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胶着的卫国内战【二合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转眼便到了九月初,在卫国的马陵一带,东军与西军仍在僵持。
马陵一带的地形比较复杂,首先,马陵并非是县城,而是一座植被茂密的丘陵,它大概位于「范县」、「鄄城」、「乐平」三县的交汇,乐平县再往西,便是卫国的王都濮阳。
两个月前,卫公子瑜率先率领数万东军抵达马陵一带,在经过「范县」时,该县城顺势归降,自此,东军便以范县、马陵两地作为据点,等待着西军的到来。
继东军抵达马陵后大概数日,檀渊侯卫振率领军队抵达乐平县,挡住了东军西进的道路,而随后不久,在马陵东南方向的鄄城,亦有执掌鄄城军的邑侯「卫郧」,从侧面对卫公子瑜麾下的东军发动了攻势。
从客观来说,东西两军各有优劣势。
西军的优势在于士卒的实力相对可靠,且武器装备较为齐全;而劣势则在于这些军队虽然冠名卫国正规军,但长久远离战场,平日里除了治安缉盗,可能并无出动迹象。
甚至于,还可能因为治军不严,难免出现纪律涣散、战意低迷等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卫国士卒逐渐变成了老油条、兵油子。
而东军,武器装备相对并不完善,但是这支军队年轻而富有激情,他非但参与过与韩将司马尚的对垒,此后还作为攻打齐国东郡的主力,虽然军中士卒初始能力不如西军,但这一场场战斗下来,逐渐也得到了一些经验,更要紧的是,这支军队的求胜欲望强烈。
在六月与七月这两个月间,东西两军展开了足足六次中小规模的交锋,总的来说,西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还是偏弱。
这也没办法,毕竟西军是卫公子瑜草创的新军,又不像当年的肃王赵润那样有魏国在背后支持——商水军为何作战凶猛?还不是因为有整个魏国在背后支持着?既有冶造局、兵铸局为其量身打造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又有户部、兵部负责发放抚恤与奖赏。
若单单只是一人之力,商水军绝对无法扬名天下。
而卫公子瑜的窘迫之处就在于此,他的父亲卫王费,非但不像魏国先王赵偲器重赵润那样,对赵润这位他心中瞩意的继承者予取予求,甚至于反过来将卫瑜视为眼中钉,以至于卫瑜只能靠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这也是他此前为何会庇护萧鸾的原因:他缺钱!
在几乎得不到国家以及父亲帮助的情况下,卫瑜自然没有财力武装麾下的东军,以至于东军的装备普遍落后陈旧,纵使在攻打东郡的齐军期间收获了一部分齐国军队的装备,亦无法彻底改变整个西军装备实力落后的面貌。
但西军,不说这些卫国正规军的武器有多么优秀,好歹该有的都有,尤其是弓弩这等远程武器,无疑是东军最大的威胁。
不得不说,西军能在人数绝对落后的情况下,反而占据上风,装备方面确实是占了大便宜。
但远程兵器上的便宜,其实也有代价,就比如说鄄城侯卫郧,他麾下的军队在最初几场战事中几乎彻底压制东军,哪怕东军当时投入战场的人数是他们的数倍,但接连几场仗之后,由于箭矢、弩矢消耗严峻,鄄城军就再复之前的优势了。
毕竟在东军中,个人实力出色的游侠占据很大的比例,约占八九万东军总人数的两三成左右,这些人本来就有基础,只要适应战场作战,自然会比寻常平民发挥更加出色。
就好比说鄄城军的斥候对马陵一带的渗透,那些企图去刺探东军情报,或者是为了骚扰东军的斥候们,几乎都被那些游侠出身的东军士卒在丘林间吊打,一面倒的驱赶追杀——外野情报这块,鄄城军毫无作为,以至于鄄城侯卫郧根本不知东军的具体分布。
但是,尽管在战略视野上做得极好,可东军始终还是啃不下「鄄城」与「乐平」这两块硬骨头。
似檀渊军、鄄城军这些卫国正规军,可能他们在整个中原各国的强军中排不上什么名次,但是以防守方阻击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他们的东军,这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不,卫瑜麾下的猛将「孟贲」亲自率军强攻鄄城,打了两仗,结果连鄄城的城墙都没能攻上去,气得孟贲在城下破口大骂,企图用粗鄙而带有羞辱性的词汇激鄄城侯卫郧出城。
结果,鄄城侯卫郧对孟贲的激将不屑一顾——你孟贲什么身份?竟然敢在我我卫郧堂堂一邑之侯面前邀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西两军交锋的期间,濮阳那边的卫王费也没闲着,连续发了数道针对公子卫瑜的王令。
一开始,卫王费的言辞还比较收敛,没有一上来就从道义上把卫瑜这个‘不类己’的儿子直接打死,毕竟公子卫瑜的贤名就在那摆着,一上来就污蔑卫瑜,卫人肯定不信。
因此,卫王费并没有直接针对卫瑜,他在王令中指出,公子卫瑜身边肯定有奸邪之辈教唆,才使得卫瑜做出了忤逆君父、以下犯上的事——这样的说辞,就相对容易让卫人接受了。
毕竟,公子卫瑜确实是做出了忤逆君父的举动,直接率领兵马杀到了马陵。
而在这个注重孝道的时代,儿子忤逆父亲是绝对不允许的——哪怕错的其实是父亲,儿子也得乖乖认错。
这听上去仿佛有点愚孝的意思,但事实如此。
相比较之下,魏国先王赵偲弑君杀父,夺取王位,后来居然还能坐稳魏国君主的位置,这实在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极为罕见的另例。
当然,这也说明赵偲确实有手段,让宗府与知情的赵氏王贵不得不默认这件事。
卫公子瑜不如赵偲杀伐果断,但他也做出了反击:他宣称其父卫费认为他忤逆的事纯粹是污蔑,并且,详细例举卫王费不治国事、荒淫无道的例子。
但很显然,在这个注重孝道的年代,儿子说老子的坏话,哪怕这些坏话句句属实,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应当的事。
这不,虽然是逼不得已情况下的自辨反击,但公子卫瑜的这番话,还是让有些原先保持中立的人对他产生了坏的印象:你堂堂卫国的王世子,难道就不懂得「子不言父之过」的道理么?
于是乎,逐渐有人被舆论误导,以至于公子卫瑜的贤名,难免出现了几许污点。
由于对卫瑜产生了误会,国内原本支持他的一些人保持了中立,而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舆论上亦稍稍偏向了卫王费,甚至于就算是在东军当中,亦有一部分游侠以及平民因为这个误会而选择了离开——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
此时卫瑜这才真正意识到,情况远比他原先预测的更加糟糕,同时他也真正理解了表弟赵润的那句话的含义:你是否已有所觉悟?
这段期间卫国发生的事,亦由青鸦众向魏国禀报,送至魏王赵润手中。
在得知卫王费的手段后,赵润笑着对身边的大太监高和说道:“倘若这招数果真是卫王想出来的,那朕还真是小瞧了他……”
大太监高和笑着附和道:“终究是卫国的君主……”
赵弘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虽说在他的印象中,卫王费始终是以昏昧之主的形象出现,但再怎么说,这也是他父亲赵偲那辈的人,况且对方在位的时间,比他父王赵偲还要久,岂是真的那么容易对付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想到表兄卫公子瑜,赵弘润微微摇了摇头。
记得当日表兄卫瑜来咨询他的意见时,赵润就看出这位表兄并未作出觉悟。
在这方面,赵润的老爹赵偲就很干脆果断——弑君杀父、囚杀长兄、流放臣弟(南梁王),待宗府与国内的赵氏一门贵族反应过来时,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纵使有人反对也已无济于事。
而相比较赵偲,卫公子瑜如今的做法就很愚蠢——其实倒也不能说是愚蠢,只能说是太过于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并不能完全算做欠缺,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它却会导致功败垂成,甚至会要了你的命。
这好比这次卫国的内争。
在赵润看来,你卫瑜跟濮阳那边解释什么?直接打过去不就完了?虽说强行与西军正面交锋,必定会使东军损失惨重,但要知道,这种事拖得时间越长,对公子卫瑜就愈发不利。
然而,卫瑜瞻前顾后,竟将这场内乱拖了两个月——甚至于即便过了两个月之久,卫瑜一方还是没能掌握主动。
不得不说,这使赵润对表兄卫瑜的评价稍稍降低了几分。
两日后,礼部左侍郎朱瑾就卫国的问题,前来咨询赵润的态度。
毕竟与秦、楚两国不同,卫国既是魏国的盟国,亦是依附魏国的臣属国,因此,作为宗主国,魏国自然不好对卫国的内乱视而不见。
按理来说,魏国应该支持卫王费,毕竟卫王费亲善魏国一事众所周知,但奈何公子卫瑜却是赵润的表兄,因此,礼部也不敢自作主张,特地由左侍郎朱瑾前来试探这位年轻君王的口风,之后再决定以什么态度对卫王费与公子卫瑜。
不过说实话,这件事赵弘润还真不在乎,因为无论是哪方胜出,于他魏国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卫王费绝对不会也不敢背弃魏国,而公子卫瑜呢,也不会做出背叛魏国这种愚蠢的决定。
是故,赵润便直接了当地告诉朱瑾,莫要插手卫国内部的事——毕竟这也是卫瑜之前的恳求。
既然得到了赵润这位君王的指示,魏国当然不会参合卫国的事,纵使卫王费特地为了此事派来了使者,魏国朝廷礼部也只是委婉地表示:这是贵国的内事,我国不便插手干涉。
由于魏国并未插手干涉,因此,卫国的这场内乱才延续到了九月。
不过随着这场内乱的持续僵持,卫公子瑜亦逐渐意识到,再这样拖延下去,对他卫国极为不利,遂与麾下大将夏育击破西军的办法。
不得不说,公子卫瑜虽然在用兵方面并无太多经验,但这么说也是熟读兵法的天纵之才,在苦思冥想思索了几日后,还真被他想到了一招计策。
为了使这招计策顺利施行,卫瑜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始终按兵不动,并故意叫人从范县以及东部的县城催粮,营造出东军粮草不继的假象。
没过两日,鄄城侯卫郧便通过安插在范县的细作,得知了「东军缺粮」的情报,并对此事深信不疑。
想想也是,刨除掉驻守在卫国东部诸县的军队外,此番卫公子瑜率领前往濮阳的军队足足有四五万,这四五万士卒每日的军粮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日,鄄城侯卫郧亲自来到了乐平县,会晤檀渊侯卫振。
他对檀渊侯卫振说道:“据范县的细作回报,公子瑜多次派人到诸县催粮,想必是军中粮草难继……此乃天赐良机。”
檀渊侯卫振默然不语,毕竟他与鄄城侯卫郧不同,心底并不排斥卫公子瑜——虽然卫公子瑜近些年来主张的政令,的确令他的家族受到了损失,但卫振也清楚,卫瑜这只是为了使国家强大。
但无奈的是,王命难违,纵使是他心中并不情愿,他也只能按照卫王费的吩咐,击败公子卫瑜的军队,将公子卫瑜带到濮阳问罪。
“鄄城侯有何计策?”卫振问道。
只见鄄城侯卫郧想了想,说道:“可派奇军偷袭「范县」等地,纵火焚烧城外作物,彻底断了东军的生机……”
听闻此言,檀渊侯卫振不可思议地看了一眼鄄城侯卫郧,简直难以置信。
不可否认,鄄城侯卫郧的主意不错,换做在其他场合,的确称得上是一条妙计,可问题是,眼下这场仗是他们卫国内部的内战啊,同为卫人,理当想着如何化解干戈,怎么能使战争升级呢?
放火焚烧范县等诸县城外田中的作物,亏他想得出来!
此事若成了,那范县等诸县的百姓岂不是都要饿死?
想到这里,檀渊侯卫振坚决反对,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待等鄄城侯卫郧负气离开后,檀渊侯卫振在屋内犹豫了许久,最后,他还是唤来了一名心腹将领,在将「鄄城侯卫郧欲引兵奇袭范县等地、焚烧城外谷物」的毒计告诉后者后,嘱咐后者道:“你即刻乔装打扮前往王世子的军营,将此事禀告与他,叫他小心提防。”
心腹闻言一惊,惶恐说道:“君侯,您此举无异于通敌啊……”
檀渊侯卫振当然知道他的这个举动并不合适,但他又岂能坐视鄄城侯卫郧诡计得逞,叫其成功焚烧了范县等地城外田中的谷物,致使诸县百姓面临饥荒?
“速去!”他坚持道。
听闻此言,那心腹将领不再劝说,当夜就乔装假扮混出了乐平县,跑到了公子卫瑜的军营,被东军巡逻的士卒抓捕到了卫瑜面前。
在见到公子瑜之后,这名檀渊侯的心腹将领将鄄城侯卫郧的诡计一说,叫卫瑜与孟贲、夏育等人皆皱眉不已。
孟贲更是当场就破口大骂,骂鄄城侯卫郧居然如此心肠歹毒,为了胜利居然罔顾数城百姓的安危。
待等那名心腹将领离开后,卫瑜与孟贲、夏育等将领商议。
其实按照他此前的计划,在这几日,他就会以「东军缺粮」这个假象的基础上,顺势向范县撤离,诱使檀渊侯卫振与鄄城侯卫郧二人率领追杀,以便他在马陵伏击这两位邑侯。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鄄城侯卫郧的心肠居然如此歹毒,为了制东军于死地,竟然想出这等毒计,得亏檀渊侯卫振正直心慈,偷偷派人透露给他,否则,若果真被鄄城侯卫郧毒计得逞,非但四五万东军将真正陷入困境,甚至于还会祸及到范县等几个县的百姓。
“既然鄄城侯心肠如此歹毒,那我等也无需跟他客气,不如将计就计……”大将夏育建议道。
卫瑜仔细想了想檀渊侯卫振的为人,觉得这位邑侯应该不至于用这种伎俩来骗他,因为没什么意义——纵使骗他分兵加强了范县的守备,难道西军就能趁机击溃这马陵一带的东军了么?
不太可能。
因此卫瑜认为,檀渊侯卫振恐怕真是看在范县等几个县城内的百姓的份上,才偷偷将鄄城侯卫郧的毒计泄露给他。
事实证明,卫瑜对檀渊侯卫振的判断并没有错,而檀渊侯卫振对鄄城侯卫郧的判断也丝毫不差——鄄城侯卫郧,他还真的就率领了一支精锐,企图绕过马陵偷袭范县。
以有备算计无备,鄄城侯卫郧的毒计注定无法得逞,他派出的兵马,遭到了卫瑜麾下大将孟贲的伏击,溃败当场。
领兵的将领,亦被孟贲生擒。
而在击溃这支鄄城军的当晚,孟贲叫麾下兵将假冒对方,顺势袭击了鄄城。
当时鄄城侯卫郧正在睡梦中,乍然听到城内一片喊杀之声,心中顿知不妙,当即就企图弃城而逃,但遗憾的是,还是被孟贲追上,将其生擒。
一日之间,鄄城易主,可能就连檀渊侯卫振也没有料到,他出自仁义将鄄城侯卫郧的毒计透露给公子卫瑜,却变相地促成了鄄城侯卫郧的战败。
这下好了,鄄城被东军攻克,鄄城军亦被卫公子瑜所收编,东军在西进的道路上,就只剩下他檀渊军孤零零的一支。
几日后,东军兵出马陵,借助兵力上的优势围困乐平县。
记得前一阵子,东军也曾做出过围困乐平县的举动,但当时有鄄城军在旁侧应,可如今,鄄城侯卫郧已被公子卫瑜击破,这附近再没有谁能助他一臂之力。
“尽人事、看天命吧。”
在感叹了一句后,檀渊侯卫振下令麾下兵将死守县城。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东军并没有攻城,甚至于在次日,公子卫瑜在仅仅只带了大将孟贲的情况下,入城与他相见。
在彼此见面之后,卫瑜先是感谢了檀渊侯卫振此前的‘义助’,因为若不是这位邑侯暗中叫人通风报信,说不定东军这回要在鄄城侯卫郧身上吃一个大亏,惨败而退。
而在此之后,卫瑜又诚恳地向檀渊侯卫振解释了他此番出兵前往濮阳的原因:绝非他忤逆犯上,而是他父王卫费咄咄紧逼,迫使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我卫瑜一心为我卫国,然而父王却不能容我,视我为眼中钉。卫瑜此番率军前往濮阳,绝非是为篡位夺权……希望檀渊侯助我一臂之力。”卫瑜诚恳地说道。
檀渊侯卫振犹豫良久,最终还是被卫瑜那一心为国的理想与抱负,以及他那真挚的态度所打动,率领八千檀渊军倒戈投入了卫瑜的麾下。
檀渊侯卫振的倒戈,意味着东军此去濮阳再无其余阻碍,甚至还得到了八千名衣甲齐全的正规军士卒相助,这让东军声势大增。
待这个消息传到濮阳后,卫王费与公子玠大惊失色。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檀渊侯卫振与鄄城侯卫郧这两位他卫国知晓兵事的邑侯,居然一个战败、一个归降,使得东军彻底打通了前来濮阳的道路。
这可如何是好?
卫王费大惊失色——事实上他根本无需这样着急,毕竟濮阳还有他卫国最精锐的濮阳军驻守,绝非是东军短时间内可以攻克的。
反观公子玠,这个跟卫王费同样昏庸胆怯的家伙,他虽然也有些慌乱,不过却不像他父亲那般,因为他还有一招暗棋,也就是化名公宜的萧鸾——萧鸾此前叮嘱过,他会在关键时候,给予卫公子瑜致命一击。
对于化名公宜的萧鸾,公子玠还是非常信任的,毕竟公子玠身边那群人,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萧鸾的才能与眼力。
十月初,公子卫瑜率领包括檀渊军在内的东军,兵临濮阳城下,准备用武力迫使他父王卫费交出权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按兵不动的萧鸾,终于有了行动。
就像他宽慰公子玠时所说的那样,萧鸾率领顿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了范县,占据了马陵一带,彻底截断了东军的粮道。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纵使是卫瑜亦不由地心中一惊。
他这才意识到,原来萧鸾早已经察觉到他即将对其动手,是故这才抢先下手——此前按兵不动,只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狠狠捅东军一刀。
不得不说,在处理内战的期间,卫公子瑜对于萧鸾过于放松警惕了。
他也不想想,曾在魏国搅风搅雨,险些就覆亡了魏国的南燕侯世子萧鸾,纵使如今虎落平阳,又岂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局势,一下子就出现了改变。
转眼便到了九月初,在卫国的马陵一带,东军与西军仍在僵持。
马陵一带的地形比较复杂,首先,马陵并非是县城,而是一座植被茂密的丘陵,它大概位于「范县」、「鄄城」、「乐平」三县的交汇,乐平县再往西,便是卫国的王都濮阳。
两个月前,卫公子瑜率先率领数万东军抵达马陵一带,在经过「范县」时,该县城顺势归降,自此,东军便以范县、马陵两地作为据点,等待着西军的到来。
继东军抵达马陵后大概数日,檀渊侯卫振率领军队抵达乐平县,挡住了东军西进的道路,而随后不久,在马陵东南方向的鄄城,亦有执掌鄄城军的邑侯「卫郧」,从侧面对卫公子瑜麾下的东军发动了攻势。
从客观来说,东西两军各有优劣势。
西军的优势在于士卒的实力相对可靠,且武器装备较为齐全;而劣势则在于这些军队虽然冠名卫国正规军,但长久远离战场,平日里除了治安缉盗,可能并无出动迹象。
甚至于,还可能因为治军不严,难免出现纪律涣散、战意低迷等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卫国士卒逐渐变成了老油条、兵油子。
而东军,武器装备相对并不完善,但是这支军队年轻而富有激情,他非但参与过与韩将司马尚的对垒,此后还作为攻打齐国东郡的主力,虽然军中士卒初始能力不如西军,但这一场场战斗下来,逐渐也得到了一些经验,更要紧的是,这支军队的求胜欲望强烈。
在六月与七月这两个月间,东西两军展开了足足六次中小规模的交锋,总的来说,西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还是偏弱。
这也没办法,毕竟西军是卫公子瑜草创的新军,又不像当年的肃王赵润那样有魏国在背后支持——商水军为何作战凶猛?还不是因为有整个魏国在背后支持着?既有冶造局、兵铸局为其量身打造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又有户部、兵部负责发放抚恤与奖赏。
若单单只是一人之力,商水军绝对无法扬名天下。
而卫公子瑜的窘迫之处就在于此,他的父亲卫王费,非但不像魏国先王赵偲器重赵润那样,对赵润这位他心中瞩意的继承者予取予求,甚至于反过来将卫瑜视为眼中钉,以至于卫瑜只能靠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这也是他此前为何会庇护萧鸾的原因:他缺钱!
在几乎得不到国家以及父亲帮助的情况下,卫瑜自然没有财力武装麾下的东军,以至于东军的装备普遍落后陈旧,纵使在攻打东郡的齐军期间收获了一部分齐国军队的装备,亦无法彻底改变整个西军装备实力落后的面貌。
但西军,不说这些卫国正规军的武器有多么优秀,好歹该有的都有,尤其是弓弩这等远程武器,无疑是东军最大的威胁。
不得不说,西军能在人数绝对落后的情况下,反而占据上风,装备方面确实是占了大便宜。
但远程兵器上的便宜,其实也有代价,就比如说鄄城侯卫郧,他麾下的军队在最初几场战事中几乎彻底压制东军,哪怕东军当时投入战场的人数是他们的数倍,但接连几场仗之后,由于箭矢、弩矢消耗严峻,鄄城军就再复之前的优势了。
毕竟在东军中,个人实力出色的游侠占据很大的比例,约占八九万东军总人数的两三成左右,这些人本来就有基础,只要适应战场作战,自然会比寻常平民发挥更加出色。
就好比说鄄城军的斥候对马陵一带的渗透,那些企图去刺探东军情报,或者是为了骚扰东军的斥候们,几乎都被那些游侠出身的东军士卒在丘林间吊打,一面倒的驱赶追杀——外野情报这块,鄄城军毫无作为,以至于鄄城侯卫郧根本不知东军的具体分布。
但是,尽管在战略视野上做得极好,可东军始终还是啃不下「鄄城」与「乐平」这两块硬骨头。
似檀渊军、鄄城军这些卫国正规军,可能他们在整个中原各国的强军中排不上什么名次,但是以防守方阻击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他们的东军,这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不,卫瑜麾下的猛将「孟贲」亲自率军强攻鄄城,打了两仗,结果连鄄城的城墙都没能攻上去,气得孟贲在城下破口大骂,企图用粗鄙而带有羞辱性的词汇激鄄城侯卫郧出城。
结果,鄄城侯卫郧对孟贲的激将不屑一顾——你孟贲什么身份?竟然敢在我我卫郧堂堂一邑之侯面前邀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西两军交锋的期间,濮阳那边的卫王费也没闲着,连续发了数道针对公子卫瑜的王令。
一开始,卫王费的言辞还比较收敛,没有一上来就从道义上把卫瑜这个‘不类己’的儿子直接打死,毕竟公子卫瑜的贤名就在那摆着,一上来就污蔑卫瑜,卫人肯定不信。
因此,卫王费并没有直接针对卫瑜,他在王令中指出,公子卫瑜身边肯定有奸邪之辈教唆,才使得卫瑜做出了忤逆君父、以下犯上的事——这样的说辞,就相对容易让卫人接受了。
毕竟,公子卫瑜确实是做出了忤逆君父的举动,直接率领兵马杀到了马陵。
而在这个注重孝道的时代,儿子忤逆父亲是绝对不允许的——哪怕错的其实是父亲,儿子也得乖乖认错。
这听上去仿佛有点愚孝的意思,但事实如此。
相比较之下,魏国先王赵偲弑君杀父,夺取王位,后来居然还能坐稳魏国君主的位置,这实在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极为罕见的另例。
当然,这也说明赵偲确实有手段,让宗府与知情的赵氏王贵不得不默认这件事。
卫公子瑜不如赵偲杀伐果断,但他也做出了反击:他宣称其父卫费认为他忤逆的事纯粹是污蔑,并且,详细例举卫王费不治国事、荒淫无道的例子。
但很显然,在这个注重孝道的年代,儿子说老子的坏话,哪怕这些坏话句句属实,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应当的事。
这不,虽然是逼不得已情况下的自辨反击,但公子卫瑜的这番话,还是让有些原先保持中立的人对他产生了坏的印象:你堂堂卫国的王世子,难道就不懂得「子不言父之过」的道理么?
于是乎,逐渐有人被舆论误导,以至于公子卫瑜的贤名,难免出现了几许污点。
由于对卫瑜产生了误会,国内原本支持他的一些人保持了中立,而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舆论上亦稍稍偏向了卫王费,甚至于就算是在东军当中,亦有一部分游侠以及平民因为这个误会而选择了离开——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
此时卫瑜这才真正意识到,情况远比他原先预测的更加糟糕,同时他也真正理解了表弟赵润的那句话的含义:你是否已有所觉悟?
这段期间卫国发生的事,亦由青鸦众向魏国禀报,送至魏王赵润手中。
在得知卫王费的手段后,赵润笑着对身边的大太监高和说道:“倘若这招数果真是卫王想出来的,那朕还真是小瞧了他……”
大太监高和笑着附和道:“终究是卫国的君主……”
赵弘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虽说在他的印象中,卫王费始终是以昏昧之主的形象出现,但再怎么说,这也是他父亲赵偲那辈的人,况且对方在位的时间,比他父王赵偲还要久,岂是真的那么容易对付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想到表兄卫公子瑜,赵弘润微微摇了摇头。
记得当日表兄卫瑜来咨询他的意见时,赵润就看出这位表兄并未作出觉悟。
在这方面,赵润的老爹赵偲就很干脆果断——弑君杀父、囚杀长兄、流放臣弟(南梁王),待宗府与国内的赵氏一门贵族反应过来时,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纵使有人反对也已无济于事。
而相比较赵偲,卫公子瑜如今的做法就很愚蠢——其实倒也不能说是愚蠢,只能说是太过于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并不能完全算做欠缺,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它却会导致功败垂成,甚至会要了你的命。
这好比这次卫国的内争。
在赵润看来,你卫瑜跟濮阳那边解释什么?直接打过去不就完了?虽说强行与西军正面交锋,必定会使东军损失惨重,但要知道,这种事拖得时间越长,对公子卫瑜就愈发不利。
然而,卫瑜瞻前顾后,竟将这场内乱拖了两个月——甚至于即便过了两个月之久,卫瑜一方还是没能掌握主动。
不得不说,这使赵润对表兄卫瑜的评价稍稍降低了几分。
两日后,礼部左侍郎朱瑾就卫国的问题,前来咨询赵润的态度。
毕竟与秦、楚两国不同,卫国既是魏国的盟国,亦是依附魏国的臣属国,因此,作为宗主国,魏国自然不好对卫国的内乱视而不见。
按理来说,魏国应该支持卫王费,毕竟卫王费亲善魏国一事众所周知,但奈何公子卫瑜却是赵润的表兄,因此,礼部也不敢自作主张,特地由左侍郎朱瑾前来试探这位年轻君王的口风,之后再决定以什么态度对卫王费与公子卫瑜。
不过说实话,这件事赵弘润还真不在乎,因为无论是哪方胜出,于他魏国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卫王费绝对不会也不敢背弃魏国,而公子卫瑜呢,也不会做出背叛魏国这种愚蠢的决定。
是故,赵润便直接了当地告诉朱瑾,莫要插手卫国内部的事——毕竟这也是卫瑜之前的恳求。
既然得到了赵润这位君王的指示,魏国当然不会参合卫国的事,纵使卫王费特地为了此事派来了使者,魏国朝廷礼部也只是委婉地表示:这是贵国的内事,我国不便插手干涉。
由于魏国并未插手干涉,因此,卫国的这场内乱才延续到了九月。
不过随着这场内乱的持续僵持,卫公子瑜亦逐渐意识到,再这样拖延下去,对他卫国极为不利,遂与麾下大将夏育击破西军的办法。
不得不说,公子卫瑜虽然在用兵方面并无太多经验,但这么说也是熟读兵法的天纵之才,在苦思冥想思索了几日后,还真被他想到了一招计策。
为了使这招计策顺利施行,卫瑜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始终按兵不动,并故意叫人从范县以及东部的县城催粮,营造出东军粮草不继的假象。
没过两日,鄄城侯卫郧便通过安插在范县的细作,得知了「东军缺粮」的情报,并对此事深信不疑。
想想也是,刨除掉驻守在卫国东部诸县的军队外,此番卫公子瑜率领前往濮阳的军队足足有四五万,这四五万士卒每日的军粮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日,鄄城侯卫郧亲自来到了乐平县,会晤檀渊侯卫振。
他对檀渊侯卫振说道:“据范县的细作回报,公子瑜多次派人到诸县催粮,想必是军中粮草难继……此乃天赐良机。”
檀渊侯卫振默然不语,毕竟他与鄄城侯卫郧不同,心底并不排斥卫公子瑜——虽然卫公子瑜近些年来主张的政令,的确令他的家族受到了损失,但卫振也清楚,卫瑜这只是为了使国家强大。
但无奈的是,王命难违,纵使是他心中并不情愿,他也只能按照卫王费的吩咐,击败公子卫瑜的军队,将公子卫瑜带到濮阳问罪。
“鄄城侯有何计策?”卫振问道。
只见鄄城侯卫郧想了想,说道:“可派奇军偷袭「范县」等地,纵火焚烧城外作物,彻底断了东军的生机……”
听闻此言,檀渊侯卫振不可思议地看了一眼鄄城侯卫郧,简直难以置信。
不可否认,鄄城侯卫郧的主意不错,换做在其他场合,的确称得上是一条妙计,可问题是,眼下这场仗是他们卫国内部的内战啊,同为卫人,理当想着如何化解干戈,怎么能使战争升级呢?
放火焚烧范县等诸县城外田中的作物,亏他想得出来!
此事若成了,那范县等诸县的百姓岂不是都要饿死?
想到这里,檀渊侯卫振坚决反对,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待等鄄城侯卫郧负气离开后,檀渊侯卫振在屋内犹豫了许久,最后,他还是唤来了一名心腹将领,在将「鄄城侯卫郧欲引兵奇袭范县等地、焚烧城外谷物」的毒计告诉后者后,嘱咐后者道:“你即刻乔装打扮前往王世子的军营,将此事禀告与他,叫他小心提防。”
心腹闻言一惊,惶恐说道:“君侯,您此举无异于通敌啊……”
檀渊侯卫振当然知道他的这个举动并不合适,但他又岂能坐视鄄城侯卫郧诡计得逞,叫其成功焚烧了范县等地城外田中的谷物,致使诸县百姓面临饥荒?
“速去!”他坚持道。
听闻此言,那心腹将领不再劝说,当夜就乔装假扮混出了乐平县,跑到了公子卫瑜的军营,被东军巡逻的士卒抓捕到了卫瑜面前。
在见到公子瑜之后,这名檀渊侯的心腹将领将鄄城侯卫郧的诡计一说,叫卫瑜与孟贲、夏育等人皆皱眉不已。
孟贲更是当场就破口大骂,骂鄄城侯卫郧居然如此心肠歹毒,为了胜利居然罔顾数城百姓的安危。
待等那名心腹将领离开后,卫瑜与孟贲、夏育等将领商议。
其实按照他此前的计划,在这几日,他就会以「东军缺粮」这个假象的基础上,顺势向范县撤离,诱使檀渊侯卫振与鄄城侯卫郧二人率领追杀,以便他在马陵伏击这两位邑侯。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鄄城侯卫郧的心肠居然如此歹毒,为了制东军于死地,竟然想出这等毒计,得亏檀渊侯卫振正直心慈,偷偷派人透露给他,否则,若果真被鄄城侯卫郧毒计得逞,非但四五万东军将真正陷入困境,甚至于还会祸及到范县等几个县的百姓。
“既然鄄城侯心肠如此歹毒,那我等也无需跟他客气,不如将计就计……”大将夏育建议道。
卫瑜仔细想了想檀渊侯卫振的为人,觉得这位邑侯应该不至于用这种伎俩来骗他,因为没什么意义——纵使骗他分兵加强了范县的守备,难道西军就能趁机击溃这马陵一带的东军了么?
不太可能。
因此卫瑜认为,檀渊侯卫振恐怕真是看在范县等几个县城内的百姓的份上,才偷偷将鄄城侯卫郧的毒计泄露给他。
事实证明,卫瑜对檀渊侯卫振的判断并没有错,而檀渊侯卫振对鄄城侯卫郧的判断也丝毫不差——鄄城侯卫郧,他还真的就率领了一支精锐,企图绕过马陵偷袭范县。
以有备算计无备,鄄城侯卫郧的毒计注定无法得逞,他派出的兵马,遭到了卫瑜麾下大将孟贲的伏击,溃败当场。
领兵的将领,亦被孟贲生擒。
而在击溃这支鄄城军的当晚,孟贲叫麾下兵将假冒对方,顺势袭击了鄄城。
当时鄄城侯卫郧正在睡梦中,乍然听到城内一片喊杀之声,心中顿知不妙,当即就企图弃城而逃,但遗憾的是,还是被孟贲追上,将其生擒。
一日之间,鄄城易主,可能就连檀渊侯卫振也没有料到,他出自仁义将鄄城侯卫郧的毒计透露给公子卫瑜,却变相地促成了鄄城侯卫郧的战败。
这下好了,鄄城被东军攻克,鄄城军亦被卫公子瑜所收编,东军在西进的道路上,就只剩下他檀渊军孤零零的一支。
几日后,东军兵出马陵,借助兵力上的优势围困乐平县。
记得前一阵子,东军也曾做出过围困乐平县的举动,但当时有鄄城军在旁侧应,可如今,鄄城侯卫郧已被公子卫瑜击破,这附近再没有谁能助他一臂之力。
“尽人事、看天命吧。”
在感叹了一句后,檀渊侯卫振下令麾下兵将死守县城。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东军并没有攻城,甚至于在次日,公子卫瑜在仅仅只带了大将孟贲的情况下,入城与他相见。
在彼此见面之后,卫瑜先是感谢了檀渊侯卫振此前的‘义助’,因为若不是这位邑侯暗中叫人通风报信,说不定东军这回要在鄄城侯卫郧身上吃一个大亏,惨败而退。
而在此之后,卫瑜又诚恳地向檀渊侯卫振解释了他此番出兵前往濮阳的原因:绝非他忤逆犯上,而是他父王卫费咄咄紧逼,迫使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我卫瑜一心为我卫国,然而父王却不能容我,视我为眼中钉。卫瑜此番率军前往濮阳,绝非是为篡位夺权……希望檀渊侯助我一臂之力。”卫瑜诚恳地说道。
檀渊侯卫振犹豫良久,最终还是被卫瑜那一心为国的理想与抱负,以及他那真挚的态度所打动,率领八千檀渊军倒戈投入了卫瑜的麾下。
檀渊侯卫振的倒戈,意味着东军此去濮阳再无其余阻碍,甚至还得到了八千名衣甲齐全的正规军士卒相助,这让东军声势大增。
待这个消息传到濮阳后,卫王费与公子玠大惊失色。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檀渊侯卫振与鄄城侯卫郧这两位他卫国知晓兵事的邑侯,居然一个战败、一个归降,使得东军彻底打通了前来濮阳的道路。
这可如何是好?
卫王费大惊失色——事实上他根本无需这样着急,毕竟濮阳还有他卫国最精锐的濮阳军驻守,绝非是东军短时间内可以攻克的。
反观公子玠,这个跟卫王费同样昏庸胆怯的家伙,他虽然也有些慌乱,不过却不像他父亲那般,因为他还有一招暗棋,也就是化名公宜的萧鸾——萧鸾此前叮嘱过,他会在关键时候,给予卫公子瑜致命一击。
对于化名公宜的萧鸾,公子玠还是非常信任的,毕竟公子玠身边那群人,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萧鸾的才能与眼力。
十月初,公子卫瑜率领包括檀渊军在内的东军,兵临濮阳城下,准备用武力迫使他父王卫费交出权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按兵不动的萧鸾,终于有了行动。
就像他宽慰公子玠时所说的那样,萧鸾率领顿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了范县,占据了马陵一带,彻底截断了东军的粮道。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纵使是卫瑜亦不由地心中一惊。
他这才意识到,原来萧鸾早已经察觉到他即将对其动手,是故这才抢先下手——此前按兵不动,只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狠狠捅东军一刀。
不得不说,在处理内战的期间,卫公子瑜对于萧鸾过于放松警惕了。
他也不想想,曾在魏国搅风搅雨,险些就覆亡了魏国的南燕侯世子萧鸾,纵使如今虎落平阳,又岂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局势,一下子就出现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