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权三司使公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游园外面小河边的大柳树下,徐平和高大全以及杨文广、狄青三人面对面坐着,一边说话一边喝着酒,听他们讲这两年的经历。
饶是高大全一向不喜欢诉苦,在徐平面前说起三禁军的日子来,还是抱怨不断。日常被人排挤,或明或暗地对他各种不上台面的小手段,日子不是过不下去,难熬就是了。
说了好一会,高大全才道:“官人回来就好了,什么时候寻个机会,还是我们几个到边地去带兵吧。再在三衙这么下去,总觉得人就这么废掉了。”
徐平道:“此事急不得,且先在京城里再忍一忍。你有今日局面不容易,现在觉得日子难过,等到出去了更加难回来,不如现在先经营一番。”
高大全不好违了徐平的意思,只好应了,看得出来心里并不愿意。
北宋之所以建立,是宋太祖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由一帮军中老弟兄推上台来的,一如五代旧例。各种阴谋论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都无关大局,最重要的是这个事实,宋朝是因为军队的行为而开国的,是一个先有军队再有国家的朝代。整个国家一直到灭亡,最少在形势上一直保持军事化管理的色彩,就连地方官府也一直保持着晚唐五代藩镇的官吏职位和格局,地方最重要的库称为军资库,用处就是用以赡军。不管是“崇文抑武”也好,还是后代一部分人认为的“重文轻武”也罢,都要明白一点,宋朝皇帝的统治基础是京城的数十万禁军。最少到这个年代,还没有任何改变,什么文臣的忠君爱国都是点缀。
三衙禁军才是赵家坐在皇位上的保证,是政权不可摇动的根基,国家大政,是围绕着皇帝怎么更好地控制禁军来的。禁军能打不能打,不是取决于什么样的军事制度,而是取决于皇帝对威胁的判断,使他在皇位上坐不稳的是外来威胁,还是来自内乱?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从属于政治,取决于政治,多了千年见识的徐平,对这一点应该有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兵立国的大宋,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军队的战斗力实际上跟政治认识密切相关,政治认识变了,军队的战斗力便会飞速改变。
真宗之后治国便就讲祖宗之法,而祖宗之法的主体又是由宋太宗定下来的。宋太宗对国家威胁的认识讲得非常清楚,“国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既然认为国家的威胁是来自于内患,那么禁军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不作乱,至于平定反抗,只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只有认识了这一政治方针,才能明白禁军不能打的根源,实际上皇帝也不需要他们能打,只要混吃等死不作乱就算完成政治任务。
终宋一朝,这一条根本的政治方针基本没有改变,短时间或许有变化,但很快就会把防内患当作政治的核心。用心于防内患,国家两次灭于外族,便就不奇怪了。
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三衙禁军就是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怪物,吞噬着天下大部分的财富,却又懦弱无能。自太宗朝后,对外战事罕有胜利。
徐平对于这一点早就有模糊的认识,在邕州的时候,他宁愿组织乡兵,也不愿使用隶于三衙之下的正规厢军,便就出于这样的顾虑。三衙不但是自己属下的禁军不能打,还会天然地对抗能打的一切境内军事力量。三衙的政治任务是消灭内患,那么消灭内部的战斗力就是政治正确,实际上越是脱出三衙掌控的战兵,战斗力越强。
大宋因军而开国,政权的根基在军队,军队的核心在三衙禁军,这里聚集了最丰富的军事资源。要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脱离开三衙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怎么委屈,徐平还是希望高大全能够在三衙禁军中培养些人脉。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到了边地立了军功,才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也只有最后回到三衙系统中,才能够真正功成名就。
问着高大全平时的生活状况,徐平绞尽脑汁,希望能给他们找条路子,最少不用过得如此狼狈。谁知道想来想去,却发现自己在三衙竟然没有任何人脉,哪怕就是曾经建立了这个时代最重大的武勋,实际上也对核心的军事力量没有任何影响力。
最后只能颓然放弃,只是告诉高大全要忍耐,总会有?你现在所看的《一世富贵》 第211章 权三司使公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香满路言情 进去后再搜:一世富贵
游园外面小河边的大柳树下,徐平和高大全以及杨文广、狄青三人面对面坐着,一边说话一边喝着酒,听他们讲这两年的经历。
饶是高大全一向不喜欢诉苦,在徐平面前说起三禁军的日子来,还是抱怨不断。日常被人排挤,或明或暗地对他各种不上台面的小手段,日子不是过不下去,难熬就是了。
说了好一会,高大全才道:“官人回来就好了,什么时候寻个机会,还是我们几个到边地去带兵吧。再在三衙这么下去,总觉得人就这么废掉了。”
徐平道:“此事急不得,且先在京城里再忍一忍。你有今日局面不容易,现在觉得日子难过,等到出去了更加难回来,不如现在先经营一番。”
高大全不好违了徐平的意思,只好应了,看得出来心里并不愿意。
北宋之所以建立,是宋太祖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由一帮军中老弟兄推上台来的,一如五代旧例。各种阴谋论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都无关大局,最重要的是这个事实,宋朝是因为军队的行为而开国的,是一个先有军队再有国家的朝代。整个国家一直到灭亡,最少在形势上一直保持军事化管理的色彩,就连地方官府也一直保持着晚唐五代藩镇的官吏职位和格局,地方最重要的库称为军资库,用处就是用以赡军。不管是“崇文抑武”也好,还是后代一部分人认为的“重文轻武”也罢,都要明白一点,宋朝皇帝的统治基础是京城的数十万禁军。最少到这个年代,还没有任何改变,什么文臣的忠君爱国都是点缀。
三衙禁军才是赵家坐在皇位上的保证,是政权不可摇动的根基,国家大政,是围绕着皇帝怎么更好地控制禁军来的。禁军能打不能打,不是取决于什么样的军事制度,而是取决于皇帝对威胁的判断,使他在皇位上坐不稳的是外来威胁,还是来自内乱?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从属于政治,取决于政治,多了千年见识的徐平,对这一点应该有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兵立国的大宋,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军队的战斗力实际上跟政治认识密切相关,政治认识变了,军队的战斗力便会飞速改变。
真宗之后治国便就讲祖宗之法,而祖宗之法的主体又是由宋太宗定下来的。宋太宗对国家威胁的认识讲得非常清楚,“国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既然认为国家的威胁是来自于内患,那么禁军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不作乱,至于平定反抗,只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只有认识了这一政治方针,才能明白禁军不能打的根源,实际上皇帝也不需要他们能打,只要混吃等死不作乱就算完成政治任务。
终宋一朝,这一条根本的政治方针基本没有改变,短时间或许有变化,但很快就会把防内患当作政治的核心。用心于防内患,国家两次灭于外族,便就不奇怪了。
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三衙禁军就是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怪物,吞噬着天下大部分的财富,却又懦弱无能。自太宗朝后,对外战事罕有胜利。
徐平对于这一点早就有模糊的认识,在邕州的时候,他宁愿组织乡兵,也不愿使用隶于三衙之下的正规厢军,便就出于这样的顾虑。三衙不但是自己属下的禁军不能打,还会天然地对抗能打的一切境内军事力量。三衙的政治任务是消灭内患,那么消灭内部的战斗力就是政治正确,实际上越是脱出三衙掌控的战兵,战斗力越强。
大宋因军而开国,政权的根基在军队,军队的核心在三衙禁军,这里聚集了最丰富的军事资源。要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脱离开三衙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怎么委屈,徐平还是希望高大全能够在三衙禁军中培养些人脉。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到了边地立了军功,才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也只有最后回到三衙系统中,才能够真正功成名就。
问着高大全平时的生活状况,徐平绞尽脑汁,希望能给他们找条路子,最少不用过得如此狼狈。谁知道想来想去,却发现自己在三衙竟然没有任何人脉,哪怕就是曾经建立了这个时代最重大的武勋,实际上也对核心的军事力量没有任何影响力。
最后只能颓然放弃,只是告诉高大全要忍耐,总会有?你现在所看的《一世富贵》 第211章 权三司使公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香满路言情 进去后再搜:一世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