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破僵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医妃惊世、妖孽狼君别乱来、帝宠娇颜:皇上,求放过!、兵王归来、海贼王之蓝色魅影、农家小辣妻、摄政王的医品狂妃、重生最强女帝、帝君,你家夫人又爬墙了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中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美军也是了若指掌,只是美军的兵力状况同样糟糕。
九月底,罗斯福就专程把尼米兹请了回去,询问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
当时,罗斯福提到,有没有可能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次大规模反击,夺回被中国军队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与密克罗尼西亚。虽然尼米兹回答的非常委婉,但是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即美军暂时没有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手里的兵力仅够守卫夏威夷群岛,根本不可能夺回失地。
虽然尼米兹的答复让罗斯福很不满意,但是他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这就是,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反击行动,主要目的不是夺回被中国军队攻占的岛屿,而是削弱中国海军的战斗力,让中国海军难以及时攻打夏威夷群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显然,尼米兹并不赞同发起战术反击。
在他看来,这不是在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而是在消耗美国海军的兵力,而经不起消耗的正是美国海军。
问题是,总统已经做出了让步,尼米兹不可能一步不让。
最终,尼米兹答应了下来,但是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到中国海军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之后,再考虑发起反击。
对此,罗斯福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他本来就要求以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为主要目的,如果中国海军不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又如何消耗呢?
显然,尼米兹在总统面前耍了个小花招。
在九月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海军会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至少不会派遣航母战斗群。
主要就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中国军队还在攻打新喀里多尼亚,离登陆澳洲本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做,而在登上澳洲本土之前,中国海军没有理由放弃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的大战略。
在尼米兹看来,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国海军都不大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
如果中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那么到一九四三年初,才有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一支拥有两艘、或者三艘舰队航母的舰队,而美国海军到时候将拥有十二艘小型航母。
显然,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战术反击,对美军最为有利。
可以说,在对大局的判断上,双方没有太大的差别。
问题是,战争绝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既然一九四三年初,美国海军有望在中太平洋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那么中国海军就会尽一切可能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迫使美军提前发起战术反击。
对此,顾祝同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来到关岛不到一个星期,顾祝同就跑遍了主要岛屿,对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十月十三日,顾祝同回到关岛,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
这次,顾祝同没有客气,直接提出,希望在十月底之前,获得一支至少拥有四艘小型航母的舰队。
因为顾祝同要求的是小型航母,所以冯承乾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在中国海军中,也有不少的小型航母。
当然,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与美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不大一样。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本来就没有建造多少大型战舰,仅有的资源都用来建造舰队航母与防空巡洋舰了,因此在大战爆发之后,中国海军并不像美国海军那么富裕,可以用未完工的巡洋舰改造成小型航母。
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绝大多数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商船数量并不多,毕竟中国对海运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快速商船队。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在战前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远在欧洲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走苏伊士运河,从广州港到威廉港的航线都在一万五千公里以上,普通商船的航行周期高达三个月。如果苏伊士运河遭到封锁,商船被迫走好望角,那么航线长度在二万二千公里以上,航行周期超过了四个月。为此,中国的海运企业都对快速商船青睐有加。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海运企业拥有上百艘航速在二十节以上的快速商船,占到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四十。
当然,大力发展快速商船,也与海军的支持有关。
可以说,从一开始,海军就盯上了这些快速商船,因此从一九三七年开始,中国海军就为每一艘排水量在一万吨以上、航速超过二十四节的快速商船提供建造补贴,以此带动海运企业订购更多的快速商船。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零年之间,中国的海运企业总共订购了七十八艘该类型的快速商船,其中五十六艘在大战爆发前交付,另外二十二艘也在一九四一年中期之前交付。
这些快速商船,成为了中国海军中“准战舰”的中流砥柱。
大战期间,包括在大战前订购的七十八艘快速商船在内的、总共有二百三十四艘快速商船被改造成了战舰,其中一百一十八艘被改造成了小型航母,而航速超过二十四节的小型航母就有六十四艘之多。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几乎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
当然,这也与中国在大战期间的国情有关。
这就是,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的造舰计划都没有能够按时完成,大批已经完成设计的战舰因为建造能力不足,只能延迟开工时间、或者是停留在设计阶段,因此各大造船厂根本没有能力专门建造小型航母。事实上,把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也主要由一些小型造船厂承担。
必须承认,中国海军发展小型航母的方式,有很大的优势。这就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数量众多的小型航母,而且实际花费远比建造小型航母低得多,拥有战争期间最高的效费比。
要知道,把一艘万吨级快速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的花费仅有建造一艘舰队航母的十分之一,而一艘载机量在三十架左右的小型航母,能够执行的任务范围相当于舰队航母的百分之八十,且执行任务的耗费仅相当于舰队航母的五分之一。别的不说,小型航母仅在维护保养上就比舰队航母便宜得多。
问题是,小型航母绝对不可能取代舰队航母。
与舰队航母相比,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美军小型航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上都存在,而且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还有一些美军小型航母没有的问题。
比如,商船的建造标准就比战舰低得多,因此由商船改造而来的小型航母的战场适应能力与战场生存能力都非常低。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损失了三十七艘小型航母,其中二十一艘仅仅挨了一枚炸弹、或者一条鱼雷。相对而言,美军损失的小型航母中,没有一艘是被一枚炸弹、或者是一条鱼雷击沉的。此外,中国海军的绝大部分小型航母,只能在四级海况下作战,如果海况达到五级,就无法执行作战任务了,而美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大多能在五级海况下作战。
事实上,美军对此也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也正是如此,美军才把那些用商船改装的小型航母称为护航航母,而且主要用在反潜护航作战上。
当然,在小型航母的使用上,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截然不同。
因为没有太多需要重点保护的航线,而且大部分航线都靠近中国本土,或者是海外军事基地,所以反潜驱逐舰、以及岸基反潜巡逻机就足够掩护主要的海运航线了,完全没有必要动用护航航母。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全部用在主要战场上。
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小型航母的主要战场就是登陆作战行动,其执行的登陆支援任务占到了小型航母任务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严格说来,小型航母并不适合执行制海任务,即不适合参与舰队作战。
对此,中国海军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就很少把小型航母编入战斗舰队,更很少让小型航母参与舰队作战。
问题是,在没有舰队航母的时候,小型航母是唯一的海上航空作战平台。
说白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小型航母成了最后的选择。
顾祝同也非常清楚,冯承乾不可能把舰队航母派给第三舰队,因此他也就没有向冯承乾要舰队航母。
此外,美军第七舰队里也没有舰队航母。
有趣的是,顾祝同并没有打算用四艘小型航母去夺取制海权,甚至没有想过与美军舰队决战。
当时,顾祝同想法非常简单,他需要这些小型航母向外围岛屿运送作战飞机。
说白了,顾祝同只是想加强中太平洋上的防线强度,特别是让密克罗尼西亚东部的几座岛屿变得更有价值。
问题是,在美军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对于中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美军也是了若指掌,只是美军的兵力状况同样糟糕。
九月底,罗斯福就专程把尼米兹请了回去,询问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
当时,罗斯福提到,有没有可能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次大规模反击,夺回被中国军队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与密克罗尼西亚。虽然尼米兹回答的非常委婉,但是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即美军暂时没有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手里的兵力仅够守卫夏威夷群岛,根本不可能夺回失地。
虽然尼米兹的答复让罗斯福很不满意,但是他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这就是,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反击行动,主要目的不是夺回被中国军队攻占的岛屿,而是削弱中国海军的战斗力,让中国海军难以及时攻打夏威夷群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显然,尼米兹并不赞同发起战术反击。
在他看来,这不是在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而是在消耗美国海军的兵力,而经不起消耗的正是美国海军。
问题是,总统已经做出了让步,尼米兹不可能一步不让。
最终,尼米兹答应了下来,但是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到中国海军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之后,再考虑发起反击。
对此,罗斯福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他本来就要求以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为主要目的,如果中国海军不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又如何消耗呢?
显然,尼米兹在总统面前耍了个小花招。
在九月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海军会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至少不会派遣航母战斗群。
主要就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中国军队还在攻打新喀里多尼亚,离登陆澳洲本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做,而在登上澳洲本土之前,中国海军没有理由放弃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的大战略。
在尼米兹看来,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国海军都不大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
如果中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那么到一九四三年初,才有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一支拥有两艘、或者三艘舰队航母的舰队,而美国海军到时候将拥有十二艘小型航母。
显然,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战术反击,对美军最为有利。
可以说,在对大局的判断上,双方没有太大的差别。
问题是,战争绝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既然一九四三年初,美国海军有望在中太平洋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那么中国海军就会尽一切可能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迫使美军提前发起战术反击。
对此,顾祝同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来到关岛不到一个星期,顾祝同就跑遍了主要岛屿,对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十月十三日,顾祝同回到关岛,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
这次,顾祝同没有客气,直接提出,希望在十月底之前,获得一支至少拥有四艘小型航母的舰队。
因为顾祝同要求的是小型航母,所以冯承乾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在中国海军中,也有不少的小型航母。
当然,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与美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不大一样。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本来就没有建造多少大型战舰,仅有的资源都用来建造舰队航母与防空巡洋舰了,因此在大战爆发之后,中国海军并不像美国海军那么富裕,可以用未完工的巡洋舰改造成小型航母。
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绝大多数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商船数量并不多,毕竟中国对海运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快速商船队。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在战前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远在欧洲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走苏伊士运河,从广州港到威廉港的航线都在一万五千公里以上,普通商船的航行周期高达三个月。如果苏伊士运河遭到封锁,商船被迫走好望角,那么航线长度在二万二千公里以上,航行周期超过了四个月。为此,中国的海运企业都对快速商船青睐有加。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海运企业拥有上百艘航速在二十节以上的快速商船,占到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四十。
当然,大力发展快速商船,也与海军的支持有关。
可以说,从一开始,海军就盯上了这些快速商船,因此从一九三七年开始,中国海军就为每一艘排水量在一万吨以上、航速超过二十四节的快速商船提供建造补贴,以此带动海运企业订购更多的快速商船。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零年之间,中国的海运企业总共订购了七十八艘该类型的快速商船,其中五十六艘在大战爆发前交付,另外二十二艘也在一九四一年中期之前交付。
这些快速商船,成为了中国海军中“准战舰”的中流砥柱。
大战期间,包括在大战前订购的七十八艘快速商船在内的、总共有二百三十四艘快速商船被改造成了战舰,其中一百一十八艘被改造成了小型航母,而航速超过二十四节的小型航母就有六十四艘之多。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几乎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
当然,这也与中国在大战期间的国情有关。
这就是,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的造舰计划都没有能够按时完成,大批已经完成设计的战舰因为建造能力不足,只能延迟开工时间、或者是停留在设计阶段,因此各大造船厂根本没有能力专门建造小型航母。事实上,把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也主要由一些小型造船厂承担。
必须承认,中国海军发展小型航母的方式,有很大的优势。这就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数量众多的小型航母,而且实际花费远比建造小型航母低得多,拥有战争期间最高的效费比。
要知道,把一艘万吨级快速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的花费仅有建造一艘舰队航母的十分之一,而一艘载机量在三十架左右的小型航母,能够执行的任务范围相当于舰队航母的百分之八十,且执行任务的耗费仅相当于舰队航母的五分之一。别的不说,小型航母仅在维护保养上就比舰队航母便宜得多。
问题是,小型航母绝对不可能取代舰队航母。
与舰队航母相比,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美军小型航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上都存在,而且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还有一些美军小型航母没有的问题。
比如,商船的建造标准就比战舰低得多,因此由商船改造而来的小型航母的战场适应能力与战场生存能力都非常低。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损失了三十七艘小型航母,其中二十一艘仅仅挨了一枚炸弹、或者一条鱼雷。相对而言,美军损失的小型航母中,没有一艘是被一枚炸弹、或者是一条鱼雷击沉的。此外,中国海军的绝大部分小型航母,只能在四级海况下作战,如果海况达到五级,就无法执行作战任务了,而美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大多能在五级海况下作战。
事实上,美军对此也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也正是如此,美军才把那些用商船改装的小型航母称为护航航母,而且主要用在反潜护航作战上。
当然,在小型航母的使用上,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截然不同。
因为没有太多需要重点保护的航线,而且大部分航线都靠近中国本土,或者是海外军事基地,所以反潜驱逐舰、以及岸基反潜巡逻机就足够掩护主要的海运航线了,完全没有必要动用护航航母。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全部用在主要战场上。
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小型航母的主要战场就是登陆作战行动,其执行的登陆支援任务占到了小型航母任务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严格说来,小型航母并不适合执行制海任务,即不适合参与舰队作战。
对此,中国海军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就很少把小型航母编入战斗舰队,更很少让小型航母参与舰队作战。
问题是,在没有舰队航母的时候,小型航母是唯一的海上航空作战平台。
说白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小型航母成了最后的选择。
顾祝同也非常清楚,冯承乾不可能把舰队航母派给第三舰队,因此他也就没有向冯承乾要舰队航母。
此外,美军第七舰队里也没有舰队航母。
有趣的是,顾祝同并没有打算用四艘小型航母去夺取制海权,甚至没有想过与美军舰队决战。
当时,顾祝同想法非常简单,他需要这些小型航母向外围岛屿运送作战飞机。
说白了,顾祝同只是想加强中太平洋上的防线强度,特别是让密克罗尼西亚东部的几座岛屿变得更有价值。
问题是,在美军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