州刺史闻讯赶来,听说安西军要走,刺史一脸惶然,哀求安西军留下。这些日子有安西军在城外驻扎,邓州军民很有安全感,他们知道安西军屡战屡胜,邓州城有安西军守护,叛军不敢南犯。
可今日安西军说走就走,他们走了,邓州城可就没那么安全了。
顾青再三向刺史保证,短时间内叛军不敢南下,邓州可保无虞。
刺史只好信了,但信了也不走,安西军将士全部拔营后,刺史仍跟着后军辎重送了几十里。
顾青被刺史的深情厚谊感动了,将刺史请来中军,道谢之后请刺史回去,刺史这时终于说出了实情。
安西军走可以,但欠邓州刺史府的钱总是要还的,后军文吏前后借了邓州刺史府几千贯,都是朝廷的公账,这笔钱不还,刺史没法跟朝廷交代。
满腔深情终究是错付了,顾青顿觉萧然。
钱当然还不了,安西军已然有些拮据了,但刺史像被肉包子打过的狗一样跟了几十里路,不给个交代说不过去。
于是顾青给刺史打了一张白条,郑重其事地盖上了帅印,刺史不干,顾青很有礼貌地告诉刺史,要么拿了白条老老实实回去,要么让他身体的某一部分先回去,赖账的人不仅没有廉耻,眼里也没有王法的。
刺史非常明智地选择了第一种,不甘不愿拿了白条扭头就走。
邓州刺史离开后,顾青立马下令前锋官沈田快速赶到襄州,到达襄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控制当地官仓。
保一方平安是莫大的功德,吃你点粮食正是天经地义毫无争议的。
当夜扎营,顾青聚将,将安西军暂托常忠统领,鲜于仲通辅之,约定一个月之内必回。
众将虽对顾青的决定不可理解,但还是无奈接受。
众人散去,顾青又叫来宋根生,二人喝了一顿酒,违别数年,宋根生的性格有些变化,变得比以前稳重多了,顾青既欣慰又心疼。
男人忽然变得成熟,是因为经历了旁人无法体会的剧痛。
第二天一早,顾青领着陌刀营和神射营共计三千多人离开了安西军。
安西军继续南下赴襄州,顾青则往西去。
离开大军后,顾青快马加鞭,朝金州疾驰,并派出斥候打探天子行营所在。
李隆基逃往时仍不忘排场,所以行军的速度不会太快,一天行几十里路大约便要扎营休息了。
顾青估计他现在刚刚走出关中,至于禁军有没有哗变,那就真不知道了,如今的发展已比真正的历史改变了许多,很多事情顾青已把握不住它的方向。
…………
秦岭。
李光弼率军终于走出了大山,特意绕开了关中,先往南入梁州,然后往东寻找安西军。
自从败退秦岭以来,李光弼不停招兵买马,在山谷中操练将士,这些日子麾下已有八千余将士。
相比安禄山的叛军主力,这点兵力自然不够看的,李光弼很理智地避开了与叛军的正面冲突,用迂回的方式寻找战机。
万春公主遇到李光弼后,索性也不急着找顾青了,跟着李光弼的大军多少有些安全感。
两人相遇后,万春终于在军中得到了久违的公主待遇,待遇其实也不算好,几千人缩在秦岭里,条件自然不可能好到哪里去。李光弼只能尽量保证万春的饮食有荤有素,偶尔还弄点民间低劣的浊酒尝尝味儿,毕竟爱夜店的公主殿下不能没有酒。
自与李光弼相遇后,万春便不停劝说李光弼率军与安西军会合,李光弼认真听进去了,与部将商议许久,觉得与安西军会合是个不错的主意,眼下李光弼所部兵马只有八千余,根本无法与叛军主力相抗,听说顾青领安西军一直打得不错,若能将这八千兵马汇入安西军阵列,也算为将来两军决战做了贡献。
于是在派出斥候打探了秦岭外的军情后,李光弼决定率军东进,寻找安西军的下落,与之会合。
“李叔叔好计谋!相信本宫,这是你此生最正确的决定。”
得知李光弼决定与安西军会合后,万春眉开眼笑心情极度舒爽。
李光弼听她不伦不类的称呼就有些牙疼,这些日子相处他算看出来了,眼前这位公主殿下恐怕对顾青有心思。
这可就犯难了,作为顾青的长辈,李光弼早就知道顾青与张家两个闺女有些说不清的情愫,长安未破之前,李光弼也悄悄问过张九章的意思,老狐狸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回答。
李光弼猜测,张九章或许已做好了两女同嫁一夫的准备,姐妹同收在如今的年代也算不得惊世骇俗,从贞观到永徽再到开元,高门大户里的联姻有不少都是姐妹同嫁一夫,这是出于政治利益上的考虑。
若要将这门亲家坐实,那么索性就多嫁一个,万一老大没了,老二马上替补为正室,亲家仍然是稳稳当当的亲家,联姻关系仍然牢不可破。
张九章那只老狐狸说不定就有这想法。
如今李光弼发现连公主都要掺和进来,想想都为顾青头疼。
这事儿可不好办了,公主若坚持要嫁顾青,而天子极宠这位公主,她若提出下嫁,天子多半会赐婚的,那么张家俩闺女怎么办?
亲身赴险有不得不去的理由,也有万全的准备。
救杨贵妃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容易,但其实很艰难。暴力救人基本不可能,几万禁军保护李隆基,除非顾青将安西军全部领来将李隆基身边的禁军干掉。
安西军干掉几万禁军自然不难,可那就是公然造反了。如今的顾青还没有这个底气。
所以要救杨贵妃,只能用和平的法子解决。
和平的法子在于当面与李隆基和禁军将领斗法,权衡各方的利弊,尽力让杨贵妃从暴风眼里脱身出来。
至于顾青自身,他也做好了准备。李隆基夺不了他的兵权,更留不住他这个人。
“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顾青语气坚决地道:“我离开以后,安西军交常忠暂领,鲜于仲通辅之,无忌你与刘宏伯抓紧操练新兵,尤其是招募魁梧力壮者充入陌刀营。”
段无忌见顾青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叹了口气,不得不服从。
见段无忌神情颓丧,顾青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道:“不必如丧考妣的模样,我是去办事,不是送死,如何全身而退我自有安排。”
段无忌苦笑道:“公爷的决定从来没错过,学生只好相信您了。”
打发了段无忌,顾青随即命人将李嗣业和孙九石叫来帅帐。
二人很快进帐,高大魁梧的李嗣业身边站着娇小玲珑的孙九石,看起来像金刚大猩猩带着一只猴崽子,这个搭配有点可笑。
二人行礼后,顾青笑着让二人坐下,道:“李嗣业,陌刀营尚可用否?”
李嗣业一愣,然后喜道:“公爷又有任务?陌刀营如今只剩一千多人,函谷关一战后休整很久了,他们已恢复了战力,一千多人列阵舞刀,亦有万夫难当之勇。”
顾青嗯了一声,道:“告诉陌刀营,明日准备随我出营。”
李嗣业挺起了胸膛道:“公爷尽管下令,陌刀营将士愿为公爷赴汤蹈火。”
顾青摆摆手:“没那么严重,这次你们的任务是保护我,若有冲突,亦帮我断后,能办到吗?”
“没问题,保护公爷是陌刀营上下的荣耀,断后更是陌刀营的绝活,咱们的阵列一摆开,管教他千军万马亦难越雷池一步。”
顾青又望向孙九石,道:“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这次做得好,你可官复原职,若又办砸了……呵呵,你办砸了意味着我也完蛋了,你就自求多福吧。”
孙九石紧张地吞了口口水,道:“公爷,您别吓我……”
“孙九石,你领两千神射营将士明日随我出发,加上陌刀营的一千多人,陌刀营随我入天子行营,遇到任何冲突,李嗣业保护我,孙九石你领神射营将士在天子行营外待命,我从天子行营脱身后,神射营与陌刀营拦截禁军兵马。”
二人闻言脸色立变,孙九石讷讷道:“拦截禁军……公爷,是天子行营出了什么事吗?”
顾青笑道:“怕了?以为我要造反?”
二人沉默,神情挣扎不已,良久,李嗣业忽然道:“若天理公道站在公爷这边,末将也愿站在公爷这边,无论任何事。”
孙九石急忙道:“末将也是。”
顾青深深看着二人,道:“我不会造反,此去天子行营是为了救杨贵妃,因为禁军已有哗变的迹象,他们不一定忠于天子了,所以,你们可放手去做,朝廷不会降罪的。”
二人震惊,李嗣业失声道:“禁军哗变?”
“我如今了解的也不多,但禁军确实有哗变迹象,这是天家事,安西军不必参与,陛下和朝臣们自会解决,我们这次的任务是要把杨贵妃救出来。”
李嗣业和孙九石终于明白了,当即抱拳道:“末将领命,定不负公爷所托。”
第二天一早,安西军拔营离开邓州。
前锋刚离营,邓州刺史闻讯赶来,听说安西军要走,刺史一脸惶然,哀求安西军留下。这些日子有安西军在城外驻扎,邓州军民很有安全感,他们知道安西军屡战屡胜,邓州城有安西军守护,叛军不敢南犯。
可今日安西军说走就走,他们走了,邓州城可就没那么安全了。
顾青再三向刺史保证,短时间内叛军不敢南下,邓州可保无虞。
刺史只好信了,但信了也不走,安西军将士全部拔营后,刺史仍跟着后军辎重送了几十里。
顾青被刺史的深情厚谊感动了,将刺史请来中军,道谢之后请刺史回去,刺史这时终于说出了实情。
安西军走可以,但欠邓州刺史府的钱总是要还的,后军文吏前后借了邓州刺史府几千贯,都是朝廷的公账,这笔钱不还,刺史没法跟朝廷交代。
满腔深情终究是错付了,顾青顿觉萧然。
钱当然还不了,安西军已然有些拮据了,但刺史像被肉包子打过的狗一样跟了几十里路,不给个交代说不过去。
于是顾青给刺史打了一张白条,郑重其事地盖上了帅印,刺史不干,顾青很有礼貌地告诉刺史,要么拿了白条老老实实回去,要么让他身体的某一部分先回去,赖账的人不仅没有廉耻,眼里也没有王法的。
刺史非常明智地选择了第一种,不甘不愿拿了白条扭头就走。
邓州刺史离开后,顾青立马下令前锋官沈田快速赶到襄州,到达襄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控制当地官仓。
保一方平安是莫大的功德,吃你点粮食正是天经地义毫无争议的。
当夜扎营,顾青聚将,将安西军暂托常忠统领,鲜于仲通辅之,约定一个月之内必回。
众将虽对顾青的决定不可理解,但还是无奈接受。
众人散去,顾青又叫来宋根生,二人喝了一顿酒,违别数年,宋根生的性格有些变化,变得比以前稳重多了,顾青既欣慰又心疼。
男人忽然变得成熟,是因为经历了旁人无法体会的剧痛。
第二天一早,顾青领着陌刀营和神射营共计三千多人离开了安西军。
安西军继续南下赴襄州,顾青则往西去。
离开大军后,顾青快马加鞭,朝金州疾驰,并派出斥候打探天子行营所在。
李隆基逃往时仍不忘排场,所以行军的速度不会太快,一天行几十里路大约便要扎营休息了。
顾青估计他现在刚刚走出关中,至于禁军有没有哗变,那就真不知道了,如今的发展已比真正的历史改变了许多,很多事情顾青已把握不住它的方向。
…………
秦岭。
李光弼率军终于走出了大山,特意绕开了关中,先往南入梁州,然后往东寻找安西军。
自从败退秦岭以来,李光弼不停招兵买马,在山谷中操练将士,这些日子麾下已有八千余将士。
相比安禄山的叛军主力,这点兵力自然不够看的,李光弼很理智地避开了与叛军的正面冲突,用迂回的方式寻找战机。
万春公主遇到李光弼后,索性也不急着找顾青了,跟着李光弼的大军多少有些安全感。
两人相遇后,万春终于在军中得到了久违的公主待遇,待遇其实也不算好,几千人缩在秦岭里,条件自然不可能好到哪里去。李光弼只能尽量保证万春的饮食有荤有素,偶尔还弄点民间低劣的浊酒尝尝味儿,毕竟爱夜店的公主殿下不能没有酒。
自与李光弼相遇后,万春便不停劝说李光弼率军与安西军会合,李光弼认真听进去了,与部将商议许久,觉得与安西军会合是个不错的主意,眼下李光弼所部兵马只有八千余,根本无法与叛军主力相抗,听说顾青领安西军一直打得不错,若能将这八千兵马汇入安西军阵列,也算为将来两军决战做了贡献。
于是在派出斥候打探了秦岭外的军情后,李光弼决定率军东进,寻找安西军的下落,与之会合。
“李叔叔好计谋!相信本宫,这是你此生最正确的决定。”
得知李光弼决定与安西军会合后,万春眉开眼笑心情极度舒爽。
李光弼听她不伦不类的称呼就有些牙疼,这些日子相处他算看出来了,眼前这位公主殿下恐怕对顾青有心思。
这可就犯难了,作为顾青的长辈,李光弼早就知道顾青与张家两个闺女有些说不清的情愫,长安未破之前,李光弼也悄悄问过张九章的意思,老狐狸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回答。
李光弼猜测,张九章或许已做好了两女同嫁一夫的准备,姐妹同收在如今的年代也算不得惊世骇俗,从贞观到永徽再到开元,高门大户里的联姻有不少都是姐妹同嫁一夫,这是出于政治利益上的考虑。
若要将这门亲家坐实,那么索性就多嫁一个,万一老大没了,老二马上替补为正室,亲家仍然是稳稳当当的亲家,联姻关系仍然牢不可破。
张九章那只老狐狸说不定就有这想法。
如今李光弼发现连公主都要掺和进来,想想都为顾青头疼。
这事儿可不好办了,公主若坚持要嫁顾青,而天子极宠这位公主,她若提出下嫁,天子多半会赐婚的,那么张家俩闺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