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厚积薄发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医妃惊世、妖孽狼君别乱来、帝宠娇颜:皇上,求放过!、兵王归来、海贼王之蓝色魅影、农家小辣妻、摄政王的医品狂妃、重生最强女帝、帝君,你家夫人又爬墙了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日俄战争的祸根已经埋下,却不会立即爆发。
虽然没能如愿以偿的占领辽东半岛与台湾,但是日本依然在甲午战争中获益良多,需要时间消化战争红利。俄国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名列世界第二的海军。日本要想挑战俄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更需要争取像英国、美国这样的潜在盟友。
对俄国来说,也是一样。
虽然包括沙皇在内的俄国统治阶层中,没有一个人瞧得起日本,俄国的军事实力也足够强大,但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之前,俄国欠缺在远东地区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基础,也就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日本。
在很多人看来,这场战争要到一九零五年之后才会爆发。
原因很简单,西伯利亚大铁路预计在一九零五年通车。
按照很多人的判断,日本没有胆量主动挑战俄国,将由俄国在适当的时候发动战争,因此俄国会选择在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之后,也就是能够便捷的向远东地区派遣军队之后,再出手收拾日本。
显然,冯承乾并不这么看。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主动挑起战争的不是俄国,而是日本,而且日本把发动战争的时间选择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之前。
关键在于,日本有没有主动挑战俄国的胆量。
冯承乾非常清楚,被军国主义思想控制了的日本人,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做。别说腐朽的沙俄,就算是如日中天的美国,也敢前去挑衅。
在冯承乾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机会。
年底,冯承乾向德皇提交了经过修改的帝国海军造舰计划。
此时,帝国宰相俾斯麦已经过世,腓特烈三世亲自操办了俾斯麦的葬礼,还追认俾斯麦为帝国元勋,授予俾斯麦的子嗣世袭爵位。只是腓特烈三世没有立即任命新的宰相,而是虚位以待。
冯承乾没有接受腓特烈三世的任命,继续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
在俾斯麦之后,腓特烈三世任命奥托-冯-卡普里维为帝国代首相,暂行首相职权,主管帝国大小政务。
这个任命非常明智。
虽然卡普里维也是军人出身,还是退役陆军少将,但是与俾斯麦相比,卡普里维更加温和,更善于解决国内矛盾。腓特烈三世让卡普里维执掌大权,就是希望由他来解决日益突出的内部矛盾,特别是传统实力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维护帝国的内部稳定,增强发展势头。
更重要的是,卡普里维的影响力远不及俾斯麦。
说得直接一点,由卡普里维担任代首相,等于让腓特烈三世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能够更加直接的掌管政务。
要知道,俾斯麦在的时候,腓特烈三世很少干预政务。
对冯承乾来说,这也是好事,因为卡普里维不会像俾斯麦那样反对海军建设,最多只是发发牢骚。
结果就是,冯承乾在年底提出的海军造舰修改计划,根本没有遭到反对。
按照冯承乾的规划,帝国海军将在未来五年之内,以每年一点五艘的速度建造新式主力舰,到一九零三年底,实现十艘主力舰在役、六艘主力舰在造的目标,并且同步扩大辅助战舰的规模。
如果该计划得到落实,帝国海军将在一九零五年左右超越俄国,成为全球第二。
当然,第二不是冯承乾的目标。
为了避免触怒英国,冯承乾公开宣称,帝国增强海军实力完全是为了应对波罗的海方向上的新威胁,即沙皇已经决定扩大海军规模,把波罗的海舰队增加一点五倍,从而对帝国海军构成压倒性优势。
有趣的是,这个说辞根本不过关。
原因很简单,沙皇决定扩充海军的根源不是增强波罗的海舰队,而是应对远东地区出现的威胁。
不管怎么说,冯承乾为帝国海军扩充舰队规模找到了一个较为充分的理由。
拿到钱是一回事,怎么花掉钱是另外一回事。
顺利获得拨款后,冯承乾花了一个月,专心处理海军的技术问题,详细规划计划建造的新式主力舰。
十多年下来,冯承乾对帝国的技术实力也算了如指掌。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火炮、特种钢材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比如甲午战争的海战就已证明,帝国制造的大口径火炮的性能超过了英国火炮,甚至比口径更大的英国火炮都有优势,而帝国制造的装甲钢也更加优秀。可是在一些较为传统的领域,比如动力系统上,帝国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可以说,战舰的动力系统是帝国最大的软肋。
在规划新式主力舰的时候,冯承乾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即再过五年,帝国也不一定能够制造出可用的蒸汽轮机,而英国在两到三年之内就有能力制造出实用的蒸汽轮机,在动力系统上保持优势。
没有更好的选择,冯承乾只能采用原来的套路,即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在战舰上采用成熟的动力系统,并且留下足够的余量,以便在将来通过更换的方式进行改装,延长战舰的服役期限。
当然,帝国的造舰能力也绝非一无是处。
得益于先进的火炮技术,帝国战舰可以采用口径较小的火炮,获得与英国海军同类战舰相当的火力。只是在设计上,为了便于今后进行改装,冯承乾坚持采用三联装炮塔,而不是更容易接受的双联装炮塔。
因为技术进步迅速,所以在主力舰的建造方式上,冯承乾依然采用了小步快跑的方法。
按照他的安排,在未来五年之内,帝国将分成五个级别,总共建造八艘主力舰,其中三个级别两艘,两个级别只造一艘。
只是,为了节省设计费用,冯承乾提出了一个非常超前的概念“标准舰型”。
可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即几个级别的战舰采用相似的舰体设计,只是根据需求、技术、建造能力等因素,调整各项性能指标,采用不同的配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设计费用。
虽然这个概念很超前,但是很快就被帝国的舰船工程师采纳了。
一八九九年,威廉港造船厂向帝国海军部提交了新式战舰的设计规划。因为多次与冯承乾合作,所以威廉造船厂的工程师非常清楚海军战争大臣的喜好,在设计的时候充分照顾了冯承乾的需要。经过一个月的审议之后,冯承乾正式批准了该型战舰的建造计划,并且由威廉皇储命名为“拿骚”级。
与冯承乾熟知的“拿骚”级不同,这种采用十二台燃煤锅炉、三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的战舰只有一根烟囱,三座三联装炮塔以二前一后的方式集中布置在战舰的纵轴上,八座双联装一百五十毫米副炮炮塔则布置在前后舰桥两侧。得益于此,“拿骚”级能在侧舷方向上发挥出百分之百的主炮、与百分之五十的副炮火力,最大限度的缩短了主装甲带的长度,有效提升了防护强度。
相对而言,“拿骚”级最大的问题,在于二号炮塔的位置偏高,导致战舰重心上移,航行稳定性不够理想。
当然,这算不上大问题。
在后期改进的时候,“拿骚”级取消了舰首与舰尾的辅助装甲,在主装甲带外面增加了辅助装甲,还提高了水平装甲的厚度,使吃水深度增加了零点四米,在降低了干舷高度的同时提高了航行稳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拿骚”级是第一艘“无畏舰”。
虽然受技术限制,“拿骚”级没有采用蒸汽轮机,使用的仍然是高速持续航行能力欠佳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但是在其他方面,“拿骚”级与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无畏舰”已无明显区别。
“拿骚”级的出现,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只是,冯承乾非常重视保密。
直到两年之后,也就是一九零一年,“拿骚”号下水开始舾装,英国皇家海军才发现这是一艘划时代的战舰。在此之前,英国皇家海军没有把费希尔的警告听进去,仍然在按部就班的建造着“前无畏舰”。等到英国皇家海军回过神来,两艘“拿骚”级,即“拿骚”号与“威斯特法兰”号已经完成了舾装。直到一九零二年底,英国皇家海军才开始建造“无畏”号战列舰。
这个时候,看清端倪的人没有几个。
虽然在舰队规模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远不及英国,哪怕到一九零三年,把在建的战舰全部算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海军规模也仅有英国皇家海军的三成左右,但是帝国海军的积累能力远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特别是冯承乾亲自主导设计的几种战舰,都能继续服役十年、甚至二十年,而英国皇家海军在“无畏”号之前建造的绝大部分战舰,都将在十年之内淘汰。
那么,十年之后,英国皇家海军还有优势吗?
日俄战争的祸根已经埋下,却不会立即爆发。
虽然没能如愿以偿的占领辽东半岛与台湾,但是日本依然在甲午战争中获益良多,需要时间消化战争红利。俄国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名列世界第二的海军。日本要想挑战俄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更需要争取像英国、美国这样的潜在盟友。
对俄国来说,也是一样。
虽然包括沙皇在内的俄国统治阶层中,没有一个人瞧得起日本,俄国的军事实力也足够强大,但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之前,俄国欠缺在远东地区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基础,也就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日本。
在很多人看来,这场战争要到一九零五年之后才会爆发。
原因很简单,西伯利亚大铁路预计在一九零五年通车。
按照很多人的判断,日本没有胆量主动挑战俄国,将由俄国在适当的时候发动战争,因此俄国会选择在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之后,也就是能够便捷的向远东地区派遣军队之后,再出手收拾日本。
显然,冯承乾并不这么看。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主动挑起战争的不是俄国,而是日本,而且日本把发动战争的时间选择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之前。
关键在于,日本有没有主动挑战俄国的胆量。
冯承乾非常清楚,被军国主义思想控制了的日本人,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做。别说腐朽的沙俄,就算是如日中天的美国,也敢前去挑衅。
在冯承乾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机会。
年底,冯承乾向德皇提交了经过修改的帝国海军造舰计划。
此时,帝国宰相俾斯麦已经过世,腓特烈三世亲自操办了俾斯麦的葬礼,还追认俾斯麦为帝国元勋,授予俾斯麦的子嗣世袭爵位。只是腓特烈三世没有立即任命新的宰相,而是虚位以待。
冯承乾没有接受腓特烈三世的任命,继续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
在俾斯麦之后,腓特烈三世任命奥托-冯-卡普里维为帝国代首相,暂行首相职权,主管帝国大小政务。
这个任命非常明智。
虽然卡普里维也是军人出身,还是退役陆军少将,但是与俾斯麦相比,卡普里维更加温和,更善于解决国内矛盾。腓特烈三世让卡普里维执掌大权,就是希望由他来解决日益突出的内部矛盾,特别是传统实力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维护帝国的内部稳定,增强发展势头。
更重要的是,卡普里维的影响力远不及俾斯麦。
说得直接一点,由卡普里维担任代首相,等于让腓特烈三世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能够更加直接的掌管政务。
要知道,俾斯麦在的时候,腓特烈三世很少干预政务。
对冯承乾来说,这也是好事,因为卡普里维不会像俾斯麦那样反对海军建设,最多只是发发牢骚。
结果就是,冯承乾在年底提出的海军造舰修改计划,根本没有遭到反对。
按照冯承乾的规划,帝国海军将在未来五年之内,以每年一点五艘的速度建造新式主力舰,到一九零三年底,实现十艘主力舰在役、六艘主力舰在造的目标,并且同步扩大辅助战舰的规模。
如果该计划得到落实,帝国海军将在一九零五年左右超越俄国,成为全球第二。
当然,第二不是冯承乾的目标。
为了避免触怒英国,冯承乾公开宣称,帝国增强海军实力完全是为了应对波罗的海方向上的新威胁,即沙皇已经决定扩大海军规模,把波罗的海舰队增加一点五倍,从而对帝国海军构成压倒性优势。
有趣的是,这个说辞根本不过关。
原因很简单,沙皇决定扩充海军的根源不是增强波罗的海舰队,而是应对远东地区出现的威胁。
不管怎么说,冯承乾为帝国海军扩充舰队规模找到了一个较为充分的理由。
拿到钱是一回事,怎么花掉钱是另外一回事。
顺利获得拨款后,冯承乾花了一个月,专心处理海军的技术问题,详细规划计划建造的新式主力舰。
十多年下来,冯承乾对帝国的技术实力也算了如指掌。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火炮、特种钢材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比如甲午战争的海战就已证明,帝国制造的大口径火炮的性能超过了英国火炮,甚至比口径更大的英国火炮都有优势,而帝国制造的装甲钢也更加优秀。可是在一些较为传统的领域,比如动力系统上,帝国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可以说,战舰的动力系统是帝国最大的软肋。
在规划新式主力舰的时候,冯承乾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即再过五年,帝国也不一定能够制造出可用的蒸汽轮机,而英国在两到三年之内就有能力制造出实用的蒸汽轮机,在动力系统上保持优势。
没有更好的选择,冯承乾只能采用原来的套路,即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在战舰上采用成熟的动力系统,并且留下足够的余量,以便在将来通过更换的方式进行改装,延长战舰的服役期限。
当然,帝国的造舰能力也绝非一无是处。
得益于先进的火炮技术,帝国战舰可以采用口径较小的火炮,获得与英国海军同类战舰相当的火力。只是在设计上,为了便于今后进行改装,冯承乾坚持采用三联装炮塔,而不是更容易接受的双联装炮塔。
因为技术进步迅速,所以在主力舰的建造方式上,冯承乾依然采用了小步快跑的方法。
按照他的安排,在未来五年之内,帝国将分成五个级别,总共建造八艘主力舰,其中三个级别两艘,两个级别只造一艘。
只是,为了节省设计费用,冯承乾提出了一个非常超前的概念“标准舰型”。
可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即几个级别的战舰采用相似的舰体设计,只是根据需求、技术、建造能力等因素,调整各项性能指标,采用不同的配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设计费用。
虽然这个概念很超前,但是很快就被帝国的舰船工程师采纳了。
一八九九年,威廉港造船厂向帝国海军部提交了新式战舰的设计规划。因为多次与冯承乾合作,所以威廉造船厂的工程师非常清楚海军战争大臣的喜好,在设计的时候充分照顾了冯承乾的需要。经过一个月的审议之后,冯承乾正式批准了该型战舰的建造计划,并且由威廉皇储命名为“拿骚”级。
与冯承乾熟知的“拿骚”级不同,这种采用十二台燃煤锅炉、三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的战舰只有一根烟囱,三座三联装炮塔以二前一后的方式集中布置在战舰的纵轴上,八座双联装一百五十毫米副炮炮塔则布置在前后舰桥两侧。得益于此,“拿骚”级能在侧舷方向上发挥出百分之百的主炮、与百分之五十的副炮火力,最大限度的缩短了主装甲带的长度,有效提升了防护强度。
相对而言,“拿骚”级最大的问题,在于二号炮塔的位置偏高,导致战舰重心上移,航行稳定性不够理想。
当然,这算不上大问题。
在后期改进的时候,“拿骚”级取消了舰首与舰尾的辅助装甲,在主装甲带外面增加了辅助装甲,还提高了水平装甲的厚度,使吃水深度增加了零点四米,在降低了干舷高度的同时提高了航行稳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拿骚”级是第一艘“无畏舰”。
虽然受技术限制,“拿骚”级没有采用蒸汽轮机,使用的仍然是高速持续航行能力欠佳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但是在其他方面,“拿骚”级与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无畏舰”已无明显区别。
“拿骚”级的出现,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只是,冯承乾非常重视保密。
直到两年之后,也就是一九零一年,“拿骚”号下水开始舾装,英国皇家海军才发现这是一艘划时代的战舰。在此之前,英国皇家海军没有把费希尔的警告听进去,仍然在按部就班的建造着“前无畏舰”。等到英国皇家海军回过神来,两艘“拿骚”级,即“拿骚”号与“威斯特法兰”号已经完成了舾装。直到一九零二年底,英国皇家海军才开始建造“无畏”号战列舰。
这个时候,看清端倪的人没有几个。
虽然在舰队规模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远不及英国,哪怕到一九零三年,把在建的战舰全部算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海军规模也仅有英国皇家海军的三成左右,但是帝国海军的积累能力远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特别是冯承乾亲自主导设计的几种战舰,都能继续服役十年、甚至二十年,而英国皇家海军在“无畏”号之前建造的绝大部分战舰,都将在十年之内淘汰。
那么,十年之后,英国皇家海军还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