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似曾相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飞剑问道、好想住你隔壁、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孟子涛得出了结论:“所以说,这块玉佩我认为制作时间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也有可能会是三国时期,观其工艺以及图案特点等等,说明拥有者的等级还是比较高的,但上面没有详细的铭文,拥有者是谁,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听了孟子涛详尽的解释,吴掌柜不由为他鼓掌:“精彩,真是太精彩了。”
孟子涛谦虚地笑了笑。
吴掌柜接着就把玉佩推到孟子涛跟前:“孟老师,我说话算话,这玉佩就送给您了。”
“这就算了。”
孟子涛还是笑着婉拒了,他虽然不太明白吴掌柜为什么执意要把玉佩送给自己,但老话说的好,无功不受禄,就算他对这块玉佩比较喜欢,他肯定是不会凭白接受的。
“吴掌柜,我也有自己的原则,这样吧,这块玉佩我也确实挺喜欢的,就算我占个便宜,十万如何?”
这块玉佩雕工确实不错,而且玉质也上佳,只是因为不大,而且品相不是太佳,这才影响了它的价值。当然,十万已经是一个不错的价格了。
见孟子涛这么说,吴掌柜到也没说什么,客套几句后就同意下来。
孟子涛在吴掌柜这刷了卡,完成了交易。
大家刚刚回到座位上,就见一位身穿黑色夹克,皮肤苍白的有些吓人,满头银发的中年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中年人就是吴掌柜说的那位朋友,孟子涛见这人看起来无神,但一双眼睛却非常有神,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
吴掌柜简单地为双方介绍一下,因为一头银发的关系,中年人有个外号叫老银,他是位职业掮客,另外偶尔也会客串“铲子”,据他介绍,他给吴掌柜代卖的玉器就是他从土夫子手里买来的。
吴掌柜冷笑一声:“嘿,你还真好意思,当初怎么就没跟我说清楚呢?居然还故意把里面的香皂给处理了,你怎么不把玉佩也处理一下呢。”
老银嘿嘿直笑:“我就是觉得脏,所以才处理了一下,至于那玉佩上面是沁色,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啊。好啦,老吴,你也别抱怨了,我这不是带来了诚意嘛。”
说着,他拍了拍手上拿着的一只盒子:“这里面都是玉器,而且还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保证让你们满意,至于价钱嘛,肯定会给大家一个大折扣的。”
吴掌柜没好气地说:“你还好意思提钱?”
老银笑嘻嘻地说道:“老吴,你就别跟我一般见识啦,况且我也要养家糊口,你总不想让我一家老少都饿肚子吧?”
吴掌柜挥挥手:“别跟我嬉皮笑脸的,你把东西让我代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照顾一下我的感受呢?”
老银摊了摊手:“好吧,那只香皂盒算我送给你的,这总可以吧。至于那块玉佩,我真送不起,那可是从曹操墓里出土的玉佩,我买下它也花了好些价钱的。”
吴掌柜嗤之以鼻道:“你说从曹操墓里出土的就是啊?那哪天我拿件东西,说是从秦始皇陵里出土的,是不是要卖个天价啊。”
老银说:“都是认识多年的朋友,这一点他不至于骗我吧?”
吴掌柜哂然一笑:“哟,老银,你什么时候这么单纯了?再说了,现在曹操墓可是发掘了有一段时间了,都已经出成果了,你告诉我是从曹操墓里出土的文物?”
“你难道信那个是真曹操墓啊?别逗了好不好。”
老银嗤笑一声,说道:“关于那座墓,我也有过了解,说是现在一共出土了250件东西,还有金质的物件。而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卷一)上记载,曹操墓中是没有一点含‘金’量的,衣服也是‘殓以时服’。好,就说仅凭现在出土的东西不太值钱,所以证明是‘薄葬’?这真是天大的玩笑。”
“要知道,这座墓是早年就被盗的,在发掘前也已被盗数次。你怎么就能证明古代,或现代的盗墓贼没有从中盗出宝物?如果这座墓没有被盗还好说,现在已被盗了,这种判定太牵强了吧,不靠谱了吧。”
“况且,是否薄葬并不能作中判断是曹操墓的证据,汉文帝死前也提倡薄葬,可后来让盗墓贼盗出了大量的金银宝物。薄葬与厚葬,从我研究的一些古墓资料中,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孟子涛暗自点了点头,还别说,老银这番说辞确实是有道理的,正因为这样,现在对曹操墓的认定才有那么大的争议。
吴掌柜又怼了起来:“你说的是有道理,不过你又怎么证明你说的就是真墓呢?”
老银说:“很简单啊,他那还有一方曹操的金印,只是我买不起,只能眼馋看看。”
孟子涛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你能描述一下那方金印的样子吗?”
“就是蟠龙印钮的方形金印。”
“印文呢?”
“好像是魏武王印吧,当时我也没怎么看清楚。”
孟子涛摇了摇头:“如果光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能证明它就是曹操的随葬印。”
老银诧异了:“为什么,难道还有谁叫魏武王啊!”
孟子涛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姚苌称秦帝时,将其兄姚襄追谥为魏武王。”
“呃……”老银微微一怔,随即摇头道:“还是不对,那玉佩的风格是汉末时期的,和五胡十六国时期可没什么关系。”
吴掌柜没好气地说:“你这人平时挺聪明的,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犯浑呢?咱做个假设,万一那方金印是假的呢?”
“这应该不至于吧。”老银看起来有些钻牛角尖了,他说道:“他应该也没必要骗我吧,骗我也没什么好处啊。另外,曹操不是有七十二座疑冢嘛,其中藏些似真似假的东西,也是正常的嘛。”
“你就扯吧,在正史上,我可没见有什么七十二疑冢。”吴掌柜反驳道。
要说,在正史上,曹操的节俭是非常有名气的。曹操在其死前两年就下过一道命令,命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贫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并特别嘱咐说,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雒阳病逝,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后人猜测,所谓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不过在传说中,曹操在临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让后人知道自己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生怕有人去发掘。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
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但这一切其实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史料上根本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是因为《三国演义》名头太大,老话说,三人成虎,于是后人并对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就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第二个则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而且据现在考古发现,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其实是北朝的墓群,和曹操根本没有半点关系。
言归正传,吴掌柜挥挥手道:“得了,我也不跟你扯了,把你带来的东西拿出来吧,可不要又是什么新坑器啊。”
“大部分都是老坑或者传世器,也有两件新坑,你们不要就给我留着。对了,价钱这事……”老银护着自己的盒子,好像生怕给吴掌柜给抢了一样。
冯正生有些不耐烦了,直言道:“别啰嗦了,钱不会少你的。”
老银又看了看吴掌柜,见他也是同样的表示,这才把盒子打开。
只见盒子里装着众多精美的玉器,粗略一数,足有十一二件之多,其中又以玉佩为主,玉饰为辅。
吴掌柜看到这些玉器,眼睛都亮了几分:“好小子,你去哪里扫货了,居然搞到这么多宝贝?”
老银笑眯眯地说:“我先前不是跟你说了嘛,这些玉器都是我平时精心挑选下来的。”
“你就扯吧。”吴掌柜是一万个不信:“你就是典型的‘叫花子不留隔夜食’,以前哪次手上的宝贝超过三件的?”
老银不想多说:“啊呀,你就别管啦,先看看喜不喜欢吧。”
面对如此众多精美玉器,吴掌柜也不想跟老银顶牛了,先让冯正生和孟子涛动手,自己也拿起其中一件,仔细鉴赏起来。
一件件的玉器鉴赏过去,孟子涛发现这些大部分都是宋明时期的古玉,而且很可能是刻意收集的,因为它们的雕工风格都有某些相近的地方,而且这种风格,还让孟子涛有些印象,好像在哪见过一样。
“真是奇怪,我是在哪见过这种风格呢?”
孟子涛心里奇怪之余,翻找脑海中的记忆,马上他就想起了口袋里的一件玉器,心里也隐隐有了些猜测。
孟子涛得出了结论:“所以说,这块玉佩我认为制作时间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也有可能会是三国时期,观其工艺以及图案特点等等,说明拥有者的等级还是比较高的,但上面没有详细的铭文,拥有者是谁,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听了孟子涛详尽的解释,吴掌柜不由为他鼓掌:“精彩,真是太精彩了。”
孟子涛谦虚地笑了笑。
吴掌柜接着就把玉佩推到孟子涛跟前:“孟老师,我说话算话,这玉佩就送给您了。”
“这就算了。”
孟子涛还是笑着婉拒了,他虽然不太明白吴掌柜为什么执意要把玉佩送给自己,但老话说的好,无功不受禄,就算他对这块玉佩比较喜欢,他肯定是不会凭白接受的。
“吴掌柜,我也有自己的原则,这样吧,这块玉佩我也确实挺喜欢的,就算我占个便宜,十万如何?”
这块玉佩雕工确实不错,而且玉质也上佳,只是因为不大,而且品相不是太佳,这才影响了它的价值。当然,十万已经是一个不错的价格了。
见孟子涛这么说,吴掌柜到也没说什么,客套几句后就同意下来。
孟子涛在吴掌柜这刷了卡,完成了交易。
大家刚刚回到座位上,就见一位身穿黑色夹克,皮肤苍白的有些吓人,满头银发的中年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中年人就是吴掌柜说的那位朋友,孟子涛见这人看起来无神,但一双眼睛却非常有神,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
吴掌柜简单地为双方介绍一下,因为一头银发的关系,中年人有个外号叫老银,他是位职业掮客,另外偶尔也会客串“铲子”,据他介绍,他给吴掌柜代卖的玉器就是他从土夫子手里买来的。
吴掌柜冷笑一声:“嘿,你还真好意思,当初怎么就没跟我说清楚呢?居然还故意把里面的香皂给处理了,你怎么不把玉佩也处理一下呢。”
老银嘿嘿直笑:“我就是觉得脏,所以才处理了一下,至于那玉佩上面是沁色,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啊。好啦,老吴,你也别抱怨了,我这不是带来了诚意嘛。”
说着,他拍了拍手上拿着的一只盒子:“这里面都是玉器,而且还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保证让你们满意,至于价钱嘛,肯定会给大家一个大折扣的。”
吴掌柜没好气地说:“你还好意思提钱?”
老银笑嘻嘻地说道:“老吴,你就别跟我一般见识啦,况且我也要养家糊口,你总不想让我一家老少都饿肚子吧?”
吴掌柜挥挥手:“别跟我嬉皮笑脸的,你把东西让我代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照顾一下我的感受呢?”
老银摊了摊手:“好吧,那只香皂盒算我送给你的,这总可以吧。至于那块玉佩,我真送不起,那可是从曹操墓里出土的玉佩,我买下它也花了好些价钱的。”
吴掌柜嗤之以鼻道:“你说从曹操墓里出土的就是啊?那哪天我拿件东西,说是从秦始皇陵里出土的,是不是要卖个天价啊。”
老银说:“都是认识多年的朋友,这一点他不至于骗我吧?”
吴掌柜哂然一笑:“哟,老银,你什么时候这么单纯了?再说了,现在曹操墓可是发掘了有一段时间了,都已经出成果了,你告诉我是从曹操墓里出土的文物?”
“你难道信那个是真曹操墓啊?别逗了好不好。”
老银嗤笑一声,说道:“关于那座墓,我也有过了解,说是现在一共出土了250件东西,还有金质的物件。而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卷一)上记载,曹操墓中是没有一点含‘金’量的,衣服也是‘殓以时服’。好,就说仅凭现在出土的东西不太值钱,所以证明是‘薄葬’?这真是天大的玩笑。”
“要知道,这座墓是早年就被盗的,在发掘前也已被盗数次。你怎么就能证明古代,或现代的盗墓贼没有从中盗出宝物?如果这座墓没有被盗还好说,现在已被盗了,这种判定太牵强了吧,不靠谱了吧。”
“况且,是否薄葬并不能作中判断是曹操墓的证据,汉文帝死前也提倡薄葬,可后来让盗墓贼盗出了大量的金银宝物。薄葬与厚葬,从我研究的一些古墓资料中,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孟子涛暗自点了点头,还别说,老银这番说辞确实是有道理的,正因为这样,现在对曹操墓的认定才有那么大的争议。
吴掌柜又怼了起来:“你说的是有道理,不过你又怎么证明你说的就是真墓呢?”
老银说:“很简单啊,他那还有一方曹操的金印,只是我买不起,只能眼馋看看。”
孟子涛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你能描述一下那方金印的样子吗?”
“就是蟠龙印钮的方形金印。”
“印文呢?”
“好像是魏武王印吧,当时我也没怎么看清楚。”
孟子涛摇了摇头:“如果光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能证明它就是曹操的随葬印。”
老银诧异了:“为什么,难道还有谁叫魏武王啊!”
孟子涛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姚苌称秦帝时,将其兄姚襄追谥为魏武王。”
“呃……”老银微微一怔,随即摇头道:“还是不对,那玉佩的风格是汉末时期的,和五胡十六国时期可没什么关系。”
吴掌柜没好气地说:“你这人平时挺聪明的,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犯浑呢?咱做个假设,万一那方金印是假的呢?”
“这应该不至于吧。”老银看起来有些钻牛角尖了,他说道:“他应该也没必要骗我吧,骗我也没什么好处啊。另外,曹操不是有七十二座疑冢嘛,其中藏些似真似假的东西,也是正常的嘛。”
“你就扯吧,在正史上,我可没见有什么七十二疑冢。”吴掌柜反驳道。
要说,在正史上,曹操的节俭是非常有名气的。曹操在其死前两年就下过一道命令,命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贫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并特别嘱咐说,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雒阳病逝,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后人猜测,所谓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不过在传说中,曹操在临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让后人知道自己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生怕有人去发掘。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
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但这一切其实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史料上根本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是因为《三国演义》名头太大,老话说,三人成虎,于是后人并对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就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第二个则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而且据现在考古发现,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其实是北朝的墓群,和曹操根本没有半点关系。
言归正传,吴掌柜挥挥手道:“得了,我也不跟你扯了,把你带来的东西拿出来吧,可不要又是什么新坑器啊。”
“大部分都是老坑或者传世器,也有两件新坑,你们不要就给我留着。对了,价钱这事……”老银护着自己的盒子,好像生怕给吴掌柜给抢了一样。
冯正生有些不耐烦了,直言道:“别啰嗦了,钱不会少你的。”
老银又看了看吴掌柜,见他也是同样的表示,这才把盒子打开。
只见盒子里装着众多精美的玉器,粗略一数,足有十一二件之多,其中又以玉佩为主,玉饰为辅。
吴掌柜看到这些玉器,眼睛都亮了几分:“好小子,你去哪里扫货了,居然搞到这么多宝贝?”
老银笑眯眯地说:“我先前不是跟你说了嘛,这些玉器都是我平时精心挑选下来的。”
“你就扯吧。”吴掌柜是一万个不信:“你就是典型的‘叫花子不留隔夜食’,以前哪次手上的宝贝超过三件的?”
老银不想多说:“啊呀,你就别管啦,先看看喜不喜欢吧。”
面对如此众多精美玉器,吴掌柜也不想跟老银顶牛了,先让冯正生和孟子涛动手,自己也拿起其中一件,仔细鉴赏起来。
一件件的玉器鉴赏过去,孟子涛发现这些大部分都是宋明时期的古玉,而且很可能是刻意收集的,因为它们的雕工风格都有某些相近的地方,而且这种风格,还让孟子涛有些印象,好像在哪见过一样。
“真是奇怪,我是在哪见过这种风格呢?”
孟子涛心里奇怪之余,翻找脑海中的记忆,马上他就想起了口袋里的一件玉器,心里也隐隐有了些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