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科举改革(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宋末之乱臣贼子、超级传奇巨星、逆水行周、超神机械师、懒散初唐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1pxs.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辅官面面相觑:今日陈迪在朝堂之上提的问题是选定主考官吧,怎么陛下突然宣布改革会试的考试内容。
‘看来陛下思考科举考试内容改变的事情已经很久了,不然怎么能够突然宣布改革。’众人想着。
至于科举内容改变,此时还不是大臣可以置喙的东西,允熥的变革又算不上步伐很大,所以也无人提意见。
只不过,“陛下,科举是礼部所操办之事,是否将礼部尚书陈迪宣召过来?”暴昭说道。
允熥想了想,说道:“那就把陈卿叫过来。不过朕是传旨,并非是商量。”
不一会儿陈迪过来,听了允熥的改革之后说道:“陛下,经义改为以五经为主臣觉得甚是应该,策论更加重视也是正理。只是,这数学题目,若是陛下出得太难,恐怕会让许多文采横溢之人遗憾落榜。”
允熥说道:“这次考试,朕亲自出数学题,保证题目不会太难。不过时文一项考试增加一道数学题会成为常例,并且逐步增加难度。”
既然允熥这样说了,陈迪也不能再说什么了,躬身接旨,并说道:“现在离会试第一场考试只有二十一天,臣马上命人在贡院门口张贴榜文告诉考生今次的科举变化。”
“还需派人去各个考生居住的旅店宣扬,很多举人未必会常常经过贡院。”允熥说道。
陈迪应诺。
允熥又让夏原吉拟旨,将允熥对于以后的乡试、会试的考试内容改变之事通知各省。
这时陈迪说道:“陛下,这次会试的主考官到底任命何人?”他今日早朝提出的问题,允熥还没有解答。
允熥却说了让他大吃一惊的话:“这次会试,不设主考官。”
“不设主考官?”不仅是陈迪,就是其他人都十分惊讶,正在拟旨的夏原吉一时没有把持住,写到‘文’这个字的时候一捺足足写了一尺长。他赶忙换了一张黄色的丝绢重写。
陈迪愣了半晌说道:“陛下,不设主考官,这怎么考试?”
“不设主考官,怎么就不能考试了?”允熥反问。
陈迪感觉自己好像是有千言万语,但就是理不出一个头绪,不知道怎么说出来。
允熥却开始说自己的设想:“取消主考官,设立阅卷官、出题官和提调官三官。”
“提调官主管考场秩序,防范作弊;出题官负责出题,出经义和时文的题目;阅卷官负责阅卷,评定试卷。三者各司其职,如何非要设立主考官?”
根据允熥自己的考试经验,高考根本没有主考官吧,出题人、阅卷人、监考人三部分完全不相关,只需要教育部的官员分别任命出题人、阅卷人地方负责人、监考人地方负责人就行了,也没什么问题。
陈迪又愣了半晌说道:“陛下,若无主考官,那么若是最后各位阅卷官对于录取谁不录取谁有异议怎么办?另外,录取的考生如何排名?”
古代科举考试主考官最重要的两项权力,一是在同考官对榜末几人录取谁有争议时可以一锤定音,二是在排名的时候可以起主导作用。主考官之所以在明清两代被贡士称之为座师,成为无数在朝官员想要负责的一项差事,就是源自于这两项权力。
允熥却说道:“朕也知道这两个问题,所以朕决定改变阅卷模式。”
“仍然设立十位阅卷官,只是将此前的同考官改名为阅卷官。不,设立二十位阅卷官,其中十人只负责评定经义,另外十人只负责评定策论。每篇文章仍然需要三人评定。但是评定的模式改变。”
“之前只是将试卷评为几等,差别不大。今后设立百分制,以九十到一百分为原一等,八十到九十分为原二等,以此类推。”
“并且为了防止出现平分,不许打整分,也就是不许打出九十、八十等分数。满分除外。”
“每个人的分数为经义、策论总共六位阅卷官评定的分数之和,以总分排名。若是仍然出现平分,就寻找第四位阅卷官为这几份平分的试卷评定。”
“若是三位阅卷官评定的分数差距二十分以上,则责令重新评定。”
如果说允熥改变考试内容是为了提倡新思想,促进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那么改变会试的考试形式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力、削减主考官的影响了。
历史上会试主考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数曾经担任主考官的官员以此为凭借组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成为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以至于到了大明后期所有有资格的官员都要争夺会试主考官的位置,而能够担任这个官职的人基本上就可以成为内阁大学士。
宋太宗赵光义设立殿试的初衷根本没有实现,因为殿试并不刷人,所以根本没有进士自认为天子门生,大家都是认会试主考官为老师。甚至少数会试名次高而殿试名次靠后的人还会对皇帝有所不满。
允熥知道当官的拉帮结派不可避免,但是这样以会试主考官为主的拉帮结派他不能接受,决定彻底让某些人想通过当会试主考官拉帮结派的梦想破灭。
在场的众位官员仔细思考了以后发现,允熥的办法确实也可以解决录取问题和排名问题,虽然也有一些小问题,但是都可以解决。
但是,难道从唐代开始出现的科举主考官这一职位就要从此成为历史了?众人都有些难以接受。
尤其是现在担任礼部尚书的陈迪,他本来是本次会试最有可能担任主考官的人,可是现在这就成了泡影。
偏偏大家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反对允熥。允熥提出的方案完全可行,虽然需要使用到的官员更多,但是大明虽然地方上官员很少,中央朝廷混饭吃的却很多,根本不愁临时差遣的官员。
并且允熥改革考试形式、取消主考官的目的他们也都隐隐约约的想到了,那么更不敢出言反对了。
陈迪经过艰难的思考,最后躬身说道:“臣遵旨。”
允熥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夏原吉拟旨,向京城各衙门宣诏。”
四辅官面面相觑:今日陈迪在朝堂之上提的问题是选定主考官吧,怎么陛下突然宣布改革会试的考试内容。
‘看来陛下思考科举考试内容改变的事情已经很久了,不然怎么能够突然宣布改革。’众人想着。
至于科举内容改变,此时还不是大臣可以置喙的东西,允熥的变革又算不上步伐很大,所以也无人提意见。
只不过,“陛下,科举是礼部所操办之事,是否将礼部尚书陈迪宣召过来?”暴昭说道。
允熥想了想,说道:“那就把陈卿叫过来。不过朕是传旨,并非是商量。”
不一会儿陈迪过来,听了允熥的改革之后说道:“陛下,经义改为以五经为主臣觉得甚是应该,策论更加重视也是正理。只是,这数学题目,若是陛下出得太难,恐怕会让许多文采横溢之人遗憾落榜。”
允熥说道:“这次考试,朕亲自出数学题,保证题目不会太难。不过时文一项考试增加一道数学题会成为常例,并且逐步增加难度。”
既然允熥这样说了,陈迪也不能再说什么了,躬身接旨,并说道:“现在离会试第一场考试只有二十一天,臣马上命人在贡院门口张贴榜文告诉考生今次的科举变化。”
“还需派人去各个考生居住的旅店宣扬,很多举人未必会常常经过贡院。”允熥说道。
陈迪应诺。
允熥又让夏原吉拟旨,将允熥对于以后的乡试、会试的考试内容改变之事通知各省。
这时陈迪说道:“陛下,这次会试的主考官到底任命何人?”他今日早朝提出的问题,允熥还没有解答。
允熥却说了让他大吃一惊的话:“这次会试,不设主考官。”
“不设主考官?”不仅是陈迪,就是其他人都十分惊讶,正在拟旨的夏原吉一时没有把持住,写到‘文’这个字的时候一捺足足写了一尺长。他赶忙换了一张黄色的丝绢重写。
陈迪愣了半晌说道:“陛下,不设主考官,这怎么考试?”
“不设主考官,怎么就不能考试了?”允熥反问。
陈迪感觉自己好像是有千言万语,但就是理不出一个头绪,不知道怎么说出来。
允熥却开始说自己的设想:“取消主考官,设立阅卷官、出题官和提调官三官。”
“提调官主管考场秩序,防范作弊;出题官负责出题,出经义和时文的题目;阅卷官负责阅卷,评定试卷。三者各司其职,如何非要设立主考官?”
根据允熥自己的考试经验,高考根本没有主考官吧,出题人、阅卷人、监考人三部分完全不相关,只需要教育部的官员分别任命出题人、阅卷人地方负责人、监考人地方负责人就行了,也没什么问题。
陈迪又愣了半晌说道:“陛下,若无主考官,那么若是最后各位阅卷官对于录取谁不录取谁有异议怎么办?另外,录取的考生如何排名?”
古代科举考试主考官最重要的两项权力,一是在同考官对榜末几人录取谁有争议时可以一锤定音,二是在排名的时候可以起主导作用。主考官之所以在明清两代被贡士称之为座师,成为无数在朝官员想要负责的一项差事,就是源自于这两项权力。
允熥却说道:“朕也知道这两个问题,所以朕决定改变阅卷模式。”
“仍然设立十位阅卷官,只是将此前的同考官改名为阅卷官。不,设立二十位阅卷官,其中十人只负责评定经义,另外十人只负责评定策论。每篇文章仍然需要三人评定。但是评定的模式改变。”
“之前只是将试卷评为几等,差别不大。今后设立百分制,以九十到一百分为原一等,八十到九十分为原二等,以此类推。”
“并且为了防止出现平分,不许打整分,也就是不许打出九十、八十等分数。满分除外。”
“每个人的分数为经义、策论总共六位阅卷官评定的分数之和,以总分排名。若是仍然出现平分,就寻找第四位阅卷官为这几份平分的试卷评定。”
“若是三位阅卷官评定的分数差距二十分以上,则责令重新评定。”
如果说允熥改变考试内容是为了提倡新思想,促进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那么改变会试的考试形式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力、削减主考官的影响了。
历史上会试主考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数曾经担任主考官的官员以此为凭借组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成为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以至于到了大明后期所有有资格的官员都要争夺会试主考官的位置,而能够担任这个官职的人基本上就可以成为内阁大学士。
宋太宗赵光义设立殿试的初衷根本没有实现,因为殿试并不刷人,所以根本没有进士自认为天子门生,大家都是认会试主考官为老师。甚至少数会试名次高而殿试名次靠后的人还会对皇帝有所不满。
允熥知道当官的拉帮结派不可避免,但是这样以会试主考官为主的拉帮结派他不能接受,决定彻底让某些人想通过当会试主考官拉帮结派的梦想破灭。
在场的众位官员仔细思考了以后发现,允熥的办法确实也可以解决录取问题和排名问题,虽然也有一些小问题,但是都可以解决。
但是,难道从唐代开始出现的科举主考官这一职位就要从此成为历史了?众人都有些难以接受。
尤其是现在担任礼部尚书的陈迪,他本来是本次会试最有可能担任主考官的人,可是现在这就成了泡影。
偏偏大家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反对允熥。允熥提出的方案完全可行,虽然需要使用到的官员更多,但是大明虽然地方上官员很少,中央朝廷混饭吃的却很多,根本不愁临时差遣的官员。
并且允熥改革考试形式、取消主考官的目的他们也都隐隐约约的想到了,那么更不敢出言反对了。
陈迪经过艰难的思考,最后躬身说道:“臣遵旨。”
允熥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夏原吉拟旨,向京城各衙门宣诏。”